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跳进家落榜青年赚百万

来源 :科学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z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高考落榜青年,因偶然抓住了一个“跳”到他手里的机会,跟癞蛤蟆结上了奇缘。从此,他“赖”上了癞蛤蟆,一脚踏进了这个“偏门”,在22岁时不仅挣下了百万资产、买了一幢别墅,还娶回了一个刚毕业的漂亮女大学生。
  
  癞蛤蟆,跳进家
  
  2002年夏天,江苏盐城18岁的青年袁正洋高考落榜了,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港中村。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去上大学,袁正洋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做出名堂来,不能让你们小看我!
  袁正洋从亲友那儿借来几万元钱,先后投资了晒制菊花茶、种植观赏盆景等好几个项目,竟无一挣钱。就在他开始怨天尤人时,机会来了。
  2004年4月的一个雷雨天,袁正洋闲来无事,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一只半个巴掌大小,全身长满“脓包”的癞蛤蟆跳进了屋里。刚从里屋出来的父亲看到后,随口说:“听说这东西‘脓包’里面的毒还能治病,能卖钱呢。”父亲的这句话让袁正洋心里闪了一个激灵。
  不久后,他意外地从福建动物药材市场获知,癞蛤蟆身上最值钱的是它蜕下的皮——也称蟾衣。医学发现,蟾衣是抗癌、护肝的特效良药。医药市场上对蟾衣的需求量很大,小小一张蟾衣的价格可以卖到6元,一只癞蛤蟆正常情况下在一年里可脱衣多次。这才是真正的“偏门”、“冷门”啊!如果规模化养殖癞蛤蟆,那将是多么大有可为的事!
  为了弄清癞蛤蟆是否真的会自行脱衣,袁正洋捉来了50多只癞蛤蟆,密切观察了好几天。终于在一天凌晨1点,他亲眼看见一只癞蛤蟆在很短的时间内脱下了一张蟾衣。袁正洋飞快地把那张蟾衣抢在手里,把玩了很久,乐不可支。由此,他横下一条心,誓要“赖”上这癞蛤蟆,要在蟾衣上大做文章。
  
  “脱衣”真难
  
  一不做二不休,袁正洋干脆模拟癞蛤蟆生活的自然环境,在院子里修建起几十个一平米见方的水泥池子。然后,他又一鼓作气地捉回了几百只癞蛤蟆,跟以前那50多只一起养在了水泥池子里。
  2004年暑假里的一天,高中同学周玉来看望袁正洋。袁正洋便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诉了她。“没想到你还蛮有头脑和眼光的嘛。今后我可不可以来跟你学习啊?我是学医的,就当让我来参加社会实践好了。”周玉对袁正洋刮目相看。于是,在这个假期里,袁家几乎天天都可以见到周玉的身影。
  由于癞蛤蟆一般在零点到次日凌晨6点之间脱衣,脱衣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为了收集蟾衣,袁正洋和周玉几乎时刻都守候在癞蛤蟆旁边。可让他俩傻眼的是,这癞蛤蟆脱衣是边脱边吃,待那张“衣”一点点脱下时,癞蛤蟆也已把它一点点吃到了肚里。这可如何是好?
  一天晚上,一只癞蛤蟆又在“脱衣”了。心急的周玉生怕蟾衣又被癞蛤蟆吃掉,一向厌恶、害怕癞蛤蟆的她竟然跳进了水泥池里,捉起那只癞蛤蟆。蟾衣虽然抢下来了,但有些地方破了。袁正洋曾做过了解,知道破碎了的蟾衣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价格也十分低。
  “怎么办啊?”周玉望着袁正洋,一时间茫然了。袁正洋沉稳地说:“现在关键问题有三个:一是怎样让癞蛤蟆只脱不吃;二是怎样让蟾衣不破碎不残缺;三是怎样让癞蛤蟆每年脱衣的次数多些,这样每只癞蛤蟆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此后的日子里,袁正洋和周玉把心思全放在了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又一个偶然的机会,袁正洋发现了用日光调节法可以“阻止”癞蛤蟆吞食蟾衣。再后来,在周玉的参谋下,袁正洋又摸索着做出了一种采集袋,只要癞蛤蟆脱下衣后,蟾衣就会迅速掉进采集袋中,癞蛤蟆就再也吃不到蟾衣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改革,袁正洋终于完善了这种他称之为“采集袋日光调节快速生产蟾衣法”
  的方法。与此同时,在癞蛤蟆的“穿针引线”下,袁正洋和周玉的心也慢慢地靠拢了。
  
  终成事业
  
  开学后,周玉回去上学了,袁正洋把脱制出的100多张蟾衣拿到了一家医院。经测定,这些蟾衣的各项药用指标都符合标准。这100多张蟾衣卖了1000多元钱,袁正洋兴奋不已。到了2005年春,袁正洋又积攒下了2公斤蟾衣。他把这2公斤蟾衣送到上海一家外贸公司,一下子卖了4.8万元。
  袁正洋独创的癞蛤蟆脱衣法,经过他的不断改进,已越来越科学、完善,整衣率已达到了98%。除了冬眠期,袁正洋一般每个月可让每只癞蛤蟆脱2-4次衣。而自然界里,每只癞蛤蟆每年自然脱衣只有2-3次。至此,袁正洋完全相信,靠着自己发明的脱制蟾衣法,一定可以发家致富。他想扩大规模了。
  袁正洋租了3亩田,开始为癞蛤蟆营造一个自然环境。他支搭起塑料布把田地全封闭好,一为癞蛤蟆遮阳,二为防止它们逃掉。然后又在田里挖了无数道垅沟,以备将来定期灌水、喷水,确保田里潮湿。考虑到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是癞蛤蟆的冬眠期,他又在田里用棍子戳了上万个大小深度适宜的洞,以备癞蛤蟆将来冬眠之需,也供它们非冬眠白天入住休憩之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癞蛤蟆生活的地方弄好后,袁正洋又专门建了几个大池子,用来饲养、繁殖黄粉虫、蚯蚓等癞蛤蟆喜欢吃的昆虫。一切准备就绪后,袁正洋便放出了“以每公斤2元钱的价格大量收购二两重以上活的无损伤癞蛤蟆”的风声。之所以在外面收购而不自己繁殖,是因为一只癞蛤蟆从小养到二两重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从时间及投入上看都不划算,何况当地癞蛤蟆很多,完全可以直接捕捉二两以上的,而二两重以上的癞蛤蟆脱下的蟾衣药用价值最高。很快,7000只合格的癞蛤蟆入住到了这3亩大的“家”里。
  可是,一场灾难突如其来。不久,当地连降大雨,旁边的河水涨出,浸淹了袁正洋那3亩田。全部的癞蛤蟆都趁机跑掉了。所有心血顷刻间化为乌有,袁正洋痛心到了极点。
  在周玉的电话鼓励下,待洪水过后,袁正洋又重新建好了“三亩之家”。之后,他又收购了一万多只二两重以上的癞蛤蟆。然而,又一个难题摆在了袁正洋面前。他接连几天发现有些癞蛤蟆莫名其妙地死去,死亡数达到200多只,那些死去的癞蛤蟆腿部都发红、发肿。心急如焚的袁正洋赶紧打电话给周玉,让她想办法咨询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周玉向专业人士了解到,那些癞蛤蟆得的是一种传播性强、死亡率高的红腿病。得病的主要原因是在捕捉、运送过程中碰伤而感染。这病重要的是预防,应避免让其它癞蛤蟆的皮肤再被碰伤、感染,所以要把患病的癞蛤蟆都抓出来,单独养在一个地方,用漂白粉溶液或盐水逐一给它们消毒,直到病好。袁正洋按周玉提供的方法去做,果然把那些患红腿病的癞蛤蟆都治好了。
  在饲养癞蛤蟆的过程中,袁正洋还找到了一个喂食绝招。他把电线拉到田里,在棚顶安吊了好些电灯泡。入夜之后,他常打开顶棚,开亮这些电灯,这样,四面八方的蚂蚱、苍蝇、蚊子及各种飞虫便会迎光飞聚到电灯下,癞蛤蟆们就可以纷纷跳起捕食这些昆虫。有时,单用这个办法,袁正洋就可以把癞蛤蟆们喂饱,既方便又能为他节省不少自己繁殖的活饲料。
  袁正洋这个有心人靠着自己独到的眼光、独创的癞蛤蟆脱衣法,把事业越做越大。到2006年周玉大学毕业之前,袁正洋已靠卖蟾衣收入了100多万元。此外,他还在盐城市买下了一幢别墅。2006年7月,周玉大学毕业了。7月22日,周玉跟袁正洋领取了结婚证,并在当日置办了结婚酒宴。
  
  笔者感言:
  其实,生活中不乏各种各样来到自己面前的机会、机遇,但可惜的是我们都不善于捕捉,白白让它从身边“跳”过去。袁正洋的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去体味、领会。
  (责任编辑 陈俊)
其他文献
花店是花卉经营中一个最基础的销售单位,也是最后一个环节。通常“店堂销售”是花店销售中最原始的方式,而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花店经营者除了要在花色品种等方面下功夫外,还需通过开设多种“店外”服务项目,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使更多的人们爱花养花,从而增加花卉的销售,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1.花卉租赁:可分为临时租赁和长期租赁。长期租赁适合于社会交往活动频繁的场所和办公地点,如宾馆、旅行社等。  该项服
期刊
正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着力迎合学生口味,小店的生意才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兴旺。    送免费糖水送出创业灵感    缪先生从没想过自己会做老板,他的甜品店从开张到扩张都是大学生们参谋的结果。那年,下了岗的缪先生夫妻从湛江来到广州仲恺农学院工作。缪先生在学校食堂,缪太太则在宿管科,两人都住在学校里。时间久了,夫妻俩都和学生们成了好朋友。他们知道学生们常常要吃学校的饭菜,油腻又容易上火,不时就给他们煲些老火
期刊
星球仪带来的财富  六十多岁的沃尔逊先生从政府部门退休后,便迷上了电视台播放的自然节目。有一天,一家有线电视台播出了一个关于月球探秘的纪录片,荧屏上,主持人手拿月球地图,一边向观众讲解,一边翻动着图片。  沃尔逊先生心想,这样看月球的平面图实在太费劲,也不够直观。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圆的,既然能制成地球仪,那么为何不制月球仪呢?沃尔逊先生抓住这瞬间产生的灵感,决定把退休后的精力放在月球仪的开发上。 
期刊
对于初涉世的青年朋友,在理财上容易犯的通病莫过于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往往是薪水一发就见底,月月无剩余。这样看似“潇洒”的花钱做派既不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今后家庭生活的美满。因此,养成良好的花钱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 计划经济  对每月的薪水应该好好计划,哪些地方需要支出,哪些地方需要节省,每月做到把工资的1/3或1/4固定纳入个人储蓄计划,最好办理零存整
期刊
在短短数年里,他靠摆地摊卖菜起家,居然在京城繁华地段拥有“专门面向外国顾客”的11家蔬菜连锁店,当上了北京几十万外国人的“菜总管”。    说来叫人称奇,北京的“老外”们只要出门买菜,一般都会去一家名叫“JENNY LOUS SHOP”的蔬菜连锁店;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紧紧抓住“老外”胃口的店老板,并不是什么商界奇才,而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打工者!在短短数年里,他靠摆地摊卖菜起家,居然在京城繁
期刊
两个实验基地,四个生产基地,此等规模和实力,哪个对手具备?    高亮心里这个急啊!  2002年,高亮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原料,第一个在国内生产推广木纤维产品。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跟风者群起。几年来,眼见越来越多的跟风者,把整个市场给搅乱了——木纤维毛巾、竹纤维毛巾、大豆纤维毛巾……各种概念新、功能差的产品不断涌现。最让人气愤的是,一些跟风者代理劣质产品,却打着自行生产的幌子面向全国招商,造成
期刊
“无论是养殖业、种植业,都要带着生态农业的大理念去做!”    中江县有个“鸽司令”,他读过大学,学过建筑,却在商机面前果断回乡创业。他从100对种鸽起步,既有过并购“老东家”的辉煌,也经历了“非典”带来的灭顶之灾,如今达到每年出栏鸽子50万只!成功路上,他留下了技术创新与勇闯市场的深深烙印……    孵化技术“藏金含银”    老钟结缘养鸽,事出偶然。1996年,他看见一个朋友养殖鸽子做出了名堂
期刊
每一位初入市场的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尽快赚到第一桶金,但是他们又担心自己的投资有风险,得不到回报,不敢轻易投资经营。可是,如果你对着长沙欧林雅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泽星说“高风险才有高利润”时,他一定会极力反驳你的观点。因为他两年前放弃了职业总经理的高位,用1000元起家,干起了“零风险”项目经营,卖起了竹纤维毛巾,如今短短两年过去了,他已经身家千万。  世界上真的有“零风险”项目吗?怎样才能找到这
期刊
没有难缠的客户,只有失当的销售方式,欠缺的沟通方法和不成熟的受挫心理。几年来,什么样的客户折磨我都经受过,心境越来越宽了。    世界上没有不可沟通之人,没有故意找茬的难缠客户,之所以你的客户对你极为苛刻,让你不能把商品成功地卖出或把服务做到位,甚至百般刁难,让你颜面扫地,是因为你没有选对推介的角度,没有积累足够对付“钉子客户”的经验,没有找对推销的方法。切记,没有难缠的客户,只有失当的销售方式,
期刊
叶风和武云是同时应聘到一家漫画出版社工作的,叶风是画画,武云是做编剧,也就是写故事,叶风就给武云配图。两个年轻人是好朋友,能够到同一家公司合作真的是很让他们兴奋。  罗老板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当然也是一个聪明的老板,懂得知人善用。虽然叶风和武云有些与其他职员出格的地方,他还是看到了他们的潜力。所以当叶风向老板强烈要求他和武云要合作出一本漫画的时候,罗老板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同意了两个新员工的新创意。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