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研究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tian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回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性是研究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关键问题。在通过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方式选择的偏差虽然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最终可能出现金融抑制现象。最后,本文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金融对策,主要是应该通过政府推动、中央银行主导等方式,促进金融生态建设,保证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操作风险度量研究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现有研究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模型构建和相关实证研究等方面。操作风险度量研究还存在操作风险定义不统一、损失标准难以界定、数据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建模需要、现有度量技术差强人意等问题。本文对目前操作风险度量研究的现状进行剖析,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概念特征、度量可行性、度量目的、数据来源和理论支持等方面给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的思路。
由于对冲基金允许卖空和允许投资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和传统共同基金相比,对冲基金在理论上能获得更高的绝对收益。但投资者不能简单运用传统的均值-方差资产组合投资分析框架,来回答是否投资和投资多少对冲基金的问题。投资者应该更加详细地分析每个备选对冲基金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才能真正取得与所付出的昂贵的管理费相匹配的投资回报。
我国国有银行重组上市,实质上是进行一场产权制度的深刻改革,意在引入能够真正实现银行公司化的制度推动力,以建立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这一制度安排具有历史意义。那么,这项改革在制度层面的微观绩效如何呢?本文研究认为,在银行内部控制权的配置、银行经理人形成、以及激励机制方面,重组上市给国有银行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和进步,但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还需要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需要按照农村经济的特征来进行,后者决定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必须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而基于我国经济和金融转型的经验,大力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是我们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不二选择。本文还提出了发展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若干政策建议。
开放型经济下,汇率的变动对资产价格有着较大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国内经济增长以及银行结售汇制度等共同导致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货币化将人民币汇率失衡压力通过货币失衡释放出来,这不仅不能根本解决我国的汇率失衡问题,反而容易导致国内资产价格的上涨和泡沫经济的产生。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同时高度关注我国资产价格波动状况及潜在的通货膨胀问题。
本文在对开行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政策性银行的转轨实践、国际一流跨国金融机构发展模式和国有商业银行转制模式,提出了开行在商业化运作中应采取“分两步走战略”:即近期定位应侧重商业化和政策性并重,远期定位则应是商业化,打造开行成为国际一流现代金融机构。本文还对开行重构产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组织结构采用金融控股公司下的银行母子公司模式,创新业务结构,商业化运作的支撑条件提出了诸多建议。本文的目的,是在开行事关前途发展的关键点上提出整体思考,通过战略定位的明晰和框架构想的整合,确立开行走向未来
本文在对湖北省银行存差数据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银行存差现象出现的成因,判断了存差发展的趋势。本文认为,湖北省存差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相适应的,判断银行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的主要依据不是存差,而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社会信用总量。
文章认为,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中,中部地区要有大思路,为此必须从六个方面调整思路:一是颠覆传统理念,二是创新制度安排,三是构建扶弱机制,四是重整农村金融,五是培育金融市场,六是调整监管思路。
尽管网络银行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但是其在西方国家及我国的普及和扩散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本文研究和总结了西方最新的对于网络银行的研究文献,重点研究了网络银行的扩散过程,以及其作为一项金融新产品的固有特点对于扩散过程的影响。另外,本文也针对银行客户对于这一金融新产品的认知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已有的学术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具体市场营销战略建议。
近年来,各地高校大规模贷款扩建和兴建大学城,造成高校贷款规模急剧膨胀,部分地区出现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南京高校扩建和贷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高校贷款的特点和信贷资金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