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境学习:让学习在学习者的手中和脑中同时发生*--访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教授扬·哈灵顿博士

来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l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的扬?哈灵顿博士作为实境学习(Authentic Learning)的主要倡导者和研究者,她在本次专访中与我们分享了对实境学习问题的深刻见解。她把实境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为设计学习任务、运用学习技术、创建学习制品和协作分享交流四个方面。她认为,当教师创设实境学习环境时,实际是为学习者创设了特定的学习情境。在这种实境学习中,能否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架是十分关键的。在设计学习环境时,最重要的是聚焦于任务的设计,整个课程学习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展开实践。我们可以运用技术工具为学习者创建功能丰富的在线学习环境,把技术工具作为认知工具整合到实境学习中。评价实境学习中的学习效果,一种做法是可以以真实世界中的标准来评价学习制品的质量;另一种做法是运用评价量规来判断学习制品,而且要让学习者的学习制品在学习过程和评价中体现出价值。教师在学习者协作学习中扮演导师角色,要参与到协作学习中。在实境学习中最需要重视的是给予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习在学生的手中和脑中同时发生。因此,在实境学习环境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目前有一个研究方向值得关注,就是游戏化学习和实境学习的有效整合,这可以对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产生正面激励。
其他文献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学双向作用复杂而义细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真
新课程条件下初中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同时,初中生外语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对象,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体验和参与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显得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把学生情感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那么,怎样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机地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从“情”字入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微笑
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英语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们只是把英语课看作升学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由于缺乏兴趣,他们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让他们正确处理英语和母语的关系。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中,如何看待和处理母语和英语的关系呢?  一、尽量使用英语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新
“人”是我们共同的姓名rn“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关于“人”的定义.它被清清楚楚地印在《现代汉语词典》上.与《现代汉语
期刊
摘要:在英语探究性学习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角色行为应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在学习中体现积极、自主、合作、创新精神,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教师角色 设计者 促进者 学生角色 洞察者 探究者 主体评价者    英语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沿阵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到了初中,英语的词汇量骤然增加,但有些学生仍用老办法去记,根本招架不住,有的干脆就不学了,永久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造成这种可怕的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记单词方法不对,初一学生不知道从音标入手,去分析出相对应的字母、字母组合,进而推出词形。所以,改进教学方法,强化音标教学,对于提高初一学生的英语成绩大有裨益。  一、针对初一学生教英语国际音标的艺术  1.汉字读音与英语国际音标同化  在初一学生能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rn1.1 社会因素rn1.1.1 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当前,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但受计划体制下人事管理制度的
批判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语篇分析框架。本文通过及物性、人称代词对奥巴马的击毙本·拉登电视讲话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露隐藏在本文背后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