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增收视角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来源 :成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将从生产主导向经营转变,农业兼业化经营将长期存在,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挑战。发达地区职业农民培育出现按户籍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适切性差,培训设施、师资欠缺以及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将常住农业人口尤其签订了中长期农地经营合同的外来人口纳入培训对象,重点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实行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培育,农业实用技术与农技推广双培训;实施后备职业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扶持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增收;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7)06-0056-03
  一、“十三五”时期“三农”发展新趋向
  1现代农业从生产主导向经营转变
  家户分散经营转变为园区化规模经营后,农业生产经营从生产主导向经营主导转变。市场化经营的新型农业主体具有一定技术转化能力和有效技术需求,传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模式应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调节转变。科技政策设计应调整重点,从技术供给者向需求者转变,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或购买技术服务,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2农业兼业化经营将长期存在
  源于农业生产劳动的季节性和机械化,传统农业生产占用劳动时间较少,转移就业农民能够挤出时间种田,而无须放弃农业收入。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也使农民不敢轻易放弃土地,农业成为农民生存的最后保障。即使农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仍然存在,农业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农业兼业化经营会长期存在。
  3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挑战
  目前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十三五”时期,国际尚未走出经济危机低谷,国内经济增长趋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工资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农业经营性收入增长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国家实现目标价格下的农产品价补制度,但本土农产品价格已高于低关税配额内进口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农民可持续增收面临挑战。
  4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
  农民职业化的必要条件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不低于非农劳动收入。但农业经营收入与非农劳动收入增长机制不同,农业经营高风险性始终存在,农产品价格提升缓慢,农业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和增长滞缓性,而非农劳动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如果缺失政府干预,农业与非农收入差距将不断拉大,农业吸纳能力提升缓慢,职业农民培育将是一项长期工程。
  二、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
  1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选择不科学
  地方政策规定,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是辖区内户籍的45岁以下农村劳动力。但现实中发达地区拥有土地的农村劳动力大多转移到非农产业,外来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中雇佣的多是非培训适龄劳动力。调查发现,实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辖区内户籍劳动力不到培训计划的1/10,部分已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也被纳入培训范围。这样真正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外地劳动力没有参训资格,而参训的本地农村劳动力学非所用。
  2職业农民培训内容的适切性差
  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和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内容属于一般性技能,没有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调适,没有根据轻重缓急调整培训技术内容,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出现偏差,职业农民培训的市场适切性差,培训成果转化受限。
  3职业农民储备性培育不足
  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当前,务农收入仍低于非农工资水平,农村劳动力弃农从非现象尚未改变,即使农业高校的毕业生也不愿回归农业。新生代农民应成为职业农民的主体,但政策尚未形成足够的务农吸纳力,尚未营造亲农爱农的社会氛围,新生代农民非农化趋势尚未扭转。培训政策没有特别关注中高职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新生代群体,没有贯通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农民储备性培育不足。
  4职业农民培育系统不完备
  第一,培训设施条件简陋。作为职业农民培训主体的农广校和农机校,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培训设施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出现授课缺教师、教学缺设施、培训缺场所、下乡缺工具、实习缺基地、鉴定缺机构现象。第二,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师资以省市级业务部门、科研院所和区级农技人员为主,这些人员中年老者知识老化,年轻者缺乏实践经验,且没有经过系统性培训。第三,培训课时安排不合理。农民多是在职培训,可用于培训的时间较少,目前尚没有人能够完成300课时的培训学习。第四,培育体系有待整合。省市政府将培训任务分派到人社局和农委部门,但任务都落在基层单位,造成教育培训多头管理。
  三、从农民增收角度端正职业农民培育新思路
  1调整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
  职业教育培训对象一般按照户籍确定,农地产权流转后,外来人口租种土地的现象愈加普遍。本地农业户籍中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较少,出现无人可培训的现象。职业农民培育应从本地户籍人口向外来人口延伸。培训内容选择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着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培训方式主要采取实践操作为主,压缩理论学时。
  2农业三次产业划分和差别化保护政策
  土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可以称为农业第一产业,而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果蔬、养殖、农产品加工业等可以称为农业第二产业,而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可以称为农业第三产业。由于农业第一产业的高风险性和吉芬商品特性,国家应不断提高农业第一产业支持保护力度。而果蔬和农业制成品市场空间较大,农业二三产业增收主要依靠劳动市场价值,国家应減少对农业二三产业补贴,减少对市场价格的干预。国外粮食价格低于国内,而果蔬、农业制成品等价格远远高于国内,表明农业二三产业内劳动贡献较大,劳动者工资水平较高。三农政策应引导农民从农业第一产业向农业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3提升农业纯收入水平是农民职业化的前提
  传统上,农业生产成本中不包括劳动力成本,农业纯收入核算没有扣减劳动者成本。劳动力转移就业后,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成本增大,农业收入核算时就不得不考虑劳动力成本。 农民职业化需要将农业纯收入提高到不低于非农劳动水平。对异地转移就业劳动力而言,农业生产条件艰苦,只有将农业收入提高到非农水平及以上,农村劳动力才愿意专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就地转移就业劳动力而言,农业劳动条件虽然艰苦,但不需要抛家舍业,农业期望收入可以等于或略低于非农水平。
  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增收的对策建议
  1精准制定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促进农民职业化
  第一,《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实施中扩大培训对象资格认定范围,将常住农业人口尤其签订了中长期农地经营合同的外来农业人口纳入培训对象,将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新型农业主体列为重点培育对象。第二,建立职业农民退休和社会保险制度。政府部门优先为通过资格认定的职业农民建立退休制度,政府给予保险补贴。第三,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省市人大五年规划,保障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
  2培育与扶持相结合,健全职业农民培育体制
  第一,整合教育培训体制。整合农业部门和人社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统一农业农民培训体系。第二,遴选和建设教育培训机构。统筹利用公益性资源和营利性社会资源,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确定培訓机构,加大对入选培训组织的财政扶持。第三,建设实训基地。选择部分基础较好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作为职业农民培育基地,规范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活动。第四,政策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农业项目等强农惠农政策优先向职业农民倾斜,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
  3建立后备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业职业的吸引力
  第一,加强农业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农村青少年农业认同感。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增设当地需要的农业劳动技术技能课程,培养农村学生基本的农业情感和农业技能。第二,加强高校农产品营销和农业经纪人专业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引导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第三,增大农业类学生减免学费幅度,鼓励毕业生到农业就业。农业高校毕业生回归农业的返还全部学费,城镇户籍农业中高职毕业生到农业一线部门就业的政府给予与学费相当的补贴。第四,建立职业农民退休和社会保险制度。
  4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技推广相结合,培育科技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一,实行职业农民“双向”培育。即将职业农民培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能手,将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经营者、农业科技服务能手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第二,改革农技推广模式。农技推广政策应调整重点,从技术供给向需求转移,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或购买技术服务。进一步压缩农技推广机构规模和人员编制。第三,政策扶持农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政府科技基金应向民营机构倾斜,实行体制内外机构科技立项平等竞争,将民营科技企业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推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加强农业经理人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
  第一,将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纳入农业职业资格培训计划,实行职业资格管理。第二,教育行政部门引导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农业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第三,财政支持的各类培训中增设农业企业经理人和农业经纪人培训项目,增加诸如市场信息、营销咨询和促销策划等农业营销知识培训,提高农业企业经理人把握市场的能力和农业营销水平。
  6实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一村一能人”
  第一,将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与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结合起来,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重点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尤其返乡新生代农民工或退伍军人,实现“一村一能人”。第二,借鉴国有企业改革成熟经验,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尝试“政经分开”,即将经济管理职能从村委会中剥离出来,村委会委托“能人”经营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县乡政府根据“能人”的社会贡献授予相应的荣誉和物质奖励。第三,将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组织化管理。县乡党委组织和统戰部门加强“能人”的组织管理,赋予“能人”一定的参政议政权利。
  【参考文献】
  [1]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6):19—30.
  [2]包爱平.如何拓宽温州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J].经济导刊,2010(1):23—25.
  [3]邢晖.规模 条件 合力:破解农村职教三大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7-08-30(003).
其他文献
【摘要】智能技术将给教育带来知识的图谱化、学习的自适应、交互的拟人化、实验的实景化等方面的变革,为成人学习支持服务智能化提供了可能性。坚持开放理念与人本理念、普适性与个性化、交互性与便捷性、持续性与动态性、多元化与极致化相结合的学习支持服务建设原则,依托智能技术,在学习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整体优化学习支持服务要素,使它们在学习支持服务环节中充分发挥作用,构建成智能化的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模型。  【
期刊
【摘要】老年教育供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温州推进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举措,结合当地老年教育发展供给矛盾突出、供给结构失衡、供给内涵羸弱、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基层学校活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老年教育发展应着力于优化老年教育供给,完善保障机制,优化供给环境;发展多元主体,扩大供给总量;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供给质量;创新供给方式,激发教育活力。  【关键词】老年教育;教育供给;进路  【中图
期刊
【摘 要】在“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教育发展存在发展基础薄弱、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能力不够、人才培养结构性过剩、小语种人才短缺、高素质国际化教师团队缺乏等问题。必须以供给侧改革思路为指导,重新定位高职院校办学方针,实施高职教育国际化战略,聚焦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教育供给水准,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课程建设,多方协同创新,通力保障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国际
期刊
【摘要】在教育法律体系的整体架构下,通过具体立法来指引、评价和保障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不仅有利于教育法律体系内部法律之间的逻辑严密、覆盖周延,也有利于避免地方在探索终身教育相关立法时,面临终身教育理念解读的严峻挑战。因此地方应当在教育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调整立法思路,立足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以保障公民学习权益,促进学习型社会为目标,选择开展地方《终身学习促进条例》的立法实践。  
期刊
【摘要】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基于天津市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通过对天津市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天津市技能人才的培养体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更好地促进天津市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师生的相对分离使远程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这使得该类学习需要具备自发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对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的理解,远程学习有着独特的观点,即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活动,这三者统合构成“远程学习三角”。以“远程学习三角”为反思维度,“智慧树”中应增设“优质外部资源链接”“学习资源数据库”“个性化服务信息发送系统”等版块。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活动;
期刊
【摘要】江苏省内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异明显,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职业农民培训基础条件不同,这些特征对于研究分析农民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以苏州、泰州、淮安三城市为例,列举江苏部分地区职业农民培训成功做法,探讨现代农业背景下还存在培训总量不足、宣传不到位、培训方式不适合、培训内容没针对、培训机构职责不清、培训后期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统筹规划,提高农民培训质量,应理顺关系,提高
期刊
【摘 要】传统的专业设置模式具有局限性、人才质量标准不清晰、人才竞争力不高与专业改革压力偏大导致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遭遇困境。鉴于此,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培养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制订可操作的人才质量标准,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建立严格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  【关键词】社会需求;成人教育学;人才培养;学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跨界学习所具有的跨领域融合性,为企业学习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跨界学习的视域下,分析企业学习各系统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建构具有跨界学习特性的企业学习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丽水A企业为例,设计跨界的企业学习活动,实现企业、学校、员工三方的深度合作互动,以期为提高企业学习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跨界学习;企业学习;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中国当代社区教育与上个世纪初社会教育同根同源。上个世纪30年代,面对社会失序导致的国家内忧外患,梁漱溟先生通过在乡村中建立乡农学校,在学校中对民众养成礼俗、培养自力、精神教化,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秩序化的个体,进而推进乡村建设,试探着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社会的道路。以建设为经、教育为纬,通过社会教育推进乡村建设、重建社会秩序,取得的成绩享誉中外。其对于当代社区教育具有以下借鉴意义:社区建设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