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音符回荡在维也纳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不去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因为它的名气实在太大。所谓“金色大厅”(德语: Gro·er Saal ),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它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中间部分。大厅里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通过每年全球电视直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得金色大厅名声大噪,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圣殿,被誉为世界五大音乐厅之一。
  每年七八月份的旅游旺季,金色大厅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场主要面向世界各地旅游者的音乐会,由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演出。演出的门票在维也纳市内很多景点都有出售,那些穿着宫廷古装的售票者看到我们这些亚洲面孔甚至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
  “长方形鞋盒”的独特设计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于1869年竣工,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矗立着许多音乐女神的雕像,古雅别致。一走进音乐之友协会大楼,抬头一看,门厅走廊的拱顶一片金黄,步入金色大厅之后,更是陷入了金色的海洋:金色的天花、金色的墙、金色的浮雕、金色的门窗、金色的栏杆、金色的舞台,在巨大的吊灯照耀下,到处都是金光闪闪。只有到了这里才能体会到“金碧辉煌”的真正含义。
  金色大厅内共有174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它的形状呈长方形,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比我们通常所见的大多数音乐厅都狭长,被戏称为“长方形鞋盒”。虽然这个“长方形鞋盒”过于狭长了些,但建筑师对共鸣与传声很有研究,大厅的天花板为平顶镶板,高台木制地板下也是空的,共鸣效果非常好;楼上包厢的分割与墙面女神柱的排列也都经过精密的计算,声音流动性最佳。大厅两侧的数十个音乐女神像,除了装饰作用外,对整个音乐厅的声场改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对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声音有延长和舒缓的作用。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厅内的听众不论坐得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平的音乐演奏。难怪有人曾说:“只要有金色大厅,世上就不需发明麦克风啦!”
  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的演出,因为要面向世界各国游客,对听众着装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否则我们这些人上哪儿去借晚礼服呢?乐团的所有成员都穿上了宫廷乐师的礼服,头戴金色的假发套,和我们印象中的莫扎特一个发型,让人有穿越时空之感,仿佛回到了古老的欧洲宫廷。
  演出的曲目对于一般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大都耳熟能详,既然演出者是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理所当然,演奏的大部分都是莫扎特的作品,如:《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片段等。当然,一些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如《蓝色多瑙河》、《闲聊波尔卡》等也在其列。乐队指挥的幽默潇洒与乐团精彩的演奏,博得听众的阵阵掌声,能身临其境来到曾在电视上看了无数次的音乐厅,沉浸在熟悉美妙的音乐旋律之中,绝对是奥地利旅行中不可或缺的珍贵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和体验,是再高级的音响设备也无法营造和还原的。
  这次在金色大厅欣赏音乐会对我来说之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坐席的位置极其特殊。以往观看音乐会,都是端坐在舞台正前方。而这次我却紧贴乐手,坐在乐队的侧后方,这种金色大厅特有的坐席布置,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全新的视角让我从头至尾都只能看到乐队和独唱演员的背影,但指挥家丰富的面部表情却一览无余,还能体会到乐手丰富的动作细节,包括何时给乐谱翻页,连乐谱上的音符都清晰可辨,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脚下的舞台,木质地板上坑坑洼洼,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显得那么的古朴。这份厚重感是任何工业“手抓纹”地板都模仿不了的。
  曲终人散,随着退场的人流再次回到大厅前的广场上,回头望去,夜色中的金色大厅比白天更显辉煌。
其他文献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现实印证了恩格斯的这句名言,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人类也开始进行新的思考: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严峻的环境形势促使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生活中谋求一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出路,使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以此为背景,一系列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步占据了人们生
期刊
肯尼亚——神秘的非洲之旅  踏上神秘的非洲大地,旅行变得更像是一场舞台剧。这里有太多的主角在演绎着一幕幕自然故事,而我只是微不足道的看客而已。  之所以会选择肯尼亚,因为它最能代表非洲。原不敢奢望有美景可赏,也许正因事先未有太多奢望,心中不时涌起些许的触动,甚而感慨人类企图征服自然的种种。  乞力马扎罗厚重的白雪、安博塞利平原游荡的象群、博格利亚湖畔的火烈鸟、夕阳下的金合欢树、稀树草原上迁徙的兽群
期刊
海鹦是鸻形目海雀科的鸟类,亦称海雀,主要生活在挪威北部的沿海地区。海鹦是一种可爱的鸟,身长约30厘米,长得呆头呆脑的,眼睛小小,看上去像是画了夸张的眼线,而最有趣的就是那硕大的鸟喙,还是红黄艳丽色彩,长得就好像戏曲演员似的。  海鹦喜欢群居,把巢穴筑在沿海岛屿的悬崖峭壁上的石缝沟中或洞穴里。巢穴主要用作休息、睡觉和储藏食物。平时在大海的上空展翅飞翔。  海鹦靠捕食海洋鱼类为生,生存本领极强。海鹦在
期刊
斯里兰卡地处南亚,是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斯里兰卡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雨水丰沛,森林茂密。在森林中,生活着一个特殊的部族——维达人。  2015年3月,我和朋友在斯里兰卡向导的带领下,拜访了离康提3小时左右车程的维达人部落。维达人是斯里兰卡的少数民族,也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又称吠陀人。相传维达人的祖先早在斯里兰卡岛与南亚次大陆分离之前,就已生活在从印度中部直到斯里兰卡的土地上了。
期刊
变色龙王国  马达加斯加的“三宝”——猴面包树、狐猴和变色龙可谓是当地最有特色的生物景观了,它们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分布广泛,且数量多,种类齐全,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马达加斯加又称得上是变色龙的天堂,全球一半种类的变色龙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大部分还都是马达加斯加的独有物种,在其他地方是难觅踪迹的。  从体貌特征看变色龙  变色龙是避役的俗名,一种树栖的爬虫类动物,多生活在热带雨林或大草原上,行动缓慢。变
期刊
赵学敏书法作品《五云山》
期刊
意大利是个多姿多彩、令人神往的国家。看欧洲地图,意大利的版图形状像一只女人的高筒高跟皮靴伸向地中海。人们对这个国度的兴趣会因各自的偏爱而不同:热衷体育的人欣赏意大利的足球——他们曾三次夺得大力神杯。国家队的21号皮尔洛是钢铁大亨的儿子,他踢球的工资全部捐给非洲难民基金会。这个国家,尤其到了大的赛季,各种色彩都不足以渲染人们的热情。艺术爱好者则推崇意大利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认为意大利的歌剧名扬四
期刊
“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  电影《黄金时代》这部当下热映的电影塑造了上世纪 20 至40 年代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黄金时代指的就是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  由此可见,人们往往用黄金形象地形容美好的、珍贵的事物,而真实的黄金又有哪些历史和故事呢?黄金博物馆里那些只可远观的和“黄金菜市场”里触手可及的黄金制
期刊
金子,这种黄色的金属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全球,人人都爱。钻石、铂金更加稀有贵重,但都无法替代黄金的地位。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黄金才是真正全球通用的货币,财富的象征。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用它做成面具陪葬,缅甸仰光至今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华丽丽的重达7000公斤的大金塔。而“中国大妈”在今年黄金价格暴跌时抄底,300吨的豪放交易量震惊华尔街大亨们。  澳洲新金山是哪里?  在19世纪前的数千年历史中,人类的黄金
期刊
随着时代发展,大城市中高楼林立,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蜗居生活成为了大都市年轻人普遍的生活状态。然而在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善于蜗居的动物,不仅如此,它们还乐此不疲地辛勤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蜗居,其建造工艺、手法和速度堪称一流,而且其于建筑实用性的把握绝对不亚于当今世界顶级大师贝聿铭或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非洲编织鸟就是蜗居建筑大师的代表,这些羽色金黄的小鸟最擅长的就是在树枝上筑巢,一般一两天工夫就可以搭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