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文明发展 r——华东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是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华东师范大学紧紧围绕“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打造“3L”学习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校内外资源、建设评价体系以及与基础教育的良性互动等方面,深入探索具有华东师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以激发大学生创新劳动活力、实现人的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国际纪录片取得了较为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制作的系列纪录片《职业挑战》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对话互动,完成了中国形象的“自塑”“他塑”与“共塑”,从而使得有关扶贫、环保、教育的中国故事“超越中国”“超越故事”,最终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并为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本文以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为研究对象,从“记”与“忆”两个角度,对文献纪录片的历史记忆书写进行讨论.《山河岁月》在建构党史记忆空间时,对影像语言的使用呈现出以“人”为主体的细节化、情感化话语特质,同时影像文本对历史场景的重构,在将观众带回历史现场之际,内化着一种关于民族国家的情感认知.这种“小写历史”的话语取向及以“人民性”为核心理念的创作导向,彰显出该片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有着明确的方法论和史学考量.
由于中西方艺术传统和美学追求的不同,“中国学派”动画与美国动画在造型和运动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将这两者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流动的线条”和“弹性的团块”,并追根溯源,从传统艺术的传承、动画审美意识的变迁、创作手法的发展等层面,对这两种美学特征进行系统化的剖析和比较.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空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其空间建构逻辑按照从地理空间营构到社会景观生产,再到时代记忆呈现的顺序进行,空间的建构方式则主要采用了“修复”与“对比”两种方式.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人物形象与空间图景的互动呈现时代记忆,搭建起个体、集体、时代之间的记忆桥梁.
近年来,“她题材”视听节目 注重凸显女性力量与自我价值意义重塑.这些节目打破此前“男权凝视”下视听节目的创作意识,争取到女性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话语.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梳理近年来“她题材”视听文艺节目展示的女性群体症候,以《三十而已》《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为案例,解析近年来影视市场在女性主义价值呈现方面的转向.
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模糊了纪录片与非纪录片的边界,混淆了纪实与虚构的界限.其在互联网的传播效益其实与纪录片本身的价值关系不大,更多是借由网络平台完美迎合了“网生一代”受众的消费倾向与娱乐需求.一旦这种风格成为主流,将对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创作产生冲击.该片存在的以消解历史来制造娱乐、以文化快餐来解构深层意义等历史文化问题需要正视.在当下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共存交叠中,纪录片本身的界定更需要澄清和重申,保证影像素材的索引性、尊重与敬畏历史等纪实手法和真实理念更需要坚持.
流媒体的盛行,不仅改变了传统观众的属性,让观众成为用户,更促进了影视内容创作的新变化.从动画的细分领域来看,流媒体的算法推荐、非线性以及互联网中横纵向的互文性等特点促使动画的外部创作机制发生了鲜明变化,创作的内部美学表达也有了更细化的发展创新.本文在对流媒体时代动画创作机制与美学表达新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之后,探讨其为中国未来动画发展带来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纪录片凭借其真实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独特价值成为跨文化传播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其中,中外合拍纪录片对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渐完善,中国乡村形象已跃入国际视野,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中外合拍纪录片中的中国乡村形象建构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实现乡村形象的对外传播进行了探讨.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纵深发展,VR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到影视作品中来.观众在观看VR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拟世界当中,使得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本文将探索VR纪录片的概念内涵、叙事特征,并从VR纪录片文本解构的角度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类研究,以求为我国VR纪录片在未来媒介时代的创作实践提供参考.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成果颇丰,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为引人注目的 是,其中不少作品自觉汲取民族传统文化,对地域特色音乐的应用加强了作品的现实质地、提升了作品的民族特性.本文讨论了此类作品对地域特色音乐的应用策略和艺术效果,以期为创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