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稀之年反思“立”,方知“三十而立”主要是对年轻人的鼓励、期求;而立之早晚,既需客观条件,更需自己努力。若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劳筋骨、饿体肤、苦心志,“立”当早矣
孔夫子曾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此话流经千年,至今吾辈常说。大家常用这话自勉、自律,也用以勉励他人。看来,坊间对这种说法是认可的。但是,一日不知何故,吾突然心生疑问:“为何三十而立?立之与否为何与年龄有关?”
是生理上的原因吗?古人以为,男性“二八阳道通,八八阳道绝”,16岁成年,64岁为老年;女性“二七阴道通,七七阴道绝”,14岁就成年了。时过千载,今人大概成熟得晚了。原婚姻法规定,男性年满20周岁、女性年满18周岁,方可申请登记结婚。这大概意味着男20岁、女18岁即成年了。生理上既已成熟,为何只能“成家”,而尚不能“立”呢?看来,立之与否,既与生理上的成熟与否有关,又不全然相联。说有关,乃因而立之年的“三十”,无论古今,都在生理成熟的年龄之后。即是说,生理上成熟之后,方可谈“立”。说不全然相联,乃因为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就可“立”了。如是观之,人在生理上成熟之后,还需要多点“生理之外”的什么,方能言“立”。
那么,所需的生理之外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欲弄清这个问题,恐怕就不能不涉及何为“立”了。三十而立之“立”,有丰富的含义,孔夫子有其所指,还有众多不同的说法。但在吾的心目中,起码应该包括立志、立业、立德、立世。于此四者,吾心目中有一番也许并不确切、甚至可能谬误的、但算是自己的认识。
立志。吾在此所言之志,乃“理想”和信仰之谓也。人在儿时就常想,长大了要当这个家、做那个家,要在天上飞、水中游。青年时期,想法更是五彩缤纷。这些不能说完全不是理想,但不是吾在这里谈的理想。这里的理想指与坚定的信仰相联系的人生追求。“人而无志,不知其可也。”信仰和理想,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标。人的一生,是在无数大大小小的追求中度过的。大到一辈子为什么活着,一生做成点什么;小到获得一饮、一饭、一歇……有“追求”才会有方向,有大追求方有大方向。世事茫茫,如无边大海,万里莽原。信仰和理想如灯塔、北斗,使吾辈虽经曲折而不迷路。若无方向,茫茫然不知所往,人生将何以自处?信仰和理想是力量之源。人生之路,既有坦坦荡荡、风和日丽的阳关大道,更有坎坷曲折、荆棘丛生、风沙滚滚的羊肠小径。生活,有欢乐、幸福,更有苦涩、疼痛、艰辛。信仰和理想,给吾辈勇气和信心,在艰险崎岖的山路上不懈地攀登;给吾辈力量和坚韧,百折不挠地前行。不立志,“立”从何谈起!
立业。吾心中的立业,乃学有所长、业有所成之谓也。学有所长,大学毕业、硕士、博士,当然很好,但绝不仅限于此。士、农、工、商、兵,皆可有长也。精明能干的官员、种田能手、出色的工人、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战士,谁能说他们无所长呢!至于业有所成,标准有高低。高者,轰轰烈烈干成了一番事业;低者,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者皆算得业有所成。
立德。德为人之特有。人生一世两件事情而也:做人与做事。做人者,德之显也。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德放在第一位,“先做人、后做事”。古今之德有同有异,古有仁、义、礼、信之论,今有核心价值观、基本道德规范之说。然古今道德之核心点同大于异,如爱国爱家、重义守礼、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诚信守法等等,千百年来都是提倡的。德,非生而有之,乃后天养成。德的养成也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培养、形成过程。所谓立德,当是一个人已牢固地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站着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立世。所谓立世,吾以为意味着真正在社会上立住了足,已可独立为人。内能独立支撑门户居家过日,夫妻和谐同甘共苦,上尽赡养双亲之责,下有力抚育子女;外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亲朋好友相敬相帮,邻里同事相安相济。对世事已有相当认识,是是非非心中有数,堂堂正正做人,起码洁身自好;几经冬寒夏暑,已非弱不禁风,更不是墙头草随风倒。
综上所述,窃以为如此之“立”,非经风霜雨雪的砥砺、成败得失的摔打、酸甜苦辣的浇灌,不能成矣!而这些经历,非一朝一夕可具,须假时日。故一个人,不可能在生理上成熟之时就已“立”,成年之后,尚需一些岁月的磨练。至于“三十”,只是概而言之,并非确数。有的人可能二十多岁就已立了,而有的人可能三十多岁还未立呢!
吾就立得晚。三十之时,正值“史无前例”时期。虽已娶妻生子,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尚可维持;但头脑昏昏然,眼前茫茫然,学问荒废,一事无成,“立”从何谈起!待拨乱反正之后进入机关,已近四十矣。然领导对吾辈曰:“你们不可急于求成,三五年能称职,八年、十年能独挡一面就不错了!”当时,吾辈颇不服气,心中暗道:“吾等早过而立之年,胡子一大把,还做不了这点事么?”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吾等真正在机关“立”住,那是三五年之后的事了!过了“不惑”之年才“立”,整整晚了“一个量级”。当然,这其中有“史无前例”的特殊原因。
“立”之早晚,既有客观上的原因,更有主观上的原因。因为,“立”并非岁月流逝自然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如果躺在家中傻吃闷睡,终日无所事事、无所用心,那么别说“三十”,就是四十、五十也是立不了的。有些青年人,已近“三十”,然衣不会洗、饭不会做、全不谙世事。何也?生活条件太优越、父母全包使之然也。当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也有早早而立者,那主要是自己自觉、努力的结果。有些人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已过“三十”。然到了企业、机关,仍感事事生疏,浑身有劲无处使,根本谈不到立。何也?经历使之然也。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年龄相近、经历相仿,而有人已独挡一面,有人却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如此大异,恐怕有心与无心、卖力气与不卖力气是重要原因了!由是观之,一个人立之与否,不仅需要生理上的基础,更需要实践的磨练、自己的努力。
古稀之年反思“立”,方知“三十而立”主要是对年轻人的鼓励、期求;而立之早晚,既需客观条件,更需自己努力。若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劳筋骨、饿体肤、苦心志,“立”当早矣。呜呼!光阴不可倒流。吾有所悟却不能重履“立”途,可奈何?唯愿后来诸君早悟、早立!
孔夫子曾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此话流经千年,至今吾辈常说。大家常用这话自勉、自律,也用以勉励他人。看来,坊间对这种说法是认可的。但是,一日不知何故,吾突然心生疑问:“为何三十而立?立之与否为何与年龄有关?”
是生理上的原因吗?古人以为,男性“二八阳道通,八八阳道绝”,16岁成年,64岁为老年;女性“二七阴道通,七七阴道绝”,14岁就成年了。时过千载,今人大概成熟得晚了。原婚姻法规定,男性年满20周岁、女性年满18周岁,方可申请登记结婚。这大概意味着男20岁、女18岁即成年了。生理上既已成熟,为何只能“成家”,而尚不能“立”呢?看来,立之与否,既与生理上的成熟与否有关,又不全然相联。说有关,乃因而立之年的“三十”,无论古今,都在生理成熟的年龄之后。即是说,生理上成熟之后,方可谈“立”。说不全然相联,乃因为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就可“立”了。如是观之,人在生理上成熟之后,还需要多点“生理之外”的什么,方能言“立”。
那么,所需的生理之外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欲弄清这个问题,恐怕就不能不涉及何为“立”了。三十而立之“立”,有丰富的含义,孔夫子有其所指,还有众多不同的说法。但在吾的心目中,起码应该包括立志、立业、立德、立世。于此四者,吾心目中有一番也许并不确切、甚至可能谬误的、但算是自己的认识。
立志。吾在此所言之志,乃“理想”和信仰之谓也。人在儿时就常想,长大了要当这个家、做那个家,要在天上飞、水中游。青年时期,想法更是五彩缤纷。这些不能说完全不是理想,但不是吾在这里谈的理想。这里的理想指与坚定的信仰相联系的人生追求。“人而无志,不知其可也。”信仰和理想,是人生追求的大目标。人的一生,是在无数大大小小的追求中度过的。大到一辈子为什么活着,一生做成点什么;小到获得一饮、一饭、一歇……有“追求”才会有方向,有大追求方有大方向。世事茫茫,如无边大海,万里莽原。信仰和理想如灯塔、北斗,使吾辈虽经曲折而不迷路。若无方向,茫茫然不知所往,人生将何以自处?信仰和理想是力量之源。人生之路,既有坦坦荡荡、风和日丽的阳关大道,更有坎坷曲折、荆棘丛生、风沙滚滚的羊肠小径。生活,有欢乐、幸福,更有苦涩、疼痛、艰辛。信仰和理想,给吾辈勇气和信心,在艰险崎岖的山路上不懈地攀登;给吾辈力量和坚韧,百折不挠地前行。不立志,“立”从何谈起!
立业。吾心中的立业,乃学有所长、业有所成之谓也。学有所长,大学毕业、硕士、博士,当然很好,但绝不仅限于此。士、农、工、商、兵,皆可有长也。精明能干的官员、种田能手、出色的工人、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战士,谁能说他们无所长呢!至于业有所成,标准有高低。高者,轰轰烈烈干成了一番事业;低者,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者皆算得业有所成。
立德。德为人之特有。人生一世两件事情而也:做人与做事。做人者,德之显也。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德放在第一位,“先做人、后做事”。古今之德有同有异,古有仁、义、礼、信之论,今有核心价值观、基本道德规范之说。然古今道德之核心点同大于异,如爱国爱家、重义守礼、尊老爱幼、扶危济困、诚信守法等等,千百年来都是提倡的。德,非生而有之,乃后天养成。德的养成也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培养、形成过程。所谓立德,当是一个人已牢固地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站着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立世。所谓立世,吾以为意味着真正在社会上立住了足,已可独立为人。内能独立支撑门户居家过日,夫妻和谐同甘共苦,上尽赡养双亲之责,下有力抚育子女;外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亲朋好友相敬相帮,邻里同事相安相济。对世事已有相当认识,是是非非心中有数,堂堂正正做人,起码洁身自好;几经冬寒夏暑,已非弱不禁风,更不是墙头草随风倒。
综上所述,窃以为如此之“立”,非经风霜雨雪的砥砺、成败得失的摔打、酸甜苦辣的浇灌,不能成矣!而这些经历,非一朝一夕可具,须假时日。故一个人,不可能在生理上成熟之时就已“立”,成年之后,尚需一些岁月的磨练。至于“三十”,只是概而言之,并非确数。有的人可能二十多岁就已立了,而有的人可能三十多岁还未立呢!
吾就立得晚。三十之时,正值“史无前例”时期。虽已娶妻生子,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尚可维持;但头脑昏昏然,眼前茫茫然,学问荒废,一事无成,“立”从何谈起!待拨乱反正之后进入机关,已近四十矣。然领导对吾辈曰:“你们不可急于求成,三五年能称职,八年、十年能独挡一面就不错了!”当时,吾辈颇不服气,心中暗道:“吾等早过而立之年,胡子一大把,还做不了这点事么?”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吾等真正在机关“立”住,那是三五年之后的事了!过了“不惑”之年才“立”,整整晚了“一个量级”。当然,这其中有“史无前例”的特殊原因。
“立”之早晚,既有客观上的原因,更有主观上的原因。因为,“立”并非岁月流逝自然开出的花、结出的果。如果躺在家中傻吃闷睡,终日无所事事、无所用心,那么别说“三十”,就是四十、五十也是立不了的。有些青年人,已近“三十”,然衣不会洗、饭不会做、全不谙世事。何也?生活条件太优越、父母全包使之然也。当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也有早早而立者,那主要是自己自觉、努力的结果。有些人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已过“三十”。然到了企业、机关,仍感事事生疏,浑身有劲无处使,根本谈不到立。何也?经历使之然也。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年龄相近、经历相仿,而有人已独挡一面,有人却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如此大异,恐怕有心与无心、卖力气与不卖力气是重要原因了!由是观之,一个人立之与否,不仅需要生理上的基础,更需要实践的磨练、自己的努力。
古稀之年反思“立”,方知“三十而立”主要是对年轻人的鼓励、期求;而立之早晚,既需客观条件,更需自己努力。若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劳筋骨、饿体肤、苦心志,“立”当早矣。呜呼!光阴不可倒流。吾有所悟却不能重履“立”途,可奈何?唯愿后来诸君早悟、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