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中的核心力量训练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运动中研究较多,但在教学,尤其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中的运用研究较少。通过分析现代社会背景下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引入核心力量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结合艺术体操项目特征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及开展核心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为普通高校进行艺术体操课教学改革,使高校艺术体操课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健身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力量;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女大学生;体质健身
  中图分类号: G 83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5042003 文献标志码: A
  1 问题的提出
  艺术体操作为一项相对新型的运动项目,是由跳跃、舞蹈、平衡、波浪形动作及部分技巧动作组成,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体育运动。同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艺术体操不仅融入了芭蕾舞、民族舞、竞技体操、技巧、武术、杂技和戏剧等技术的精髓,而且其倡导新颖的编排,妩媚多姿、袅袅婷婷的动作,协调一致的音乐配合及艺体运动员漂亮的仪表、娇美的身材等因素,使得这个项目具备体育项目所展示出来的运动之美外,还能体现出造型美、节奏美、音乐美和人体美等各种美。除了培养人的各种美感之外,艺术体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也能达到锻炼效果。崔玉研究发现:女大学生经过艺术体操练习不仅能促进骨骼、肌肉关节的匀称协调发展,提高关节的韧性和灵活性,而且通过艺术体操课中的站、立、走、跳等基本动作和步法等技术动作的训练,还能促使女大学生降低体重,改善身体形态,减少皮褶厚度和围度,提高其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例如安静心率、肺活量、心血管指数、50 m跑、仰卧起坐及立定跳远的成绩[1]。童立平和刘剑洁研究证实艺术体操作为融合体操、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非常适合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它不仅能提高女性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还能培养练习者的节奏感、优美感和音乐素质,起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效果。另外,艺术体操练习还能有效减少身体脂肪含量、增加瘦体重、练就更为舒展和柔美的肌肉线条、塑造更符合标准尺度的女性曲线美和气质美。[24]
  艺术体操虽然起初在我国普通高校中的普及率并不高,但自1995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将艺术体操纳入到《全民健身计划》,2000年开始推出《大众艺术体操》教材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以白领和知识分子女性为主)开始认识并积极投身到大众艺术体操的锻炼中,推动了普通高校艺术体操的开展。在全民皆关注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女子艺术体操队发挥出色,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获得了奥运会集体全能银牌,将女子大众艺术体操推向高潮,这也加快了高校艺术体操蓬勃开展的步伐。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对女性形体的潜在要求、艺术体操项目对女性的特定意义及因艺术体操的健身、健美和健心作用,引起国家对开展大众艺术体操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因此,近年来,高校艺术体操课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这个阶段选修艺术体操课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传统艺术体操中教师教授的基本的华尔兹套路或者简单的带、球、棍、绳、圈操,而是为了通过艺术体操课的学习,学习教师教授的诸如展示女性美的站、立、走、坐等基本姿态及在套路学习中如何最大化地展现艺术体操动作的优美及其编排出的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美感等方面的指导,培养自身的形体美、姿态美及学会欣赏美和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提升自身的自信心。日益增多的女大学生趋向选择艺术体操这门课,但当今学生对艺术体操课所持的新期望也给高校艺术体操课教师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艺术体操项目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学生对艺术体操课的需求开展艺术体操课教学成为近年来高校艺术体操教师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女大学生人数的增多,高校艺术体操课越来越受欢迎和更为普遍,但高校艺术体操课也面临着挑战。近年来的报道指出,相比20年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尤其是女大学生体质下降非常明显,其各项素质中又以力量和有氧能力下降最为明显。而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拥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优美的锻炼环境,还有一批专业的体育教师,艺术体操课作为近年来高校女生最喜爱的项目之一,在高校有着一大批粉丝;因此,如何在保证完成既定教学计划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有氧能力成为艺术体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在国内外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所谓核心力量是由核心肌群所产生的力量,而核心肌群是指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包括正面、背面和侧面能够挑起人体重心和维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肌肉的统称[5]。Federicson认为核心力量是指附着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收缩所产生的力量,目的是为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同时其在运动中还能主动发力,是人体运动中一个重要的“发力源”[6]。从以上定义可知,核心力量的重要作用在于保持人体重心,维持平衡和身体稳定性。艺术体操作为一种符合女性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运动项目,很多动作都是在维持躯干和身体重心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四肢舞动、空中跳跃、抛接器械等动作,而人体维持平衡主要是通过脊柱—腰—骨盆—髋关节这一核心部位的肌肉相互协调配合与控制才能顺利完成。另外,艺术体操很多专项技术动作以运动脊柱肌群下固定为最常见,腰部受力非常大。一个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尤其是当今的女大学生,其腰部力量本身较薄弱,在课上强度稍稍偏大,学生容易出现腰部受伤现象;因此,加强核心部位的力量训练,不仅能提高练习者的核心部位的平衡性,保证其在维持躯干相对平衡和稳定状态下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外,还能有效预防出现运动损伤,从而保证学生上课安全,增强教学效果。
  2 高校艺术体操课中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力量训练”这几个字对大部分女生而言,意味着像男生那样有健硕的肌肉,展现的是阳刚之美;而非女人的柔性之美,因此,让女生积极配合进行力量训练首先需要克服的障碍就是女生对力量训练的“恐惧和误解”心理。从生理角度讲,女性体内分泌的促进肌肉增长的雄性荷尔蒙激素含量远远低于男性;因此,即便女性积极主动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其也难以练成男性尤其是健美先生所展示的那种肌肉。从训练角度讲,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力量训练产生非常不一样的效果。本文所倡导的核心力量训练,其训练重点不在于通过增加所负荷的重量来增加表层肌肉的最大力量,而是通过徒手或以轻负荷为主要负荷量,在稳定或不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力量训练。它针对的不是表层的肌肉,而平常一些练习中难以锻炼到的深层肌肉和小肌肉群,以提高核心部位的控制、协调能力和调整核心部位稳定和不稳定之间的转换,为产生力量创建支点,为传递力量建立通道,同时,这种训练方法还有助于塑造女性优美的肌肉线条。核心力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强调的是神经的支配能力,肌肉的支撑收缩力量和运动过程中呼吸与运动技术的配合,而不是传统力量训练中强调外在负荷量的增加,以及最大力量的增长;因此,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提高学生的力量,主观上有助于女生接受。   很多人以为艺术体操属于展示美的项目,不仅各个运动员体型都匀称,偏瘦,而且在操、带、绳、球圈这些器械练习中,都只是微微负重,在练习过程中并不需要多大的力量,进行力量练习是否有必要呢?由田麦久的项群理论可知,艺术体操与体操、舞蹈、健美操项目一样,都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唯美性项群,因此,四者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前人在体操、舞蹈、健美操及艺术体操的研究中发现,此类项目的优异成绩主要依靠于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优美性,而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强化运动员在完成操化动作时的优美身体姿态、提高完成难度动作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身体对技术动作的控制和稳定能力及改善身体不良姿态,塑造高雅气质,此外,进行力量训练还能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体能素质[79]。
  3 高校艺术体操课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中如何结合艺术体操项目的专项特征进行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呢?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顺利完成以柔韧为基础,技术动作为核心,身体相对力量为保证,因此,要求运动员具备绝佳的柔韧素质,高度的灵敏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节奏感,以及较好的速度和爆发力。由总结前人的研究可知,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分。1)训练环境:稳定或不稳定环境;2)是否使用器械:徒手、单一器械、组合器械;3)用力方式:静力、动力或静—动力交替变换;4)运动方向: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进行核心力量训练[1014]。
  在平常的训练中,上述4种方式的随机组合,能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本文结合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每种分类给出一种示范(见表1),仅作为参考使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条件、课程要求及学校所拥有的器械条件,自行设计练习方法。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其本身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而且对身体素质的练习持反对态度;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还应该严格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由稳定到非稳定、由静态到动态、由徒手到负重的难度递增顺序。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特点以采用徒手和轻负重为主的练习方式,以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
  表 1 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核心力量训练参考内容和方法示例
  4 高校艺术体操课中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难点和对策
  文章前面部分的论述可知,在普通高校艺术体操选修课中增加核心力量训练是必要和可行的,但“核心力量”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力量训练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高校艺术体操教师重新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核心力量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及练习方法。其次,核心力量虽然属于新兴的力量训练方式,但是,其终归属于体能训练,而体能训练则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和厌倦;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练习效果,教师还需根据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基础和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方法,以最终实现艺术体操课中核心力量训练并产生预期效果。最后,虽然核心力量训练不需要力量训练房中昂贵的力量训练器械作保证,但是鉴于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其核心练习方法在稳定或不稳定条件下进行徒手或低负荷练习;因此,学校应该适当地配备一些器械,如瑞士球、平衡板、气垫等常规力量训练中不常用的器械,为顺利开展核心力量训练提供器械保证。此外,为了开展艺术体操课上的体能训练,学校需要配备相应的核心力量训练器械,并加强对任课教师在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的业务培训。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对自身形体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下降的现状,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不仅要做到让学生美体、美心,还要做到健体、健身。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很好的可在艺术体操课上运用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核心部位的稳定性,提高身体的平衡力和控制力,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预防运动损伤。采用的训练负荷也是女生容易接受的徒手或轻负荷,并且对器械和场地要求相对较低,方便易行,是一种可行且适合广大女性提高身体素质的好方法,在高校艺术体操课中增加核心力量训练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崔玉.艺术体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3):8791.
  [2]童立平.艺术体操对女大学生体型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56657.
  [3]童立平.艺术体操对女大学生形体姿态变化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821083.
  [4]刘剑洁.大众艺术体操对塑造中学生气质形态的作用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5557.
  [5]林华,王润生,丛培信.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6668.
  [6]Federicson M,Moore T.Core stabilization training for middle and longdistance runners[J].New Stud Athi,2005(20):2537.
  [7]曹森.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8]刘明燕.健美操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6):9597,106.
  [9]龚文平.竞技健美操运动的核心力量训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7678.
  [10]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6(2):1215.
  [11]黎涌明,于洪军.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 4 ):1 927.
  [12]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4):108112.
  [13]尹军,万智维.两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腹部肌群肌力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5):1014.
  [14]刘斌,徐坚.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与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4):174177.
其他文献
摘要:通识教育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养,休闲体育教育是积极人生态度和自我意识和谐获得的过程,与通识教育中“人本教育”理念相契合,休闲体育教育在增进学生健康、强健体魄,提高文化素养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建立休闲体育教育价值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具有如下特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从个体和群体2个角度评价教育价值;评价过程的连续性;运
期刊
摘要:发展武术的现代趋势要求探索安排训练过程的新方案。尤其突出的是少年运动员在训练阶段—基础阶段中的训练问题。作者提出:要优化少年武术运动员在多年训练阶段的赛前中周期中训练过程的结构和内容;确定用于训练过程的主要身体练习,以及技术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过程中的身体负荷量及其在赛前中周期中的分配;探索在赛前中周期中针对发展身体素质的负荷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武术;训练负荷;手段及其分配;各个方向负荷
期刊
摘要:為探索篮球和足球项目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特征差异,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使用Kistler测力台,关节角度尺和节拍器等仪器,对50名篮球二级运动员和40名足球二级运动员进行统一动作要求的CMJ、CJb和CJs动作测试。分析结果:1)CMJ测试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纵跳高度高于足球运动员,其他参数未见显著差异;篮球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与快肌纤维比和平均功率呈高度正相关,与预拉伸效果
期刊
摘要:为了探讨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的大脑皮层激活变化,以抽象的经验相关图形为刺激材料,运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了14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4名非运动员在简单反应和辨别反应任务中的脑电数据,分析低频α(8~10 Hz)和高频α(10~12 Hz)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ERD/ERS)指标。结果发现:在简单反应任务中,运动员与非运动员的αERD/ERS无差异;在辨别反应任务中,运动员
期刊
摘要:运动竞赛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上海市体育局通过对青少年10项系列赛的合理设计,更好地发挥了运动竞赛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这种运动竞赛的发展创新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研究上海市青少年10项系列赛在办赛目的、思路,竞赛内容、形式、理念方面的发展创新,分析其对上海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政府在
期刊
摘要:俄罗斯竞技运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竞技运动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科学的成就。90年来竞技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杂志的演进反映了原苏联和现俄罗斯历史的特点,反映了俄罗斯竞技运动和科学发展的与众不同之处。创刊于1925年,曾作为其他刊物的副刊,《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在90年中成为一种著名的刊物。它是民族文化的财富,反映了俄罗斯竞技科学的所有特点。运用历史学方法和科学
期刊
【专家点评】该文作者Э·Р·鲁米扬佐娃是生物学博士、教授,来自俄罗斯乌拉尔地区乌法市巴什基尔体育学院。文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肢残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每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都同时举行残疾人奥运会,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平等权利、增强自信心、健康保障给予了高度关注。可是,在竞技运动科学研究中似乎着重关注的是健全人运动员,而对于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未得到学者专家们的足够重视。  该文主要通
期刊
摘要:在皮肤炎症反应当中,微循环障碍是最常见的现象。由于其能够揭示身体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对身体负荷的适应性反应的基础性工作机制,因而研究从事运动项目人员的微循环也是肌肉活动生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被损坏的细胞结构中被释放之后,并由于肌肉活动的能量过分消耗,身体负荷的微循环紊乱与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行动紧密相关。本项研究旨在利用多维相位空间法研究身体负荷对运动员的皮肤微循环和经皮氧分压所产生
期刊
摘要:耐力训练可纠正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然而,其对II型糖尿病(DI)心肌线粒体的影响仍不清楚。通过建立DI模型并采用游泳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检测耐力训练对DI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内在机制。
期刊
摘 要:体育项目由人类所创,为人类所用。至于“奥运项目”与“非奥项目”之分实属人为所定。通过对1959—2012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成就及2006—2012世界体育强国排行榜等文献资料的分析,呼吁理性看待奥运项目,善待非奥项目,加速推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关键词: 奥运项目;非奥项目;体育强国;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811.21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5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