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9816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家,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我从小怀抱着抵触的心情。
  高中住校时,最不愿意的事情就是每个星期都要回一趟家。两三个小时的颠簸,告别田野,经历隧道,路过铁轨,最终回到了人来人往的市区,穿一段红绿灯走一条路,在漆黑的晚上点亮家里的灯,看到一桌清冷的剩菜。
  到了读大学就更加不愿意回去。有学生会工作,有班游,有聚餐,不回家的理由随着脑洞的开发更加顺手拈来。哪怕周末和室友围在寝室煮一锅“黑暗料理”,似也强过在深夜开起灯为自己下一碗端正的鸡蛋面。
  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剖析对家的抵触之心从哪里滋生,又怎么无声地潜伏了多年。方方正正的小屋子禁锢了我童年的自由,也磨尽了年少的渴望。十九岁独自旅行时在异乡的阑珊灯火里驻足,觉得自己更喜欢孑然一身,而家却是身后的羁绊。
  摆脱109弄42号成了我整个年少时光都在奋力拼搏的事。几年过去,几弄几号几度变迁,门前植被科目三番五次变化,可对家的抵触已深埋在心,每一次踏上归途都百般不情愿。可去年我回去过年,看到母亲的白发时却有些自责。因为负责烧饭的阿姨已下班,母亲默默热了两盘菜给我。头顶一盏稀疏白灯,对面坐着的是父亲和一个刚来面试的年轻姑娘。父亲问她,过年你不回去?她说,不回去。就这样,我们四人围坐一圈,吃完了一顿无声的团圆饭。其间多次抬头看到母亲脸上疲惫的神情,心底的自责更加翻涌起来。
  有什么变了?
  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夜晚,在一家三口与一个异乡漂泊的女孩一起吃了顿团圆饭的时候,我觉得有什么东西让心头变得湿漉漉的。
  我不该到现在才明白,母亲是疲惫的。年少的我能为些什么耿耿于怀?无非是空旷的客厅,断电的灯泡,上个星期扔的衣服到下星期进门依然原封未动……它们不过是成长中惯常的情绪,却在突如其来的黑暗里被无声放大了。
  我也不该到现在才自责,因为她也曾在断电的深夜里疲惫而回,开关失灵,客厅寂静,女儿在房里沉睡,于是揉一揉尖头鞋里的脚,轻轻接水,默默洗漱,趁着天未亮睡去。
  我曾想将家远远甩在身后无非是逃避委屈。可若这真称得上是委屈,也不过是大部分人都曾经历过的情感共鸣。
  下午两点我蹭店里的工作餐,店员都吃过了,只剩些剩菜,扫尾得差不多时爸爸进来了。他高兴地找到了一个比他更晚吃饭的人,攀比的心情让他的两条眉毛都飞舞了起来。我们哥俩好一般地躲在厨房一起抢冷菜,他心满意足地抢到了点渣。看着他开心离去的身影,我的眼泪忽然掉下来。
  这些年他看上去快乐,其实只是文采略差心思略粗犷,想不出什么词来总结愁苦。母亲也一样。她在清晨对着门口的树苗叹出一口气,不知道她的情绪其实与树苗长不长高无关,只与自由有关。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屋子,我们束缚其中,却又身不由己。
  母亲前些时候动了场手术,在她稍作休息的几天里店员们已应付不来,只盼着她回来。店里的姑娘轮批休息,去了又来,可她却没有双休也没有节假,术后也不敢多耽搁。几年下来,店里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有些人来调剂生活,母亲却把生活扎根在这里。
  今天清晨喝粥的时候她终于开口说,好希望过几年以后可以去哪里哪里,可以做些什么什么。顿了一顿又说,现在还不行,你读大学每个月要回来,等你毕业了。
  我拿筷子的手在颤,心也莫名地抖。
  我不是唯一感到压抑束缚的人,可我选择了逃离。这些年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去哪儿也不太愿意回家。我们心里那个方方正正的小屋子禁锢了我也禁锢了她,可我出于自私选择离开,而她出于爱选择了留下。
  之前我的愿望关于我自身,现在我的愿望是给妈妈一个假期,让她做完那些她年轻时来不及做的事。
  再一次在异乡的阑珊灯火里驻足,我明白家若是身后的羁绊,也是让人觉得美好幸福的羁绊。有人将你追求理想的代价默默承担,也有人用尽青春时光为你构筑一片陆地。飞得再远,总有线牵。而我除了感恩,再说不出别的言语。
  编辑/梁宇清 张婷
其他文献
很多时候,人的记忆会被某种事物引发,比如一张老照片、一封旧书信,又比如说一本既熟悉又陌生的日记。虽然如今纸质日记已不像以前那般流行,也不再是存放秘密的唯一选择,但它依旧是青春岁月无法彻底撕去的标签,是我们检索时光时无法绕过的文艺意象。  时间所具备的残忍,会从我们身边夺走很多珍贵的东西。但神奇的是,日记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着它的身份。正值年少时,它像一个朋友,一个树洞,愿意倾听和接受你的一切,
期刊
01  语文老师已经朝这个方向看过两次了。  在她视线的落脚点,简阳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摊开的书页上还有一小摊可疑的水渍。旁边的颜禾为此露出了嫌弃的表情,却还是赶在老师发火之前,善良地用手肘捅了捅少年:“喂,别睡了,老师在看你。”  “嗯?谁看我?”简阳迷迷糊糊地应了一句,“叫她别看了,我妈不准我早恋。”  声音有点大,一时间,全班鸦雀无声,而等大家反应过来后,笑声几乎掀翻了屋顶。在这哄堂大笑中
期刊
一  夏璇在她高二那年疯狂地迷恋上大她两届、刚上了大学的学长。据说学长叫海啸,光名字就霸气十足,更何况还听说他高考以670分去了R大,霸气值顿时坐上火箭猛增。看来是个人物啊!  我本想笑夏璇这种彪悍的女子竟然也有喜欢上男生的一天,结果一听是个学霸,也是一脸黑线了。鬼晓得她喜欢上的是学霸本人,还是那学霸高考的分数。不过自从她喜欢上了那个学霸,她就奋发图强打算攻R大,恨不得在头上绑个写着“努力”的头巾
期刊
青春年少的时光,在所有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的词语里,“同桌”无疑是最温暖也最特别的存在。与同桌之间的感情,不同于亲人与朋友,也不同于你心底对某个人的喜欢。在学生时代,同桌可以说是距离你最近的那个人。你内心的一喜一忧,日常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或许他们才是当下最了解你的那个人。  我们共享一张课桌的同时,也共享了发生在青春里最珍贵的一些经历。同桌是那个帮你带早餐,借给你笔记,上课前把趴在课桌上浅
期刊
沈良年有一双小鹿一样的眼睛,人畜无害的那种。这点跟明星鹿晗很像。莫晓对此颇为不屑,她觉得一个男生长得那么惹眼,简直就是浪费,还有些……绣花枕头。莫晓老爸是大学里教书的,最瞧不起的就是绣花枕头,潜移默化,莫晓也瞧不起绣花枕头。像是证明莫晓的看不起,连着一周,英语老师提问沈良年,他都答错。  沈良年无比沮丧。下课时,莫晓不免毒舌两句:“选择题,四个答案,随便猜一个,五天,也总会对一回吧!”  沈良年用
期刊
陈丽丹(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1416班)  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过丢脸的糗事?小编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跳入脑海的总会有很多和丢脸有关的记忆,比方说上课讲小话被老师逮住写检查;上体育课跑步摔个狗啃泥;还有数学考试没考好,老师在讲台大声念出你的分数,你讪讪地上去领试卷,偏还要经过心仪的男生身边,此时,你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失掉面子的事情总是不期而然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伴随着沮丧与羞恼。  面子是
期刊
1  九月,我和苏婉安翘掉一下午的课,在烈阳里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终于拿到了电影票,然后窝在汗味恣肆的电影院看《七月与安生》。昔日如影随形的姐妹最后背道而驰,沧海桑田后,安生说:“就像世间很多事物,人们并无方法从它寂静的表象上猜测到暗涌,比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者他们的离别。”苏婉安紧紧地抱着我,眼泪打湿了我的白布裙,她喃喃地说:“冰,我们以后会分道扬镳吗?”见我愣在那里,她嘻嘻哈哈地擦干眼
期刊
1  天空高远,温暖的日光悉数落下。正是午休时间,偌大的操场上空无一人。她套上母亲亲手织的白色毛衣,走在去学校阅览室的路上。已经坚持将近一个月了,每天如此。吃过午饭,在规定午休的时间里抱着书本,来到校园里的阅览室看书学习。  也不是必须要来,为什么非要如此勤奋呢?毕竟才是高一刚开学呀。轻手轻脚地穿过操场,担心被别人发现,甚至怕迎面遇上熟人。  好像是因为室友小薇中午不睡觉,非要折腾她那把新买的吉他
期刊
一  早晨还没醒,星星先睡了。  我拥紧被子,眼睛百无聊赖跟着墙上的秒针慢慢转悠。凌晨四点三十五分,好想快点天亮。早上五点五十分,我起床开始煎鸡蛋,烤吐司,温了一杯牛奶倒入保温瓶。六点四十分到教室门口,碰到第一个到教室的人——素白的校服衬衫拉长了他的身段,微湿的短发略微凌乱,修长的手指捏着钥匙在开教室门。  我笑着说:“早安。”递给他HELLO KITTY的饭盒袋子。他低头看我,六十天来第一次没有
期刊
[壹]  我不知道离开雨镇没有秦安的这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关于秦安的一切记忆,像是一个梦,一个过了很久仍历历在目的梦。  十年前,我八岁,读小学二年级。秦安比我大一岁,跟我一个班。小小的我,总是沉默寡言地看着那些同龄的孩子在教室里玩闹。他们追着打着从教室前面窜到教室后面。  胡胖子喜欢吹牛,他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把周围的小伙伴忽悠得团团转。我最讨厌的人就是胡胖子。他还喜欢捉弄女生。有一次,他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