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瓷与百衲被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件精美的瓷器,价值不菲,像玉一样触手温润,似乎还泛着淡淡的光,放在那里,享受着艳羡的目光。可是,一个不小心,它掉到了地上,碎成几块,拼凑在一起的瓷片,仍是原来的成分、原来的烧制工艺,可是却一钱不值了。
  成为碎片是一件瓷器的宿命,可若是在潮州人的手中,却能逆天改命,让碎瓷片依旧可以焕发光芒,吸引来欣赏的目光。
  前些日子去潮州,我意外地被潮州的嵌瓷艺术深深触动,和一位当地人聊天时,她提到嵌瓷最开始起源于意外——潮州嵌瓷俗称“扣饶”或“聚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三大汉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并于2011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嵌瓷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但发展并成熟于清代的中后期。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成人物、花鸟、虫鱼、博古等各种造型,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富贵等,主要用来装饰祠堂庙宇、亭台楼阁和富贵人家的屋脊、垂带、屋檐、门额、照壁等。
  之所以用瓷器来做建筑装饰,主要是因为潮汕地区气候炎热,阳光暴烈,却又潮湿多雨,瓷器与木头相比,显然更适于这种风吹日晒雨淋的天气了,因此才慢慢发展成今天这种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
  可以推测,嵌瓷最初的产生,说是意外倒也很合情合理,不小心打破了瓷器,碎片舍不得丢弃,便想着如何令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细思这背后,更是传达出了潮州人对于物的爱惜以及对于美的追求,这二者缺一不可。
  潮州人对于“精细”的追求,本身就蕴含了极高深的审美,因此,他们不会满足于可以用,而是另辟蹊径,将碎瓷片拼凑成图案,渐渐地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装饰艺术。这令我想起了北方的百衲被,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原本百衲被也是用碎布片拼成的。旧时生产力低下,布匹都是靠女人的双手,一经一纬地织出来的,极其来之不易,必得物盡其用才好。因此,做衣服的边角料、碎布头自然也舍不得丢弃,攒得多了,便有巧手妇人用尽心思,将之拼接起来,做成被面,漂亮得不亚于一件艺术品了。
  就像嵌瓷走向建筑装饰艺术一样,百衲被也逐渐走向艺术化道路,原本是废物利用,后来就转变成拼布工艺,在欧美和日本也很流行,并做成提包、挂毯、靠垫、玩偶等各种物品。
  无论是嵌瓷还是百衲被,都反映着曾经的物质匮乏时代,人们对于物的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何时,节俭总是美德,这应该成为公认的评价标准。人类终究还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是在与别的物种一起分享这个星球的资源,而且已经挤占了太多别的物种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是需要对自然存些敬畏谦卑之心了。尤其是疫情之下,更是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到了该放慢脚步,审视内心,回归本初的时候了。
  (张秋伟摘自《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即使因政见不和被迫离京,大文豪苏轼依然能潇洒地写下如此豪放不羁的千古名篇。  然而,乌台诗案将他的人生长卷撕开了一条巨大的裂缝。他差一点就此掉进深渊。所幸的是旷达的他透过这道裂缝,也能窥见天光,成就自己璀璨的一生。  这道裂缝,让他看清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他不再是苏轼,而是东坡居士。自此,他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都能寻找诗情,寻找
期刊
题记:旭日东升,泛鱼肚微白,巷路冷清,古宅内稚子孩童书声琅琅,师者执教而立,肃而督之;庭院里小路幽静,花香远溢;窗外,农夫驭牛梨田,路旁近觑,溪水潺流,墨鸦聒噪……此种场景曾是我读《归园田居》时经常想象的古代和美安定的世外田园,不为俗世所扰,免受战争蹂躏,不必流离失所。  从春秋战国的英雄侠义到唐宋明清的家国情怀,杜甫《三吏》《三别》的深情款款,让我泪眼婆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
期刊
诵读篇章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
期刊
暮春时节,惠风和畅,莺飞草长,转眼即将迎来炎炎夏季,此时,“吴王光鉴”恐怕是最适合为大家介绍的国宝了。作为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最大的名头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冰箱”,能给人带来一抹清凉的舒适感。它铸造于公元前505年,已经2500多岁了。  ●远古“冰箱”出土  1955年的一天,安徽省寿县西门内,工人们正进行治理淮河的工程,无意间铲出了这件造型古朴简洁、纹样精美的青铜鉴。根据铭文,专家发现它
期刊
仪式存在于时间中,犹如房屋存在于空间中。时间的流失在我们看来不应该说是像一把沙子,在磨损我们,在消耗我们,而是在完成我们。应该说时间是一幢建筑物。这样,我过完一个節日以后又是一个节日,一个庆祝以后又是一个庆祝,葡萄收了一次又是一次,就像我在孩子时代,在父亲的深宫大院里从议事厅走到休息厅,每一个脚步都有一个意义。  (张秋伟摘自《要塞》)
期刊
近日上线的纪录片《奇妙之城》中,吴磊、肖战、周深等艺人通过介绍城市里琳琅满目的美食美景、特色各异的人文风俗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向我们“种草”了他们心中的奇妙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闪光点和奇妙之处,也许生活的意义就是绕过那些琐碎的日常,挖掘平凡中的有趣。本期让我们分享彼此心中的奇妙之城和爱上它的那个契机吧。  ●兜兜:我会因为一个城市的幸福感而喜欢上这个城市,因为幸福感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影响
期刊
星期一的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便与奖杯无缘。我感激地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孩子们都很认真,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
期刊
幸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佐贺的超级阿嬷》中住着一位幸福的阿嬷,她不仅将她的开朗幸福与快乐生活的点滴方法分享给你听,而且还能将善良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幸福秘诀播种到你我的心田。  坚韧耐劳的阿嬷,是一位伟大而幸福的母亲,更是邻居们眼中勇敢与坚强的阿嬷,也是伴我度过人生中最难忘而幸福的八年的阿嬷。  “穷得开朗”的阿嬷,却能心甘情愿且堅持为当上棒球队长的外孙花一万日元买一双最贵的钉鞋。正是如此穷得有尊严却
期刊
汪曾祺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短篇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对散文和戏剧也有深入钻研。同时,他的书画造诣也为人推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常于看似“随便”中蕴含精妙的构思与意趣,让人看后不禁会心一笑。为纪念汪曾祺先生的百年诞辰,《汪曾祺书画小品》收录了他此前未曾公开出版的书画作品约146幅,日前首次结集出版。  汪曾祺是一位纯粹的文人,更是一位富有情趣的生活家。他爱吃、爱写、爱画,兴之所致,他会亲自下厨,饭后
期刊
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将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作家、诗人露易丝·格丽克,以表彰她“精准的诗意语言所营造的朴素之美,让个体的存在获得普遍性”。格丽克长于对人物内心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话,导向爱、生命、死亡等人之存在的根本问题。阅读她的诗,会让人震惊于她的疼痛,她有着能把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间转化为一个繁茂的神秘花园的能力。从诗集《阿勒山》和《野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