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中违反道德规范的偏差行为频频出现,如攻击、欺骗、犯罪等。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接触机会,相应的道德意识并不强烈,这导致人们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感存在差异。青少年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探讨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对探索我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提升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网络生活化和生活网络化成为社会常态,网络空间已成了青少年的重要生活场域。在这一空间,个体所处的人际情境、人与人的互动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个体的道德心理生成、道德行为发生产生重大影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即是这种影响的重要体现。这里所说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是指在传统现实社会行为正常的个体或群体到了网络空间后行为失去约束和规范,表现出与传统现实存在差异且不符合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的行为。
  2、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和清朗网络建设的发展需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的网民人数高达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64.5%。我国是网络大国,但是网络大国不一定必然发展为网络强国。网络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治理,更离不开每一位网民的文明参与。
  网络素养的内涵丰富,信息选择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信息传播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等。我们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为青少年本身对网络的了解、感知、使用和判断;其二为青少年对网络风险的判断和应对。青少年具备的好奇心强、辨别能力不高的特性,如何引导我们合理的防范网络风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原因探析
  3.1、网络行为情境导致个体内在监督和调节能力减弱,让个体行为更易失控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学说指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个体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原本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自我作为连接现实与本我的中介,用内化的超我的道德规范约束个体的思维、意识、言行等。而一旦本我力量增强,则会摆脱内在超我的监督,也会挣脱自我的约束,其思维、意识、言行则更易“拥护”本我。
  3.2、网络人际互动特性让个体的道德情感体验趋于弱化
  道德情感是形成道德信念的重要心理因素,是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催化剂,具有内生动力功能、价值判断功能和评价功能,在个体道德行为的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激发、推动和指引作用,是一种调节个体处理各种道德社会关系的内在力量。传统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生存现实容易激发人的各种道德情感,进而促发道德行为。个体处于传统情境时,会有更多的身心能量参与行为,帮助其接收他人的言语、动作、眼神中所富含的情感性信息,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欣喜、愤怒、哀愁、恐惧等情绪情感。
  3.3、网络道德准则与规范的权威性不足,个体敬畏感较弱
  现实行为环境中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隨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逐步深入人心,成为调节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延续与渗透,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因此人们对待这些准则和规范往往心存敬畏。那些长期遵守道德准则和规范并依此而实施道德行为的人往往容易赢得群体的尊重与认同,进而被传颂,从而树立道德准则与规范的权威性,让个体产生较强的敬畏感。
  4、新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4.1、正确引导——了解网络特点,转变学生观念
  网络大数据给我们学生学习带来更多的知识宝库,使学习发了巨大变化,应该让网络大数据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为我们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帮助我们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4.2、取精华,弃糟粕——善用网络资源,正确分辨信息内容
  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但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我们作为未来“实用型”人才,应该更早、更多接触网络,学习网络技术,适应网络化生活方式,比如建立统一的目录格式、标准化的软硬件设备体系、工作标准规范等等。其中尤其需要重视对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数据库的建设必须严格依据相应技术标准和业务要求来进行建设,这直接关系着共建共享工作的开展,只有建设好数据库,才能够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4.3、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情感培育,提升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水平
  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生动能,在网络空间也不例外。积极的道德情感必将对青少年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行为产生强大的支配和调节作用,对青少年网络道德认知内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是我们处理各种网络社会道德关系的内在力量。在网络环境下,社交行为的隐匿性增加了个体之间的距离,网络互动行为符号化又过滤掉很多情感性信息,网络人际互动去情境化也降低了传统情境所需的身心能量,这些都容易对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情感体验产生阻碍。
  青少年个体对网络社会的主体责任感以及道德失范行为发生后的内疚感、羞耻感等,都属于道德情感的重要部分,也是道德情感培育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青少年网络行为自律的强大自控力量。
  5、结束语
  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我们青少年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态势发生深刻改变。回顾国内外网络社会发展历程,分析网民个体发展特点,强调网络生活道德要求的必要性。我们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公共交往、私人生活都与网络密不可分,高度网络交往化的现实,应尤为重视青少年网络生活的良好心态和理性应对。我们青少年的网络自律行为不仅关系其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更关系网络空间和公共社会的良好秩序的建设成败。由此可见,本文的体会分析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龙鑫,雷才洋,常进锋.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透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1):9-12.
  [2]常进锋.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缺失与培育路径探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8(02):4-6.
  作者简介:刘睿琦,2005年5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徐州市,学校,徐州市第三十六中,邮编221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地域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对之合理利用,可以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探讨了福州三坊七巷地域文化和当地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三坊七巷地域文化;可行性;有效途径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思政课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地域
目的 探讨肝抗原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方法 155例患者分为三组: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5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0例;病毒性肝炎组50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组30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肝抗原(SAL/LP、LKM,1、LC-1、LC-1)自身抗体。结果 抗SLP/LP抗体在AIH患者
期刊
摘要:5号线是苏州第二期建设规划最后一条线路,承担了对既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对下一期建设线路技术引领的作用,5号线以“构建智慧、安全、绿色、人文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为建设理念,在智慧地铁、预制装配式、土建施工新工法、车站地下空间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与建设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轨道交通;智慧;安全;绿色;人文  1.概述  围绕长三角區域
摘要:烹饪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烹饪技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如今,高职院校对于烹饪这门学科的投入不断加大力度,本文是笔者从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两方面,论述如何在高职烹饪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烹饪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  民以食为天,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不
摘要:新时期下学前教育公益性实现策略研究进行阐述说明。公益性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且也是教育的属性。学前教育在实际的发展中应当始终坚持公益性为根本,但是当前的公益性存在部分的问题,相对明显的就是公益性难以彰显出来,并且市场化倾向十分严重。因此,针对当前的发展应当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幼儿师范专业教师。  关键词:新时期;学前教育;公益性  引言:  学前教育可以说是个体接
摘要:中职学生在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占比中不可忽视,开展面向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就业资源的素质。本文通过剖析中职教育方面的各种弊端,提出对中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方法,达到打破教育僵局,培养中职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评价体系  引言: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交叉联系,两者共享相似的教学目标、教学理论和教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而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高校应深入分析文化的育人价值,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导向,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结合职业艺术本科院校教育背景出发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并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希望对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有所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创新探索  
摘要:劳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目标,然而现实中劳动教育却出现弱化、软化与淡化的困境。为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继续完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必须重新审视劳动教育,了解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找出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探索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专业特色  一、研究现状  张海生(2021)依据高等教育知识材料的高深性特点,认为大学生
摘要:科学向来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互联网的稳定发展,给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一切全部创新及优化,当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全部创新。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下,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完全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学校需要全面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摘要:本文将会根据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在高中政治课中实施微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意义。为了更好的提高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微课程融入课堂中,本文将会分析多种高中思政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为微课程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运用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运用方法和应用模式。  前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碎片化阅读也随之应运而生,短而小的阅读慢慢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