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副市长的三个女人和三个孩子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纪委书记丁捷所著、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追问》一书,通过收录一批落马官员的口述实录,展现出他们由奋发有为到自甘堕落的人生轨迹,刻画出他们在贪腐面前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在《追问》开篇第一章,作者写了一位因犯重婚罪,道德腐化,生活作风败坏而落马的副市长。
  追忆往事,这位赵副市长借酒浇愁,他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说:“我犯的不是罪恶,是罪孽。”
  阴霾退去,爱情事业双丰收
  我十八岁那年没考上大学,就出去当兵了,初恋女友和我通了两年的信后,某一天突然就不回我信了。
  1989年我二十四岁,跟一位东北姑娘小李结婚了。小李雖然相貌平平,但脾气很好,很温厚,让我找到了港湾的感觉。1991年的抗洪救灾,我立了大功。第二年,二十七岁的我因功被提拔,成为我所在部队最年轻的正营级军官。
  2000年我三十五岁时转业已经是正团级,转到地方上,当了市经贸委副主任。后来体制改革,经贸委撤并发改委,我被调到市开发区管委会当主任。两年后又兼任了党工委书记,党政一把抓。
  2009年我四十四岁就当上副市长,依然主抓这一块工作。上任副市长多年一直到出事前,我都是兼着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职务的。后面几年,有的人恨我霸道,背地里骂我是开发区的“独裁者”,他们给我取了一个外号叫“独裁赵”。
  英雄不爱财,但可能爱美人
  大概是我当开发区主任的第二年春节后,我有一个老战友介绍一个姓庞的企业家来拜访我,说要过来投资一个高科技研发中心基地的项目。
  庞老板想了很多办法,来变相地表达对我的报答。他隔三岔五请我吃个饭,打个高尔夫,我都去了。给我送几条香烟,几瓶红酒,我也都拿了。
  他终于有一天窥到我的内心,是一次陪我在成都参观他朋友的一家化妆品企业。参观完厂区后,企业的老板在他自己的会所里请我吃饭。吃饭时,老板安排了五六个姑娘,说是他们化妆品品牌的平面模特儿,过来演示化妆品的效果。这些姑娘一个比一个靓丽,特别是脸蛋,确实漂亮。
  这是一个让我彻底失眠的夜晚。我的心里失去了多年来仅以权力支撑起来的平衡。这些姑娘多么年轻美丽,风韵十足,而这些土包子企业家,靠我们的帮助发财,然后用这些钱享受着“葡萄美酒夜光杯”,身边全是精挑细选的女孩子,而且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一旦干顺手,就刹不住闸
  我第一次出轨就是姓庞的安排的。那一年我到成都的一个经济管理培训中心去学习了两个月。在成都期间,庞老板几乎每天都到培训中心接我出来吃饭。他在成都有一个专门用于接待的私人会所,会所的经理是一个三十二岁的女人,姓沈,成熟妖媚,激发了我身体里的雄性。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心理失衡病理应治好了,可是我却产生了一种更加空荡荡的感觉。直到那年春节前,我遇到了她,我叫她小乔。
  准确地说,好像小乔的出现,把我心里的那个空荡荡的缺口给填上了。我认为此前二十多年,我没有谈过真正意义上的恋爱,更谈不上人生该有的轰轰烈烈爱一场。小乔有一米七几的个子,白皙,修长,纯真无邪。
  我与小乔的关系,并不是密不透风,没有半点跑漏。但是那些年太疯狂了。
  我结识了庞老板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不断把良药变成春药,一发而不可收。我染上姓沈的少妇,后来就有了小乔;有了小乔,我并没有止步于小乔。就在我当上副市长的第二年,我通过庞老板的引荐,认识了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小凡。
  我很快迷上了小凡。为了稳住她,我让她辞职出来,自己当老板,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主要接开发区内的企业形象设计的活儿。一般我不亲自打电话帮她,而是让庞老板出面,跟商家说。这边的企业都知道庞是我的马仔,能给的项目就给了,一年三五个小项目,足够小凡维持公司和优裕生活了。
  2012年春天,小凡怀孕了。2009年小乔给我生了一个私生子,我既不安又欣喜。毕竟是“婚外有婚”的第一个“结果”,总觉得不是名正言顺。但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了,又是个女儿,由于我顾家少,她跟我也不太亲近,所以中年得“子”,我内心还是得意的。然而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了异样。他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两岁的时候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一走路就摔倒,反应特别迟钝,不能准确表达任何一件事。自从发现这个孩子有问题之后,我开始有点心烦意乱,上班也没有那么专心了,总是在研究怎么治好“儿子”的病。
  小凡怀孕的时候,我跟小乔的儿子两岁了,孩子的不正常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所以,当小凡把她怀孕的消息告诉我时,我脱口而出,好好,如果你愿意,就要了吧。我老了,喜欢孩子。
  2013年初,我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小凡为我生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她是一个女儿。
  十八大后不收敛,痛思己过
  我被“双规”的那一刻,绝对是如释重负,当天夜里我睡了九个多小时才醒。此前我多次有过自首的冲动,我已经把自己拖进了一种无法消受的生活残局。
  我在三个女人、三个孩子、三个像模像样的家之间疲于奔命,在道德、舆论、党纪国法的夹层里东躲西藏,我自欺而欺人,自恋而自虐。党的十八大之后,也就是我在任的最后一年,我惶惶不安,经常夜不能寐,头发掉了一大把。我希望尽快结束这种噩梦。
  我的结发妻子小李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嫁给我,给了我一蹶而后振的力量,给了我因为失去初恋寒心后的温暖,修复了我的心,带我进入了一个男人正常的生活轨道。前面跟着我吃苦,后面我熬出来,位居要职的时候,她却没有享受到任何好处。我现在跟她和大女儿几乎联系不上,我希望早早获得她们的原谅。
  我特别愧对小乔。她认识我的时候,不谙世事,身心单纯。由于我的信誓旦旦,有过短暂的满足和快乐。但是,她一生的悲剧从儿子出生,拉开了序幕。我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在我落马时从虚幻中跌落到残酷现实里去的。
  小凡跟我的时间并不长,她的确是那种抱着大树好乘凉的女孩。我出事后,她就彻底消失了,带着孩子走了,没有跟任何人招呼一声。她带走的毕竟是我的骨肉,我的女儿啊,我还是挺想她们。
  我服刑期间,官场上、情场上那么多的朋友,那么多的“亲人”,亚“亲人”,伪亲人,来看我的寥寥无几。本来与我感情淡漠的大女儿,却每年寒暑假都来看望我。在情感上,我欠她的债最多。
  权力和能力加身,若是运用不好,就是两个妖孽,我的命运就是被这两个妖孽放纵坏的。
  【选自凤凰网】
其他文献
一所大学,尚在筹建,就已坐拥一百五十三年历史,这所大学就是山东齐鲁医科大学(筹)。据悉,该校是山东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合三为一”的结果。  有关大学合并带来的血亲追问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中国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北京大学,定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园。但在追寻北京大学源头时,有人强调老北大(初名京师大学堂)是北大的“母亲”,但也
期刊
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你也许都想过一件事情,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因为你知道,只要一提裸婚,都没人愿意嫁给你。即使妻子愿意,她的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看看下面这个裸婚的故事。  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暂时称呼他为小飞。 他二十一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于是回到老
期刊
这天,电视台的“帮你解忧”栏目组同时收到了两份寻人启事。  一份是这样写的——  栏目组:2016年5月4日下午5点多,我在中山街和文化街的十字路口一个开车卖水果的摊上买了两箱水果,晚上给十二中的时校长送家去了。晚上11点时校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家一趟。去了后他批评了我一顿,他说,你上次送来了五千块钱我没有收,这次翻倍了?以为我嫌少?不是告诉过你了嘛,若不符合条件,拿多少钱找我也没用。我和你哥是
期刊
位于芝加哥南部的石岛艺术银行建于1923年,这栋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银行建筑,随着其经济职能的弱化,最终成了一栋废弃的楼,但又因其内部结构健全而尚未被拆除。  2012年3月,政府最终决定在不久后拆除这栋古旧的建筑。艺术家盖茨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芝加哥市长的办公室,他大胆的想法令人震惊:“我想用一美元的价格,买下这栋废弃的银行大楼。”  市长目瞪口呆:“一栋大楼等于一美元?你开玩笑吧!”  盖茨一边递
期刊
孙子叮叮咚咚地弹钢琴,苦着一张脸。我问,童童你不喜欢弹琴?他说,不喜欢。我说,不喜欢你为什么要弹?他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说,为了普尼啊。普尼是一只兔子般大的狗。童童说,妈妈说我弹琴才能养普尼,不弹琴就不能养普尼。我大笑,这个妈妈把钢琴和狗捆绑在一起推销,真是天才的发明!我说,狗能传染多种疾病,还是把普尼送出去吧。童童叫道,把普尼送出去,我就把钢琴砸烂!九岁的孩子坚决得让人可怕。三十多年前的故事重演了
期刊
针砭时弊 批评世俗 反思历史 解读人生 公正深刻 辛辣幽默 雅俗共赏 生动鲜活  公民讲坛 巴马县之困 吳兴人  聊斋闲品 小蝌蚪找妈妈 翟 杰  立此存照 发死人财窝案究竟让谁 难堪 阅 尽  人生解读 唤醒仁爱 太行墨客  史海备忘录 沈从文的爱与不爱 陈 刀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拾 遗  见仁见智 “巨贪村官”的贵人是谁? 佚 名  社会档案 十五岁优等生杀人事件 杨 海  蓝
期刊
老家的土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成年的时候,我离开了老家到外面闯荡。母亲就像一根线,连着我和老家。我就像一只风筝,尽管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但母亲这根线始终牵着我。  母亲走了,这根线也随着母亲飞走了。我就像一只无线的风筝,在天空漂泊。  母亲活着的时候,像风筝的线牵累着风筝一样牵累着我,让我疲惫不堪。母亲走了,我解脱了,不用再為尿床的母亲晒被子,不用再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不用再操心母亲的一日三餐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
期刊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宽敞的厨房  用电脑微控的电饭锅蒸好热腾腾的米饭  我就忆起童年小偏房里呱嗒作响的风箱  我拉着风箱,看妈妈在灶台上忙碌  火光映着她的脸,汗滴像珍珠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洁净的卫生间里  全自动洗衣机嘀嘀鸣响  我的眼前就出现故乡的河流  我踩着浪花,妈妈在河边捶洗衣裳  最怕冬天,河水浸红了妈妈的双手  手上的裂口,滲出丝丝鲜红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明亮的书房 
期刊
神醫,因为给明星、官員看病,庸医成了神医;  神算,因为给官员们卜算过前程,神汉成了神算;  神药,一把芒硝一把绿豆经过不断的吹捧竟然成了神药;  神话,骗子做局骗到大量钱财,成了成功的神话;  神器,因为被“大师”开过光,那些普通的石头、木头制作的东西成了神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