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中的“囚徒困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a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见义勇为历来是中国所倡导的传统美德。但近些年来,尤其在“彭宇案”等案例的影响下,见义勇为与被救助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见义勇为者正在陷入一种“囚徒困境”中,这又直接助长了见危不救的社会风气。事实上,对类似案件的处理与传统的案件不同,信息的充分公开对于纠正“囚徒困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外的类似判例也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处理思路。
  关键词:见义勇为;“囚徒困境”;见危不救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98-02
  见义勇为是一种英雄壮举,是一种应当被广泛实践的传统美德。但在“彭宇案”之后,社会上频发因见危不敢救而酿成的惨剧;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撞人者以见义勇为人士自居,企图逃脱法律责任的情况。一个“彭宇案”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在判决作出的当时所无法预计到的。为了逐渐消除“彭宇案”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将通过“囚徒困境”模型来阐释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严重的见危不救现象,并且通过对比国外类似案例找出破解办法。
  一、走近“见义勇为”的困境
  (一)“彭宇案”及其影响
  2006年在南京市公交车站台,一位老太在公交站台等车,于人来人往中被撞倒摔致骨折。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彭宇,将其告上法院要求赔偿。最后江苏省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因本案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原则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 876.6元。
  “彭宇案不是判例,对其他法院没有约束力,恰恰对民众产生了制约力。”[1]“彭宇案”判决偏离社会主流价值,给予公众的传统道德观念重重一击。
  一方面,社会上绝大多数公众因判决中不正确的分析缺乏引导,以致陷入见危不救的“囚徒困境”。公众见义勇为的博弈分析(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虽然集体利益最大化就是均采取见义勇为策略(20,20),但是甲乙从个人理性出发最终选择的是却是见危不救策略(0,0)。综上,甲乙两人更加趋向于都选择见危不救策略(0,0)。
  另一方面,对于坚持彭宇是撞人者的公众也会产生错误的引导。一个撞人之后又救人的人竟然可以在社会舆论的保护之下,被宣扬成“见义勇为”者,钻法律之漏洞,免受法律责任的追究。
  (二)“彭宇案”的深度分析
  对于像“彭宇案”这样敏感性强、社会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案件,就要求法院在处理时更加地谨慎。既要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同时也要注意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以此来化解公众在类似案件上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错误认识。“彭宇案”之所以演变成“好人被冤枉”的典型案例,并逐渐对社会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相关重要事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彭宇案”二审时,当事人要求“双方均不得在媒体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加之法院又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没能处理好案件当事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平衡,法院与公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过若干年的发酵,逐渐加深了公众的错误认识。
  第二,面对一个两难的判决,法官在处理时欠缺必要的稳妥。法官在判决中的推理,偏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但法院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出面向公众解释判决中包含的法律价值,向公众释明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之间的区别。尽管一审判决从法律角度看其所认定的事实和结果均为正确,但由于公众所接收到的信息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判决不公”、“做了好事反被索赔”。当此案的误解逐渐被加深时,法院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该错误认识持续地在公众意识中发酵,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老人倒地不能扶”等社会负面效应。
  二、国外案例的比较分析
  正当国内见义勇为因“彭宇案”而走入“囚徒困境”之时,在美国加州也上演了类似的案件。
  2004年,亚历山德拉开车撞到了路边的电线杆,卡在车内动弹不得。其好友丽莎见状前营救,把卡在车里的亚历山德拉拉出。亚历山德拉车祸后身体瘫痪且经济收入极为有限,便一纸诉状将丽莎告上了法庭,称其拉她出车时用力过度才致其瘫痪,要求丽莎为她的瘫痪买单。地方法院不予受理,通过逐级上诉,2008年12月19日,加州最高法院4比3通过裁决,亚历山德拉可以起诉丽莎。消息传出,加州舆论一片哗然,一边倒地支持丽莎。同时,加州议会也迅速做出反应,于6月25日表决,75比0票通过了“好心人免责法案”。面对新法案,亚历山德拉只能撤销起诉[2] 。
  可以看出这样的处理结果不会对加州公众再见义勇为产生太严重的阻碍。现在困扰我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美对相似案件的回应及其社会影响会如此大不同?分析之后不难发现,加州法院面对这一棘手案件有以下处理特点:
  其一,救助人免责法案的支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州议会及时出台了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好心人免责法案”,引领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其二,及时、准确地让公众知晓案件信息,免除了其不必要的猜疑。向公众及时公开重要的案件信息,避免了公权力机关与普通大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免除了公众因不清楚案件细节而产生不必要的猜疑。
  三、走出见义勇为的“囚徒困境”
  类似案件由于处理方式的不同对社会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为了能更好地缓解中国当前社会存在的见义勇为“囚徒困境”,笔者通过对比“彭宇案”和加州案件,提出关于化解该囚徒困境的以下几点建议:
  1.赋予善意救助者有限制的豁免权 [3]。在赋予救助人豁免权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好撒玛利亚人法,即在见义勇为人实施救助行为时赋予其豁免权,可以使其在日后免受被救助人的恶意诉讼索赔纠纷。
  2.鼓励公众到庭旁听,完善审判程序的公开。让公众亲临法庭旁听双方辩论,保证信息的第一性、客观真实性,以防被媒体片面、错误引导。只有让公众参与到案件中,了解案件真实情况,才不会出现公众片面看待判决从而导致见危而不敢救的情况,只有这样才可缓和此类案件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3.注意对媒体舆论引导。鼓励媒体参与,但同时应重视舆论引导,积极与媒体沟通,确保报道的客观公正,以防出现“媒体绑架司法审判”的情况,让真正有责任的人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4.国家基金保障制度。建立基金保障制度,并扩大该基金的覆盖范围,即不仅包括已被认定是真正的见义勇为者,还应包括提供案件相关证据的旁观者。这样一来,在补偿救助人的同时还能鼓励目击者为案件审理提供证据,更有利于查清案件真相。
  在经过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之后,路人之间就是否应该见义勇为的博弈将变成(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见义勇为者采取有限制的豁免权、国家基金保障机制等措施之后,见义勇为反被诉讼而引起的预期成本支出就不存在了,而且见义勇为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补偿金。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下,民众就可免除社会现状之下的后顾之忧,而且保障基金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见义勇为,进而使见危不救现象可以得到解决。
  四、结语
  見义勇为是应被倡导的传统美德,见危不救现象的出现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反映。为了跳出见危不救的“囚徒困境”,我们需要借用外部力量,即借助立法手段、制度手段、国家保险等手段。只有通过科学分析现实中见危不救现象的深刻原因,从中去思考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民众见危不敢救、见义勇为反遭索赔、虚假“见义勇为”等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责任编辑 魏 杰]
其他文献
摘 要:《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小企业业务简单带来的会计处理问题,不仅简化了核算,也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做出的简化调整,在财务报告组成上,未强制要求小企业对外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报表内容上,针对发生可能性很小的业务,删减了25个科目等。从财务报表方面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
期刊
摘 要:以Q市“王子”事件为起点进行调查研究,结合风险治理理论对政府、媒体与公众在信息沟通中的角色进行分析,提出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众和媒体三个方面存在的诸如政府忽视群众意见、主流媒体角色缺位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并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视角提出改善措施。  关键词:风险治理;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媒体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12-0
期刊
摘 要:美国政府管制改革经管制启动、管制泛滥、管制理性回归三个阶段,经验可归纳为法律制定、绩效评估、市场主导、关注社会、渐进改革五个维度。而行政审批被包含于政府管制,且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纵向进程中取得优异成绩,但与国外横向比较下存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通过研究美国之政府管制改革历程及其路径,为中国改革提供参考借鉴和探索框架,对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所裨益。  关键词:美
期刊
近些年来,我国对自然文化遗迹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对地质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地质遗迹的保护、研究、开发也开始迅速地发展。地质公园作为一种对地质遗迹开发保护的重要手段,在对地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推进了地质学科普的进程。
  地质遗迹博物馆是地质公园博物馆的一种重要类型,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地质公园博物馆,地质遗迹博物馆能够对地质遗迹进行更直观地研究和观赏,是地质学研究的天然基地和地质科普教育的第一现场。随着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不断完善,地质遗迹博物馆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纵观
摘 要: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加、私家车数量的攀升,再加上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城市的喧闹与被污染的环境,想去清静的环境释放压力、寻求健康。城郊型森林公园凭借着有利的区位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為人们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基于休闲旅游背景,界定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范围,分析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研究进展,阐述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最后以三门江森林公园为例,提出六种休
期刊
摘 要:依托内涵式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在理论上对高校内涵式发展加以探讨,又从实践方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新兴业态随之出现。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门类的交集也越来越多。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标志着旅游产业发展达到一个相当高的阶段。日本东京的秋叶原,正是动漫产业跨界融合的典范,对于未来中国动漫产业的集群化,以及动漫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都有极大的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动漫;旅游;秋叶原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
期刊
在传统社会,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国家将强调“礼”的儒家思想作为主要统治思想,对臣民百姓施行礼制社会教化。在社会教化逐渐下施的背景下,传统聚落中的教化空间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教化空间建设丰富。本文以徽州传统聚落中的教化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社会教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教化形式,对教化空间的类型、形制及特征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
  论文开篇对于教化空间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传统聚落的研究现状与教化空间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并提出本文研究的问
木张弦梁结构作为一种高效的刚柔混合预应力木结构,在现代木结构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中国的木张弦梁结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如选材、结构设计方法、结构形态表现策略都相对欠缺,木张弦梁在国内的实践运用也处于缺少参照的状态。国外关于木张弦梁结构技术的研究较为领先,实践案例较多,但关于其结构表现策略的研究也相对欠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木是可生长的减碳材料,发展木张弦梁结构是一个新的方向,因此本论文选择“木张弦梁的结构表现”为研究对象。
  木张弦梁的结构表现包含技术与艺术两大层面。作者在研究中采用类
摘 要:拉萨藏传佛教表层文化包括拉萨的佛教寺院建筑艺术和佛教礼仪等。选用一种“身、心、神”的视角,探讨拉萨藏传佛教表层文化旅游体验实质是澄清旅游者体验拉萨的佛教建筑等表层文化之过程。其过程呈现出三个层次,即以“身”把握“表象”的初级体验;以“心”把握“概念”的中级体验;以“神”把握“境界”的完美体验。  关键词:拉萨;藏传佛教;表层文化;旅游体验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