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我们来认识家庭教育的范围与条件,它不只是识字,它还包含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任何好孩子身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家长。家长的成功,不是因为家长有多高层次的文化,而是因为他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得法,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其次,家长怎样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扮演好角色呢?不管不理,意味着对孩子教育的失职。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全程指导,又意味着孩子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中失去主体地位。这样的学习不是孩子们在学习。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先来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学习”的含义:“学习”不仅仅包括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学会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后者显得格外重要。了解并形成广义的学习观,有利于家长制定切合孩子实际的近期发展目标,可以不断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为家长的助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隐弊的手段。孩子课外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可以促使他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这一切更需要孩子在成长中有一定的自信力、自理能力和智力。
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对孩子的肯定次数应远远超出指正他错误或不足的次数。虽然孩子也能根据不多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对与错,但家长的评价毕竟代表着成人社会对孩子的认可,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每个孩子都有值得别人刮目相看的长处,家长要善于发现并使之闪光。比如,有一个小学生学习成绩很一般,各方面的表现在班里也不突出,他对自己有点缺乏信心。可是家长知道他有一件最自豪的事---收集了很多漂亮的标本。家长提议他在班里搞一次小型标本展,并积极和老师联系,最终促成了此事。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里,孩子感觉自己成了一颗闪亮的星。展览会后,他高兴地对家长说:“原来我也能把一件事做的很好。”从此孩子自信心大增,而此事也成为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并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胸有成竹。信心从哪里来呢?只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长处。“随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当面向他说出”应成为家长谨记的格言。在家长的不断肯定和鼓励下,孩子自然会信心十足。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常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处处依赖父母。我们在家访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除了让孩子学习外,其他什么都不让孩子干,有些确实是该让孩子自己做的小事也去替孩子干。一次家访,我曾见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家里要吃橙子,母亲赶快去给他剥皮;要吃核桃,母亲连忙给他剥壳。他自己从没有干过这些事,不知从何下手。这样的孩子怎能自立于社会?怎能做国家的栋梁呢?当然,家长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是出于爱护孩子的目的,然而这样的爱已变了味儿,其结果是害了孩子。孩子的双手被死死捆住,失去实践、锻炼、熟悉生活、勇于创造的机会,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根本就没有机会学习生存的本领。试想,世界上的父母哪个能陪同子女一辈子,照顾子女一辈子?照此推理下去,孩子从小就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长大后怎能驾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呢?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所以,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学着做事,不仅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而且要试着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去做比较难的事情,这样才能增强能力。
三、鼓励孩子多思考,开发孩子智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小学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接受能力和感知等能力看,是最敏锐、最有影响的时期。因此,家长们千万不可错过这一开发孩子智力的大良机。应该尽量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最好地指导,这一点十分重要。任何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的。而智力又正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开发、培养和训练的。多疑才会多问,多问才会多思,多思才会长知识、长智力,因此,应尽量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尽可能不要直接“侵犯”老师和教材的“领地”,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天上为什么打雷打闪呢?”“天上有多少星星啊?” “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呀?”“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作为家长,要善于保护孩子这种好学好问的精神,要想方设法满足他的这种旺盛的求知欲。
此外,在与孩子相处时,可谈一些内容高雅、生动有趣的话题,或就报纸所论及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或一起收看社会百科电视节目。还可以用节假日、双休日,与孩子一起参与一些社会文化活动,并注意引导孩子去认识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总之,进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并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精心耕耘,孩子必定会一步步迈向成功之路,最终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
其次,家长怎样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扮演好角色呢?不管不理,意味着对孩子教育的失职。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进行全程指导,又意味着孩子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中失去主体地位。这样的学习不是孩子们在学习。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先来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学习”的含义:“学习”不仅仅包括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学会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后者显得格外重要。了解并形成广义的学习观,有利于家长制定切合孩子实际的近期发展目标,可以不断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为家长的助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隐弊的手段。孩子课外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可以促使他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这一切更需要孩子在成长中有一定的自信力、自理能力和智力。
一、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对孩子的肯定次数应远远超出指正他错误或不足的次数。虽然孩子也能根据不多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对与错,但家长的评价毕竟代表着成人社会对孩子的认可,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表扬和鼓励。每个孩子都有值得别人刮目相看的长处,家长要善于发现并使之闪光。比如,有一个小学生学习成绩很一般,各方面的表现在班里也不突出,他对自己有点缺乏信心。可是家长知道他有一件最自豪的事---收集了很多漂亮的标本。家长提议他在班里搞一次小型标本展,并积极和老师联系,最终促成了此事。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里,孩子感觉自己成了一颗闪亮的星。展览会后,他高兴地对家长说:“原来我也能把一件事做的很好。”从此孩子自信心大增,而此事也成为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并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胸有成竹。信心从哪里来呢?只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孩子,就会发现孩子的长处。“随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当面向他说出”应成为家长谨记的格言。在家长的不断肯定和鼓励下,孩子自然会信心十足。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常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处处依赖父母。我们在家访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除了让孩子学习外,其他什么都不让孩子干,有些确实是该让孩子自己做的小事也去替孩子干。一次家访,我曾见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家里要吃橙子,母亲赶快去给他剥皮;要吃核桃,母亲连忙给他剥壳。他自己从没有干过这些事,不知从何下手。这样的孩子怎能自立于社会?怎能做国家的栋梁呢?当然,家长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是出于爱护孩子的目的,然而这样的爱已变了味儿,其结果是害了孩子。孩子的双手被死死捆住,失去实践、锻炼、熟悉生活、勇于创造的机会,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根本就没有机会学习生存的本领。试想,世界上的父母哪个能陪同子女一辈子,照顾子女一辈子?照此推理下去,孩子从小就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长大后怎能驾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呢?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所以,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学着做事,不仅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而且要试着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去做比较难的事情,这样才能增强能力。
三、鼓励孩子多思考,开发孩子智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小学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接受能力和感知等能力看,是最敏锐、最有影响的时期。因此,家长们千万不可错过这一开发孩子智力的大良机。应该尽量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最好地指导,这一点十分重要。任何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的。而智力又正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开发、培养和训练的。多疑才会多问,多问才会多思,多思才会长知识、长智力,因此,应尽量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尽可能不要直接“侵犯”老师和教材的“领地”,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天上为什么打雷打闪呢?”“天上有多少星星啊?” “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呀?”“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作为家长,要善于保护孩子这种好学好问的精神,要想方设法满足他的这种旺盛的求知欲。
此外,在与孩子相处时,可谈一些内容高雅、生动有趣的话题,或就报纸所论及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或一起收看社会百科电视节目。还可以用节假日、双休日,与孩子一起参与一些社会文化活动,并注意引导孩子去认识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总之,进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并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精心耕耘,孩子必定会一步步迈向成功之路,最终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