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班级良性发展的动力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一词,在中国知网找到相关论文2037条,在百度搜索相关结果约四百万个。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已成为热词。
  一、班级文化的历史考察
  当下,我国柔性管理中的组织文化管理已完成了从企业向学校的延伸。校园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早已瓜熟蒂落,作为校园文化亚文化的班级文化也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由来
  “二战”后,元气大伤的日本经济经过短短二三十年就得以恢复,甚至超越西方诸多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世纪80年代初,以阿伦·肯尼迪和泰伦斯·迪尔合著的《企业文化》标志着美国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形成。
  8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企业文化理论开始在我国广为传播。校园文化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高占祥主編的《论校园文化》出版,标志着校园文化热潮在我国兴起。
  90年代末,随着柔性管理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理论开始向班级管理领域发展。而今,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当下,几乎所有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著作均对班级文化建设有所涉及,也几乎所有名班主任均有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和专题报告。
  代表性著作有:2009年赵凯主编的《好班规打造好班级》,从班规的确立、班规的目标、班规的执行、班规的评价作用等全面论述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策略。
  2010年周勇博士所著《我是怎样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位博士的班主任生涯回顾与反思》,记述了作者在三年中学班主任生涯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手段进行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纵向展示了班级文化萌芽、发展、成熟以及变迁的过程,并加以反思和理论提升。
  2011年出版的李德善编著的《神奇的教育场——打造特色班级文化创新艺术》,全面论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策略,列举了7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是关于班级文化建设较为系统的专著。
  2015年牛瑞峰著的《打造有精神的班级》,从班级精神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审美教育、理想教育、学习教育、班本课程等方面呈现了作者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2017年,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洪耀伟编著的《理想的教室——教室环境布置和空间设计利用》提炼了物质环境文化建设的原则和策略,从黑板报、墙壁、图书角、课桌椅、门窗等实现典型创新建设案例,每个案例均从现场故事、实用妙招、使用问答三个方面深入展示和阐述,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近十余年,学者们将研究视野主要聚焦在对班级文化的内容、功能、特征和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的研究等方面。但很多一线班主任对于班级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缺少系统建构和顶层设计,容易造成表面热闹,学生变化不大的局面。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阐释
  厘清班级文化,我们要梳理一组与文化相关的概念:文化——组织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班级要求。据不完全统计,人们给文化提出了160多个定义,让人莫衷一是,无从把握。
  从教育层面看文化,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尺度去改变环境,发展自己。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类。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由组织管理者倡导,并让广大员工逐渐接受和认同,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行为规范。组织文化是该组织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学校文化,也叫校园文化,包括教育哲学思想、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其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话语方式。学校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制度的,也有行为的。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所共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作风、情感态度、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复合体。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班级文化具有指向性、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无痕性、趋同性。
  班级文化建设旨在打造并形成一流的、有特色的、前瞻性的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方法、途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主旨与方向。班级文化建设是为获得班级文化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认识、规划、实施、修正、提升、完善等。班级文化最终能不能形成,能不能转变每一个师生的行为,必须靠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指在班主任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班级教育活动。班级文化寓于班级活动之中,没有班级活动就没有班级文化。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基本机制。但班级文化不能简单等同于班级活动,只有能够彰显班级精神的活动才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班级文化内容结构可从不同角度分类:非主流划分方法——根据班级文化与社会要求的吻合程度可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根据班级文化的自我归属可分为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根据班级文化的集合程度可分为离散型和统合型;按外显特征划分为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按形态划分为静态文化和动态文化;从构成班级活动的人、事、物三方面考察,划分为班级主体的文化塑造、环境文化塑造、活动文化塑造。主流划分方法——根据班级文化的表象、行为、思想可划分为“三要素说”(物质、制度、精神)和“四要素说”(物质、制度、行为、精神)。
  物质文化,是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包括教室设施、教室的布置和班级标志。
  行为文化,是以班级活动、行为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动态的体现,包括行为方式和班级活动。
  制度文化,是以班级织织及其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保障,包括班级组织、班级制度和评价体系等。
  精神文化,是以群体的价值取向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包括班级愿景、班级核心价值观、班名、班训、班歌、班级格言、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等。
  [核心层][中间层][表层][物质文化] [展示和感染] [作用] [制度行为文化] [规范和强化] [作用] [精神文化] [导向和渗透] [作用]
  班级文化结构关系及作用示意图
  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怎样才是“有文化”?关于文化,作家梁晓声的4句话高度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一个班级如果大部分成员能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做到以上4点,就是“有文化”的班级。
  (续下期)
其他文献
探讨糖类抗原19-9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消化系统158例恶性肿瘤及192例相应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的CA19-9及CEA,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初读袁枚的这首小诗,是在学生时代,那时年少的我未能领悟到小诗的精妙之处。后来再读这首小诗,是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时,乡村教师梁俊带着一群山里的孩子唱响了这首两百多年前的小诗,感染了所有观众,也包括电视机前的我。听着梁老师的解说,我泪流满面,突然明白了这首小诗的真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反复品读着这首小诗,思绪伴随着诗句
有一次,开完全体教师会后,校长跟我说:“有位家长来找我,一定要我代他感谢你。你的一张小小的纸条给她的孩子带来了莫大鼓舞,也给家长带去了信心。”  听完校长的话,我努力回忆:是什么样的小纸条有这么大的作用?噢,想起来了,梅漫同学近段时间的作文写得特别好,我写了一张小纸条给她带给自己的父母。纸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梅漫家长,因为您孩子最近在作文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我为您的孩子感到骄傲,希望您看到这张小
面对世界,我们需要一扇窗户,打开与外面的通道;面对自己,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这既是我坚守的人生信条,也是我做班主任坚守的原则。从教近20年,我恪守信条,
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传统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深
一天,小解带着抽泣的小龙来到教师办公室。小龙委屈巴巴地说,小张给他取绰号,叫他“变色龙”,他觉得很难听,还跟小张打起来了。我把小张叫来问话,小张也很委屈地说:“他也经常叫我绰号啊!”了解事情原委后,我开导小龙:“你不喜欢别人叫你绰号,可是你也经常叫别人的绰号,这可不就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么?这点你做得对吗?”小龙抹干眼泪说:“不对。”我接着引导:“他也算得上是你的好伙伴了吧?叫你绰号说明他和你
随着高等院校承担国家、军队各类基金课题和横向任务的增加,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已成为全面提升高校科研工作水平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从虚拟团队的内涵及组建方面提出了相应
自从建立班级群后,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便利和快捷起来。班级群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主导的家长和教师,应如何看待班级群呢?  首先,教师要掌控班级群的话语权。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班级群是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场域,为了维持平衡和必要的秩序,更好地服务于彼此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在班级群中提议并号召所有成员共同制订切实有效的“群规”。通过制度的落实和后续不断地完善,使群内交
接手这个34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组成的班级,我的第六感告诉我:这群娃儿不好带!可不是,一进教室,我就发现班上乱成了一锅粥,和孩子们说话我要用喊的。那一刻,什么优雅、婉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