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华夏共同体”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的目标是实现世界范围内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新体系。
  与全球化的浪潮相适应,我国的开放政策从1978年开始,已经历34年的辉煌历程。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13.67%, 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66%,是一个经济与贸易小国;而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55.23%, 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8.8%;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一;进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已从一个贸易小国成长为贸易大国,开放已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们认为,中国开放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一,通过开放政策的战略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二,推动世界经济新体系的建立。
  中国开放新阶段的主要挑战是:一,(对外)通过市场创新、技术创新、规范创新、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来打破现有世界经济体系中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垄断、技术垄断、规范垄断、制度垄断与理论垄断;二,(对内)消除国内各地区间贸易与要素流动障碍,形成竞争、开放、高效而统一的中国大市场。
  可能路径分为三个层次:一,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经济体系,形成北美、欧盟和东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并据此建立世界经济新体系。
  二,建立以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为主导的开放竞争的中国市场,并据此来打破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垄断。
  三,建立以县城经济为中心的开放竞争的区域市场。通过县域经济的竞争与开放来消除地区贸易障碍,并据此建立统一的中国大市场;通过县城经济的发展来平衡大城市与农村的结构扭曲,推动大城市与农村的健康发展,实现平衡、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化战略。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可能路径的第一层次,即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东亚经济体系的路径——华夏共同体的构想。
  区域贸易合作再抬头
  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垄断是国际经济的常态,每一个国家都会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最大化这个国家的利益。
  发达国家和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国公司在技术和制度上处于领先和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必然会表现为对国际市场的垄断。
  我国前34年的开放,通过加入到现有世界经济体系,为世界市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的经济增长。
  如果中国是一个小国,有可能继续快速增长而不改变现有世界经济体系,但作为一个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大国,中国继续快速增长不可能在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实现。中国的开放政策的新阶段必然需要改变世界经济格局,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多边贸易合作(关贸总协定GATT及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区域贸易合作一直是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两个驱动轮,此起彼伏,交替前进。当多边贸易合作遇到困难时,区域贸易合作就变得活跃。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遇到困难,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继成立,这反而促进了WTO在1995年的建立。自2001年WTO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以来,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区域贸易合作越来越活跃,2010年区域贸易协定总数已超过280个。
  华夏共同体设想
  东亚地区西太平洋沿岸包括中国大陆、朝鲜、韩国、香港、澳门、台湾、越南、新加坡等几个地区。蒙古虽处内陆,但如文中表所见,蒙古与大陆的贸易额占蒙古与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在2009年达到55.5%。
  我们建议,由上述九个国家和地区组建经济共同体,首先实行贸易自由,再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统一货币。这九个国家和地区都是(或曾经是)由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而来的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建议这个东亚地区经济共同体取名华夏共同体。
  如文中表所见,韩国、香港、澳门、台湾、越南、新加坡、蒙古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占他们总贸易额的比重逐年上涨,在2009年都已超过25%,自2004年以来都位居他们和所有国家(地区)贸易额的第一位。
  可以清楚地看出,韩国在1989年之前,臺湾在1988年之前,越南在1988年之前,由于政治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额都是零。一旦政治上解冻,他们和中国大陆的贸易就突飞猛进。贸易上的相互依赖,使得这九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有必要建立更紧密的区域经济联盟。
  华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东方文化。中国大陆是东方文化的中心区,朝鲜、韩国、香港、澳门、台湾、越南、新加坡和蒙古是东方文化的边缘区。东方文化延绵万年,但近200年处于下降期。在东方文化下降的近200年,边缘地区首先被痛心裂肺地甩落出去。但边缘地区却因此也首先脱胎换骨、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心地区的脱胎换骨比边缘地区更为痛苦,也更为缓慢。而中心地区向先进的西方文明学习时,首先是学习走在前面的边缘地区。
  当一个文化复兴时,表现为中心地区的复兴与边缘地区的回归。经济上,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上的高速增长,与周边地区依赖大陆经济而发展的态势,表明了华夏文化的复兴趋势。在东方文化下降时,边缘地区与中心地区的脱离和向西方文化的学习是进步的;在东方文化复兴时,边缘地区向中心地区的回归、和中心地区一起创造本文化的繁荣更是进步的。
  如华夏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占全球的GDP比重的逐年变化表所显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在全球GDP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80年的27.7%和30.8%分别降至19.8%与18.3%。而华夏共同体全球GDP比重逐年上升,从1980年的4.4%上升为2009年的15.7%。这三个地区占全球GDP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一个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已经跃然而出。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发展中国家走上发达之途的必经之路是什么?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将资本储蓄的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之路须经过物质资本化→人力资本化→社会资本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成功地走向了物质资本化就能解决贫困问题;如果成功走向人力资本化,向中等先进国家进军的话,国民的需求体系就会迅速变化;而最终若想跨入到先进国行列之中,就必须发展到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
期刊
中国政府对本国的国家核心利益的界定是三项:主权、安全与发展。在我看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就是讨论如何维护这三项利益的方法和手段。  我们根据其他国家在这三方面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界定国家关系的性质,同时对于地缘政治的挑战也必须分轻重缓急。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主要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是三甲:美国、日本和欧洲。  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但是在主权和安全问题上,美国对中国构成了长
期刊
对全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时刻。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不仅考验着欧洲,而且影响到了中国——多年来欧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如今这种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失衡,且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再平衡,也必然影响深远。日前,在博源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中欧北京论坛”上,来自中外的近50位专家、学者和官员,就“中国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国经济再平衡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地緣
期刊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这个夏天,一些欧元区外围成员国将开始被迫离开;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他们都同意,至少是在短期,欧元区解体将对就业和增长造成灾难性影响。  2012年夏天,欧洲竞争力如何?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欧盟15国与美国,那么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欧洲人均GDP比美国要低近25%,每年的差额约为1.1万美元。此外在1995年之前的20年中,欧盟人均生产率一直在向美国靠拢
期刊
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起步两年多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在2010年7月不到2000亿元,而到今年7月,则超过了6000亿元,两年时间内,其上升幅度超过了3倍。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在香港的快速发展,不仅借助了香港的成熟金融市场平台,也离不开中国的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笔者相信,目前绝大多数在香港的人民币存量,由中国的国有企业贡献。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行政体制的力量,比如说
期刊
新兴亚洲国家应该为它们的经济弹性自豪。尽管全球经济受着增长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债务负担沉重的困扰,2000年-2010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仍高达6.8%,提振了全球产出,支持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亚洲地区的成功依赖于中国和印度的蓬勃发展,两国相加占据了亚洲总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60%。此外,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政策变化和结构性改革,极大地增强了该地
期刊
随着“中国消费”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单位GDP的商品需求强度、尤其是工业类相关的金属和能源的需求强度,将趋势性下降。其中,铜的需求强度在2010年达到顶峰,石油的需求强度延续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下降态势。由此,21世纪以来的、由中国需求推动的商品超级周期渐入尾声。  中国经济转型,哪些商品将相对受益?总的来说,我们看好天然气和贵金属(尤其是钯和铂)的表现;原油居中,其供应端面临潜在的技
期刊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以往十几年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足1.5,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明显超出了以往的人口预测规划的预期。这表明,以往的人口统计普遍存在着高估出生漏报和生育水平的严重偏向,导致人口预测和规划一再失误。  这种屡错屡犯的问题源于对人口发展的思想认识远远地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严重脱离实际。在中国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时期后,还囿于从前高生育率时期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将全国人口
期刊
我来谈谈亚洲的一体化,华夏之外、亚洲地理范围之内是我的概念。为什么亚洲要有一体化?这个地区经济增长快,北美、欧盟也是很大的市场,WTO是全世界的市场,亚洲如果一体化就会更好。从政治角度来讲,我们有一个群体的概念,可以集体做事。在我们新时期加快发展的时候,亚洲一体化更多地是在争夺经济话语权。    亚洲一体化的必要性  亚洲一体化最早由日本提出,名为亚洲经济共同体。当时日本相对国力较强,后来相对衰弱
期刊
当前的国际治理体系,不是不需要改革。但是,中国是作为一个建设性的改革者参加这个体系,还是另起炉灶?  一些学者把文化拉入我们讨论的贸易体系当中。的确,东西方文化有差别,东方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但这种差别是不是根本性的?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是否有一些共通的东西?我认为有,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就不成为一个人类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一元就是价值,也就是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上来谈论一元。但是不等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