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其在中职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和实践多种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为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159-02
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对专业的要求,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知识。例如,供电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施工安装图识绘能力、现场安全防护与急救能力等。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和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应用能力、技术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例如,检验变压器的绝缘性能,要制定涉及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计划,学生要学会搜集信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等。方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有效沟通能力、任务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强调劳动者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相反,他们更喜欢动手操作,并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体会理论知识。同时,对于社会和未来的职业领域,他们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和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误区和偏见的影响,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指导。
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克服存在的问题,培养主动性,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逐步养成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规范和专业素质,获得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工作过程导向下课程改革的目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程,使学生在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打好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基础,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会越来越清晰,就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社会能力的获得
职业态度是职业道德中的一个环节,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主要看其是否有正确积极的职业态度。能吃苦、踏实、有毅力与韧性是一般中学生都欠缺的品质,故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学生履行职业人的职责,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岗位要求和标准。例如,在我校《安全用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六个工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职业标准明确作为实际任务承担者的角色,进行调研、计划、实施、检验等一系列工作,其中融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而这些都需要不断重复训练,磨炼意志,动手动脑才能取得成功。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偷懒、怕吃苦等逃避学习和实践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团队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及时的鼓励与引导,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重塑信心、完成任务。一门课程实践学习下来,学生得到不断重复的锻炼,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道德、有效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为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获得
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下,以真实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学生有了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独立、主动、自觉、积极地探究知识和工作领域。在课改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
1.学生主动参与。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要认识到自己是具有独立观察、思考、运用能力的个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例如,在我校的课改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自身地位,在下达工作任务后,教师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学生应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要练习哪些方面的技能,以及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这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持之以恒,积极向上,遵从教师的指导但不盲目,真正使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并不断完善。
2.学生敢于参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顾问,要宽容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细心指导和热心鼓励,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同时,良好的学生关系也有利于团队合作,以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养成工作中学习的方法学生有了主动参与意识,还需要具备在工作中学习的方法,包括获取专业知识、独立学习的能力。
1.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在《安全用电》课程改革过程中,采用一条真实的、典型的、相对完整的变配电线路及设备作为教学环境,营造一种实际现场的工作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中,把围绕实际设备所进行的以保障自身、他人、设备安全为目的的典型职业活动作为载体,给学生安排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学习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且要主动检查工作过程、结果。出现问题时,除了自己查找资料外,还可以请教师或同学帮助解决,反复动手操练,不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明显提高。
2.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后,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恰当选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任务、项目、活动为载体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互动式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和“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在现场讲解具体工作任务的职业标准、技术要求和基础理论知识后,通过情境引入、工作任务、收集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七步法”分组实施,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究知识,勤于动手,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职业素质,有效提高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3.强化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团队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的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负责完成所选定的工作任务,合理分工,共同探索和搜集资料,共同制定计划和实施策略,并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共同努力,体验工作的艰难和乐趣。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并与同学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发表意见,倾听他人意见,互助互学。当学生自身产生畏难情绪时,团队的力量也能使其振作和充满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去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可以缓解或消除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如何有效地将疑问转化为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向学生介绍和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积极性。例如,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展示多个问题情境,恰当地鼓励启发学生,让学生清楚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去积极努力地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
5.体现以能力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要改革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为学生是多样的,考核必须对主体有价值,使之成为学习的继续和升华。为此,要进行多向考核,把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转变为学生在考核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之间协作交流和师生互动。因此,在我校《安全用电》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考核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既有专业知识考核、专业技能考核、职业标准考核、团队合作考核,还有课堂表现等方面的多元化考核,以学生认知过程和掌握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考核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即在“做中考”、“考中做”。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养成和发展。具休内容见表1。
实践出真知,在我校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培养了自主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闯,郭海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0,(27).
[2]陈斗.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以“电工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0,(25).
[3]章小永,魏建.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 职业,2009,(26).
[4]刘增安,张小菊,贾树生. 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8,(21).
[5]王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6]周丽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策略探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9).
[7]朱晓慧.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作者简介:
许云雅(1978—),女,北京市人,硕士,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助讲,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S0-0159-02
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对专业的要求,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知识。例如,供电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施工安装图识绘能力、现场安全防护与急救能力等。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和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技能应用能力、技术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例如,检验变压器的绝缘性能,要制定涉及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具体计划,学生要学会搜集信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等。方法能力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有效沟通能力、任务管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强调劳动者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
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相反,他们更喜欢动手操作,并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体会理论知识。同时,对于社会和未来的职业领域,他们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和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误区和偏见的影响,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指导。
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克服存在的问题,培养主动性,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逐步养成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规范和专业素质,获得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工作过程导向下课程改革的目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程,使学生在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打好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基础,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会越来越清晰,就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社会能力的获得
职业态度是职业道德中的一个环节,学生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主要看其是否有正确积极的职业态度。能吃苦、踏实、有毅力与韧性是一般中学生都欠缺的品质,故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学生履行职业人的职责,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岗位要求和标准。例如,在我校《安全用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六个工作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职业标准明确作为实际任务承担者的角色,进行调研、计划、实施、检验等一系列工作,其中融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而这些都需要不断重复训练,磨炼意志,动手动脑才能取得成功。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现偷懒、怕吃苦等逃避学习和实践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团队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及时的鼓励与引导,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重塑信心、完成任务。一门课程实践学习下来,学生得到不断重复的锻炼,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道德、有效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为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获得
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下,以真实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能力。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学生有了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独立、主动、自觉、积极地探究知识和工作领域。在课改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
1.学生主动参与。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要认识到自己是具有独立观察、思考、运用能力的个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例如,在我校的课改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自身地位,在下达工作任务后,教师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学生应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要练习哪些方面的技能,以及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这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持之以恒,积极向上,遵从教师的指导但不盲目,真正使主体意识得到发展并不断完善。
2.学生敢于参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顾问,要宽容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细心指导和热心鼓励,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同时,良好的学生关系也有利于团队合作,以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养成工作中学习的方法学生有了主动参与意识,还需要具备在工作中学习的方法,包括获取专业知识、独立学习的能力。
1.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在《安全用电》课程改革过程中,采用一条真实的、典型的、相对完整的变配电线路及设备作为教学环境,营造一种实际现场的工作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中,把围绕实际设备所进行的以保障自身、他人、设备安全为目的的典型职业活动作为载体,给学生安排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学习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且要主动检查工作过程、结果。出现问题时,除了自己查找资料外,还可以请教师或同学帮助解决,反复动手操练,不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明显提高。
2.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后,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恰当选择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任务、项目、活动为载体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互动式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法和“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在现场讲解具体工作任务的职业标准、技术要求和基础理论知识后,通过情境引入、工作任务、收集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七步法”分组实施,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究知识,勤于动手,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职业素质,有效提高就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3.强化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团队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学的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负责完成所选定的工作任务,合理分工,共同探索和搜集资料,共同制定计划和实施策略,并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共同努力,体验工作的艰难和乐趣。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融入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并与同学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发表意见,倾听他人意见,互助互学。当学生自身产生畏难情绪时,团队的力量也能使其振作和充满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去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可以缓解或消除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如何有效地将疑问转化为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向学生介绍和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积极性。例如,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展示多个问题情境,恰当地鼓励启发学生,让学生清楚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去积极努力地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
5.体现以能力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要改革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为学生是多样的,考核必须对主体有价值,使之成为学习的继续和升华。为此,要进行多向考核,把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转变为学生在考核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之间协作交流和师生互动。因此,在我校《安全用电》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考核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既有专业知识考核、专业技能考核、职业标准考核、团队合作考核,还有课堂表现等方面的多元化考核,以学生认知过程和掌握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考核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即在“做中考”、“考中做”。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养成和发展。具休内容见表1。
实践出真知,在我校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培养了自主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闯,郭海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0,(27).
[2]陈斗.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以“电工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0,(25).
[3]章小永,魏建.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 职业,2009,(26).
[4]刘增安,张小菊,贾树生. 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8,(21).
[5]王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6]周丽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策略探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9).
[7]朱晓慧.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作者简介:
许云雅(1978—),女,北京市人,硕士,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助讲,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微机保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