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楼”的意外收获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月获得最佳斑竹的是张薇,施明(掌声)。获奖理由是他们的‘数学盖楼本’干净整齐,每个帖子都管理得非常有序。获得最佳发帖人的是姚张伟、吴佳、施魏(掌声),获奖理由是他们的帖子回复率高,很有创意,对班级的发展和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获得最佳回帖人的是王苁苁、陈鑫、施明、吴佳(掌声)。获奖理由是王苁苁同学对如何管好班级卫生这个帖子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非常详细,对班级卫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陈鑫同学对‘数学盖楼本’上的一道几何题用了7种方法解答,思维非常活跃,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施明同学对‘物理盖楼本’上的一道题目的解答非常具有创意;吴佳同学对‘文科盖楼本’上的一道历史题不但回答得非常详细,而且还给出了时代背景,并利用时代背景对这个历史事件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月获得史上最牛帖的是姚张伟的帖子(掌声)。获奖理由是回复率最高,达30多层……。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个月颁奖班会上能够听到你的名字,我相信我们初二(6)班在‘趣味盖楼’中会越盖越好。”班长王苁苁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班级问题盖楼本”的诞生
  
  什么是“盖楼本”?这要从去年开学初的一次班会课说起。
  初二开学一个月不到,班内吃零食的现象有所抬头,针对这个现象我在晨会课上一再强调学生在校内不允许吃零食,可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利用接下来的一节班会课和同学们一起对“学生在校该不该吃零食”进行了大讨论。课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得热火朝天,“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但是还没有得到令大家满意的方案,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怎么办?课又不能拖太长时间,于是我就征求学生们的建议,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交给你。”另外一个学生反驳道:“这样别人的观点我就看不到了,还不如大家写在一本练习本上呢。”这句话提醒了我,于是课后我买来了一本硬板抄,让大家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上面,传阅并提建议。
  过了两天我把硬板抄收上来一看,发现上面有很多人的发言和辩论,总结硬板抄上学生们的建议,终于解决了班级吃零食的问题。初尝甜头的我和班干部商量,决定再买几本硬板抄,班里有什么难解决的事就每周每本上写一条,让学生们一起讨论,讨论时间基本设定为一周,在每周周一的班会课对讨论内容进行点评。我们模仿网上论坛的管理方法,请两位同学对每本硬板抄进行管理,封他们为“斑竹”,每个月对管理好的“斑竹”进行评奖。“斑竹”还要负责在同学中征集话题,如果学生的话题被征集了,那么就相当于作了五次发言。大家在发言本上的发言也按顺序写好“一楼”“二楼”等标记,便于学生查看和反驳。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他们的发言质量、发言的条数给每个人设立等级,如发言10条以下是“游民”,10~20条是“游侠”,20~40条是“侠客”等等,并每周在教室里公布他们的等级。为了方便统计,每个学生发言都使用学号,最后大家还给这个硬板抄起了个很时髦的网络名字叫“班级问题盖楼本”。
  自从“班级问题盖楼本”诞生以后,班内许多棘手事情我们都拿到“盖楼本”上进行讨论,虽然大家讨论以后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问题越辩越明,我发现经过讨论很多学生变得懂事多了,更加关心同学、关心班级。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以后就销声匿迹了,而且学生讨论的热情也非常高,课间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你现在是什么等级,我再写两个帖子就是侠客了”,“你对××帖子的看法是什么”,“你的帖子的回复多不多”……看到“盖楼本”越来越红火,我和学生都开心极了。
  
  各门功课的“盖楼本”应运而生
  
  正当我为自己的创意自鸣得意时,几个任课老师找到了我,“这次小测试,你们班的物理退步了很多”,“上英语课的时候有几个家伙在下面不知道讲什么,一点都不认真”,甚至历史老师还拿着收到的两本“班级问题盖楼本”给我说:“你看,这帮人上课就在看这个,而且还讲话。”
  问题严重了,怎么办?我把这件事写在了“班级问题盖楼本”上,经过大家的讨论,各门功课的“盖楼本”和使用守则应运而生。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并结合大家的建议,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我们对“盖楼本”进行了调整,“班级问题盖楼本”为两本,“数学盖楼本”五本,“物理盖楼本”三本,语文和英语一起,放在两本上,称为“双语盖楼本”,历史、政治及其他科目统一放在三本“文科盖楼本”上,并规定“盖楼本”只能在课余时间使用,同学借阅时间不超过两个下课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盖楼”,并把写帖子叫做“趣味盖楼”,有些人一下课就在讨论“盖楼本”上的帖子,有什么问题马上就去找斑竹要求发帖,“盖楼本”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有时任课老师看见了,也借了自己所教科目的“盖楼本”看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了“盖楼本”,班里的班风学风好多了,学生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大家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友爱。
  有问题就写在“盖楼本”上,这已成为我和学生们的习惯,在这里大家互帮互助,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体会到浓浓的集体之爱。现在“趣味盖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它充满了默默的爱的语言。
其他文献
我们学校有一位很懒的班主任——老陈。同事们之所以称呼他为“老陈”,并非他的年纪很大,而是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不与人争强好胜。学校里的“先进”没有他,他不着急;学校里的“十佳”又没有他,他还是不愠不火。之所以说他“懒”,是因为他从不注重修面和穿着,时常被人误认为是建筑工地上干杂活的。整日里,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打不起半点儿年轻人的精气神儿。领导找他谈过话,希望他多向其他先进老师学学,改改松散的样子,
期刊
两个不同的案例,表面看起来有些不同,一个是方法问题,一个是性格问题。其实,撇开这表面的不同,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本质都是一样的,都认为自己是班长,就拥有了对同伴“生杀予夺”的特权。而这种特权,其实就是我们老师自己种下的因、结下的果。这种因果虽然不是立竿见影地报应到施因的老师身上,却让别的老师享受到了这种因果惩罚。案例中的两位老师,只不过是这种因果惩罚的受害者。  是谁制造了铁血班长——我不说铁血
期刊
当前我省教育厅出台一系列有关减负的政策,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时间调整、课程调整、规章制度的调整,以适应当前减负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笔者就当前减负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减负后出现的“怪现象”    1 为学生减负家长不答应  学校给学生的学业减负,但有些家长却不答应,减下去的作业被他们想方设法补上去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但许多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不减
期刊
早自习后,学生都涌到食堂吃早餐,生活委员王旭告诉我班里发生了一件事。我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自然非常关注。  “今天早上,好多同学到教室去以后,发现自己的椅子居然不见了,到处找没找着。后来还是我们的政治老师帮忙找到的。”王旭一边吃一边说。  我惊奇地问:“怎么会这样呢?是谁搞的恶作剧?”  “才不是恶作剧呢,是班长徐金干的。他把昨天下晚自习以后凡是没有放在课桌上的椅子都扔到教学楼下面去了。”
期刊
没有想到会和山子见面。  山子是我儿时最最要好的伙伴,确切地说,是我们那群小伙伴的头目,在某个时候还是我心中隐隐的尊崇。  山子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头,不仅仅是因为学习好,更重要的是他总是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创意,以至于我们这些野小子们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可以把药铺里丢弃的青霉素瓶子吊起来放在炉子上烤,直至烤成一个完美的玻璃烟袋嘴,然后装上地瓜秧子干枯的叶子做烟叶,吧嗒吧嗒地抽得有滋有昧;还可以用
期刊
石头与佛    有一则寓言:  花岗岩与佛像同处在一间庙宇,人们常常踩着花岗岩去拜佛像。花岗岩觉得很不公平,就对佛像说:“我们都是从一个采石场里出来的,为什么人们总是将我踩在脚底而去跪拜你呢?”佛像笑了笑说:“从采石场出来时,你只经过了四刀就可以成形,而我是经过千凿万雕才成的佛。”  这则带着哲理的寓言,说出了一个很朴素的  没有付出,就很难得到回报,越是经过艰难险阻,越是经过千锤百炼,越能有大成
期刊
上星期五,午睡正酣,段长来电,以略带愤怒的口气询问我班的吴涛平时表现如何。我问发生何事了。段长说,吴涛上课玩手机。手机没收后,他不服气,态度恶劣到极点。我说,他脾气就那样,平时科任老师一批评,就上火。段长问我手机该怎么处理。我说就按段长的意思吧。段长说,这样的学生该给点颜色看看。我赞同。他又问了我吴涛一些家庭情况。当得知吴涛是前任校长侄儿,与段长自己还有亲戚关系。段长又很自然地把事情推回给我。他说
期刊
十几年前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从此就成了李镇西老师最忠实的粉丝,逢李必读,但都是“以神遇而不是以目视”。真正走近李镇西,聆听一个智者的声音,是在2010年4月24日由《班主任之友》杂志社主办、宜昌市深圳路小学承办的全国班主任春季研修班上。李镇西老师用爱心教育与民主教育开启了班级管理的一个新纪元,让听课的班主任耳目一新。他让教育回归到了教育的真谛,也展示
期刊
突围三:结成教育的“网”,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见过一些教师,在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或者犯错误的时候把家长叫来:  “你来啦,把你的小孩领回去,我们这个池塘太小,这里不是天天打架的地方。”  “你看看,这是你小孩的作业,前天讲了,昨天又强调一次,你自己看吧,我是没法教你小孩了,你另请高明吧。”  可以想见家长的无奈和唯唯诺诺,可家长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他会想,一定是老师很讨厌我的孩子,总戴着有色眼镜看我
期刊
雷梦佳死了。因为犯了错误,班主任便让全班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方式”裁决——是留下来给她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家长将其带回家教育一周?结果12票对26票,“多数票”决定了雷梦佳得回家。但雷梦佳没有等到家长来接她,便自己出了校园投渠自尽了。三天后便是她十五岁生日。  她死得很荒唐,仅仅因为让她回家的表决结果而结束生命,不能不说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于脆弱,尽管平时她看起来性格很外向。但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