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校本实践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研究和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与企业共建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从培养方案、培养机制和培养理念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校本实践。探索出“创设名企情境化教学切入现代学徒培养、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元主导现代学徒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双实现现代学徒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从单一的校企合作到多层次的产教融合是实现和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再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实践过程来看,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我国职业教育主动对标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诉求、拓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路径、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2]因此,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工业制造目标的提出,装备制造业逐步走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并最终实现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迫使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作为南通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作基地,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联合建立了“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智造协创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和实践平台,也为更高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必须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理念三方面出发全方位地探索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智造协创中心”为依托进行了校本实践。
  (一)校企联合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同设计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决定着企业产品质量一样,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3]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主要由学校、学生两个元素构成,核心是教育,主体是学生,传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探索产教融合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校企联合开发的人才培养框架(见图1),其基本特征是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三方面着手,将学校的教学与生产实践、实训与工业现场应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真实的技术应用水平,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此框架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立了从“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再到“现场实践”的三阶段“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学校本位课程和工作本位课程为出发点,与企业职业标准高度对接,重构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能力型、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同时摒弃以往用“学业标准”作为考核评价高职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了“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全面、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
  (二)实施“引进来”策略,创设情境化教学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不再是闭门造车,学徒制培养模式也具有和企业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天然属性要求,因此为了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了“引进来”策略,创设情境化教学培养机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引进世界名企“罗克韦尔自动化”进校,共同建立了“智造协创中心”,利用该中心实现了“仿真—逼真—全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而摆脱了传统的、被动性的、验证性的实验流程,转向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意识、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培养机制。
  整个“智造协创中心”构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企业情境化的教学环境(见图2),采用集成架构把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的多种工业自动化控制对象整合在一起,利用“温度水冷过程控制被控对象”“码垛机机械手被控对象”“丝杠运动控制被控对象”“工业变频器被控系统”等工业场景模块真实再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自动化生产领域必须掌握的顺序控制、过程控制、传动控制、运动控制等专业核心技术,同时,有机结合了罗克韦尔公司的工业以太网络结构,培养学生掌握PLC自动化组网的应用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在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必须掌握的自我设计、自我选用、自我配置与调试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创设企业情境化的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了校企联合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让课堂和真实企业场景对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渗透到情境化的教学中去,使专业核心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无缝融合。
  (三)树立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三大戰略目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4]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而现代学徒制则是一种典型的终身职业教育,它强调能力本位,要求学徒不仅能胜任当前的岗位,还要注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保障未来的职业升迁或者转岗就业。为了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高职院校既要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其职业素养的培养。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具有校企联合培养,即“双主体育人”的典型特征,学生也具有准职业人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此为出发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借助相关平台载体,树立了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理念,构建了“一个体系+两个平台”的职业素养培养框架(见图3)。   “一个体系”,即全过程渗透了职业素养培养的“专业课+素质课”结合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中注重今后从事岗位所必须的专业操作技能、专业行为准则、专业行业规范等职业专业素养的培养,在素质课程中则着力于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基于新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双师合作,将职业素养的三大内涵直接贯穿到学生校内外学习、实践及实习过程中。
  “两个平台”,即“以赛促学”的职业素养培养促进平台和网络信息类职业素养培养辅助平台。在职业素养培养促进平台中,依托“智造协创中心”的企业情境化教学环境,由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训练队伍,把学生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各项专业技能应用于训练。学生通过参加“罗克韦尔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技能大赛,提升自己的专业职业素养,检视自身专业和能力的不足,同时不断调整和改进,加强薄弱职业素养的训练,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巩固,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在职业素养培养辅助平台中,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借助微视频、微课、云班课、职教云等工具,建立移动互联网传播载体,开展职业素养培养工作,通过多元渗透的网络信息化手段潜移默化地将职业素养根植于学生内心,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行业职业标准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成效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智造协创中心”为载体,充分借力于产教融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校本实践,不断探索符合本专业实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準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办学的根本性问题,它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安排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多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的技术技能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职业素养培养缺失等问题,从而造成“毕业即失业”,人才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情况。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直接表现就是毕业生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机制和培养理念三个方面的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身现状,明确了“主要面向制造、使用、销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事业单位,依托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创平台,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机械技术、电子电气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这一目标定位,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明确和具体化,即依托“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创平台”;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务实,即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使人才培养也更加全面,即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这一目标定位,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过程与目标之间的吻合度,也更加符合学生、家长及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期望。
  (二) 理论实训有机统一,实训实习紧跟社会步伐
  在尚未建立“智造协创中心”之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偏向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课程体系,存在理论课碎片化、理论课和实训课脱节等问题。此外,传统的实训过程,验证性实训多,创新性实训少,实训内容滞后真实的工业现场,无法贴合生产一线。机电一体化专业借力于产教融合建立的“智造协创中心”,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通过聘请罗克韦尔自动化工程师和校内骨干教师组建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和实训,在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相似的情境化教学实训室完成。“智造协创中心”这一载体的运用,带来三个明显成效:第一,以模块化任务为导向使理论实训有机结合,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第二,来自于生产一线的企业工程师将实时的、同步的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带到实训现场,将技能训练与就业岗位相对接,紧跟社会步伐;第三,充分利用情境化实训环境,在校内学生即向学徒和准职业人的身份转变,实习或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人角色,更加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三)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实现双赢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上“立德树人、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对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市场发展层面上对人才“要有适用的技术技能,但更需要的是职业素养”的要求方面,亦或是从习近平主席的“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的这一新定位方面,都说明了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智造协创中心”为载体,通过对产教融合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树立了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理念,把培养管用、实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自建立“智造协创中心”的两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充分践行和落实“以赛促学”的职业素养培养理念,连续两年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中获得高职组特等奖,充分体现了“德技双修”的育人效果。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实施“引进来”策略,依托与企业共建的“智造协创中心”,对焦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和学生双重身份的典型特征,切合当前职业素养培养的迫切需求,在培养方案、培养机制和培养理念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校本实践,探索出了“创设名企情境化教学切入现代学徒培养、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双元主导现代学徒培养、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双实现现代学徒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2019-02-13](2019-12-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孙翠香,毕德强. 困囿与突破: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困境与解决策略——基于17家现代学徒制企业试点的分析[J]. 职教论坛,2019(3):31-39.
  [3] 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10-13.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19-12-02).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5] 张万英.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四定位[J].职业教育研究,2010(3):14-15.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势在必行。新时代,校企深度融合应达成共同育人目标、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模式、应建立骨肉相连的合作伙伴关系、应有多种形式的合作内容等。政府政策如何有效落实、第三方如何正确指导和质量监督、职业院校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校企如何沟通交流是难点。破解之策在于:地方政府成立机构,出台可操作实施细则;行业协会搭建引领、指导和监督平台;职业院校建设网络
期刊
摘要:基于政策工具理论与三螺旋理论构建出二维政策分析框架,对《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编码、归类整理和数据统计发现,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政策工具使用频率的分布明显不均衡。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内部结构明显失衡;环境型政策工具的配置比例与内部结构均比较合理;需求型政策工具相对欠缺,内部结构差距悬殊;国家对体系建设、多元参与和人才培养的关注
期刊
摘 要:学生违纪处理是“双元制”校企合作育人中学生管理的基本工作,基于信息化的校企协同审议将学生违纪分成五个类别(违法、学校教学违纪、学校操行违纪、企业教学违纪和企业操行违纪)、七个处分级别(从通报批评到开除学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校企有关人员按照管理流程参与审议。以此推动“规则→流程→制度→标准”的审议体系建设,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学生违纪;校企协同;审议;双
期刊
摘 要:目前职业教育教科书科学理论并不算完善,即便整个教科书领域也是如此,总体而言存在“功能与目标”“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程序”等三个思维框架下的碎片化探索,这不利于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系统化积累。为了探求职业教育教科书的科学理论,应基于康德的范畴理论,建立教科书科学理论形式框架,汇总、归类已有教科书研究思维,并建构出更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教科书研究的科学理论。具体行动包括:基于范畴框架阐释教科书以
期刊
摘 要:长期的学习倦怠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呈现正态分布,其中,中度倦怠(分数45~65)检出率为64.13。在学习倦怠的3个维度上,身心耗竭维度上得分最低(3.12),说明中职生语文课学习倦怠主要反映为身心耗竭。参与式的授课方式对学习倦怠各维度均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倦怠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更好的按其内在规律和外在需要推动工作,每一位职教人离不开学习、反思和实践。《长话短说:2009—2019年的职教观察》一书,是作者对职业教育问题不断观察和思考的成果结晶,书中文字就像一双眼睛,带着我们一起观察职业教育,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谋划和推动工作的能力。在职教20条出台的背景下,在当前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尚存差距的现实下,通过这些文字,让我们深刻意
期刊
摘要 阐述了“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嵌入式”创新教育的内涵从嵌入学生全体、嵌入行业专业、嵌入校企合作及嵌入日常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构建了嵌入全员的“三段式”培养、嵌入专业的“三课堂”教学、嵌入校企的“三平台”实践、嵌入日常的“三体系”保障的高职院校“嵌入式”创新教育实践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
期刊
摘要.面对“新冠”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停课不停学”成为全国中小学校的共同追求。以浙江省海宁市三所中职学校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为调查样本,从居家在线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学习感受三个方面共18个调查点展开调查、统计与分析,了解中职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真实情况与真切感受,发现在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中职学校制定完善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职学生;在线学习;“新冠”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开展技能大赛是检验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政校企行”深度融合的桥梁。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政校企行”深度合作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搭建平台,稳固“政校企行”四方资本多元混合投入的长效合作机制;以赛引建,实现“政校企行”多方利益共享;以赛促改,建立“政府引导、校—企主导、行业指导、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以赛引教,打造“校企协同”培育教师的新路径。  关键
期刊
摘要 鲁班工坊是促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服务项目,它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班墨”思想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鲁班工坊的创建对中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促进职业教育的本土生长,形成民族特性;提高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彰显职业教育的共同价值,关照人类和谐共生。  关键词 鲁班工坊;职业教育;价值意蕴  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