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中国人很重视待客之道,要有好的社交,这可是少不了的重要一课,待客之道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如何让孩子能懂得待客之道,让孩子有实实在在的经历,使他有小主人的责任感呢?
我家孩子的待客之道
镜头一
张子然的妈妈告诉记者:“前几天,家里来了客人,而我和老公还在外面购物没有回家。路上,我和老公都感觉怠慢了客人,明知客人要来,我们还出门。进门时,看见客厅的电视在播放,茶几上还有一杯热气腾腾的浓茶,心里轻松了许多。刚放下手中的东西,只听客人说:‘你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居然会泡茶!’家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太多,儿子基本掌握了来客的喜好。譬如来的客人是小朋友,他会拿出自己的零食和小朋友分享,而且他还知道小朋友不喝茶,只喝牛奶或饮料。”
镜头二
王琪的爸爸谈到孩子的待客之道,高兴地说:。。女儿礼貌待客是向妈妈学习的,因为她妈妈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但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的第一件事就是端上一杯热水,然后备好水果。女儿看多了妈妈的作为,所以不用我们吩咐,就知道该怎样去做。其实,要想自己的孩子懂得待人的礼数,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客人热情不是教的问题,耳濡目染最重要。现在的孩子都是机灵鬼,模仿能力超强。试想家长对客人冷漠,孩子会热情似火么?”
镜头三
萌萌的妈妈就比较苦恼了,孩子平时挺乖巧,但只要家里一来人,她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一会儿要吃零食,一会儿又要妈妈抱。爸爸妈妈教育她,来了客人要问好、要帮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萌萌就是改不了,嘴上说“我会乖”的,但见了外人依然“人来疯”,更不用说待客了。
寻根究源孩子的待客之道
孩子有颗寂寞的心
很多家庭平时生活单调,难以满足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家里来了客人可是一件新鲜事,孩子就恨不得把旺盛的精力全爆发出来,所以也难免会出现“人来疯”“人来闹”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进行批评教育,但并没有理解孩子寂寞的心。平时,家长在周末可以让孩子放松一下,找几个玩伴,做些体育活动,经常有活动,孩子就不会看见什么都兴奋了。
心理发展的影响
孩子知道自己是不同于别人的独立个体,自我意识也已萌发,就会希望大家能注意到他的存在。当客人来家时,如果父母只顾着招呼客人,忽略了孩子,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家长和客人的注意。所以,家长也应该适度地关注孩子的感受,让他当帮手,顺便就教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让他帮忙招待客人,使孩子有受重视的感受。
借机提要求
有些孩子是“小人精”,他知道客人在场时凡事好商量,很多要求都会得到满足,所以就特别闹,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所以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宠爱孩子,不搞特殊待遇,孩子也就不会要求大家都围着他转。家长也要坚持原则,不要因为外人在场就答应孩子的要求,换取一时的安宁。一但孩子尝到甜头,下次就会故伎重演。无论何时何地,父母的管教原则一定要坚持到底。
生理因素的制约
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不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客人夸奖几句,他就更来劲了。家长可以乘机给孩子提供小舞台,可以让孩子给客人表演几个拿手的节目,表演结束后就让孩子去“后台”休息。因为孩子的社会性已经开始发展,愿意与人亲近,但是缺乏社交技巧,一不小心就表现过头了。
父母教孩子待客礼节
第一,为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
父母要给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比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品尝,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
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更不应粗鲁地打断客人的话;如果有小客人来访时,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第二,鼓励孩子直接参与接待。
家里来客,孩子一般很兴奋,此时做父母的不能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小主人,有资格和父母一起招待客人。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让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得到满足。通过直接参与,能够使孩子待客的行为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句话说得好,“己正而后能正人。”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作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表率作用。
父母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注意礼貌,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
第四,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
别人的反应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孩子良好的表现可做出表扬、鼓励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更应该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批评孩子,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待孩子的错误要重动机、轻后果,原谅他们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礼貌待客的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要靠父母平时不断地教育、训练和强化。
父母要经常为孩子提供“教育情境”,让孩子不断练习和巩固热情待客的习惯,这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识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礼貌待客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好品德。
我家孩子的待客之道
镜头一
张子然的妈妈告诉记者:“前几天,家里来了客人,而我和老公还在外面购物没有回家。路上,我和老公都感觉怠慢了客人,明知客人要来,我们还出门。进门时,看见客厅的电视在播放,茶几上还有一杯热气腾腾的浓茶,心里轻松了许多。刚放下手中的东西,只听客人说:‘你的孩子真是了不得,他居然会泡茶!’家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太多,儿子基本掌握了来客的喜好。譬如来的客人是小朋友,他会拿出自己的零食和小朋友分享,而且他还知道小朋友不喝茶,只喝牛奶或饮料。”
镜头二
王琪的爸爸谈到孩子的待客之道,高兴地说:。。女儿礼貌待客是向妈妈学习的,因为她妈妈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但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的第一件事就是端上一杯热水,然后备好水果。女儿看多了妈妈的作为,所以不用我们吩咐,就知道该怎样去做。其实,要想自己的孩子懂得待人的礼数,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客人热情不是教的问题,耳濡目染最重要。现在的孩子都是机灵鬼,模仿能力超强。试想家长对客人冷漠,孩子会热情似火么?”
镜头三
萌萌的妈妈就比较苦恼了,孩子平时挺乖巧,但只要家里一来人,她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一会儿要吃零食,一会儿又要妈妈抱。爸爸妈妈教育她,来了客人要问好、要帮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萌萌就是改不了,嘴上说“我会乖”的,但见了外人依然“人来疯”,更不用说待客了。
寻根究源孩子的待客之道
孩子有颗寂寞的心
很多家庭平时生活单调,难以满足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家里来了客人可是一件新鲜事,孩子就恨不得把旺盛的精力全爆发出来,所以也难免会出现“人来疯”“人来闹”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进行批评教育,但并没有理解孩子寂寞的心。平时,家长在周末可以让孩子放松一下,找几个玩伴,做些体育活动,经常有活动,孩子就不会看见什么都兴奋了。
心理发展的影响
孩子知道自己是不同于别人的独立个体,自我意识也已萌发,就会希望大家能注意到他的存在。当客人来家时,如果父母只顾着招呼客人,忽略了孩子,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家长和客人的注意。所以,家长也应该适度地关注孩子的感受,让他当帮手,顺便就教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让他帮忙招待客人,使孩子有受重视的感受。
借机提要求
有些孩子是“小人精”,他知道客人在场时凡事好商量,很多要求都会得到满足,所以就特别闹,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所以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过分宠爱孩子,不搞特殊待遇,孩子也就不会要求大家都围着他转。家长也要坚持原则,不要因为外人在场就答应孩子的要求,换取一时的安宁。一但孩子尝到甜头,下次就会故伎重演。无论何时何地,父母的管教原则一定要坚持到底。
生理因素的制约
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不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客人夸奖几句,他就更来劲了。家长可以乘机给孩子提供小舞台,可以让孩子给客人表演几个拿手的节目,表演结束后就让孩子去“后台”休息。因为孩子的社会性已经开始发展,愿意与人亲近,但是缺乏社交技巧,一不小心就表现过头了。
父母教孩子待客礼节
第一,为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
父母要给孩子讲解待客的“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比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茶点,热情地请客人品尝,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
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更不应粗鲁地打断客人的话;如果有小客人来访时,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第二,鼓励孩子直接参与接待。
家里来客,孩子一般很兴奋,此时做父母的不能冷落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是小主人,有资格和父母一起招待客人。
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待客活动,让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欲得到满足。通过直接参与,能够使孩子待客的行为和技巧得到练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句话说得好,“己正而后能正人。”父母的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最实际的教育。作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礼貌待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表率作用。
父母的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他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礼貌待人的品德。父母应充分利用家里来客的有利时机,提醒孩子注意礼貌,给孩子示范,使孩子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理解文明、礼貌、热情的含义。
第四,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
别人的反应通常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佳催化剂,客人在时父母对于孩子良好的表现可做出表扬、鼓励的表示,客人走后父母更应该对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以及今后要注意的地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在接待客人中出现了失误,如打碎了茶杯、弄脏了饭桌,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批评孩子,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待孩子的错误要重动机、轻后果,原谅他们由于缺乏经验而出现的过失。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礼貌待客的行为规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要靠父母平时不断地教育、训练和强化。
父母要经常为孩子提供“教育情境”,让孩子不断练习和巩固热情待客的习惯,这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识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礼貌待客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