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创造技法巧编物理试题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是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之一,可以体现出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但现在大多数教师却习惯于照搬现成试题进行组卷,不愿意或者无能力进行新题的创作编制。物理原创试题的编制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可寻,并不神秘和困难。笔者把创造学中常用的创造技法——检核表法、扩展用途法、组合法、对比法、转换法、设问法、列举法、联想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移植法等,移植到编制物理试题中,轻松地编制出了大量符合课标要求的高质量的试题。
  1运用“检核表法”进行成题改编
  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提出了“检核表法”,它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创造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的问题,然后一个个来核对讨论,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创造发明的设想。在具体应用中表现为“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等,这些方法在成题改编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下面举例说明。
  题目1关于密度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答案B
  利用“检核表法”的“改一改”,我们可以编制出以下试题。
  题目1。1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公式R=U/I,关于这个公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同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
  答案D
  题目1。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大
  C。不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答案D
  检核表法是能够大量开发创造性设想的一种创造技法。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把“密度”改为“电阻”、“惯性”,把“绳子”换为“弹簧”等;或者在原题基础上增加一些要素,也可以把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转换,还可以在原题基础上改[TP6CW67。TIF,YX#]变设问的角度等等,都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试题改编。
  2利用扩展用途法编制试题
  扩展用途法是把一个事物的现有用途扩展到多方面用途,使其发挥更大作用的发明技法。
  如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W的仪表。但根据电功率公式P=[SX(]W[]t[SX)],可以扩展电能表的用途,用它来测量在时间t内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并进而根据P=U2/R,计算出电阻R的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U2=PR。
  题目2某同学发现深夜家里的台灯比傍晚时要亮,学习了电功率的知识后,他知道这与电灯两端的电压有关系。但家中没有电压表,他借助家中的电能表测得,傍晚只让这盏台灯工作时,在4 min 10 s内电能表的转盘转了2转,电能表的铭牌如图1所示,电灯的铭牌上标有“220 V 25 W”的字样。请你帮他估算出此时:(1)台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2)说明在此估算过程中用到了哪些近似?
  答案(1) 176 V,16 W。(2)计算时没有考虑灯丝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近似认为灯丝电阻不变;没有考虑电路电压对电能表工作的影响。
  3利用组合法编制试题
  组合法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的功能或原理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或新方法的创新方法。
  如带橡皮的铅笔是由橡皮和铅笔组合而成,电水壶是由电热器与水壶组合而成。带日历的手表,带温度计的台历架,带有圆珠笔的钢笔等,都是由两种东西组合而成的一种新产品。组合法是一种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重要的创造技法。物理学中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题编制,如把电流表、电压表组合起来,就可以根据公式R=U/I测量电阻;把天平、量筒组合起来,可以根据公式ρ=m/V求得密度。
  题目3小华做测量某种金属零件密度的实验。
  (1)测量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TP6CW68。TIF,Y#]内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2甲所示,零件的质量是[CD#3]g。
  (2)在量筒中注入50 mL的水,将零件放入水中后,水面位置如图2乙所示,该零件的体积是[CD#3]cm3。
  (3)该零件的密度是[CD#3]g/cm3。
  答案(1)78(2)10(3) 7。8
  4利用对比法编制试题
  对比法,是把一组具有一定相似因素的不同性质物体或对象,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通过比较它们在构造方面的差异(因),在性质方面的不同(果),得出这种物体或对象某性质(果)是由什么、哪些因素(因)造成的。这种方法符合马克思唯物辩证哲学思想的矛盾统一观,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显示事物的主要矛盾,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的就是这种思想。
  如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通过对比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不同,引出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比热容”。
  题目4为了比较水和沙子比热容的大小,小明做了图3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此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CD#3]来反映;[TP6CW69。TIF,Y#]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CD#3](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CD#3](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实验得到的结论是:[CD#3]。
  答案(1)加热时间的长短;(2)大于;(3)沙子;(4)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要比沙子多。
  5利用转换法编制试题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不便于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来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容易测量的物理量。如:酒精测试仪根据传感器电阻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变化,把酒精浓度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从而利用转换法编制出电学实际应用问题。
  题目5为了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已被广泛应用。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 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60 Ω。[TP6CW70。TIF,Y#]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扭(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酒精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示数为6 V。
  (1)电压表的示数为6 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压表的示数为6 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多少?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10 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 A,表明驾驶员酒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1)电压表的示数为6 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 A;(2)电压表的示数为6 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20 Ω;(3)调零后,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 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 V。
  6利用设问法编制试题
  设问法是通过多角度提出问题,从问题中寻找思路,进而作出选择,并深入开发创造性设想的一种创造技法。它借助各种思维技巧抓住事物具有普遍意义的方面进行提问,其操作过程是通过提出各种问题来产生大量设想,从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进而作出选择和判断。下面以数码相机的电池为例来说明。
  题目6现在流行的数码相机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直接生成数码照片,从而可以方便地进行编辑与加工,保存的时间也更长。而且数码照片还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或者通过电子邮件传送出去。
  [TP6CW71。TIF,Y#]
  图5是一款数码相机的电池的一些资料。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以及下面对数码相机工作过程的介绍,回答相关问题:
  (1)数码相机的电源打开后,就处于待机状态,这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拍摄时,拍摄与处理数据所消耗的电能就更大。假设用一个充满电的电池作电源进行拍照,每5 min拍一张照片,相机使用过程中的平均工作电流为0。2 A。请估算一节充满电的电池最多可以拍摄多少张照片。
  (2)对一个电能已全部耗尽的这种电池进行完全充电,充电的效率多大?
  答案(1)132张(2)35。2%
  各种电器、仪表、仪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使用之前阅读说明书,弄懂上面一些技术术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它们的前提,也是现代生活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说明书上提供的信息是对器材性能、规格的说明,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是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桥梁。利用设问法借助各种思维技巧抓住事物具有普遍意义的方面进行提问、编制试题。这类用设问法编制的试题解答过程是针对问题,从中挑选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并且有些信息还需要进一步的把它物理化后才能用于问题的解答。
  7直接利用创造技法编制考题
  还有的试题是结合物理知识,对常见的创造技法进行考查;或结合常用的创造技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题目7根据事物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办法,在创造学中,这种方法叫做“缺点列举法”。现在给你一根橡皮筋、一盒0。5 N的钩码,如图6所示。请你对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合理地改进,并写出你的改进办法和改进后的使用方法。注意:不能自己添加其它器材。
  [TP6CW72。TIF,BP#]
  解析将橡皮筋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起到增大量程的作用。
  可改进之处:增大测力计的量程。
  改进方法:在弹簧测力计自然竖直的情况下,将橡皮筋两端分别系在测力计的小环和挂钩上,然后在挂钩上分别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再对测力计重新标上刻度,这样即可增大测力计的量程。
  使用方法:将力作用在挂钩上,重新标度盘上读数。
  以上仅列举了7种创造技法在编制物理试题中的应用,其他的创造技法同样可以用在编制试题中。用创造技法编制物理试题,可以较快的掌握编制物理试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新颖的习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认识习题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把握习题的考查点和难易程度;可以使我们在讲解例题和分析学生疑难问题时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灵活地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图多用、多题归一;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以温度传感器为背景的试题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这些试题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科技活动的意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涉及电阻传感和热电偶传感两类。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基本上都属于电阻传感,这类试题主要考查我
期刊
情景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一大亮点,让传统的教学模式朝着情景模式教学的环境进行转变,能够对教学的吸引力进行提高,让学生加深求知的欲望,所以这样的模式教学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还有就是对于初中的物理,用情景模式进行教学是非常普遍的,可是实际的运用当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教学中情景创立的有效性。  1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情境模式建立问题  新课改物理教学中,教学的重要
期刊
一、整体语言教学的理念整体语言教学有五条基本原则: (1)语言是一个整体;(2)语言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3)语言知识和技能应通过丰富和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以培养;(4)要对学
随着中考的临近,物理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复习关系到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提升,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升学,本文就如何有效复习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认真备课,抓住几个关键  有效的复习离不开精心的准备,要想有效提升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备课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初中物理核心内容,选取学生的“认知节点”作为复习课重点探究的内容;(2)关注初中物理核心思想与方
期刊
2015年的中考复习又将来临,反思过去的中考复习,或多或少存在着复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如复习课沉闷、枯燥,学生存在着兴趣不足,倦怠的情况;学生知识遗忘较多,知识零乱,缺乏完整的知识网络建构;教师将所教内容按照先后顺序压缩后重新向学生灌输一遍,然后是题海训练;各个科目都在进行总复习,课内课外的训练量都很大,都在挤时间,复习中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归纳、总结的时间太少等等。而复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复习
期刊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语言和
一、案例描述新学期伊始,我要教学的内容是第一单元 My Family。这个单元的内容是与家庭成员有关的单词,如 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 和 mother 等。考虑到该单元所
物理习题的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在习题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物理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所在。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发散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是科学探究中实在的因素”。那么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题多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从某一个具体的题目出发,保持兴奋的探究状态,从而活跃解题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发散性。 
期刊
1定义法  定义法适用于形状规则或形状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  1。1形状规则的  器材:天平,刻度尺 ,待测物体等。  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用小刀从土豆上切下一正方体块;  ②用刻度尺量出该正方体的边长L;  ③用细线拴住土豆块并用弹簧秤称出它的重量G;  ④根据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写出土豆的密度表达式为ρ土豆=[SX(]G[]gL3[SX)]。  1。2形状不规则的  器材:天平,量筒,
期刊
知识获得的途径不是唯一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智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课上发生的出乎意料的事件,体验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