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营销体现的是一种营销思维。快乐不是拿钱买来的,但买的东西可以给人以快乐,只有拨动了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心弦,消费者才会乐滋滋地掏钱买单。
诺基亚在推广N—gage在线游戏手机、3620数码照相手机,以及诺基亚3300时,都起用了饶舌乐歌手斯努普·道格,通过营造娱乐氛围,集中宣传这三种新产品;为推出专门定制的诺基亚“黑色专辑”手机,还特别拍摄了饶舌界巨星杰斯主演的广告。该款手机专门配备了杰斯音乐的手机铃声,内置的MP3播放器收录了杰斯的热销“黑色大碟”,充分体验动感的音乐氛围。
今天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忧虑,物质的丰富丝毫没有让他们快乐起来,相反,每个人又都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心情的快乐,这是一个渴望欢乐的世界。快乐就好,高兴就买。
受这种“兴趣消费导向”的驱使,消费和娱乐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亲密接触,让产品和服务充满快乐的元素,将娱乐元素导入营销中,成为商家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便是“兴趣营销”。
三位一体的促销
兴趣营销就是借助娱乐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形式与消费者实现互动,将娱乐因素融入产品或服务,从而促进产品或服务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广告商、媒体和消费者三位一体”与“互动”是兴趣营销不同于其他营销活动的最显著的特点。
许多人可能都曾收到过题为《吃垮必胜客》的邮件,里面介绍了盛取自助沙拉的好办法:巧妙地利用胡萝卜条、黄瓜片和菠萝块搭建更宽的碗边,一次可盛到七盘的沙拉。邮件同时还配有真实照片,不少人将邮件转发给亲友,并去一试身手。
到了必胜客,要一份自助沙拉,迫不及待地按照邮件里介绍的方法盛沙拉。几经努力,终于发现盛沙拉用的夹子太大,做不了那么精细的搭建工艺,最多也就搭2~3层,不可能搭到7层。当然,就是搭到2层的沙拉也已经让人撑得走不动路了。
这是必胜客给大家的一次“快乐消费”,消费的诱惑还被自发地传递,必胜客不但没有被“吃垮”,利润却大大地上升了……
周六的傍晚,北京最IN的东方新天地底下一层的大厅里,一群年轻人纷纷聚集于此,大厅中央竖起了一面室内攀岩墙面,一位身材矫健的女孩正一步步爬向顶点,头两位参与者刚到一半就掉下来了,大家伙都在为她捏把汗……这是CASIO正在为其运动系列手表举行的营销活动,每位参与者只要能够佩带卡西欧最新款的抗震手表,成功攀到顶点然后将表扔到地上,便可获得印有卡西欧标志的遮阳帽一顶。场内充满了快乐和活力四射的气氛,卡西欧的专柜前,聚集了不少消费者,询问或购买着卡西欧手表。
许多行业都是娱乐业
麦当劳用汉堡包和薯条称霸全世界,中国的快餐业却在家门口被斩获马下。同是快餐,差距怎么那么大呢?从产品的营养和口味上,我们并不输给对方,出现这种结局,是输在我们的营销上。
麦当劳成功的秘诀是“我们不是餐饮业,我们是娱乐业”,它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儿童玩具发送者。哪个有麦当劳的城市的孩子家里不摆放着一个又一个麦当劳的玩具?又有哪个孩子去麦当劳吃饭不是冲着那些玩具或者玩的气氛?吃麦当劳不一定是永远的,开心却一定是永久的,对这个娱乐快车的向往也会成为永恒的向往。
消费的要求不再是“你能为我做什么”,而是“你怎样让我开心”,购物从一种简单的交换行为变成了合情合理的休闲方式。美国零售业营销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本质上,超过70%的客户愿意到别的地方去买东西,如果到别的地方买东西能得到更多快乐的话。
兴趣营销变异
中国人很擅长模仿,一些企业看到了兴趣营销的优势,试图尝试,却往往造成东施效颦、营销不当的境地。
一些企业曾靠一个点子或者一次机会有所收获,就养成了“拍脑门子”做事或者投机心理的习性,随意性很大,快餐式行为几乎成为当今中国企业的共性。
香港的娱乐界流行这样的说法:某某最近赚翻了,因为她做了内地某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内地企业舍得在兴趣营销方面投入大笔金钱,所以电视广告上的明星开始多得让人记不住了。
兴趣营销的泛滥,导致了产品成本的攀升。许多产品附加的娱乐功能是对消费者的强迫购买,表面上看是免费的,实际上这些成本都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许多消费者并不希望手机可以当随身听和电视用,冰箱会唱歌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你只想找个价廉物美的地方吃饭,却发现能找到的餐厅都因为设计了主题娱乐而把所有的食物涨了好几倍的价钱,这时你是不是会选择逃离呢?
对于企业而言,必须考虑到,选择加入兴趣营销的厮杀,就不得不放弃那部分不愿意为你过多的兴趣营销行为买单的消费者。
中国家电业是竞争最激烈的阵地,每一家都用尽了兴趣营销的招数,但是中国家电业在面临品牌空心化的危机。不难理解,企业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们在营销竞争上耗费了太多精力和金钱时,修炼内功就可能被悄悄地忽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