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世界文明先后经历了3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农业文明,人类掌握了农耕技术,主动地耕种以获得粮食,人类农耕文明兴起,带动农业的辉煌发展;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由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技术革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带来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第三次浪潮是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引领信息化改革,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目前,全球低碳化掀起的第四次浪潮正在加速来临,大力推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在国际竞争中抢占经济发展先机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而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朝阳产业、无烟绿色产业、综合关联产业、劳动密集的先进服务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代表性产业,也是中国核心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复合化发展才能释放出其潜力巨大而全面的综合产业优势,有力推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20条工作方针,强调旅游产业的复合化发展、强调资源的一体化应用、强调发展模式的推陈出新。有人说旅游业大发展的春天终于来了,我也非常期待看到是中国的旅游开发从理论体系到方法体系,再到管理体系实现革命性的飞跃。
看一看全球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二战以后,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多次的经济危机以及动荡,只有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最小,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一个行业而且一直向前发展,兴盛不衰。据统计,1950年,世界各地的国际旅客总数是21.3万,旅游总收入21亿美元;1960年国际旅游人数增加到7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到68亿美元; 1970年国际旅游人数增加到158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到179亿美元;1980年国际旅游人数增加到2.8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到925亿美元。那么我就不再念数字了,总而言之,从1950年到1998年,48年之间国际旅游人数增长了24.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12倍,这个发展速度是世界上任何产业所没有的。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旅游业收入占了GDP的5%,每12个工作岗位就有一个在旅游业,旅游服务占全球旅游出口的30%,毫无疑问旅游能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强社会活力。
而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和后劲是惊人的,2012年全球旅游人数是10亿人次,再创新高,其中中国的游客是最大的增长动力。以出境旅游指标来判断,中国旅游在世界上的位次,1979年是41位,1990年上升到31位,2000年上升到第5位,现在已经是全球第3,如果按照三大市场综合判断,出境入境国内游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位的旅游体。未来5年中国将从世界旅游大国提升为世界旅游强国,在国内的经济体系中间也将成战略性的支柱产业。《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信息观察员的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8%,2020年将占到11%,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的增加值会占到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据此,笔者臆断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旅游业将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空间得以迅速扩张,远程旅游也将快速发展;其次旅游也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再次文化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而且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最后,旅游业也会越来越规范,走法制之路,更加人性化、社会化、高科技化。
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刺激作用日益明显,在换取外汇、拉动内需、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消费增长有望显著高于居民消费总支出的增长,所以对于关注包括经济型酒店、旅游景区、影视购物、文化演艺等细分版块的龙头企业,尤其是用优势景区资源,具备文化内涵的企业,受益于消费转型升级的企业,将会受到投资商的重点关注。
当然中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其接待功能得到了大大的强化,但是中小城市、边远城市,拥有旅游资源,却因为区位条件不好而被忽略,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再比如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业各种乱象丛生。当然还有其他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保护问题,到底是保护还是开发,经常是把开发排在环境保护之前了,造成了对环境的许多破坏;以及交通、安全、服务设施一系列和环境跟不上的问题,这些都是现存的问题。
综上所述,旅游业在第四次浪潮的驱动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一些行业壁垒和制度健全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由此,我们回到了最原始的拷问——什么是旅游?
旅游是一种体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过活;
旅游是一个梦想,是一次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探险;
旅游是物欲的,是吃喝玩乐、大饱眼福;
旅游是精神的,上升至文化、触动至心灵。
目前,全球低碳化掀起的第四次浪潮正在加速来临,大力推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在国际竞争中抢占经济发展先机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而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朝阳产业、无烟绿色产业、综合关联产业、劳动密集的先进服务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代表性产业,也是中国核心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复合化发展才能释放出其潜力巨大而全面的综合产业优势,有力推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20条工作方针,强调旅游产业的复合化发展、强调资源的一体化应用、强调发展模式的推陈出新。有人说旅游业大发展的春天终于来了,我也非常期待看到是中国的旅游开发从理论体系到方法体系,再到管理体系实现革命性的飞跃。
看一看全球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二战以后,许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多次的经济危机以及动荡,只有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最小,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一个行业而且一直向前发展,兴盛不衰。据统计,1950年,世界各地的国际旅客总数是21.3万,旅游总收入21亿美元;1960年国际旅游人数增加到7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到68亿美元; 1970年国际旅游人数增加到158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到179亿美元;1980年国际旅游人数增加到2.8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增加到925亿美元。那么我就不再念数字了,总而言之,从1950年到1998年,48年之间国际旅游人数增长了24.7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12倍,这个发展速度是世界上任何产业所没有的。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旅游业收入占了GDP的5%,每12个工作岗位就有一个在旅游业,旅游服务占全球旅游出口的30%,毫无疑问旅游能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强社会活力。
而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和后劲是惊人的,2012年全球旅游人数是10亿人次,再创新高,其中中国的游客是最大的增长动力。以出境旅游指标来判断,中国旅游在世界上的位次,1979年是41位,1990年上升到31位,2000年上升到第5位,现在已经是全球第3,如果按照三大市场综合判断,出境入境国内游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位的旅游体。未来5年中国将从世界旅游大国提升为世界旅游强国,在国内的经济体系中间也将成战略性的支柱产业。《2011年中国旅游市场信息观察员的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8%,2020年将占到11%,到2020年全国旅游业的增加值会占到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据此,笔者臆断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旅游业将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空间得以迅速扩张,远程旅游也将快速发展;其次旅游也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再次文化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而且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最后,旅游业也会越来越规范,走法制之路,更加人性化、社会化、高科技化。
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刺激作用日益明显,在换取外汇、拉动内需、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未来旅游行业发展和旅游消费增长有望显著高于居民消费总支出的增长,所以对于关注包括经济型酒店、旅游景区、影视购物、文化演艺等细分版块的龙头企业,尤其是用优势景区资源,具备文化内涵的企业,受益于消费转型升级的企业,将会受到投资商的重点关注。
当然中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其接待功能得到了大大的强化,但是中小城市、边远城市,拥有旅游资源,却因为区位条件不好而被忽略,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再比如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业各种乱象丛生。当然还有其他的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保护问题,到底是保护还是开发,经常是把开发排在环境保护之前了,造成了对环境的许多破坏;以及交通、安全、服务设施一系列和环境跟不上的问题,这些都是现存的问题。
综上所述,旅游业在第四次浪潮的驱动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一些行业壁垒和制度健全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由此,我们回到了最原始的拷问——什么是旅游?
旅游是一种体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过活;
旅游是一个梦想,是一次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探险;
旅游是物欲的,是吃喝玩乐、大饱眼福;
旅游是精神的,上升至文化、触动至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