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全球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呼声不断的背景下,以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进而阐述了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时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外贸易,绿色壁垒,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严重遭到破坏的今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并且还在不断的更新和出新,这对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的外贸企业而言,无疑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面对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频频出台的环保标准,我国外贸企业要想突破绿色壁垒、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1. 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以德国和日本两个发达国家为主要代表。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趋势,不仅有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做坚强后盾,企业界和国民也积极响应并配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作。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有代表的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是指在企业层面上建立小循环模式,是组织厂内各工艺间的物料循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一种区域层面上的模式,是企业间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把不同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的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成为另一家的原料和能源;在社会层面上的模式,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日本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循环经济立法,这方面建立的比较完善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领导,建立相关机构;企业和国民配合循环经济的有关工作,法国政府要求其境内轮胎生产与销售商从2003年起,每年投放市场的新轮胎数必须等于次年回收的旧轮胎数,而且回收费全部由生产和销售商自行承担。
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加强了对循环经济概念、思想的宣传,同时,绿色服务业、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绿色学校、政府绿色采购等,成为一些地方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推进试点工作,我国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先后在20多个省(区、市)、20多个行业、40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工作,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与该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分不开的。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21700亿美元,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152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但是在我国对外贸易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现象。
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现阶段解决外贸企业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活动使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走的又是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些造成我国的资源过度开采,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污染严重,而且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均为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对资源的消耗大,附加值低,造成我国资源大量外流。我国的环保标准较低,由此将取得污染工业的比较优势并参与国际分工。实际上我国并未将环境成本算入产品的价格中,假如由此得到的利益小于由此增加的环境费用,那么无疑是“因小失大” 。一些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的名义在国内频繁制定和实施绿色壁垒,并且在国际上极力主张将绿色壁垒与贸易措施挂钩,限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口。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与经济之间矛盾的基本途径,我国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植被遭破坏等大量不良现象,给环境施加了过重的压力,造成了过重的负担,环境开始制约贸易的发展,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顺应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要求,减轻环境污染,保护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使环境资源配置最优,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双赢”;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摆脱“环境成本陷阱”,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最大化的减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我国的环保标准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突破绿色壁垒,循环经济追求清洁生产,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循环经济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可以突破“绿色壁垒”中对产品的各种限制要求。
三、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中国在全世界的贸易总量中的排名不断攀升,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走的是“粗放型”增长道路,,这种“粗放型”增长道路使资源开发过度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一些稀缺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上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设置了大量的环境技术标准,如在去年(2007年)欧盟新出台或生效:欧盟关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规(EC1881/2006号条例);REACH法规等,严重阻碍我国出口进入欧盟市场。国家商务部在2005年也提出要实现对外贸易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我国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利于优化我国商品出口结构。我国外贸企业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首要是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
2.推行绿色管理,实施绿色营销。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并未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存在,所以我国外贸企业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经营观念,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将这种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开发绿色产品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坚实的物质基础。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采用清洁、高新的生产技术,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的科技含量都不高,有许多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家的环保标准,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应多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技术水平,应用高新技术来开发绿色产品,开发和选用绿色包装,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的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绿色营销是外贸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企业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较高级的社会营销,比常规的营销更重视环境的保护,强调把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企业通过实施绿色市场营销可以把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起来。例如麦当劳使用的餐巾、袋子、托盘都是由再生纸制成的。麦当劳通过实施绿色营销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是绿色营销的成功典范。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绿色营销的重要性,一些国产羽绒服通过实施产品绿色营销,把绿色、环保健康的消费引进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环保要求。“波司登”、“雪中飞”、“冰洁”、“康博”、“冰飞”五大羽绒服品牌在中国纺织因环保问题而遭遇出口危机时,通过绿色营销的开展打入了国际市场。
3.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根本保障,外贸企业在自主创新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的能源,外贸企业应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该产品将来可能产生的污染,在生产中首先应该优先选择尽可能不会破坏或较少破坏生态环境的原材料,尽可能选择可用再生和再利用的材料,用它们来替代原有的会破坏生态环境或不可再生和再利用的材料;实施清洁的生产过程控制,外贸企业应该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来控制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尽量少用或不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的原料,同时组织物料的再循环、优化生产组织、采用高效的生产设备,将清洁生产的生产理念融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去。贯穿于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去。总之,清洁生产的核心是强调污染的预防,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外贸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可以获得环境标志认证,达到国际绿色技术标准,从而克服绿色贸易壁垒所造成的阻碍,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获得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4.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存在,并将这种环境因素融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忽视环境因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由于我国的环境标准比发达国家低,这会使我国落入“环境成本的陷阱”,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忽视环境成本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是短期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这有背循环经济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理念,外贸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时,应该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将保护环境的成本计入到产品的价格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早已司空见惯,我国外贸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提高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争取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水平,增强国内的环保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吴正芳,庞燕,吴正心.循环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差距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6:152-154.
[3]钟懿辉.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状与探析――兼论企业劳动者环境及健康权益的保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报,2006,8:80-85.
关键词:循环经济,对外贸易,绿色壁垒,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严重遭到破坏的今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制定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产业,并且还在不断的更新和出新,这对于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的外贸企业而言,无疑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面对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频频出台的环保标准,我国外贸企业要想突破绿色壁垒、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1. 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国际上有许多国家对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以德国和日本两个发达国家为主要代表。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趋势,不仅有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做坚强后盾,企业界和国民也积极响应并配合循环经济的发展工作。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有代表的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是指在企业层面上建立小循环模式,是组织厂内各工艺间的物料循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是一种区域层面上的模式,是企业间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把不同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的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成为另一家的原料和能源;在社会层面上的模式,强调建立循环型社会,日本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循环经济立法,这方面建立的比较完善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领导,建立相关机构;企业和国民配合循环经济的有关工作,法国政府要求其境内轮胎生产与销售商从2003年起,每年投放市场的新轮胎数必须等于次年回收的旧轮胎数,而且回收费全部由生产和销售商自行承担。
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加强循环经济宣传;加强了对循环经济概念、思想的宣传,同时,绿色服务业、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绿色学校、政府绿色采购等,成为一些地方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推进试点工作,我国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先后在20多个省(区、市)、20多个行业、4000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工作,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与该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分不开的。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21700亿美元,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152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但是在我国对外贸易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现象。
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现阶段解决外贸企业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活动使资源和环境日益恶化,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走的又是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些造成我国的资源过度开采,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污染严重,而且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部分均为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对资源的消耗大,附加值低,造成我国资源大量外流。我国的环保标准较低,由此将取得污染工业的比较优势并参与国际分工。实际上我国并未将环境成本算入产品的价格中,假如由此得到的利益小于由此增加的环境费用,那么无疑是“因小失大” 。一些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的名义在国内频繁制定和实施绿色壁垒,并且在国际上极力主张将绿色壁垒与贸易措施挂钩,限制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进口。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与经济之间矛盾的基本途径,我国外贸企业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植被遭破坏等大量不良现象,给环境施加了过重的压力,造成了过重的负担,环境开始制约贸易的发展,这些都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顺应社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要求,减轻环境污染,保护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使环境资源配置最优,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双赢”;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摆脱“环境成本陷阱”,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最大化的减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我国的环保标准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突破绿色壁垒,循环经济追求清洁生产,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循环经济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可以突破“绿色壁垒”中对产品的各种限制要求。
三、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中国在全世界的贸易总量中的排名不断攀升,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也越来越显著。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走的是“粗放型”增长道路,,这种“粗放型”增长道路使资源开发过度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一些稀缺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际上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环境保护为借口设置了大量的环境技术标准,如在去年(2007年)欧盟新出台或生效:欧盟关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规(EC1881/2006号条例);REACH法规等,严重阻碍我国出口进入欧盟市场。国家商务部在2005年也提出要实现对外贸易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我国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利于优化我国商品出口结构。我国外贸企业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首要是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之路。
2.推行绿色管理,实施绿色营销。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并未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存在,所以我国外贸企业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经营观念,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将这种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开发绿色产品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坚实的物质基础。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采用清洁、高新的生产技术,我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的科技含量都不高,有许多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家的环保标准,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应多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技术水平,应用高新技术来开发绿色产品,开发和选用绿色包装,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的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绿色营销是外贸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相统一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企业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较高级的社会营销,比常规的营销更重视环境的保护,强调把消费者需求、企业利益和环保利益三者有机统一,企业通过实施绿色市场营销可以把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起来。例如麦当劳使用的餐巾、袋子、托盘都是由再生纸制成的。麦当劳通过实施绿色营销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是绿色营销的成功典范。我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绿色营销的重要性,一些国产羽绒服通过实施产品绿色营销,把绿色、环保健康的消费引进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环保要求。“波司登”、“雪中飞”、“冰洁”、“康博”、“冰飞”五大羽绒服品牌在中国纺织因环保问题而遭遇出口危机时,通过绿色营销的开展打入了国际市场。
3.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根本保障,外贸企业在自主创新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的能源,外贸企业应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该产品将来可能产生的污染,在生产中首先应该优先选择尽可能不会破坏或较少破坏生态环境的原材料,尽可能选择可用再生和再利用的材料,用它们来替代原有的会破坏生态环境或不可再生和再利用的材料;实施清洁的生产过程控制,外贸企业应该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来控制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尽量少用或不用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的原料,同时组织物料的再循环、优化生产组织、采用高效的生产设备,将清洁生产的生产理念融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去。贯穿于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去。总之,清洁生产的核心是强调污染的预防,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外贸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可以获得环境标志认证,达到国际绿色技术标准,从而克服绿色贸易壁垒所造成的阻碍,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获得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4.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存在,并将这种环境因素融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忽视环境因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由于我国的环境标准比发达国家低,这会使我国落入“环境成本的陷阱”,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忽视环境成本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是短期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这有背循环经济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理念,外贸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时,应该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将保护环境的成本计入到产品的价格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早已司空见惯,我国外贸企业应积极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提高国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争取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水平,增强国内的环保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吴正芳,庞燕,吴正心.循环经济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差距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6:152-154.
[3]钟懿辉.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现状与探析――兼论企业劳动者环境及健康权益的保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报,2006,8: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