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鉴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传统文化,更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古诗中情与景的联系,一直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将着重讲述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古诗的能力。
  一、何为想象
  从诗歌创作过程讲,一般在诗人的视点中,它不是受者,而是与者。它是积极地、有所作为地观看。当视点投射到某物体时,已估计到会有某种收获,这种估计直接影响了它的观看方式。所以,被看到的世界把看也包括了进去,客体(被观察物)由此是一个意向性客体。我们可以说是一种主观情感,但其实,根本意义上就是想象。
  想象需要用语言表达,意识必然寻找机会上升到语言层面,语言是感受与意识到的方式;同时,想象把观点吸纳于不断展开的故事中,语言对体验必然存在意欲的指向,总包含着比自己说出的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作为可能性吸引语言去讲它,在语言层面上既有清晰的一面又有含混的一面,故事于是既被澄清又尚未被澄清,这就是诗人借助想象把意识转化为诗句的过程。
  二、想象与写作手法
  诗句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显现诗人的想象,一是表现手法,二是修辞手法,这也是我们小学阶段分析诗歌的主要方式。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在小学阶段,只是初步的接触,比如动静结合、远景近景、细节与整体等等。作为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想象作为突破口,告别填鸭式教学,采取情境创设的环节。以《独坐敬亭山》为例,教师可以把动静结合的概念解释给学生,在这首诗的第一联中,诗人开篇写“鸟飞云散”的画面,动中有静。众多的鸟儿飞向了远方,消失在天空的尽头,天上仅有的一片白云,也悠闲自在地飘向别处,没有一点留恋之意。鸟儿尚且能够一同飞向别处,而诗人身边,却是长久羁旅异乡,没有亲友可以倾诉,自己没有留身之所,心向何方,内心是何等的孤独。引领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后,教师接着分析诗人写青山相伴,创“静”之境。画家作画时有留白的技巧,使得画面显得不那么充盈,但是李白笔下,放眼望去却是大片的空旷和高远,而自己只有一个人,身处在远离京城的一座山上,诗人,此时已过壮年,同年还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此时此景,都让诗人愁苦不已。而通过“只有”一词,表现出此时的诗人已经把敬亭山视为可靠的倾诉对象。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就越是表现出人世的“无情”,自己那寂寥落寞的处境,也就在这人山相望相互慰藉中体现了出来。
  教师在带领学生齐读全文并纠正字音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词典和工具书,并结合课本注释来初步探索一下诗歌的大意。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个挑战,但是以小组为单位,他们不再抵触,以轻松的心情一起探讨,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以后,小组长再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并得出一份最终的诗词解释。最后按照顺序,由小组长向大家展示成果。这种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能够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不再死气沉沉,同时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传统文化有更好的吸收,还能够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力和鉴赏力。教师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仔细听每个小组的观点,不要否定他们看似天真的想法,并对每个小组欠缺的地方进行指点,对解释错误的地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得出靠近正确答案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现了共同探究,学生既听到了与自己小组不一样的观点,又从教师那里得到了公正的评判,对于准确地掌握诗人的写作意图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想象与美感
  闻一多在《诗词格律》中提出了“三美”的概念,即“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在《望洞庭》和《忆江南》的古诗鉴赏中,我们可以引出色彩分析的方式,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不同于绘画,无法直观地还原完整的场景,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画,对色彩的把握,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初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景。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各种颜色的叠加。着色时,可以是相似色彩的组合,也可以是冷暖色调的对比。在《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是通过对比,来渲染情感的氛围,太阳刚刚从海平面升起,天邊铺满了朝霞那灿烂的颜色,江边是鲜艳的红花,红花在朝霞的映照下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而那一江春水,它的颜色像被蓝草染色了一样,显得尤为青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是江岸边的鲜花;蓝,这里的蓝不是指蓝色,而是指蓝草,它是一种染料,它的叶子是提制蓝色染料的原料。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自己身在北方,对于江南水色风光无比的眷恋之情。单一的色彩不足以凸显美。只有不同色彩、不同色调的色彩进行搭配,才能显示出色彩的魅力。纵观全诗,“火”“蓝”这两个字相映成趣。我们想到火,不仅仅是鲜艳的红,还有一种热烈、奔放的感觉,蓝是蓝草,显青绿色,给人一种茂盛、繁密之感,非常形象化。“红”“蓝”的色彩对比十分鲜明,从此使整体更加赏心悦目,体现出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眷恋。而在《望洞庭》中,则是色彩的融合,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水天一色,之后作者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烘托出了“两相和”的情境。而在“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中有青,色调明暗十分明显,构成江南水乡色彩鲜明的画卷。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不仅仅是一种预成图式,不同的感情,可以赋予颜色不同的理解,成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技巧,通过对色彩的解读,我们可以逐渐把握诗人的所思所感。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鉴赏最终要回到诗人的情感表达上来。诗性语言的美感就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它与日常语言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陌生性。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无法解释过于深奥的东西,那么就只能通过想象去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于情,营造“无我之境”的诗意课堂,再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才能够便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同时,在学生的内心中,建立初步的美感欣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课程、地方(省级)课程及校本课程。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学校教学需要。从当前学校使用教材情况来看,市县、省级重点学校因为教师教学能力较强,对教材的理解更充分,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对教材进行了大面积的整合,不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还增加了教材的难度与深度,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满足了学生升学的需要,整合后的校本课程使用效果更好。而对绝大部分基础薄弱学校来
期刊
一、改变固有环境,培养良好习惯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孩子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大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地区相对来讲,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人与人之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利于孩子好动和发展好奇心的环境,容易致使孩子性格孤僻。  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当前农村家庭青壮年父母外出务
期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汉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程的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汉字,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习惯  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先利用实物、图画、
期刊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注重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期刊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培养,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
期刊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明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行民族团结教育,传承和保护中华各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观,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开发是学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方式。民族团结
期刊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解决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具备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德课程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比较突出的学科。基于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个人能力为本,提升学生“知”的素养,引伸到以知识为基础的“行”的
期刊
对现代教育教学颇有研究和深具教育智慧的寂静法师曾提出空瓶子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是什么。”他举例说明了这原理。比如一瓶矿泉水,价值2块钱。如果把水倒掉,装上香油,那它的价值就是十元。如果装的是茅台酒,就是价值千元……也就是说一个瓶子的价值是由所装的内容所决定的。人也是因为他所装的思想,意识来决定他的价值的。如果他装的是知识,那他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他装的孝道,那他
期刊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相关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胡铁生,2013)。微课的核心要素是微视频教学,它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概念进行讲解,内容力求“短小精炼”,角度开放,可以是课后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整
期刊
“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认为,面对文本,读者也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与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相当,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任何阅读都不能是“清白的阅读”,都必然加进读者自己的“前理解”。因此,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人们又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