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让新知真正植根于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辨性阅读旨在改变低水平的阅读现状,增加课堂思维含量,引领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主动阅读。教学中从“异中求同,思辨独特选材;同中求异,思辨描写角度;化用结构,思辨由读到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思辨性阅读,能帮助学生达到语言与思维比翼双飞的境界,让新知真正植根于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比较;语言实践
  思辨性阅读,旨在改变低水平的阅读现状,增加课堂思维含量,引领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主动阅读。它以比较为主要特征,在对比中求同、求异,是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拉萨古城》的教学为例。该课文段落清晰,每部分抓住印象深刻的景物展开描述,主要的语言特色是通过大量的排比传递对拉萨的热爱之情。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其困难之处是不能轻易地发现作者选材的特色和描写的角度,也就是无法明晰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展现景物风貌的。
  通过分析文本特点和学情,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浏览全文,复习“抓关键句了解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思辨,发现“抓住佛教典型景物来展现古城风貌”的写作方法;尝试迁移运用对比手法写八廓街景,激发对拉萨的向往之情。基于这三大目标,本课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思辨性阅读,让新知真正植根于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异中求同,思辨在选材特色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有‘真知’读?哪里会有‘真能’读?”由于本文选材极富特点,作者抓住拉萨这座城市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思辨。
  师: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介绍三个地方时各选择了哪些典型景物。
  (生摘录,完成表格并交流)
  生:写民居抓住了经幡,写大昭寺抓住了金顶、胜利宝幢、“香香”鸟、法轮双鹿、鳄鱼头、“边贝”墙,写八廓街抓住了街上的商店、摊点。
  生:老师,我觉得写八廓街时重点写了诵经声和嘈杂声、香味、藏戏唱腔和迪斯科乐曲。
  师:你们一个是概括写,一个是具体写,都可以。
  (师相机出示相关景物的图文资料)
  师:这几段各写各的,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略加思索)它们都跟佛教有关。
  师:同学们,作者都选择了跟佛教有关的事物,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古城处处充满了浓浓的宗教信仰。慈溪也有寺,有庙,能不能也选择这些景物进行描写呢?
  生:不行,慈溪寺庙里没有这样的景物。
  师:是的,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才能写出一座城市的特点。
  (板贴:选择有特点的景物)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思辨性阅读一次次带着学生进行深入比对:第一次是发现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景物;第二次是在资料的帮助下,发现这些景物都有共同的特点——充满浓厚的佛教气息;第三次则思考描写慈溪的寺庙能不能选这些景物。一次次深入思辨后,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拉萨不同于以往认识的任何一座城市。这就是作者选材的独特之处,表达秘妙在比较中得以彰显,材料的意义被学生重新建构。
  二、同中求异,思辨在个性表达时
  课文写了三个景点,描写时各有侧重。这个侧重不仅表现在景物的选择上,更表现在描写景物的角度上。写经幡,作者是远远望去,把整座古城比作舰队。这种感觉多么壮观。而在大昭寺,作者则把镜头拉近,对准纷繁的佛教装饰物,一一列举,使其显得那么有冲击力和视觉感。走在八廓街,作者启动不同的感官,说它是一条生活的河、宗教的江。这么绝妙的写作视角,如果不作比较,学生是很难发现的。当然,要完成思辨性阅读,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好学习的支架。
  支架一:小组合作,图表记录
  师:刚才我们发现作者都选择跟佛教有关的事物来写拉萨,那么作者写的时候是不是把它们一模一样地写下来的呢?
  (生讨论并完成下表)
  支架二:对比叩问,品味节奏
  师:(出示大昭寺段落)同学们读一读,这段给你的感觉和刚才描写经幡的段落一样吗?
  (生自由读)
  师:老师也来读。(边读边出示图片)
  生:作者介绍大昭寺时,一一列举了相关事物,好像这些景物就在眼前。在介绍经幡时,用了比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壮观。
  师:是呀!作者如同一部相机,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不断地拍摄着。这就是罗列带来的震撼。如果说刚才是“远望”,那现在就是“近观”。
  (板书:近观)
  师:对于“香香”鸟,你能不能也打一个比方?
  生:寺顶上的“香香”鸟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鸟儿。
  (师读比喻句,生读原文)
  师:朗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如果大昭寺这段用上比喻句,就没有景物纷至沓来的感觉。
  师:是呀,如果没有这些短语、这些列举,这段文字就不能带来这种视觉冲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
  (生齐读)
  思辨,往往是呈现文本,让学生去主动发现其中的秘密。有效的学习支架能帮助他们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进发。而朗读是最好的展开阅读的实践方式。读,比较;再读,再比较。在一次次的比对中,学生探寻语言学习的秘妙,感受语言节奏的美感。运用求同和求异的视角,往往能发现文本阅读新的生长点,为学生增添一双独特的慧眼。
  三、化用结构,思辨在由读到写时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作的方面说,若不在读的工夫之外再加上整饬思想语言和获得表达技能的训练,哪里会‘真知’作?哪里会‘真能’作?”从读中获取关于写的方法后,一定要及時地将其运用于生活语境中,养成写的习惯。如果没有从认知到实践的迁移,任何的语文学习都无异于隔靴搔痒。为此,最后一个板块中,笔者设计了仿写练习。   师:(出示写八廓街的句子)读一读,找一找,作者把什么跟什么进行对比?
  生:我发现作者把佛教跟尘世进行对比,把宁静与喧哗进行对比。
  师:对比着读一读,还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不仅写听到的,还写闻到的、看到的。
  师:你们真会读书。作者从听、闻、看等不同角度来描写,但都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气息。
  (板书:听、闻、看)
  生:(齐读)次多说这是一条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
  师:八廊街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痴迷的地方。想象一下,走在街上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试着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写几句。
  (展示八廓街图片)
  生:五彩缤纷的藏族服饰和西服、T恤混在一起,有着高原红的藏族群众和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混在一起……
  师:有没有同学从听到的和闻到的角度写?
  生:浓浓的酥油茶的香味和咖啡的香味混在一起。
  生:虔诚的念经声和各种各样的语言混在一起。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这节课,我们走进拉萨古城,感受了古城的魅力,发现作者选择有特点的景物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如果让你写慈溪、让你写上海,你会选择哪些景物,又用什么方法描写呢?课后可以去写写。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文本特点,再通过链接资料,化用文本结构,经历由读到写的过程,逐层递进。课尾,再次让学生思辨,如果写慈溪或写上海,会选择哪些景物用什么方法。可见,思辨不仅能用于比较,还能用于归类。
  “语言活动的背后是思维活动”,思辨性阅读既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通过文本比较,凸显段落的共性或个性,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通过言语实践,语言学习逐层递进,到达“深刻”的境界。类似的比较还可用于梳理脉络的有序性,欣赏语言的独特性,品味要义的精准性。思辨性阅读以高层次的思维审视文本的语用价值,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掌握言语技能,让学习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书杰.谈篇章教学的比较法[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3]钟桂芳.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6(13).
  (浙江省慈溪市第二實验小学 315300)
其他文献
语文素养需不需要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对语文素养有着怎样的作用和价值?怎样的语文知识才是必需的?语文知识究竟该以何种方式、何种路径传授?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本规律有哪些?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知识有着怎样的联系?语文知识如何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语文能力?  课程改革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热火朝天般的推进之后,这些曾经被打入冷宫、流放千里的有关“语文知识”的课程论问题,再次引起了诸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的眷注和反思。我
【摘 要】语文课堂中引入与教学文本有关的名著,展开整本书阅读,对提升阅读教学成效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前置阅读、贯穿阅读、回顾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内化,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阅读;思辨能力;阅读教学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重要的
摘 要:随着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上至国家机关干部、下至基层人民群众的冰雪运动热潮,冰雪类运动项目形成了从根本理念到实际行动、从区域城镇到全国各地上下联动、积极响应的态势。本文以北京亦庄实验中学的冰雪运动旱地化开展及其一体化体育课程衔接为切入点,分析冰雪运动进学校的实践经验,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进程,加快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  关键词:冬奥会;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中图分类号:G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预学成果,集中认读“茧、栈”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蚕、考”等14个字;借助图片理解“泥灶”“乌篷船”“摇橹”3个词语,随文理解“茶房”和“粜稻”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运用思维导图分类梳理在“我”的梦中出现的场景;体会场景(或细节)中蕴含的父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愧疚和怀念之情;通过“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
怀念  故乡在一个江边小镇,儿时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艰苦,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大抵相仿。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吊一桶井水,冲个冷水澡,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洒上一层凉水,逼逼暑气。晚饭时,左邻右舍家家搬出一张小桌,端几张小凳,像露天食堂一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餐,谁家有个好菜总不忘请乡邻们也来尝尝味;喝酒的男人总以“一人不喝酒”为由,热情地邀邻居家的男人也来喝两盅。小孩子是诸家的宠儿,他们喜滋滋地这家
地方政府在决策中通常会遇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是,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个概念,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地方干部认识不一,甚至大相径庭。  有的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中是并列的。只要三者相加综合资本是增长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按照这种理解,只要物质资本增加可以抵消自然资本的减少,即使自然资本退化超过了生态门槛,也仍然属于可持续发展。这种认知在干部队伍中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国
菲菲自幼患有严重的湿疹,每年开春就会浑身发痒,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法彻底止痒,涂抹各种药膏只能暂时缓解,很快就会失去作用。  上小学4年级之后,菲菲的湿疹更为严重,从每年发病一个月逐渐延长到三个月,甚至半年。发病期间,晚上她难以入睡,不停地抓挠,直到抓破皮肤,鲜血淋漓。因为睡不好,她上课经常打盹。医生说,她晚上要想顺利入睡,只能服用安眠药,但安眠药会伤害神经系统,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吃。  因为经常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植入式”教学,是以运动技能学习为载体,以团队游戏、比赛为主要形式,运用“寓教于乐、寓练于学”的思维,把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巧妙地植入其中,形成“运动技能、健康知识、练习强度”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形式。本文结合一个具体教学案例,对“植入式”体育教学的操作过程进行解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程;“植入式”教学;教学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
【编者按】  2018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做出部署。其中,“十项严禁”分外显眼:严禁无計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深度学习”已引起众多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各地教育教学研究团队结合当地学情,不断推进课堂学教方式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探索之路。本期将继续以“深度学习”为中心,刊登一組文章,选择典型成果,从理念阐释、经验总结、课例实践、教学叙事等方面,集中展现“走向深度学习,推动课堂变革”的区域经验,以期为课堂教学“重构学习内容”“重造学习流程”“重塑学习生态”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