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专业写作中成长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有热情和梦想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因为缺少洞察、提炼和表达的能力,总是迈不过实践与理论之间的那道坎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付出种种努力,想要实现纵身一跃的时候,发现“不会写”成为最后的制约因素。不会写,万般精彩的教育实践,更与何人说?不会写,就可能永远停留在实践细节的沼泽中,无法再进一步;不会写,就无法领略更多的风景,走向更广阔的教育天地。
   我把目光投向教师教育写作研究,却发现:教育写作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边缘问题和盲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写作只关乎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表达,而无法构成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问题。而实际上,教育写作可以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帮助教师从知识的搬运工变为理论的创生者;教育写作还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影响教师的专业习性、专业信念、专业素养、情感与态度,使他们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正如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结合实际去写,就逼着自己去看更多的书,在实践与写作的过程中又加深了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养成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习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但在现实中,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教育写作的丰富功能和价值,仅仅将写作视为职称评聘的规定或业绩考核的要求,教育写作在教师教育生活中大面积缺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的研究和写作素养缺失,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缺少洞察、认识、提炼、概括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在职前培养中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师范院校没有专门的教育写作课程和教材);入职之后,学校没有足够的力量开展专门培训,提供专业人员指导。因此,大多数教师的写作只能靠模仿和自悟。很多教师因此畏惧教育写作,认为这种专业技能“纯属天赋”不可学,甚至“自觉”地把自己归入“不会写”的队列中。其实,那是努力了很久却不见成效的一种无奈。再加上写作动力系统供给乏力,使很多教师心生倦怠,放弃写作,最终止步于优秀,专业发展受阻。
   教师提升专业表达水平,除了“多读书、勤思考、多动笔”的9字箴言外,还有规律可循吗?除了少数有天赋的教师,能不能让更多教师学会专业表达,突破专业发展的桎梏和瓶颈,体会到专业发展的自信与幸福?我曾尝试用教师“听得懂”的方式给他们讲明看似说不清的写作门道,帮助他们打通“从实践走向理论”的最后一公里。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教育写作是有特定边界和内涵的。作为一种专业表达,写作者不仅需要具备选题立意、谋篇布局、修辞表达等通识意义上的写作知识,还需要学习教育方面的专业写作知识,也就是对各类教育文体的学习研究。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不同的教育文体,是当下中小学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表达样式,但各有其文本特征和写作技术。教师作为写作者,应当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了解各种教育文体的含义、功能、特性、分类、材料获取、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辨析相近、相关文体的联系与区别;弄清它们撰写时的易入誤区、困难所在及其破解对策等。有了这些理论的涵养和指导,并以不断的写作实践跟进,教师在写作时就能理解其中的学理,在认识上“辨体”“明体”,写起来又合乎规范,做到“合体”“得体”,这样教师的专业写作水平就能快速提升。
   当然,教师专业写作素养的提升,除了要在学理上、技术上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思考。
  我相信,当每一位教师都倾情投入到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去,并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淀学识—深度思考—持续写作”的专业生活习惯,终有一天,他们会超越技术写作的层面,进入到自由写作的状态,让自己丰富而又生动的教育生活自然而有意义地在笔尖流淌出来。
   (《中国教育报》2020年6月11日 颜 莹/文)
其他文献
4月1日,愚人节,虽是西方节日,但却在我们班里热火朝天地受欢迎。到了第四节课,还没有被人愚弄,我心里暗自庆幸。就在我无聊得东张西望的时候,小华坐到我旁边,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小鱼,你老爸叫你吃完午饭到他办公室去!”我听了马上信了她,因为爸爸是学校的老师,他会时不时地找我做事。  吃完午饭,我飞也似地爬上四楼,可到了办公室一看,一个人影也不见。我马上跑下楼去找小华。就在我爬到楼梯旋转处的时候,看见她
偷偷告诉你,我是妈妈安排在爸爸身边的“小卧底”。你可别笑,这可都是为爸爸好。我爸爸原来身体特好,是篮球场上的健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爸爸有了烟瘾,经常在外面吞云吐雾。于是,手指变黄了,牙齿变黑了,还接连不断地干咳。医生叔叔说,这是咽喉炎,烟酒过度引起的。于是,妈妈向爸爸颁布了烟酒禁令。  一开始,爸爸还挺配合的,但咳嗽才稍稍减少点,他又故伎重演了。不过,他对妈妈还是有所顾忌,喝酒很少,抽烟呢,就
设计意图:   汽车、飞机是小班幼儿感兴趣的交通工具。結合幼儿对陆军运输兵的了解,我们将幼儿对玩具车、纸飞机的兴趣融入定向运动中,创设“超动力运输车运送战斗机”的游戏情境:幼儿在运输过程中寻找不同颜色的加油站,保证运输车有足够的动力将战斗机运至军事基地进行检修。   游戏地点位于幼儿园的东侧草坪。草坪上有两组大型玩具以及秋千架、太空球、转椅、山坡等资源。结合这些资源,我们选取4个地点作为定向游
2017年,我来到位于美国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学位。2018年9月,我去了纽约市中城的一所公立学校实习,任教于K1班(孩子年龄为5~6岁,相当于我们国内幼儿园的大班)。根据实习课程的要求,我每周要在K1班工作3天,主班教师B老师会根据我的上手程度逐步放手,直到我能独立带班。  我所在的K1班是一个普通班。所谓“普通班”是相对于“融合班”而言的,这意味着班里的所有孩子都是普通的
在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依然被技能导向的惰性牵扯,相信儿童、尊重儿童、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等新观念似乎很难落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直面这一改革实践中的困惑和难点,开展行动研究,以点带面,取得了第一轮成果。由内而外地唤醒和激发儿童本身就具有的艺术潜能,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是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导向。增强艺术敏感性,与儿童同频共
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同树叶一样嫩绿?  如玉齿一样洁白?  还是砖块似的殷红?  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同山谷一样幽暗?  如深夜漆黑一片?  还是像少女那绯红的脸?  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孩子,生活的色彩,  既不是漆黑幽暗,  也不是殷红湛蓝,  更不像白鸽的羽毛,  孩子,生活的色彩是爱。    牵手阅读  世间有无数种生活的色彩,但没有哪一
在与成人的互动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各种评价,这种日常评价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其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日常评价能“诲人不倦”也能“毁人不倦”,能激励幼儿也可能伤害幼儿。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激励与评价能力是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也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种能力。  我们曾对幼儿园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进行研究,发现
本期话题中,教师谈到了和班里孩子一起开展的吸引小鸟来给大树治病的活动。我认为,这一活动有效利用了园内自然环境资源,随机开展了对孩子的自然和生态教育,它虽有别于专门的饲养活动,却也不失为另一种类型的或者说广泛意义上的饲养活动。这类活动强调孩子与自然的互动、在大自然中的体验,是非常值得倡导的。当然,这类活动与专门的饲养活动相比也具有一定的劣势,比如活动中孩子观察与探究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可能难以保证。所以
小兔子!我来了!  我终于见到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小兔子。那年回爸爸的故乡,在姨婆家,我突然见到了晃着长耳朵的小兔子。我一把揪住它的两只耳朵使劲往上提。那小兔子像装死似的,四只脚一动不动。我把它抱在怀里,仔细地看了一下。这毛茸茸的小兔子,身上的毛雪白雪白的,一根杂色都没有。白鼻子跟嘴连在一起,一抽一抽的像不停地寻找食物。  眼珠是红色的,眼白则是粉红色的。长长的耳朵上长了很多短短的绒毛,还布满了血
自2012年开始,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教育部将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定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旨在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家长坚持科学理念,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校生活和终身发展做好全面的素质准备。为了配合宣传,本刊特邀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撰稿,与大家交流“科学的入学准备”需要家庭、社区、幼儿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