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土地改革两问题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无疑是难啃的“硬骨头”。对此,如同我一直研究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解决的前提在于正本清源。在现实中,关于土地制度改革,也依然有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仍在影响人们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因此亟需予以廓清。
  而在这些问题当中,我认为有必要分别厘清“集体所有制”和“农地市场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雪拥蓝关马不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有关土地制度改革的议题能否在这次全会上有所突破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问题,也是最近以来政界和学界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
  当然,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也有许多猜测和研究分析。有的人认为真正的土地制度私有化不会在此次全会上破题;有的人认为“新土改”方案不可能会在全会上通过。大家研究归研究,猜测归猜测,但究竟在此次三中全会上出台一个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却要等到会议闭幕后才可知晓,或者有无或者仅限于泛泛而论,确实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问题。毕竟这是一件关于中国改革能否有重大突破的大是大非问题,更需要党和政府领导层的审时度势和周密的顶层设计。
  从目前的社会舆情来看,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观点和言论颇有点“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情势。而究其原因,源于对土地制度改革的概念不清,改革目标失之笼统,很多专家和学者是从自己理解的概念出发谈所谓的“土地制度改革”,难免出现南辕北辙的结论和似是而非的争论。因此,无论这次三中全会出台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或改革政策,我们都有必要厘清关于土地制度改革问题中的一些概念。这将有助于党和政府做好今后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和有关工作,也有助于各种智库和学者们研究和讨论问题。
  厘清“集体所有制”
  什么是集体?一个人不能称之为集体,只能是个体(自然人);两个人为合伙人,也可称为两个人的集体;三个人或以上称之为集体就不难理解了,人少称之为小集体,人多称之为大集体。而全国人民则不能称之为全国大集体了,因为全国人民代表的是国家。
  按照目前中国的宪法,中国的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那么,国有土地无疑属于全国人民,由国家代表全国人民持有和管理;集体所有土地无疑属于本集体成员共同持有和管理。
  由此可知,国有土地是永远不变的,因为其任何形式的租赁、赠与和交易都必须有全国人民的授权,即国家和宪法及法律的允许。而集体所有土地却是永远都在变化之中,皆因其持有人的不断变化而导致土地产权不断易主,而在不断易主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交易行为。如果说是有交易的话,目前只有卖给国家转为国有土地一种交易形式。在现有宪法的基础上虽然转给国家所有是合法的,但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唯一性,不属于真正的市场交易行为,因此称之为“征地”。现实中,“集体所有”的土地往往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无主地”,而在其所谓的流转过程中,集体所有土地则成了“村长”或“镇长”一类控制人的掌上之物,任其摆布了。
  所以,厘清“集体所有制”的概念,是研究讨论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集体所有土地只要征得本集体全体人员的同意,完全可以实现产权到人的确权和改革,本集体以外的人员无可置疑。这种改革,既符合我国目前的宪法原则,又不涉及国有土地,还可以改变目前集体所有制土地管理混乱的现状,实为土地制度改革的长效之举。
  因此,通过厘清“集体所有制”的概念还可表明,本文所指的土地制度改革暂不包括国有土地的改革。
  厘清“农地市场化”
  有人认为,“农地市场化”将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突破点之一,也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甚至称其为“新土改”。而我认为,在我国现有宪法的基础上谈“农地市场化”是在研究伪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农地市场化”?农地即集体所有的土地,在集体产权无法确权到人的情况下,农民(持有者)只拥有土地使用权,而土地使用权怎么入市呢?
  目前,我国所谓的农地市场化无非有两种形式:一是卖给国家变为国有土地,即政府向农民(集体所有制)单向征收土地;二是目前在一些省份试点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即“农地直接入市”试点工作。第一种形式由来已久,是由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允许的,虽然经常产生“强征、强拆”等非法行为,但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没有改革以前是难以避免的。而第二种形式则概念不清,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相悖,不宜盲目扩大试点和推广。虽然过去党和国家领导人曾表示“永久不变”,但现实情况却是“一直在变”。如果不解决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到人改革,就不如暂时维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状,等待土地制度改革的绝佳时机到来。中国渐进改革的实践证明:一项不成熟的改革或者说有致命瑕疵的改革会错上加错,为以后的土地制度改革留下重重隐患。因此,不成熟的改革不如暂不改革。
  今年七月份,习近平主席在武汉农村调研时强调,好好研究土地流转问题,就说明土地制度改革的绝佳时机尚未成熟。同时,也对各种智库和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和厘清土地制度问题给予了厚望,以避免欲速则不达。最近,有研究称三中全会不会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直接入市”试点工作推向全国。果如此,我认为是明智和审慎的,也体现了为政者和决策者的智慧和改革技巧。
  其次,所谓的“农地市场化”研究中的小产权房问题和土地财政问题都不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小产权房”就是无产权房;可先变“小产权房”为集体所有的“出租房”,用原购买价格总额以抵付房租的办法逐步化解矛盾,通过用“时间(租赁期限)”换“空间(产权)”的方法逐步解决。而土地财政则是现行土地制度下的“怪胎”,如果解决了集体所有制土地改革的产权到人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欢迎讨论)
其他文献
中国众多城市都选择生物医药作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进行支持  中国政府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到本世纪初,仅中国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产值就达到70亿元,但这个产业获得突出的发展则是在21世纪的最近十年中。战略咨询公司摩立特集团亚洲生命科学业务负责人贝德撰文指出,生命科学产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代表着中国医药发展的未来。  根据统计,每年大
没有“做久”,企业将会昙花一现。那划过夜空的流星虽惊艳,但却留给人们更大更长的惋惜和心痛。
2010年春,克里斯坦森为哈佛商学院毕业生发表了一场极具影响力的演讲。  这场演讲引人深思,不仅是因为克里斯坦森分享了许多简单实用的管理思想,更是因为他当时罹患了与父亲一样的淋巴癌,正忍受化疗的煎熬,与病魔抗争的他反复思索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有意义,并终于领悟到这样的道理——“上帝衡量我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而是我可以帮助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 ”  克里斯坦森教授忠告学生说,哈佛商学院课堂中教导的理
脱硝则由于技术、政策和补贴等原因,成为我国节能减排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是产煤大国,同时煤炭也是我国主要的发电燃料。但在发电厂隆隆的发电机和锅炉响声背后,却是燃煤烟气对大气的严重污染威胁。  虽然中国尚没有一份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不过根据统计,煤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含有硫氧化物SOx(包括SO2,SO3)和氮氧化物NOx(包括NO,NO2,N2O3,N2O4,N2O5)。而SO2、
“去米兰设计周做客也是一种幸福。去年我们给米兰设计周带去了椅子让大家《坐下来》看看中国的设计,看看中国的生活。今年我们带什么呢?”3月21日,著名设计师朱小杰在北京国际
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没有改革开放,就
对于当前的经济增长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分析框架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强度决定产出增长率高低,但是三驾马车的分析是源于凯恩斯主义短期的宏观经济分析,是分析短期经济问题的工具。按照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得出的结论主要是以发货币、加投资、扩需求、保增长。但是凯恩斯主义主要是用来分析短期问题,被用来对付长期问题则是错误的。  从经济增速下降谈起  我们在2008年投入4万亿元投资、发放了10万亿元贷款,成
从通用航空的用途及优势、发展现状、发展障碍及对策等几方面入手,浅析通用航空未来的发展及促进发展的建议
在中国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比较缺乏的主要有哪些方面?  虽然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划,如《“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近些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障碍。  在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分布版图中,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最发达的三大区域分别是北美、欧洲和日本。全球正在开发的生物技术药品份额中
在货币战争逐渐变成现实的今天,货币变成风向标,代表一国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及影响力,更标识全球财富的流向大趋势。而人民币的命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自2012年4月16日,央行将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波幅限制倍增至1%后,人民币汇率日波幅便逐渐扩大。而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同样上下震荡,业界认为是外国资本在联合攻击人民币。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外国资本攻击?人民币未来走势怎样?人民币汇率改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