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基础、写作基础知识与技巧、文学素养的缺失、练笔不够、写作前准备,这诸多因素都在影响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效果。针对语文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不知如何下笔,害怕写作文
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中学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针对这种问题,有四点引导学生的建议:①与自己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展示一个丰富的、有意义的自我世界;②与自然对话。将自己的心灵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体验自然赋予的灵动的美感;③与社会对话。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舞台中,用独立的人格学会与周围人交流、交往、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④与经典文学大师对话。同时,积极地回首课本所学的历史文化知识。因为,这是属于学生可以轻松驾驭的范畴。
二、内容空泛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从而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学生的写作现状。出现这样激情偏执、无病呻吟、意志薄弱;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的问题。同时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或者一味追求作文的高分数,忽略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初衷,不注意对生活体验、感悟的积累,导致作文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而那些技巧性的东西讲的再多,学生也只能将理论运用得笨拙,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三、脱题,把握不住主旨,线索混乱
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往往倾向于自由化的写作,随意的发挥,不讲究行文线索。这样自由散漫没有章法的创作习惯大大的影响到了写作效果。针对这种问题,要加强学生对于议论文文体的规范意识。引导其审题、拟标题、选择文章格式、列写作提纲、确定文体,确定文章主旨。
四、基础知识错误和语法混乱,以及布局缺陷
常见的问题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用词不当,病句多;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建议学生写日记,因为好东西是写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还有就是多读些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双管齐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同下功夫。
五、缺乏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具体问题和相应措施如:知识匹配错误,就要在知识的积累掌握上下功夫,减少笑话的发生;思维陈旧僵化,就需把一个既熟又俗的例子挖掘出新鲜的意味来,使材料浴火重生,化腐朽为神奇;表达繁琐冗长,事例喧宾夺主,真正深入本质的议论却贫乏苍白。而处理事例的关键是详略的当,完全可以采用排比方式罗列。这样既能显示论据的充分,又能使议论文字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深入本质的分析,突出文章的主旨;举例不够典型、论据需要有“以一当十”的说服力,如果没有典型事例作支柱很难使人信服,而道听途说就是举例的大忌;时空顺序倒置,材料的排列方式一般是“由古到今”或“由中到外”,同一时代的事例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列。要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规律,否则会给人一种思维混乱、时空倒置之感;立论逆情背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错误的导向,显得偏激。
六、缺乏自主修改的意识和能力
初稿完成后,学生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显得粗糙。这基本上是因为学生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根本就不会修改所导致的。教学大纲要求,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使学生在教师批改和同学互改之外,获得自主提升。
一、不知如何下笔,害怕写作文
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中学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针对这种问题,有四点引导学生的建议:①与自己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展示一个丰富的、有意义的自我世界;②与自然对话。将自己的心灵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眼去观察,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体验自然赋予的灵动的美感;③与社会对话。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舞台中,用独立的人格学会与周围人交流、交往、和谐相处,懂得珍视生命、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④与经典文学大师对话。同时,积极地回首课本所学的历史文化知识。因为,这是属于学生可以轻松驾驭的范畴。
二、内容空泛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从而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而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学生的写作现状。出现这样激情偏执、无病呻吟、意志薄弱;缺乏理性,跟着感觉走的问题。同时为了完成作文任务或者一味追求作文的高分数,忽略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初衷,不注意对生活体验、感悟的积累,导致作文材料十分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作文的悟性、灵性和个性,而那些技巧性的东西讲的再多,学生也只能将理论运用得笨拙,写出的文章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三、脱题,把握不住主旨,线索混乱
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往往倾向于自由化的写作,随意的发挥,不讲究行文线索。这样自由散漫没有章法的创作习惯大大的影响到了写作效果。针对这种问题,要加强学生对于议论文文体的规范意识。引导其审题、拟标题、选择文章格式、列写作提纲、确定文体,确定文章主旨。
四、基础知识错误和语法混乱,以及布局缺陷
常见的问题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用词不当,病句多;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建议学生写日记,因为好东西是写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还有就是多读些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双管齐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同下功夫。
五、缺乏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具体问题和相应措施如:知识匹配错误,就要在知识的积累掌握上下功夫,减少笑话的发生;思维陈旧僵化,就需把一个既熟又俗的例子挖掘出新鲜的意味来,使材料浴火重生,化腐朽为神奇;表达繁琐冗长,事例喧宾夺主,真正深入本质的议论却贫乏苍白。而处理事例的关键是详略的当,完全可以采用排比方式罗列。这样既能显示论据的充分,又能使议论文字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深入本质的分析,突出文章的主旨;举例不够典型、论据需要有“以一当十”的说服力,如果没有典型事例作支柱很难使人信服,而道听途说就是举例的大忌;时空顺序倒置,材料的排列方式一般是“由古到今”或“由中到外”,同一时代的事例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列。要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规律,否则会给人一种思维混乱、时空倒置之感;立论逆情背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错误的导向,显得偏激。
六、缺乏自主修改的意识和能力
初稿完成后,学生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显得粗糙。这基本上是因为学生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根本就不会修改所导致的。教学大纲要求,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修改时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使学生在教师批改和同学互改之外,获得自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