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家的桌子,这位“组织部长”怎么就敢拍?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e333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走于京城与西南边陲的苏洪波,这个商人出身的“政治掮客”,出入于云南省委深院府邸,染指官吏升迁贬诋,成为两任封疆大吏的座上宾。白恩培陪酒,尊称他“苏总”,秦光荣陪他散步,一口一声“洪波”。而因为一言不合、一事未妥,“苏总”竟在白恩培白书记家拍起了桌子——看了纪监委这几日公布的这个“细节”,读者网友不禁惊诧,这个商人为什么敢在省委书记家“拍桌子”?他哪来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细节”,不免使人想到的,岂但是“拍一下桌子”,还有“打一记耳光”的呢——陕西柳林县大老板陈鸿志,当了众人的面,“随手”打了县委书记王宁一记响亮的耳光,而王书记则只好吃进、“毫无反应”!什么原因呢?因为王宁本身就是一个墨吏,陈老板的钱财、股权、房产,他一点没少拿,所以“拿了别人的手短”,加之王宁任县委书记几年,陈老板给他安排了不少女色,王书记有把柄被控在这黑恶大鳄手里,只好忍辱负重,哪里还敢“翻毛腔”?更重要一条,那就是王宁的乌纱帽,本来就是陈老板给他的——王宁久任县长,天天想当一把手,陈老大花了整整2000万,四方运作,终于让王宁遂了官愿。陈鸿志“提拔”了县委书记后,把三姑八大姨安插进了各机关,因为王宁这个一把手,“本来就是老子给他的嘛”,所以他对县委颐指气使,所以他敢于当众打县太爷“一记耳光”!
   现在明白了,回过头来看苏洪波苏总在省委书记家拍的那一下桌子,就不感到奇怪了。據纪监委揭露,“苏洪波是一个营造大背景、大靠山的神秘人物,一个游走于体制内外的不法商人,一个严重污染和破坏云南政治生态的政治掮客”,白恩培秦光荣心怀不轨,居然也有求于他,不敢小看他,“白恩培、秦光荣对我那么客气、那么尊重,旁边的人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被奉为影子组织部长的苏老板岂但是穿堂入室、呼风唤雨,而且敢于对着省委书记拍案而起。
   官商关系,是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才不久的那些时期,在某些地方、某些层面,官商关系很不正常,一方面,是大批企业家被视为“陌路人”甚至成为吃拿卡要的对象,另一方面,只有少数的“老板”,成为某些官吏的座上宾、“亲兄弟”,他们并不满足于项目、资金、规划、税收等等“优惠”,更有少数人,对“政治”抱有莫大兴趣,游走官场,插手人事,不但想当“后台老板”,还有被称为“第二组织部长”的呢——三晋数得着的煤老板张新明的“一个电话”,大家还未忘却吧,县委书记毋青山刚刚到任,行李还没放下,就接到张老板的电话——“来了?也不先来我这儿?!”毋书记倒是有一点刚毅,就是不拜码头不合流,那就只好委屈了毋青山,没几天就卷铺盖啦——因为“搞不好政商关系”!
   官商关系,一是要“亲”,二是要“清”,要敢于热心于同企业家交知心朋友,做好他们的“店小二”,又不能有利益来往、利字钩联,君子之交清如水么!凡是在那些官商混一甚至颠倒的地方,在那些任由不法商人插足甚至几乎主宰政坛的层面,都是因为后面有着大的利益输送和贿赂豢养,有的“官”才听命匍匐于“老板”的脚下,即使他拍桌子,即便他打耳光,也只好“毫无反应”。这方面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
   摘自上观新闻2020年5月7日  刘志永/图
其他文献
你在购物网站上买了烤箱,等你下次登录时发现首页“贴心”地推荐了烤盘、油刷等一系列你恰好想买的东西。这是你的选择吗?不,这是算法的推荐。   你在电脑上点开了一条交通违法的新闻弹窗,看了几秒,关闭网页。等你再看新闻网站,头条推荐的是各种交通违法案例,本地新闻里的是路况信息和交警提示。这是你的要求吗?不,这是算法的决定。   你是人力资源经理,使用招聘网站推荐的“智能服务”筛选应聘者信息。当你在“
期刊
因为疫情,春节至今,妈妈一直不让我们回老家,她担心长途旅行不安全。但是我爸说,老妈自己的安全意识却并不强,尤其体现在,到处去管闲事。   疫情高峰进入小区管理时,我妈自觉发挥她能量的时间到了,她曾经做过校医,还有相关管理经验。她去居委会报名做志愿者,但管理人员听说她年过八十,就把她劝退了。老妈很不爽,报国无门地在小区里视察,也算天遂人愿,让她逮到一位正在处理垃圾的人戴口罩露着鼻子。她就去跟人家理
期刊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掌控一个度,太近了不行,近了容易产生摩擦,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太远了也不行,远了容易变得生疏,彼此不联系也不交流,感情就会慢慢地淡了。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这个“度”很重要,度即适当的距离。  西方有则寓言,大意是说在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全身是血,疼痛难忍。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
期刊
宋祁是北宋官员,他的留名青史,不是因为他曾任工部尚书,而是因一句“红杏枝头”而名声大噪。   此文不去鉴赏他那阙《玉楼春》“春意闹”的千古名句,只是介绍他的一次田野調查。这次调查来自他的现场实录——《录田父语》。   那是仁宗时期的一个初冬季节。正在京城任职的宋祁,到京郊农村视察,只是带随从、乘柴车,封路的衙役、开道的仪仗全部省去。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人们一扫饥馑与短缺,大家沉浸在丰
期刊
“你现在还好吗?”   “不好!”   “住哪家医院?我去看看你。”   “不可以!”   这是储瑞耕电话里对我问候的答复,斩钉截铁,干净利索,没有矫饰客套,毫不拖泥带水,典型的储氏风格。我刚刚收到一本由褚亚玲编著的新书《心之声——储瑞耕演讲录》(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便在朋友圈看到了储瑞耕病床上的照片,心生怛恻,就打了这个电话。储瑞耕一生做过两次心脏大手术,都顽强地从死神的
期刊
大力是我闺蜜北京大妞的老公,同时也是我老乡。大力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北京的一个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娶了北京大妞。分配工作后几经辗转,离开公司,在郊区弄了一块地种有机菜。新冠疫情正严重的时候,闺蜜给我几盒大力种的菜,其中有蒿子秆。   我把蒿子秆泡在洗菜盆里,用另一个盆淘米煮粥,回头一看,天啊!一个蜗牛爬上一根蒿子秆的制高点,露出两根触角,惊慌失措地张望着这陌生的环境。我对大力的印象更加好了,这么好的
期刊
有的平臺主播向网友兜售“三无产品”,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有的平台纵容主播以低俗庸俗内容吸引眼球……近日,有关部门启动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该行动不仅是为了遏制一些行业乱象,也是为了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这正是:   直播本精彩,   偶有病树歪。   管理明边界,   共筑好生态。
期刊
日前,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瘦身”,从根本上改变“社区万能章”“社区成为证明大本营”等现象,并给出首批20项清单,包括亲属关系证明、居民身份信息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与健在证明等,这些事项以后村委会、居委会将名正言顺不管了。   这背后主要是一个给社区减负的逻辑。上述首批20项证明,并不是说一概不存在了。一些确实不存在了,如
期刊
本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在工作之余订阅《杂文月刊》已经五年多了,感觉收获颇丰。   第一,贵刊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历史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加上自身条件所限,能够查阅到的资料实在有限。贵刊文章中的一些历史典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每每读到一些涉及到历史典故的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将其中所列的典故史料摘抄下来,并按照时代加以分类整理。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尝试着应用这些史料,既丰富
期刊
今天,一则“小”新闻引发了很多关注,还上了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北京丰台区梅源里小区有居民反映有鸟屎掉在车上,物业公司委托小区绿化养护单位到现场处置。两名工人使用升降车,将小区树上的三个喜鹊窝拆除。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说好的“爱鸟护鸟”呢?   好在,此事有了个让人欣慰的反转:丰台区园林绿化局与东高地街道办事处对物业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野生动物保护普法教育,责令公司安装了人工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