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速度赛跑与梦想同步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的过程,是对人身心意志力的一次巨大的考验,困难甚至失败可以说都是不可避免必修课。有舍才有得。作为一个商人,不可能通“得”,失败也是一种获得,不让失败重演才是创业者最大的收获。
  ——李利民
  
  华视传媒,这个曾经3年韬光养晦却一鸣惊人的团队,他以近乎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令媒体频频关注;他曾创造了无数次值得骄傲的瞬间、刷新了纳斯达克上市的速度纪录;他是一个拼搏3年依然保持着激情的团队。回望过去,这个团队有太多自豪的理由。
  3年,是一个可以创造一个时代的过程,华视传媒在这3年里一路坎坷,却又一路欢歌。他成就了这个团队,同样在考验着这个团队。
  3年间,他的荣誉太多——“来自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深圳企业发展速度的标杆”,任何一项荣誉都是别人所望尘莫及的。然而褪去头顶的光环,回望过去,华视传媒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神奇力量?是什么让这支团队披荆斩棘,勇于攀登?这是每一个关注和关心华视传媒的人无法回避却又苦苦思索的问题。为了过去和将来,有必要对华视传媒独特的企业文化做一次深层次的剖析和审视。
  
  缘起:速度和高度的追求,源自体育精神
  李利民爱好体育运动,并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喜欢那种在竞技场上奔跑的感觉。在他看来,那种体力的抗衡、意志的较量和智慧的角斗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价值。李利民这样解释:“爱体育,因为赛场上只有一块金牌。”
  体育精神磨练了李利民,他从中悟出了人生永远向上的真谛。
  大学毕业后,李利民在湖北一所大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尽管做大学教授有着大好的前途和安定的生活,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属于安稳闲适;应该勇于创造敢于挑战,应该到新的领域里尽情发挥智慧和胆识。他想跳出体育教育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若要放弃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生活、光明的前程,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更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再生。当时的李利民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也跟自己作过无数次的斗争。这在多年后想起来,李利民依然用“痛苦”来形容他的心情,用“悲壮”来形容他的离开。
  选择了创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在风口浪尖上的生活。“我很喜欢浪尖的感觉,”李利民说,“但必须要有结果。没有退路时,体育造就的顽强毅力、激情就能尽情凸显。创业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接近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这其中掺杂着许多不为外人知晓的孤独与寂寞;但当梦想实现时,也有着非亲历者不可体会的酣畅淋漓。”
  步入商业领域以后,李利民与生俱来的组织能力和“永争第一”的体育精神使他在商海搏击中同样得心应手。对工作,李利民非常挑剔,不能容忍任何差错。每一个项目、每一次工作都如同是一场比赛,竞技场上只有一次输赢,所以李利民力争每次都做到最好。
  
  鹰的眼睛,敏锐发现新商机
  虽然每项工作李利民都苛求完美,但对身边的同事们却一直心存感激,因为他知道同事们着承受实现完美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大家似乎能理解他的完美。“因为他的每一次决策,事实证明都是对的。”同事这样评价他。
  选择户外数字移动电视领域,李利民前瞻性地感觉到了该行业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2005年前后,伴随着中国广电产业化进程的尝试,时任深圳香榭里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的李利民与他的伙伴们经过缜密地思索后迸发出了灵感的火花。华视传媒的创始团队清晰地看到,人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坐公交车,如果采用移动数字电视这种无线播放的技术,通过播出电视节目给老百姓一些衣食住行的资讯和一些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让他们在这个烦闷的空间里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间,拉动庞大的消费需求,必然会得到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在进入这个行业前,李利民就有自己的深度思考:“中国各地电视台是区域化的,我们想把这些各自分隔的电视台通过某种市场经营的形式连接起来,并同庞大户外受众群结合起来。这其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无法估量。”
  李利民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必然成为传统户内电视的良性互补,成为户外人群不可或缺的资讯平台。公司取名“华视”就是希望“让13亿中国人随时随地看电视”,这已成为华视传媒人的共同愿景。
  回忆起这段经历,李利民说:“当时无线数字电视还是一个十分新鲜的事物,能做什么?能做多大?都是未知数。但是,在了解到户外数字电视支持高速移动中接收电视的技术特点后,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机会。”选定目标,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李利民说:“面对模糊的前景,华视的超越要具备超乎常人的方向感、敏锐的商业嗅觉、以结果为导向的精确目标管理,让理性成为唯一光源。”
  
  豹的速度,成功抢占新市场
  从公司成立之日起,公司就确定了3年内实现上市的目标。快速上市是寻求资本与行业的良性结合,尽快抢占行业制高点的最佳途径之一。“我们确定3年上市的目标是因为我们认识到做这个产业必须和资本市场相结合。我们这个团队很多人都是带着成就来的,如果成果出不来,就会流失;因此,创业每一步要精确到位。”。
  
  华视传媒3年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在宏观大环境下迅速抢占市场结点。在李利民眼中,单一城市的数字移动电视犹如一颗闪亮的珍珠,将每一颗珍珠有机串联,形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珍珠的光彩会更加夺目。在这种“珍珠效应”之下,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的作用将远远大于1+1=2。对单个城市的局限性进行补充和增量提升,联合多个城市覆盖更多广告受众,成为华视传媒广告网络规模运营的独特优势。这是一种全新的组合式创新。目前,华视传媒已经拥有一个中国最大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
  2005年8月,距成立仅仅4个月的华视传媒,就在第一家试点公司——成都公司实现首播。面对新的经营模式的挑战,华视传媒以灵活、快速的“作战风格”创造了开播5个月就实现当月赢利的纪录,同时,也为接下来在其他城市的扩张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后,华视传媒便开始了“地毯式”的网络扩张。东北、北京、河南、湖北、长三角……一气呵成。7个月后,华视传媒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城市已达到12个,终端规模20 000台,覆盖人群1600万/天;2006年9月,华视传媒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城市达15个,终端规模30,000台,覆盖人群2400万/天……
  在这段光辉岁月,华视传媒户外数字电视联播网城市数量迅速攀升,截至2007年10月上市前夕,华视传媒的网络数量已覆盖中国最具经济辐射力的26个城市,拥有电视终端90,000个,每天传至8,000万城市居民,覆盖受众达到了2.7亿!
  两年时间,华视传媒从成都起步,迅速在全国各大核心城市攻城圈地,成长为国内采用实时数字移动电视播放技术、中国最大户外数字电视广告网络运营商。面对外界对于华视团队“疯狂”的形容,李利民则显得甘之如饴:“这充分说明了华视传媒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也是华视传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有自己的判断,”李利民说,“我们应抢先在某一时点、某一机会前面,而不是让一个企业平铺直叙、顺理成章地发展。此外,我们也感受到外部大环境的压力,包括国家强调宏观调控、全球经济表现出来的种种变化等。因此3年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必须不分昼夜地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熊的力量,顽强拼搏实现梦想
  成事在于人心,华视的执行之道充分体现在其企业文化的塑造上。李利民自豪地称:“华视传媒2年半上市,靠的是强硬的执行力。”目标的制定永远比执行要来得容易,仅有高远的目标,没有付诸行动的毅力,任何完美的商业模式和企划案都只能存在于纸上。从言语到行动的过程,确实是个艰难的过程。在华视传媒,李利民始终强调一点,就是快速的执行力。
  明确目标管理,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力,善于主动思考,用心做事,用情做人,能够以工作为乐趣,在同样的理想和目标下,发挥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华视组建了一支激情澎湃的团队。
  在精确的目标面前,华视传媒的每一个员工都时刻准备背水一战。普及户外数字电视技术,签约每一座城市都会是一次使命必达的战略执行。他们都明白,每一个环节的执行将决定着整个战略的成败。
  华视传媒Logo上有一句话叫“Vision In Action”。李利民自己评价道:“华视人是一群有目标、有想法的‘疯子’。”疯子的背后是从未怀疑过的激情。这班“疯子”当中最不能缺少的是领袖。华视企业logo是一面由李利民亲自设计的巨大旗帜,他觉得不论做什么行业,企业的关键在于举旗人如何带领最优秀的团队来干这件事。李利民自信地称:“在华视,我是举旗人;但是华视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我和我的团队一同努力的结果。”
  李利民带领的团队是一个个性鲜明、无法复制的具有超强执行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团队。为了实现华视传媒3年上市的既定目标,李利民带领他的团队对工作投入最饱满的激情,凡事都做到完美极致。在日常的工作中,李利民本人有个习惯:送审文件不过夜。同时他也要求公司所有高管都要做到这一点,目的就是让事情能都尽快地落实到位,不将时间浪费在文件的审批等待上。他要求每个华视人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把它当作自己的使命。
  在东北某个城市,为了赶在春节前完成整体安装,华视传媒的首席开发官刘海军带领一线员工在凌晨零下30多度的环境下坚持完成工作。他们坚韧不拔的运作能力和运作效果感染了合作客户,合作方给了他们最大能力的支持。正是这样的热情铸就了华视传媒的团队。3年的时间,这个钢铁团队南征北战,走遍中华大地,并以骄人的业绩站到了新媒体行业的风口浪尖上。
  有人说,华视传媒独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注定会成功的道路;然而成功没有偶然,华视传媒的每一次开拓,每一单销售都曾付出巨大的心血。这一串串闪光的业绩,是华视人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换来的。从高层到普通员工,都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毋庸置疑,加倍的努力换来的是同样丰厚的回报。
  
  鹿的灵动,灵活运用有效资源
  华视没有传统媒体的营销之道,而是另辟蹊径,开创出属于华视自己独特的模式,以组合式创新跑赢市场。
  刚刚成立的华视传媒目标非常清晰,业务范围锁定了在当时还是新鲜事物的无线数字电视技术及其带来的新媒体模式上。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虽然在新加坡和上海已经出现,但并没有形成广阔覆盖的联播网络。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采用,使华视传媒成功避免了使用互联网定点下载技术无法做到节目资讯实时传输、网络传输终端铺设过于庞大、带宽受速度限制等问题,也避免了CF/DF卡等预录系统无法及时更新节目内容并对终端内容管理不可控的不足。尽管进入市场比两家主要竞争对手晚,但是,华视传媒在选择技术模式方面的精准定位使其在后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当东方明珠在上海无线数字电视领域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时候,李利民就开始不断思考:“一个城市单独经营公交移动电视,由于规模的局限性,无法建立全国性网络,很难吸引到大型客户,很难突破规模瓶颈,会造成经营回报方式单一的困境。若将分散的单个电视台以一种全新的模式串结在一起,将会给市场提供崭新的全国性播出和投放系统,才能吸引到全球、全国的大型客户,是受众最大化的实现手段。”
  为了打造全国性的数字移动电视联播网络,华视传媒通过和各地电视台“连横”合作,解决市场占领和内容提供等问题,获取独家运营资格,有效整合了全国最具经济辐射力中心城市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市场,在短时间内实现终端平台网络的快速扩展。此外,华视传媒还在当地已有移动电视公司的城市通过广告独家代理经营等方式拓展业务。由广电提供节目,在节目中插播广告,把电视台在当地播出的节目剪辑成3到5分钟的精编版,以便适合户外流动人群随时观看,达到更广泛、有效传播的效果。同时,通过公交车、地铁等户外人流聚集的地方安装数字电视屏,接收电视台的无线数字电视节目,建立起全国性的户外数字电视广告联播网络,打破了区域运营商广告经营上的地域限制,让“中国13亿人随时随地看电视”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商业运营模式改良基础上,华视传媒又丰富了传播手段的定义:给受众提供新鲜资讯的接收方式,给广告主提供新的营销平台,给投资者提供新的盈利模式。华视选择的这条独特的传播途径,达到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华视传媒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后,李利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企业发展的规律所在,他总结多年积累的商业经验,研究出企业如果想成功,必须战胜3种毁灭性力量——复杂性(complicated)、不确定性(uncertainly)和模糊性(indistinctly)。掌控CUI,华视传媒以组合创新的方式赢得了市场先机。
  
  圆满:上市是华视传媒的成人礼
  华视传媒在形成上市决策的第一天,就选定了纳斯达克;公司一成立就聘请了全球知名的德勤作为公司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当许多人不解的时候,华视传媒的团队非常清楚,这是公司快速上市的必要条件。而纳斯达克严格的程序,无疑是企业成功的圭臬,选择了纳斯达克,对公司来说是最好的激励和鞭策。“但我们的团队从来没怕过任何困难,”李利民说,“在公司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独有的坚持和独特的信念,让整个团队在现实的考验中越变越强。”
  2007年11月,华视传媒正式向纳斯达克提交招股说明书,吹响了进军纳斯达克的号角。这一次,李利民和他的团队又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考验。
  华视传媒上市之际,正逢纳市像纽约一样逐渐进入冬季。中国公司在美股上市的热潮,在经过了一个巅峰阶段之后,开始进入相对冷清的时期。根据投行的消息,在华视传媒上市前的两周内,由于美国股市的持续低迷,已经有4家开始路演的中国公司延迟或搁浅了美股的上市计划,然而华视团队却没有退缩。他们的路演团队几乎每天都在飞机上过夜,最长的一次连续28小时没有睡觉。在纽约路演的时候,正好下大雪,车开不动,整个团队就挟着包在大街上飞跑,赶下一场路演。这个过程是对体力、意志力和智慧的一场考验,给当时每个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李利民对企业上市的经历依然颇为感慨:“回顾华视成功之路,你会发现,这个团队每次目标的实现都源于对自我的超越,用激情战胜人的惰性。”
  同样在上市前夕,为了一个合理的定价,李利民与承销商之间、股东内部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从晚上9点一直讨论到早上6点多钟。直到距离上市仅有两个多小时时间,李利民振作起疲惫的精神,坚决地告诉在线的所有承销商和所有股东及所有的高管:“我从一开始接受大家的信任,做了领军人物、董事长,我说这个时候希望大家继续信任我。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我是一个在接受大家意见以后准备拍板决定价格的人。我说不管我决定了这个价格以后会带来什么后续反应,我希望你们相信我是负责任的。”这就是李利民,一个思维慎密又善于决策的企业领导人。
  李利民当时定下的价格是每股8美元;事后,当股东们共同讨论这个8美元的时候,大家都说这次决策是对的,而且非常关键。
  面对全球股市与纳斯达克的严苛考验,李利民和他的团队没有却步。凭借整个团队的成熟心理以及团结、坚毅的优良作风,在经过了长达两周的与投资人80多场的全球路演,华视传媒最终凭借良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业绩,成功说服了精明的投资人。华视传媒风光胜出,如期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2007年12月6日,华视传媒成功上市,融资1.08亿美元,成为纳市登陆的户外数字电视传媒领域首支概念股。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华视传媒被誉为“文化速度标杆企业”,并被纳斯达克称为“来自中国文化理念的一面旗帜”,创造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又一奇迹。这是华视人给自己交的一份满意的答卷,也是送给自己2年来顽强拼搏与奋斗的一份沉甸甸的礼物。
  创业之路上少不了披荆斩棘的历练,要战胜创业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困难,保持对事业的执著和激情十分重要。有时候,这份热情和激情甚至成为你走下去的唯一动力。回顾华视传媒的每一步成功,无一不是按照正确的战略规划,用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时间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用华视传媒一位高管的话来说:“我们核心的竞争对手永远都是自己的QQ(IQ+EQ)。”
  为帮助本刊改进质量,请告诉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编辑信箱:demi5630@126.com
其他文献
山寨机,外形与知名品牌的热门产品极其相似,没有自己的正式品牌,却打着NOKIR、SAMSING这样的擦边球字样。特别是自2008年7月,有“山寨机之父”之称的中国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地大规模出货TD芯片,由此似乎意味着3G山寨机时代即将到来。  山寨机,一听就是个很草莽的名字,他们逃避政府管理,由生产者自己随便取个品牌名字,或模仿品牌手机的功能和样式,他们不缴纳增值税、销售税,同时不用花钱
期刊
《科技创业》杂志的编辑您好:  我已过而立,尚无小孩,在事业单位工作,月薪尚可,工作稳定。但是心里总有想自己创业的冲动,而且不喜欢这个北方的城市,想回到成都老家自己创业。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老妈在北方生活惯了,不愿意跟我去南方生活,还有要是辞职了,自己和老婆在事业单位的中级职务和固定工作都没有了,但对创业的结果我又不是很有把握,这两点让我非常犹豫。请您告诉我到底应该继续安安稳稳地工作然后退休还是
期刊
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出炉 R&D投入占全社会的24.6%   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召开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会议,联合发布了首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91家企业榜上有名。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获得“创新型企业”称号的企业将享受到国家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倾斜,并将优先承担国家863、973等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国际合作计划,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
期刊
不过回味细想,那些在动漫行业里奋斗到吃泡面、睡地板的独立漫画人、创业者不都是因为它么——“中国没有好的动画”。    穿过一条不长的走廊,迎面而来的是一大堆“火星娃”主题的手办和毛绒玩具。贴墙的展示架上整齐地码放着“火星娃”系列的各种音像制品。不愧是主攻市场的分公司,让人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一种进入“火星娃领域”的感觉。与分公司经理姚琪女士的访谈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了,神笔以及神笔的董事长左晋先
期刊
清科研究中心于2001年11月创立,致力于为大中华区的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基金、政府机关、中介机构、创业企业提供专业的研究报告和各种行业定制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新股上市、兼并收购以及高新技术行业市场研究。目前,清科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最专业权威的研究机构。    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顾问及投资机构清科集团近日公布,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呈现出
期刊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 去找那朵属于自己的花——在周国斌的QQ上,我看到了这样的签名。  初见他,第一印象就是朴实,真诚,眼睛不大却很有神,说话间操着一口南方口音。他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然后给我倒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有个两岁的孩子,他让我看了孩子的照片,很可爱。看他洋溢着幸福的脸,我知道,他很幸福……    天时地利,做起钢铁网  创业难,发掘创业机会更难。有一些人将创业点子的产生归因于机缘凑巧,所谓
期刊
在习惯了总是以有限的经验来解释不可预测的事件之后,面对越来越多的“黑天鹅”,我们必须学会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把握黑天鹅带来的机会!    作者:[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5-1   定价:39元    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之前,生活在17世纪欧洲的人们都相信一件事——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是牢不可破的信念,它似乎在经验中得到了完全的证实,因为当时所能
期刊
开一家发廊很简单,而开一家不提供剪发服务的“另类发廊”则需要创意。    开一家发廊很简单,而开一家不提供剪发服务的“另类发廊”则需要创意。来自江门的陈小姐对中山人的消费能力充满信心,于是在石岐专门针对女性消费者开设了一家养发育发馆。  阿慧是爱打扮的都市丽人,一度是发廊的常客。烫发、直发、染发……结果头顶的三千烦恼丝出问题了。  “去年开始,我不断地掉头发,最严重的时候可能有一半的头发掉没了。男
期刊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药物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美味食品。它“寓医于食”,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予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保健强身、延年益寿。    什么是药膳  药膳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它起源于民间,千百年来却为王公贵族所享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饮食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龙华协和药膳食府以祖国医药学理为指导,以营
期刊
时间:2008年7月31日地点:杭州凯悦酒店  主办: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 上海市杨浦科技创业中心  协办:复旦科技园  主 持 人:《科技创业》  与会嘉宾: 蒋青云复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   邵隆图“海宝之父”上海九木传盛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华上海麦田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荣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理事长  企业代表: 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有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