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解读诗歌,巧方法解答题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诗歌的阅读,有的学生是不愿意去看,他们认为诗歌鉴赏很难且花的时间多而收到的成效少,何况分值也不是很高。因此,这些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只能跟着感觉走了,读懂诗并且会做题那就更遥不可及了。由此,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解读与应对诗歌考试呢?
  一、关于解“读”办法
  原因找到了,对症下药,我相信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解决诗歌问题将有一些突破。我的做法是:
  第一,语文课堂让学生爱上诗歌。在上每一节语文课时,我会拿出三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学生来讲解一首小诗。讲解的诗歌由学生自己找,要找自己喜爱的诗。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一种讲完诗歌以后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感觉诗歌并非很难而爱上诗歌。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不同诗歌的题材,提高其理解诗歌的能力。
  第二,学生读不懂诗的问题,我归纳为学生没有仔细深入地去研读诗歌的内容。诗歌具有含蓄美、凝练美等特点,而对一首诗只是草草的读一边,没有一个整体理解的话,想读懂是不容易的。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的时候除了发挥联想和想象以外,还要仔细透彻的理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不妨用一下“字字理解,多多组词”的方法。卢延让在《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皮日休也说过:“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由此可见,诗歌中的每一个字在一定程度上都凝聚了诗人的心血,也可见每一个字均有丰富的内涵。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字意,即是读懂诗的突破口。
  第三,具体去感受和解读一首完整的诗,还有一些方法。1.颠倒诗句顺序的方法。如白居易的《梦微之》这首诗中的一句:“不知忆我因何事”不好理解,颠倒一下顺序,即“不知因何事忆我”就容易理解了。再如陆游的《枕上作》,中一句诗:“死尽中朝旧辈流”怎么理解,也不太好理解。颠倒一下顺序,即“朝中死尽旧辈流”就容易理解为:朝中和陆游曾经要好的老朋友都死去了。2.抓意象法。诗歌当中会有很多的意象,如果一些意象我们不知道它的意义也是不容易读懂詩的。这首先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意象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如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月,月可能代表的意思有思乡、团聚、凄冷等,《静夜思》中的月即为思乡之意。流水,流水可能代表岁月流逝,自然永恒,人生无常等《赤壁赋》中语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流水”中的流水即为此意。还有杨柳即与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当然还有燕子、琴瑟、杜鹃鸟、斜阳、风、烟等等意象的意思我们了解了,有一些意象构成的意境就不难把握了,从而也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3.知人论事法。如陆游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在七十六岁的时候被罢官,回到了山阴老家。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诗。了解了陆游的特点,我们在理解他的诗《枕上作》“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就能很好的把握诗人的情感。此诗即抒发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又不能建功力业,壮志难酬的无奈情感。4.破题法。如王之涣《九日送别》,题目中有一个“别”字,抓住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这样的诗抒发的往往也就是离情别绪。有的诗题就是诗歌主旨的所在,抓住诗题也就找到了解读诗歌内容的突破口。
  二、关于解“题”方法
  读懂诗是做好题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然而诗歌读懂了是否就能答题的高分呢?答案是不一定。因此,还要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
  第一,仔细审题。只有审好题,答案才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然而,教学的时候我却发现一些学生在答题的时,对题目要求是一掠而过,根本不去仔细审查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如题目中要求答表现手法,而有的学生答的都是修辞;有的要求答描写手法,而回答表现手法。怎样审准题目呢?方法有二:一就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二就是重读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样,学生就能准确的把握题意。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做错的题目,教师在讲解时刚读完一边题目,学生就知道自己错在哪了。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需要学生用心去聆听诗人的心声,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准确的把握诗意。诗意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正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倘若再加上解题规律的总结和解题技巧的掌握,那将是锦上添花的。
  徐艳,安徽阜阳市第三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依然实行应试教育,知识的传授还是依赖于老师的灌输。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形式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普遍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依然占主导地位,缺乏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而合作学习的方式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期刊
22:00已到了约定的时间、地点,他还没来。22:20不耐烦的看着手机,他,还是没来!22:45看着毫无反应的手机,朝四周张望一阵后,知道他可能“放鸽子”了,欲抽身离去,可心中仍有一些不舍,唉,决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生命线”的地位;专业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了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掘专业教师、专业教学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资源,发挥其在高校育人中的功能,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专业教师 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教学 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虚拟现实(简称VR)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它利用电脑模拟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世界,让参与者通过真切的现场体验,获取信息,交流与分享。它传播的信息不再是传统的二维画面或文字,而是基于三维空间的立体感知,能让使用者“身临其境”,获得一种完全沉浸的认知体验。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信息传播技术,VR在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1.交互性。也称互动性,使用者在真实世界中的一切感知信
期刊
这是一个拼爹的年代,在这个“社会流动性”日益减小的今天,有爹可拼的孩子往往拥有的资源更多,受到的教育更好,站的平台更高,看到的世界也更宽广……我们必须承认也必须坦然
2017年全国卷I作文试题是一道典型的“交际写作”文题,有关中国的十二个关键词的有机组合,给学生作文提供了选择的多种可能.抓住文题特征和要求,增强读者意识,明确写作任务,
期刊
读后感,对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为了训练学生自主感受和解读文本的能力,老师会让学生在读完某篇文章后,写写读后感。从学生所写的读后感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那么,什么是有声的读后感呢?难道就是将所写的读后感读出来吗?显然没有这么简单。有声的读后感,简言之就是诵读,就是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诵读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由此看来,诵读决不同于一般的朗读,也决不同于简单的将汉字
用典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用典是指诗文中引用过去的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诗文诗句,含蓄曲折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近几年,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全国卷和各省试题对用典的考查屡有出现,如何有效应对对此知识点的考查,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考查方式  用典考查的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主观题有三种方式:  1.辨明用典手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提出本人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民族班 课堂教学 素质 互动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98-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民族学生是来自南疆地区,文化素质偏低,思想素质不高,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的的学生占一大部分,在教学中如何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使
当时光流转已无迹可寻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时光长剧的背后有心底最美的风景。一缕清香沁入心脾,勾起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门前那棵桂花树已是风烛残年,在瑟瑟秋风中诉说着那些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