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ad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新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的理念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广大小学数学的课堂。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与其说新课程给教学带来新契机,不如说新课程给数学带来了新生命。新教材让数学学科的内涵变大了,它不再是“数”的反复计算,而是为求从生活实践中出发,构建立体的数学,从位置与顺序到统计与分类,从几何到代数,给孩子们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有生命的“数学娃娃”。我作为数学教师,真心地从心底羡慕孩子们。新课程具有鲜名的时代性,更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思想。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思维的“积淀”,不再是以往那么生硬的公式、定理、概念的表述,或是繁琐无用的机械计算训练。现行的教材更加紧密联系生活。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时刻不忘课程的新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怎样把科学的新理念贯穿于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是我的一项艰巨任务。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的活动较多,课堂教学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忽视活动主体的体验性、忽视活动内容的探索性、忽视活动过程的开放性等,使得探究活动材料被限制、探究活动步骤被包办,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烈、探究思维不活跃、个体体验不丰富,创新精神得不到充分展现、个体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焕发。为了适应当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掘其潜能,义务教育教材已适当地降低了对数学知识体系严密性的要求,拉开了知识结构之间的“距离”,并以“结构化”与“问题化”互补的教材体系呈现出来。因而,学生必须掌握、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和发展学习能力,这也是 “数学教育行动纲领”所提出的“基础能力”的要求。
  1. 首先在教学中我呵护小学生脆弱的自信,培养小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渴望随着必要的引导,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同时要学会爱“花不开月不圆的”常态。在教学有几棵树时,我问:“你们会算哪些'9加几的'算式?”一位学生说:“我会算9+9=18'。”这时一位学困生(小红)立即大声反对:“不!9+8=18。”众生哗然,都说:“错了错了。”小红的眼神顿时黯然失色,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微笑着说:“先听听小红是怎么想的好吗?”小红小声嘀咕:“昨天我们在计算9+8等于几时,不是说过9哥哥得向8弟弟借1凑成10,不就等于17了吗?”哦,原来是受9加几的算法的负迁移,找到了症结,小红顺利地算出正确答案。我顺势小结:“计算8加几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8和2凑成10进行计算……”话音未落,小红又激动地站起来发表意见:“我明白了,计算9加几就拿1来凑成10,以后计算8加几就拿2来凑成10,计算7加几就拿3来凑成10……这样计算快多了。”小红语速之快,见解之新,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是啊,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经历磨练和失误,最终变得聪明起来的过程,学困生也一样。此时我的选择不是让权威坐稳江山,而是先铺开宽容的微笑,让学困生心存一份美好的情感,接受我的心心相牵,让“延迟性评价”给小红一个表白、辩解的机会,师生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小红重拾自信,随即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满足学困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与挖索者”的需要,这样,学困生的心灵定会四季“花好月圆”。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过多地享受来自家长的疼爱和呵护,就会滋长懒惰、娇气、任性、软弱等不良习惯。21世纪不是依赖他人的弱者的世纪,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强自立意识呢?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重要的个性品质,它建立在自我意识成熟的基础上,是自强自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位哲人说过:“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认识到这一点,我便经常鼓励学生说:“你能行!而且一定能行!”班里新转来个小男孩,长的又黑又瘦,上课东张西望,被原来的老师认定为只有5、6岁的智力。老师、同学批评,他一概抵触,致使学习成绩落后。一次,班里的黑板擦坏了,几个同学修也没修好。这时,他悄悄地走过来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想试试。”望着他那双流露出渴求信任的眼睛,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同时又拍拍他的肩膀说:“老师相信你能行!”下午他从家里拿来了工具,和那几个同学一道真的把黑板擦修好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又及时鼓励他:“黑板擦能修好,你的学习也能赶上来,但你要加倍努力!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从此,消极落后的他,增强了自信,不但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而且更加关心班级和同学。桌椅坏了,他来修;地面上有垃圾,他主动捡……在上期的班干部竞选中,他当选了班级的生活委员,赢得了大家对他的信任。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立自主是孩子自强心理的必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给予孩子一个相当宽松的环境,解放他们的手脚,切不可凡事包办代替。在低年级时,我就给学生灌输“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并注重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孩子一入学时,桌面上常常是本子、铅笔等学具大集会,放学时,随便往书包里一塞了事,东西用的时候才要找,可找到了却发现破损不堪,或者干脆就已经找不到了。每当这时有的孩子急得“哇哇”大哭,更有趣的是还有的孩子会边挠着头边埋怨着:“妈妈把我的作业放哪了?真气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里召开了《我们从小爱劳动》主题队会,在队会前各小队分别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妈妈的小帮手”、“班级是我家”等系列活动。孩子们在家中练习整理书包、文具,帮助家长做一些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开主题队会时,各小队还纷纷现场表演,场面十分热烈。大部分同学能叠被子和洗小件衣服,整理书包更是大家的拿手好戏,还有几个孩子制作了形色味俱佳的水果拼盘,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炼就孩子坚强的意志。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久而久之,对父母或长辈就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缺乏磨练,意志脆弱。为此我想到了应该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提高生存能力。机会很快来了,三年级的暑假开学,班级的分担区上杂草挺拔茂盛,比许多孩子的个子都要高。是请他人来帮忙,还是带领同学们自己干?思前想后,我决定不放弃锻炼的好机会!当时正值八月天气,孩子们戴着家长准备的草帽、手套,顶着炎炎烈日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艰苦劳动。草长的又高又壮,锄头根本铲不动,孩子们只能用双手一把一把地拔,有的同学满脸是汗、气喘吁吁;有的孩子甩掉了草帽、手套,但这群刚满8、9岁的孩子却没有一个中途掉队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说:“我认为……、我想……”,以此培养学生敢于创造性地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从小不唯书、不盲从,敢于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与发明的可爱品质,立志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班级后墙上的板报原来都是老师一手包办代替。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我把班级的同学平均分成六个小组,并指派有写画特长的同学担任组长,各组轮流负责板报的设计、抄写及绘画工作。孩子们积极动脑,查阅资料、协商探讨,设计了一期期五彩缤纷、图文并茂的墙报,不但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同时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勇敢顽强的意志,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是承担21世纪竞技场主力的需要,必须要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培养。
  2. 其次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课前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及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质疑的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增强了听课的针对性,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而且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调查表明:有48%的同学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不会解题也就成为必然。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我认为:
  第一,教师要做到熟悉理解、认真把握教材。
  课前要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应先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了教师提的问题,学生还会想到哪些问题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因此,要求教师在预习前必须充分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学案,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而达到如下要求: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学生的差异性。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预习也不例外。最初如果提过高、过难的问题,学生即使预习后也完不成,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注重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前就要学生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教师要适当鼓励,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
  第四,教师要善用实践活动,培养学习的氛围 。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我们在教学过程是就要通过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区中的数学问题逐步感受到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听课质量,对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影响,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能节省课后复习时间,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3. 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多“表现”充分展现自我,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如在教学14-8时,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干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干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还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口算方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巧妙导入,激起兴趣——把学习权力让给孩子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巧妙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孩子的探求新知的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兴趣浓厚的情景中去学习,去探索是多么的重要呀!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在开课引入时问:“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字经常出现,可是在字典里却没有这个字,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同学们猜不出,又想知道的那种急切心情,难以想象会给后面的新课带来怎样的效果,就这样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这样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   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如:教一年级《摆数字》时,我上课时让学生把自己带的火柴棍拿出时,有的孩子没有带,这怎么办?有个孩子提议用铅笔或彩笔,我给了学生及时地表扬,学生开始动起来了,摆的很快。我说;哎呀,没法展示怎么办?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说出不少的方法,后来用了画一画,再说一说的方法,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可请其他孩子帮忙改正或补充,这节课把时间让给孩子去拼、去画、去说,给足了孩子探索的时间。虽然这种独立探究用的时间要比老师讲花费得多些,但实践证明,学生真正明白了、学透了,这种“费时”、“费力”是很有价值的。 在课堂上我及时的鼓励,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延续,进而使星星之火燎起草原之火。而将纠正错误、补充和完善片面的见解的机会留给所有的学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他们对失败的恐惧、害羞和担心被人嘲笑的心理,增加安全感。这样,真正的使学生在操作中开拓思维,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从此,使数学课堂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
  ③、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前挖掘教材,结合并利用知识点的学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来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真正“活”起来。可是我们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方法,其目的就是让课堂教学真正还给学生。只有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学生的思维便如脱缰的野马,纵横驰聘,就会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畅谈自己的看法和设想,发现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大胆放手,让孩子和你一起学习一起交流,让他们也走上三寸讲台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可能他讲的很幼稚很直接,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老师的带领,我知道孩子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想遨游。请相信孩子每个人都会成为学习的主人,个人探索潜能会得以深入挖掘,个性特长也会得以充分发展,教学的民主程度提高了,教师不再是一个,而是更多个。“主人”们的学习意识自觉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探索积极起来,创造性也来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我们予以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励其不断探索创新,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而不断发展其创新能力,促使其创新素质的尽快形成和提高。创新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老师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环境,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以往一些条条框框,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展示他们的舞台。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你给孩子创造了多大的舞台,孩子就会展示多大的舞台或者更多。
  作为新一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转变教学观念,尽最大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跟着动起来,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其乐学、爱学,从而学好数学。
  4. 要以问题为主线
  教师要结合各节的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从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引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大家把你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叫学生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这位学生是13岁。这个游戏对初一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他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奇之功”赞不绝口时,教师告诉他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之后,你们也能猜测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如以“奥运”为背景,提供有关数据,编应用题。还可进一步拓展,通过解决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如何做。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师应当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在活动中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腐朽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答案不唯一等。所有这一切都为了形成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生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為模式。
  5. 要有恰当的数学评价机制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等;
  2、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地独立思考,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品质;
  3、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考察他们能否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浓度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符号清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状况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对知识的记忆和过分的技巧性;
  5、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之,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真正 “表现”自我。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在适当重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一起成长!我和我的学生们走进数学,感悟着数学!各位,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数学这片新的辽阔的天地中,尽情快乐,尽情翱翔吧!
其他文献
【摘 要】识字教学,说难,是因没有好的方法;说易,是因有灵活的方法。识字教学也简单,方法多样是关键。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多;关键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人要学习文化必须以学字开始,人们说,人生识字聪明始,人要想聪慧就得从识字起步。目前,虽然我国在教学中对识字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有不少的方法,但读错字音,写错字形,用错字义的现象随时可见。如中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不少,一些大学生的字难看,
期刊
【摘 要】怎样上活低年级数学课?我个人肤浅认识是:上课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教学,形式多样,常编儿歌激活学生兴趣。  【关键词】上活;低年级;数学课  传统的教学内容是枯燥的,修订了的数学内容虽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些,但数学毕竟是一门语言精准,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科学,要让小学生在短期内明白抽象道理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尽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可学生常常犹坠五里雾中,收获甚微。
期刊
【摘 要】环境使现代幼儿园中不可忽视是重要因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创设一个新鲜、激发幼儿动态的环境,使幼儿思维活动,探索精神处于最积极的状态,促进他们身心和心里发展。  【关键词】幼儿;观察;交往;参与;主动性  人的一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活动环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深入的重要问题,要让幼儿健康成长,全面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是人的黄金时期,但关于高中生的校园惨案不断发生。为了不让这类悲剧上演,学校教育要让高中生学会敬畏。本文就从敬畏生命、敬畏老师、敬畏规则、敬畏网络、敬畏爱情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校园事件;学会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老师;敬畏规则;敬畏网络;敬畏爱情  2009年12月2日,云南省墨江一中高一学生文某某、白某某两人发生口角纠纷。后来文某某、阳某、李某某、阳某与白某某在墨
期刊
【摘 要】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贴近生活;提高效率  “源于生活”是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
期刊
小学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思想品质和规则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建设法制社会,实现依法治国目标,进而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新形势下,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注意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使之从小树立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这是培养遵纪守法公民的基础和关键。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呢
期刊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有效教学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美国学者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习成功率。我国学者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  有效课堂之所以有效可以分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班有效,就是指教师能有
期刊
当今分数制度一味继续,学生减负只是一句空话。在创新理念下,语文教学也只是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学生由背着书包转变为用车子推着书包走。在当今时下,优化语文教学势在必行,教师必须从学生“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从学生的“厌学”转变为“乐学”而下苦功夫。  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知识涉及面广,量大,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根据学生特点,好奇而又好动。运用多媒体教学是趋势,也是必然。学生身处教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高中图书馆在图书藏书体系、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也迎来改革创新:建立具有高中特色的图书藏书体系,建立数字图书馆与互联网互动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创建以师生为本的具有特色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关键词】高中图书馆;创新建设;特色服务  1. 教育的创新发展呼唤高中图书馆建设的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規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三大功能之一,能量流动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之一。研究能量流动及其平衡,有利于人们在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中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方向,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实现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有关能量流动及平衡的知识也是高考中生态类题目中的重点和热点。  【关键词】能量流动;平衡;营养级;同化  从自然的生态系统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的进)需与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