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进行了一个大致评价,并对2010届高三诗歌鉴赏的复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考诗歌鉴赏题 评价 共同点 复习对策
一、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命题的共同点
1.诗、词、曲都有涉及。其中以诗、词为主,曲占很少比例,只有重庆卷考的是曲。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主观题占很大比例。只有上海卷和北京卷采用了主客搭配的命题形式,客观题依然保持低调。
2.选材一般为“顶级诗人”的非代表性作品和非“顶级诗人”的代表性作品,涉及的“大家”只有杜甫、杜牧、白居易、秦观、辛弃疾、孔尚任等。命题者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3.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因为形象、语言是表层的东西,是对语言、形象的分析,最终要归结到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方面来。
4.从考查方式上看,比较阅读在减少。如2007年有5个省市的高考试题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2008年北京、湖北、湖南、广东等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2009年,比较鉴赏只有湖南卷,且鉴赏的设题难度也在降低。
5.分省命题后,2008年高考的诗歌鉴赏,各省的风格逐渐显现,地域特色比较突出。有的是选材上体现地域特色,如内容或作家与本地区有关系;有的是在题型风格上体现本省风格。但2009年,这一特色又消失了,减少了押题猜题的可能性。
6.诗歌鉴赏考试趋势:“门槛”越来越低,鉴赏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小。但对关键词语表情达意作用的分析考查依然是命题的重点,将会与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依然会是重中之重,表现手法、语言特色题依然独领风骚。
二、复习对策
1.明确考点。心中要明晰诗歌鉴赏的考点。
(1)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诗歌中的“炼字”、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法功能、结构章法等。
(4)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读懂诗歌。古代诗歌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由于年代久远或是诗歌本身的较为含蓄的特点,因此一般学生在拿到诗歌后不大懂,因而在这一阶段里,读懂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巧于揭示规律,“授之以渔”,让学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了解了各类诗歌的内在规律,学生的阅读分析就有了准绳。
读懂的方法:“五读俱全”:①题目入手;②了解作者;③细看注释(暗示背景);④审读题干(选项和题解);⑤把握内容(结构和重点词语)。
主要步骤:推敲题、注,明确主旨。
(1)注意富含着诸多信息的标题。例如,2009年全国卷2《军城早秋》一诗,可以通过诗题“军城早秋”来辨别诗的内容;诗题中隐含着作品的情感主旨和内容。诗的题目告诉我们,时间是“早秋”,地点是在“军城”,表达的内容肯定与“战争”有关联。因此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把握注释和题解中的隐含信息。注释是出题人的暗示,是对诗歌的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介绍背景,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诗题有时要对诗歌的内容和写法进行说明,这是命题者降低难度的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注释和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言外之意。如2009年全国卷Ⅱ中有:[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通过“注”,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镇守边疆的将领,并且是一位打了胜仗的将领,要表达的情感必然是斗志昂扬,有全歼敌军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3.储蓄“行话”。做好诗歌鉴赏的知识储备。从诗歌的分类、诗歌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诗歌中常用的典故方面进行积累。
例如,让学生储备:比喻、借代、用典、拟人等8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必要的写作方法,例如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议论、抒情(抒情方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衬托、抑扬、渲染、象征、对照、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
而后让这些方法与古代诗歌的内容相对应。例如,在阐述景、物、人的关系时,一般的术语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物伤怀,情景交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在阐述诗歌内容涉及古今关系时,一般的术语是:借古伤今,借古讽今,伤古怀己等。在阐述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时,一般的术语是: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恬淡、雄阔、空灵、风趣、平淡、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在阐述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层次时,一般的术语是:开门见山、层层拓展、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欲扬先抑、前呼后应等。表述诗歌语言特色时,一般的术语是清新、质朴、绮丽、简练、形象、生动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起了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技巧就是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它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所以学生容易混淆,复习时教师要注意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二是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等)。
4.规范答题。分析常见的诗歌鉴赏模式,从而掌握解答方法与步骤。总体上,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感情。就是在学生阅读与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古诗鉴赏的主要题型和解题技巧主要有两种做法:
(1)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步骤:①知概念;②解内容;③明意象;④抓关键(动词和形容词);⑤辨主旨(思想情感);⑥熟步骤。
(2)给样子,学会说“行话”。即学生在开始运用规律、方法阅读还处于摸不着头脑时,需要“师傅领进门”。怎么领?现身说法,用揭示的规律、提供的方法具体分析,起示范作用,而后再引导学生做同一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自己领悟,即俗话说的“修行在个人”了。
总的说来,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思路——要会说三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事物),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技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回答方法:先写出用的方法,再具体介绍。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
总结要点出:①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②表现了(突出了)(某某)的思想、感情;③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具体步骤:看题目和作者;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面的修饰语,后面的形容词),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作总体思考。
(3)给规律,让学生学会五种解题模式。
形象类:①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③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④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④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炼字类: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言风格类: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技巧类:①明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③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运用该手法的好处;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参考文献:
[1]全国2009年各地19套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郭铁良.优秀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关键词: 高考诗歌鉴赏题 评价 共同点 复习对策
一、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命题的共同点
1.诗、词、曲都有涉及。其中以诗、词为主,曲占很少比例,只有重庆卷考的是曲。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主观题占很大比例。只有上海卷和北京卷采用了主客搭配的命题形式,客观题依然保持低调。
2.选材一般为“顶级诗人”的非代表性作品和非“顶级诗人”的代表性作品,涉及的“大家”只有杜甫、杜牧、白居易、秦观、辛弃疾、孔尚任等。命题者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3.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因为形象、语言是表层的东西,是对语言、形象的分析,最终要归结到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方面来。
4.从考查方式上看,比较阅读在减少。如2007年有5个省市的高考试题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2008年北京、湖北、湖南、广东等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2009年,比较鉴赏只有湖南卷,且鉴赏的设题难度也在降低。
5.分省命题后,2008年高考的诗歌鉴赏,各省的风格逐渐显现,地域特色比较突出。有的是选材上体现地域特色,如内容或作家与本地区有关系;有的是在题型风格上体现本省风格。但2009年,这一特色又消失了,减少了押题猜题的可能性。
6.诗歌鉴赏考试趋势:“门槛”越来越低,鉴赏的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小。但对关键词语表情达意作用的分析考查依然是命题的重点,将会与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依然会是重中之重,表现手法、语言特色题依然独领风骚。
二、复习对策
1.明确考点。心中要明晰诗歌鉴赏的考点。
(1)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诗歌中的“炼字”、语言风格。
(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法功能、结构章法等。
(4)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读懂诗歌。古代诗歌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由于年代久远或是诗歌本身的较为含蓄的特点,因此一般学生在拿到诗歌后不大懂,因而在这一阶段里,读懂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巧于揭示规律,“授之以渔”,让学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了解了各类诗歌的内在规律,学生的阅读分析就有了准绳。
读懂的方法:“五读俱全”:①题目入手;②了解作者;③细看注释(暗示背景);④审读题干(选项和题解);⑤把握内容(结构和重点词语)。
主要步骤:推敲题、注,明确主旨。
(1)注意富含着诸多信息的标题。例如,2009年全国卷2《军城早秋》一诗,可以通过诗题“军城早秋”来辨别诗的内容;诗题中隐含着作品的情感主旨和内容。诗的题目告诉我们,时间是“早秋”,地点是在“军城”,表达的内容肯定与“战争”有关联。因此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把握注释和题解中的隐含信息。注释是出题人的暗示,是对诗歌的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介绍背景,是在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诗题有时要对诗歌的内容和写法进行说明,这是命题者降低难度的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注释和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言外之意。如2009年全国卷Ⅱ中有:[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通过“注”,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镇守边疆的将领,并且是一位打了胜仗的将领,要表达的情感必然是斗志昂扬,有全歼敌军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3.储蓄“行话”。做好诗歌鉴赏的知识储备。从诗歌的分类、诗歌中常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诗歌中常用的典故方面进行积累。
例如,让学生储备:比喻、借代、用典、拟人等8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必要的写作方法,例如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议论、抒情(抒情方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衬托、抑扬、渲染、象征、对照、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
而后让这些方法与古代诗歌的内容相对应。例如,在阐述景、物、人的关系时,一般的术语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感物伤怀,情景交融,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在阐述诗歌内容涉及古今关系时,一般的术语是:借古伤今,借古讽今,伤古怀己等。在阐述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时,一般的术语是: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恬淡、雄阔、空灵、风趣、平淡、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在阐述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层次时,一般的术语是:开门见山、层层拓展、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欲扬先抑、前呼后应等。表述诗歌语言特色时,一般的术语是清新、质朴、绮丽、简练、形象、生动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起了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技巧就是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它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所以学生容易混淆,复习时教师要注意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二是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是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等)。
4.规范答题。分析常见的诗歌鉴赏模式,从而掌握解答方法与步骤。总体上,从形象入手,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感情。就是在学生阅读与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古诗鉴赏的主要题型和解题技巧主要有两种做法:
(1)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步骤:①知概念;②解内容;③明意象;④抓关键(动词和形容词);⑤辨主旨(思想情感);⑥熟步骤。
(2)给样子,学会说“行话”。即学生在开始运用规律、方法阅读还处于摸不着头脑时,需要“师傅领进门”。怎么领?现身说法,用揭示的规律、提供的方法具体分析,起示范作用,而后再引导学生做同一类型的诗歌,让学生自己领悟,即俗话说的“修行在个人”了。
总的说来,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思路——要会说三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写了什么(景物/事物),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技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回答方法:先写出用的方法,再具体介绍。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
总结要点出:①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②表现了(突出了)(某某)的思想、感情;③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具体步骤:看题目和作者;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面的修饰语,后面的形容词),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作总体思考。
(3)给规律,让学生学会五种解题模式。
形象类:①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③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④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境类: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④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炼字类: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言风格类: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技巧类:①明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③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运用该手法的好处;④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参考文献:
[1]全国2009年各地19套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郭铁良.优秀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1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