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生命咏叹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形式美
  《谈生命》的总起、铺绘、归结照应自然,以总起引发话题,暗示下文;以铺绘展示生命的过程,隐喻生命的力量与价值。以归结揭示生命的本质规律,表达自己的生命态度。描写、议论、抒情的契合,使事、理、情和谐融合。
  冰心女士用“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总起全文,又用“是”与“像”的一字之差,引发思考,引发读者的兴趣,可谓意味深长。
  她用细腻的笔触,准确展示了“一江春水”东流和“一棵小树”成长衰亡的生命全过程,传神描绘了它们的情态变化,言之有物。又用“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照应开头的“生命像什么”。结构看似相同,但内涵却各有侧重。前者阐明了生命的力量,后者揭示了生命的价值,既有内涵又互补,形象而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行文俨然水与乳的交融。
  接着,依托描述引发议论。“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引导读者由对“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两个特殊生命现象的感知,推及对整个生命现象的认识。
  二、意境美
  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人格化,赋予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一江春水”有自己的境遇:“峭壁、亂石、巉岩、危崖、平沙斜阳、芳草鲜花、暴风骤雨、迅雷骇电、晚霞新月、大海”,历程艰辛而丰富多彩,充满形形色色的考验;它有自己的精神:“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怒吼、回旋”,充满激情,却又从容、勇敢、不屈不挠;它有自己的品格:“快乐、愤激、心平气和、羞怯”,谦逊、乐观、豪迈而豁达。读这样的描写,好似诵咏一首豪放词,好似看到了英姿勃发的周公瑾,引发的是一种豪情壮志。同样,“一棵小树”也有自己的历程:少年、中年、老年。有阳光、雨露和空气的呵护,也有风霜的洗礼;它也有自己的精神:“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冲动而顽强奋进;它也有自己的品格:“勇敢、快乐、宁静、怡悦”,恬淡而从容。读这样的描写,好似读又一篇《桃花源记》,好似看到了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直让人超然物外。我们从中享受着意境美,领悟、认识着生命的本质。
  三、语言美
  1.灵动、蕴藉。人格化了的“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收言此意彼之效,隐喻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形象化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洋溢着浓郁的主观感情。
  2.运用反复增强韵律美。“生命像……”“生命又像……”的句式,既是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以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反复咏叹、强调,庄重表达对死亡的超然与豁达。“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一再否定轮回说,表现出一种务实的、高远的人生情怀。
  3.富有诗意的文采和情趣。“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情景相融,流露出心境的平静,体现着对高雅情趣的追求。“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以“云翳”突出丰富多样的经历和体验的美丽与宝贵。“美丽的黄昏”比喻有所收益,洋溢着幸福和欣慰。
  四、哲理美
  在精致的描写中流淌着思想的芬芳,让读者于美的享受中得到了关于生命的真知。“他从地底聚集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形象而生动地告知人们改变命运必须积累力量,必须豪迈乐观。“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用象征色彩揭示出人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的真谛。“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揭示出生命是一个有归宿、有顶点、有终结的客观过程。“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形象写照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但不奋斗决不会成才的真理。“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阐明了快乐与痛苦相伴相生的生命法则。这样的哲理美,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感谢,是对奋斗的勉励。
  冰心用文字咏叹生命的神韵,让我们于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的境界中,享受艺术之美,理解人生真谛。我们应该向冰心学习,多奋斗,少抱怨,多豁达,少悲观,豪迈直面人生。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高石崖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教师要明确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研究《考试大纲》,关注高考动向。教师要精心备考,学生要主动复习,注意激发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根据考纲要求,针对考纲变化和目前高考复习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高三备考复习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抓大纲,以纲为纲,明确目标任务,清理盲点  汉朝学者郑玄在《诗谱序》中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
期刊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采取教读、导读和自读相结合的方式,创新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阅读,优化英语阅读学习效果。  一、借助教读,突破英语阅读难点  在英语教学中,一些难度较大的英语文章生词较多、句式也比较复杂,教师就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水平,针对英语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攻克英语阅读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文本解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细读提示,整体把握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在每一篇课文的开始都有一段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对文本内容進行简单的概括,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有初步的把握,帮助
期刊
我很喜欢张文质教授的一本书《教育是慢的艺术》,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老师,我很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教学,陪着孩子慢慢地学,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我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而这个慢,除了需要平和、耐心外,更需要用心和坚持。所以在我的数学教学中就多了很多慢动作。  一、放慢读题脚步,培养审题习惯  良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期刊
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无时无刻不在为此而努力。现就一年来的做法及想法,略作整理,予以分享。  一、查缺补漏,催开“改错本”之花  改错本,使学生错中求真,深刻掌握语文知识。作为老师我们时常在说查缺补漏,时常告诫学生重视改错,可是真正能把改错落到实处的学生并不多,甚至连作业本上的改错都时时遗忘。我眼见学生陷入作业大战中,疲于应付完成任务,我急于找
期刊
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课堂中运用智慧的头脑和智慧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仅供参考。  一、优化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  智慧教育的融入有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优化学生
期刊
想和大家分享这样一句话: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中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这是说人一生的黄金记忆阶段是在少年,很幸运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就是培养人“少年之记”的关键人物,那我们的孩子们辛辛苦苦学十二年语文,最终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大家都知道,语文,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让学生成为能说会写的人。当然,这是比较功利的目的了。比较浪漫一点的,巴金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从课堂的视角来看,这里所说的“当时的具体情况”就包括了生成。  生成是课堂上必然出现的情形,是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碰撞的产物。课堂上的生成,既是学生已有思维的体现,也是引导课堂走向新的境界的契机。在精心进行课堂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