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期待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希望远离疾病,可如果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就需要日复一日地吃药、打针,将每个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治疗,且将持续终生。患者们身心疲惫。在血糖的波动中,忐忑地度过每一天。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从社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更多的关心和保障。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日猛增,国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建设卫生保障制度中,政府是否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其特殊性和紧迫性。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减轻糖尿病患者家庭的巨大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让他们平等地生活在和谐社会中。对此,医患双方都寄予了热切的期望。
  有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农村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城市还要高,血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准糖尿病患者)比临床糖尿病患者还要多,可以想象,不久以后我国将有多少糖尿病患者。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众多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0%被确诊,还有70%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了糖尿病;而在被确诊的患者中,只有40%能得到较好的治疗,也就是说,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12%的患者得到了良好控制。
  我国有14亿人口,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是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第一大国是印度),如此严峻的事实已经摆在了国家、人民群众和医务工作者面前。因此,科学地防治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是当务之急。
  
  钱要用在刀刃上
  
  2002年,在不同经济水平的城市进行的糖尿病领域“医学经济学”调查发现,该年度我国总医疗费用是4764亿元人民币,在众多疾病中,糖尿病的直接医疗成本达到208.6亿元,占医疗总费用的4.38%,其中包括了非直接医疗费用(营养费、交通费)26.66亿元人民币,间接费用(患者误工费、家属误工费)17.42亿元人民币;无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只占用21.1%,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则占了78.9%。这应当引起医疗事业和劳动保护事业决策人的注意和思考,应该如何制定合理的医疗制度、合理的医疗保险(简称医保)政策呢?是把绝大部分钱用在“治疗”疾病的终末期,花了钱却依然人财两空呢?还是应该把钱用在预防疾病、早期和中期有效治疗疾病,防止疾病进展到严重的终末期呢?这其中的差别显而易见,只有把钱用在刀刃上,才能防微杜渐,以免追悔莫及。
  
  医保政策应长远考虑
  
  医院门诊往往满足不了患者一天测7次血糖的要求,只能由患者在家中用血糖仪自测,这样做更有真实性,是有效治疗糖尿病的依据,但是血糖试纸至今还没有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而那些由于病情控制不好,得了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的患者,每年报销的透析花费和替代肾脏功能的药费约十五六万元人民币。试想,如果我们在早期多投入,把这些巨额的医疗经费用在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上,能够挽救多少糖尿病患者啊!让他们不至于走到并发症缠身、倾家荡产仍然人财两空的地步。事实证明,制定医疗保险政策必须从实际、长远、预防的角度出发。
  
  全国医保应统一
  
  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种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不仅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有效,还是预防用药,高危人群也能应用,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减少发病人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胰岛素增敏剂都进入了医保目录,但北京却是例外,只能报销50%。这不但对北京患者不公平,也不符合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胰岛素泵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手段,对早期或血糖高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能使血糖迅速下降,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对逆转病情大有好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将在医院使用胰岛素泵纳入医保,但北京、上海等一些地方却还是自费,为什么不能全国统一呢?胰岛素泵在医院使用,一天的费用大概是120元,如果完全自费,负担还是很大的,导致很多患者不采纳,这等于放弃了最积极、最好的治疗。另外,不报销胰岛素泵的耗材也不合理,每个月胰岛素泵的耗材约为100~200元,一年下来就是上千元,在医院打针、输液都可以报销,为什么胰岛素泵的耗材不能报销?
  
  防微杜渐要赶早
  
  动态血糖监测是非常方便、实用的监测手段,一次可以连续监测3天的血糖变化,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便于制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但目前在医院,虽然血压、心律的动态连续监测都可以报销,却唯独动态血糖监测不能报销。动态血糖监测是临床上非常必要的监测手段,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成熟,为何在我国迟迟不能纳入医保范畴?
  
  亡羊补牢无意义
  
  一旦确诊患有糖尿病,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周围血管病变。想要预防动脉硬化,单纯积极降血糖还远远不够,必须全面预防和治疗引发代谢综合征的各项危险因素。专业人士提出,患者一旦血脂紊乱就应当服用降脂药,这是有国际标准的,但北京医保规定,没有动脉硬化斑块者应用降脂药不予报销,不知其理何在。
  
  庸医假药要除根
  
  目前,庸医假药、假保健品、虚假广告、夸大其词的广告商业欺骗行为,非常猖獗,导致患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严重后果。除了应追究制假贩假者、审批者和宣传者的法律责任外,相关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也应大幅度提升。
  总之,糖尿病的防治不是单纯的医疗工作,不是仅靠医务人员的努力就能实现的,它还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法律、执法力度,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及患者的积极配合,缺一不可。
  
  患者呼吁
  
  患者代表:“甜蜜家园”糖尿病论坛部分患者
  希望医保体系能扩大糖尿病药品、医疗用品的覆盖范围。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病,一旦罹患必须终身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并进行经常性的血糖监测,患者不仅身体痛苦,也背上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的医保制度中,仅仅考虑了糖尿病药物和胰岛素产品,而对糖尿病患者日常监测及治疗中常用的血糖仪、血糖仪试纸、注射胰岛素笔、耗材及胰岛素泵等医疗器械用品则完全没有涉及,而这些却是糖尿病日常控制所必需的。
  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和几乎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控制仪器和血糖监测以及各种检查费用,远远超过药物和胰岛素的费用(按正常监测频次,每月需要花费上千元),而目前只能全部由患者个人和家庭承担。为减少费用,许多患者不得不减少监测频次和检查项目,而这对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极为不利。所以,希望血糖仪、血糖试纸、注射胰岛素笔、必要的检查化验项目、胰岛素泵等能进入医保体系。希望新研发的糖尿病控制 药物在进行安全评价后,也能尽快进入医保体系,譬如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和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等。关于这些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物可否进入医保等,应统一由国家药监部门进行决定,以改变部分药物在此地可进入医保、在彼地却不可进入医保的现状。
  
  打破高价,胰岛素泵应该进入医保
  
  胰岛素泵作为一种胰岛素给药装置,对需要应用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实用且效果良好的工具。但长期以来,胰岛素泵的价格异常昂贵,远远超出一般患者的支付能力。究其原因,胰岛素泵一直游离于医保体系之外,没有任何对其价格的监督和制约,给少数医院、经销商、生产商提供了漫天要价的暴利空间。在高价影响下,产品市场难以有效扩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建议在国家医疗保险体系内,对胰岛素泵实行公开招标,从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选择优质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可考虑进入慢性病等补充医保体系),由统筹基金对购买该产品的患者支出进行一定比例的承担。同时由主管部门定期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审核和监督,迫使经销商和生产商将产品价格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同时也可提高其售后服务质量。
  
  放宽现阶段对胰岛素处方量的限制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品,患者一般需要长期使用,现在很多医院规定了一次开具胰岛素等药物的数量(部分医院一次只能开具1~3支胰岛素),使很多患者不得不频繁往返于医院门诊,目的仅仅是请医生开具胰岛素处方。对患者来说,既浪费挂号费,又费时、费力;对医院来说,则增加了不必要的门诊量,加剧了原本就很严重的就诊拥挤状况。因此,在目前普通家庭的储藏条件完全可以保证药品质量的条件下,建议放宽对胰岛素处方量的限制,以患者1~2个月的正常使用量作为上限更为合理,并希望能在社区医院购买到常用药品。
  
  扩大医保的人群覆盖范围
  
  参加医保与否,不应与是否工作挂钩,医保体系应尽量覆盖失业人员、农村和低收入群体,只要个人有意愿并缴纳一定费用者,即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对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类特殊人群,应发展相应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糖尿病患者档案。对于控制糖尿病所必需的检查、化验、血糖监测、器材耗材等费用报销适当比例,真正减轻患者及家属的长期医疗经济负担,体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取消糖尿病患者在入托、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限制
  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承担学习压力和胜任工作任务。而现在对于糖尿病患者考大学、就业和进入公务员队伍等,还有歧视性条款,这很不公平。许多幼儿园不愿接收糖尿病患儿,导致许多家庭某一成员不得不放弃工作专门照顾孩子,对此,我们呼唤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
  
  加强对虚假宣传的监控和管理
  
  现在很多人打着“不吃药可治愈糖尿病、中医中药可治愈糖尿病”等幌子,贩卖掺了降糖药物的所谓中药或保健品,并且在很多媒体上进行宣传。希望对此加强监管,对知情不管、监管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并提高虚假宣传和贩卖假药等行为的违法成本,以免患者上当受骗。
  专家和患者的呼声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看到的。但是,这些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彻底解决,让糖尿病患者不再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我们将共同期待。
  每天三杯咖啡能防糖尿病
  
  日前,哈佛大学医学院科研工作者在对12.6万人进行了为期18年的调查后,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每天喝3杯以上咖啡,男性糖尿病发病率可降低54%,女性则降低可30%。
  另有研究也表明,每天喝两杯以上咖啡,帕金森症的发病率会减少80%,结肠癌的发病率会减少25%,肝硬化的发病率则会减少80%。巴西的一项研究也指出,每天喝咖啡牛奶的儿童,患抑郁症的几率比不喝的儿童要低得多。除此之外,咖啡还有缓解头痛、控制哮喘的功效。尽管喝咖啡对健康的人有很多好处,但孕妇、心脏病及骨质疏松患者还是应该避免饮用。
  来源:《生命时报》
  
  吃生萎宜“早”不宜“晚”
  
  古人有“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的说法,中日友好医院中医专家李佩文教授也强调说,同是吃姜,在早上吃有益,晚上吃则有害。
  中医认为,生姜可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在早晨,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如萝卜就是不错的选择。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来源:《健康时报》
  
  感冒后减食量,血糖陡降险丢命
  
  因感冒胃口不好,身患糖尿病的方先生拒绝饮食,但照吃降糖药,结果方先生血糖陡降,差点送了命。
  一周前,62岁的方先生出现咳嗽、发烧、食欲减退,并拒绝进餐,但降糖药仍照吃不误。这天早晨,方先生在家打扫卫生,突然大汗淋漓,瘫倒在地,被家人送往市中心医院。经查其血糖只有1.8mmol/L。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盲目减少进食量,不及时调整降糖药,容易造成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对老年人危害较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如患者饮食发生变化时,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要及时减量或停药。另外,糖尿病患者宜随身带几粒糖果,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状可及时自救。
  来源:《武汉晨报》
  
  健身器材因人而“忌”
  
  小区里的健身器材都有其锻炼的针对性,总体来说,玩得恰当可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增强平衡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和灵活性。但是,每种健身器材对一些特定人群都是有“禁区”的,玩的时候要注意绕开这些“危险地带”,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比如,太空漫步机很容易拉伤腰肌,切忌摆动幅度过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肌肉老化、柔韧性差,如果双腿摆动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就很容易拉伤脊柱周围的肌肉。因此,老年人在做“太空漫步”时摆腿的幅度最好为45°左右,频率最好为每次3~4秒。另外,髋骨软化症老人莫玩蹬力器;椎间盘突出患者别碰健骑机等。
  来源:《都市快报》
  
  普洱茶“降三高”纯属虚构
  
  现如今,普洱茶在“热炒”之 下,俨然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再加上普洱茶本身具有的越陈越香的特性,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仅仅50克的茶,竟然拍出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天价。那么,普洱茶究竟具有何种魔力,能让消费者和商家都为之疯狂,它果真具有独一无二的神奇保健功效吗?
  有关专家指出,其实普洱茶最开始只是一种外销的边境茶。云南当地人都不喝普洱茶,除非为了省钱。由于普洱茶在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使得普洱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宣称普洱茶能降“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尚无任何科学依据。■
  来源:《北京青年报》
  
  食品仿冒药品名要依法查处
  
  卫生部日前发布2007年第7号公告,消费者如发现仿冒药品生产经营的食品,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和举报。
  仿冒药品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问题包括:擅自使用药品名称命名食品;非法添加药物原料;夸大宣传,暗示具有治疗作用。公告提出,任何食品中不得添加《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所列的物品。
  卫生部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擅自越权审批食品,也不得在食品卫生许可证的“许可项目”栏中擅自增加特定的食品名称;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并通报。■
  来源:《健康报》
  研究发现:Exubera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辉瑞公司和赛诺菲一安万特公司日前宣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其吸入型胰岛素产品Exubera耐受性良好,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该项为期2年的临床研究考察了本品与两种口服降糖药物磺脲类和二甲双胍中的任何一种联用的效果。临床结果显示,与只用口服降糖药物而不用本品者相比,本品和口服降糖药物联用组不会出现明显的肺功能损害,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微咳嗽。
  来源:Diabetes Care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减肥效果优于其他饮食
  
  一项针对4种广泛应用的饮食方案的比较研究发现,超重的女性如果应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Atkins饮食)较之其他三种饮食有着更好的减肥作用,而且无不利于健康的影响。
  其他三种方案分别是:由医师和减肥专家长期推荐的标准的低脂肪、低卡路里的饮食方案;Zone方案,也就是Barry Sears发明的低碳水化合物方案;Dean Omish医师创造的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方案。
  采用Atkins方案的女性显示出50%的甘油三酯的降低,而且受试者的血压也是4组中降低最多的。随着时间的延长,Atkins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增加显著。
  来源:华盛顿邮报
  
  科学家发现有助于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移植的新肽段
  
  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分泌细胞,而美国科学家日前合成的新肽段可提高他们接受胰岛细胞移植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目前情况下,患者必须接受2~3名独立的捐赠者提供的胰岛细胞,而且移植后的细胞很难存活。但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博士说:“我们对大鼠的试验表明,一段名为SS31的小分子肽段可稳定胰岛细胞并提供保护作用,它能显著地提高从1名捐赠者身上移植胰岛细胞的成功率。”
  SS3l是在试验室中合成的,它可稳定胰岛细胞的线粒体膜。虽然支持SS31促进胰岛细胞移植的证据还不多,但这一结果还是令人振奋的。
  来源:公共科学图书馆
  
  瑞士研究人员取得糖尿病治疗的突破
  
  据报道,瑞士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该药物有望在3~5年内投放市场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此项国际性研究由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内分泌学和糖尿病学教授Marc Donath主持完成。
  在该项研究中,Donath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每天注射阿那白滞素(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能帮助患者对症治疗。Donath教授在接受瑞士国际电台的采访时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真正终止病情的进展,我们正在研究这一现象的机理。”
  Donath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发现白细胞介素-lβ可导致2型糖尿病,而阿那白滞素属于白细胞介素-1受体抑制剂,能阻止白细胞介素-1β发挥作用。为了验证疗效,以36人每天注射一次安慰剂作为对照组,另外34人每天服用100毫克阿那白滞素为实验组,周期为13周。科学家发现服用阿那自滞素的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多。患者还表现出机体系统性炎症反应减少,而这正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致病因子。
  研究发现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很少,Donath教授和他的团队还将继续进行研究。
  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两种儿童糖尿病药物的比较
  
  据报道,与二甲双胍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格列美脲对治疗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更安全有效,它降低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e1c)水平,可用于长期血糖控制。
  研究人员指出,格列美脲对年轻患者的安全性缺乏证据。为了进一步地研究,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了285名患者,平均年龄14岁,一组患者每天服用1次格列美脲,另一组每天服用2次二甲双胍。在接下来的24周里,两种药物都将HbA。水平降低至相似的范围,每组中有一半以下的患者HbA1c。低于7%。但格列美脲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除轻度增加体重外)。
  研究人员综合各项试验结果后得出结论:患儿服用格列美脲更安全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来源:Diabetes Care
  降血压,可可比茶更胜一筹
  
  很多人认为饮茶可以降低血压,但德国研究者发现,富含可可的食品,如巧克力等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而红茶和绿茶却不一定有这样的功效。
  研究者发现,高血压患者连续至少两周喝可可类饮料,其血压可以降低到服药后的同等水平,而且可可能使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降低10%-20%。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专家建议可以以黑巧克力来取代一些高热量的甜食。
  来源:CCTV.com
  
  人类千细胞可刺激糖尿病小鼠分泌胰岛素
  
  据美国媒体报道,研究人员从人类骨髓中萃取出多能性干细胞,并移植至糖尿病小鼠体内,可刺激小鼠的B细胞制造胰岛素。研究人员表示,多能性干细胞的植入,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
  移植前,小鼠有严重的高血糖症,且胰岛B细胞失去分泌功能。治疗后,发现这些小鼠的血糖降低了。在治疗后17个小时和32个小时,研究人员在接受治疗的小鼠胰脏和肾脏中发现人类的DNA序列,且接受治疗的动物的胰岛B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在小鼠的胰脏中,植入的人类细胞促进了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再生,而人类细胞在肾脏中,有助于修补糖尿病造成的肾脏损伤。
  来源:华文生技网
  
  饮水不当会加大糖尿病病情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饮、多尿症状,即使口渴也不愿喝水或尽量少喝水。虽然从表面上看多饮、多尿症状减轻了,但却在客观上导致了血糖值升高,事实上加重了糖尿病病情。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因饮水不当而诱发病情加重的病例,占糖尿病患者的一至二成。
  其实,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每天平均需要2500毫升的水。除了饮食中含有的部分水分外,还有1600~2000毫升的水要靠外部饮水供应。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饮用水有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不宜饮用含糖饮料。牛奶、豆浆也是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的好饮料。
  来源:新华网
  
  阿根廷神奇克隆牛牛奶可产人胰岛素
  
  阿根廷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成功地在克隆牛体内制造出人类的胰岛素,而且价格还很便宜。
  从外型上看,这种牛跟普通的牛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科学家在将克隆牛的胚胎放入母体中之前加入了人类的基因,当他们长到成年以后体内将携带人类的激素。在对它们所产的牛奶进行灭菌处理后就可以提炼出胰岛素,而且,注射这种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与人工合成的胰岛素疗效相同。科学家称,目前他们已经克隆出了4头经过基因改造的牛,估计25头这样的牛产出的奶中所含的胰岛素,能够满足150万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另外,通过克隆技术制造胰岛素比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成本至少低30%以上。
  来源:央视国际
其他文献
事件回放:由于文迪雅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有良好作用还能改善血脂代谢、阻抑血管炎症反应因而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今年5月21日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了一篇Nissen教授荟萃分析的研究报告称:文迪雅可能大幅提高患者患心脏病的几率甚至增加死亡的风险。此事公布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许多患者都非常恐慌。7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召集权威专家们讨论表决后公布文迪雅仍可继续使用但
期刊
成功的胰腺/胰岛移植术使患者不需要依赖外源胰岛素即能纠正体内的代谢紊乱,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其实,胰腺移植和胰岛移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结构和功能上来讲,胰腺是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其外分泌部分,主要消化进入体内的食物;其内分泌部分由胰岛组成,胰岛虽小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胰岛素分泌受损将会导致糖尿病发生,胰腺移植是将供者胰腺通过外科手术移植到受者体内;胰岛移植技术是将通过体外一系列
期刊
病例    有住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63岁老人,卖掉旧房将钱全部投入到股市中。5月的股市风云,也把他的身体卷入了风暴中。  5月的股市正处“牛市”,老人很兴奋,每天早出晚归到股票公司看股。一天下午15:00左右,老人突然感觉全身乏力、头晕,心悸、出虚汗,精神恍惚,倒在股票交易大厅里,被“股友”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的血压为100/60mmHg,皮肤弹性差,脱水体征,心跳130次/分,神志
期刊
对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终末期肾病何时开始透析,传统的观点是保守治疗到不能控制尿毒症症状时,才考虑透析治疗,这样常使一些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到肾内科就诊过晚,开始透析治疗也过晚。调查表明,透析前3-4个月内,转肾科患者占22%~51%;透析前1~2今月内,转肾科患者占23%~48%。相当多的患者在开始透析前已存在心力衰竭,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水钠潴留、营养不良、脂代谢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直接影响
期刊
病例    卢先生正值中年,是一家私企的老板,生活条件优越。他已患糖尿病多年,目前性生活质量差,主要是性交时间短,妻子有些抱怨,所以他到医院向医生求助。  通过详细的问诊我们了解到,卢先生的勃起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进行了必要的检查后,我们为卢先生制订了治疗方案,口服睾酮制剂调节内分泌,同时使用磷酸二酯酶(PED5)抑制剂促进勃起。通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再次就诊时,卢先生夫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期刊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难题相继被攻克,但仍有一些痼疾难以治愈,最近,俄罗斯《真理报》列出了10种现代医学依然难以治愈的疾病,令人惊讶的是:感冒排在了所有难治疾病之首,糖尿病排在第五位。  这十大顽疾的排行依次为普通感冒,癌症、哮喘、艾滋病、糖尿病、古兹菲德一雅各氏病、流行性感冒、红斑狼疮、脊髓灰质炎、埃博拉。其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
期刊
与其他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后(围手术期)遇到的问题要多一些,承担的手术风险也要大一些。这是因为,某些外科疾病带来的全身症状,会加重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可能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高渗状态或酮症酸中毒,而且当出现高血糖时,机体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减弱,切口愈合速度减慢。高血糖还可以使白细胞吞噬异物和细菌的能力降低,使手术伤口容易合并细菌感染,进一步影响伤口的愈合;另外,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
期刊
病例    张师傅今年不到50岁,是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6年前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由于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从去年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今年初,张师傅到笔者所在医院看了一次病之后,就再没了联系。后来我才知道,春节之后张师傅就从原单位下岗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开起了出租车。前不久,为了赶时间送一位长途客人,张师傅连早饭都没吃就匆匆地上路了,途中他由于长时间未进餐导致低血糖,结果车毁人亡,令人扼腕。   
期刊
如前所述,慢性肝病患者糖尿病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而口服降糖药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正确处理这两种疾病的关系尤为重要,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重视。    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治疗的原则    应兼顾糖尿病和慢性肝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好肝病,同时治疗糖尿病。在合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积极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原则上主张尽早使用胰岛素或胰岛
期刊
病例    江女士今年46岁,于3年前单位体检时发现血糖高,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没有什么症状,之后便坚持控制饮食并服用药物格列吡嗪,每日3次、每次5毫克进行治疗,血糖控制尚可。但从今年4月开始,她突然经常感觉口干、乏力;6月就诊时,检查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于是她私自把格列吡嗪加到10毫克,每日3次,可是血糖还是降不下来,才决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