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高效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数学教学是师生思维的交往和对话,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交往和对话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整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的信息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的不同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参与;教学;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高效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何为高效课堂?怎样的教学才算得上是高效的教学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简单的概括成: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在此笔者仅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就数学教学而言,《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高效课堂,教学高效必须依赖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占据着课堂,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参与度很低,出现低效或负效现象。众所周知,参与是人的一种本能,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基本素质。对教学而言,参与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权利。因此,当代教育家十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他们指出:21世纪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一门学习思考的学问。数学教学是师生思维的交往和对话,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交往和对话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整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的信息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的不同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一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人(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上看,数学学习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数学原认知间相互作用,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又是逻辑严密性强且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教学更需要学生的参与,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在如何激发学生参与?
一、培养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前提
具有参与意识是主动参与的前提。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就很难有积极的参与行为;参与意识越强,参与行为就越主动。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意识的形成是内因作用的结果,而教师作用是参与意识形成的外因。两者都不是被动的。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需要外因不断作用于内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共性和个性,结合教学内容和真实生动的现实情境,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和表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知识,所获得的知识,不仅“对学习有用”,而且 “对未来有用”,从而较大限度地激发其求知欲望,从根本上解决参与意识的培养问题。
二、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是关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个教师的真正本领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如果学生能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那么这个教师不仅仅是个出色的教师,还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卓越的向导。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堂教学则更困难,因为数学课的特点决定了,内容不可能有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也不可能有生动活泼而富有艺术的语言,缺少了引起和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两大支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得深挖教材,把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知识内部的联系与区别弄通透,明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特点,找准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把问题起点放低,坡度放缓,力求使问题串生动活泼,层层递进和深入,多方整合教学资源,把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整合优化,调动各种教学资源的积极因素,服务于课堂使之最优化,发挥教育者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或用幽默风趣、情感丰富的语言来感动学生,或以飘逸潇洒、刚劲有力的字体来吸引学生,或用严谨缜密、论据充分的阐释来促进学生。这样时时让学生有惊奇、兴趣、疑问、悬念、新鲜等情绪,处处有成功的体验而又无时不面临新的挑战,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进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备。
三、形成能参与、会参与的能力是目标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是否充分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效果的标尺。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也随之失去意义。教师的导不仅要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启发性,还要有艺术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就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中的概念建立,公式定理本质的揭示和知识的发展和运用,无不集中着人类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到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中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创造本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怎样参与?参与的内容又是什么?
6、参与对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的评价
参与问题评价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主要有对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选择的评价,给正确的解法找依据和为错误的解法找原因两种形式。给正确的解法找依据是检查学生知识的储存和提取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强化储存和提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对问题的解法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会解题,却不能说出这样解的道理和依据。产生这种现象,说白了就是对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理解和掌握出了问题,或是概念模糊,或是定理实质不清,或是公式本质把握不够。引导学生参与对问题解法的评价正是纠正这种现象的良策。这种评价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为自己的解法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意识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自觉预习,及时复习,认真小结,整理笔记和归类错题等参与教学的良好习惯。
影响学生的参与的因素很多,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很多,至于高效课堂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之见仅沧海一粟。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素质教育完全一样。因此,关注学生参与,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升学生数学素质远期功效。
作者简介:
林小波,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关键词】参与;教学;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高效是所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何为高效课堂?怎样的教学才算得上是高效的教学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简单的概括成: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在此笔者仅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就数学教学而言,《课标》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高效课堂,教学高效必须依赖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占据着课堂,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参与度很低,出现低效或负效现象。众所周知,参与是人的一种本能,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基本素质。对教学而言,参与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种权利。因此,当代教育家十分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他们指出:21世纪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一门学习思考的学问。数学教学是师生思维的交往和对话,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交往和对话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整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的信息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的不同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一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人(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上看,数学学习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数学原认知间相互作用,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又是逻辑严密性强且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教学更需要学生的参与,数学学习更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在如何激发学生参与?
一、培养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前提
具有参与意识是主动参与的前提。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就很难有积极的参与行为;参与意识越强,参与行为就越主动。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意识的形成是内因作用的结果,而教师作用是参与意识形成的外因。两者都不是被动的。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需要外因不断作用于内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共性和个性,结合教学内容和真实生动的现实情境,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和表现形式,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知识,所获得的知识,不仅“对学习有用”,而且 “对未来有用”,从而较大限度地激发其求知欲望,从根本上解决参与意识的培养问题。
二、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是关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个教师的真正本领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如果学生能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那么这个教师不仅仅是个出色的教师,还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卓越的向导。要使课堂教学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课堂教学则更困难,因为数学课的特点决定了,内容不可能有惊险离奇的故事情节,也不可能有生动活泼而富有艺术的语言,缺少了引起和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两大支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得深挖教材,把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知识内部的联系与区别弄通透,明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特点,找准最近发展区和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把问题起点放低,坡度放缓,力求使问题串生动活泼,层层递进和深入,多方整合教学资源,把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整合优化,调动各种教学资源的积极因素,服务于课堂使之最优化,发挥教育者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或用幽默风趣、情感丰富的语言来感动学生,或以飘逸潇洒、刚劲有力的字体来吸引学生,或用严谨缜密、论据充分的阐释来促进学生。这样时时让学生有惊奇、兴趣、疑问、悬念、新鲜等情绪,处处有成功的体验而又无时不面临新的挑战,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进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备。
三、形成能参与、会参与的能力是目标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是否充分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效果的标尺。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也随之失去意义。教师的导不仅要有实践性、科学性和启发性,还要有艺术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就数学教学而言,由于数学中的概念建立,公式定理本质的揭示和知识的发展和运用,无不集中着人类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参与到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中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创造本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怎样参与?参与的内容又是什么?
6、参与对问题解决途径和方法的评价
参与问题评价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主要有对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选择的评价,给正确的解法找依据和为错误的解法找原因两种形式。给正确的解法找依据是检查学生知识的储存和提取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强化储存和提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对问题的解法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会解题,却不能说出这样解的道理和依据。产生这种现象,说白了就是对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理解和掌握出了问题,或是概念模糊,或是定理实质不清,或是公式本质把握不够。引导学生参与对问题解法的评价正是纠正这种现象的良策。这种评价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为自己的解法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意识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自觉预习,及时复习,认真小结,整理笔记和归类错题等参与教学的良好习惯。
影响学生的参与的因素很多,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很多,至于高效课堂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之见仅沧海一粟。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素质教育完全一样。因此,关注学生参与,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升学生数学素质远期功效。
作者简介:
林小波,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