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装素裹的光影世界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ann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样诠释赵羡藻先生的创作历程。作为时空的真实记录者,他用银盐纸基的传统技术将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市井生活定格。赵羡藻先生坦言:“彩色我不懂,也不想研究。对于现在的新技术、新设备来讲,我的追求是古旧的、落后的。”他自己不用数码,而习惯用传统相机拍摄并亲自放制。他的藏品也大多数是银盐纸基或彩色染印,而没有艺术微喷。当彩色摄影风潮席卷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摄影群体的时候,赵羡藻先生没有追随流行风尚,而是坚持了黑白摄影,不断在写实与抽象风景间探索,将自己黑白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纪实摄影:香港社会生活的记录者
  赵羡藻先生最早接触摄影是在初中的时候,他看到学校图书馆的摄影展览,第一次感受到照片与现实场景的差异,这引发了他对摄影的兴趣。1948年12岁的他从堂兄那借来了一部120的相机,拍下了一张捕鱼的照片,被中国著名摄影家伍千里看中,随后跟随伍千里和何崇柏先生学习摄影,并参加广州培正中学的红蓝摄影社活动。
  当时港粤两地流行沙龙摄影,但是赵羡藻先生觉得这样的摄影与画画差不多。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幅照片,一个衣着破烂的小孩在寒风中卖报纸,靠这个筹钱去生活,那个时候他就萌生了要用纪实摄影来记录社会的想法。
  往返粤港的火车十分方便,还在广州读书的赵羡藻先生早在1948年便以香港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纪实照片。那时香港的主流摄影往往聚焦富贵奢华的上层社会,豪车、俊男靓女都是摄影师们热衷拍摄的题材。但赵先生将镜头对准了暴风雨前收帆的渔民、解开小脚的女人、街头半裸上身打牌的小男孩、平房学校的女教师……这些影像展现了香港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他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之外香港的市民生活,那个年代的别样记忆。
  1951年,赵羡藻赴美。在申领签证和等待过境时,赵先生滞留在了香港。去美国的旅途舟马劳顿,此行一去便是重洋万里,原本以为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祖国的赵羡藻,在朋友的带领下再一次进行香港题材的创作。沙田、青山;名车云集的法院、破旧不堪的棚户区;出海远航的轮船、迎着晨光炸油条的青年。离开前,赵先生希望用影像为自己留下一份对祖国的记忆。
  1966年是赵羡藻第二次回到香港,是他香港题材的照片拍得最多的一年。那个年代人们面对镜头时很难理解摄影师拍摄的目的,当镜头对准乡民圈养的家畜时经常会受到乡民的白眼和敌视的目光,脾气暴躁的乡民一言不合甚至要大打出手,这是赵先生在拍摄过程中十分担心的。赵先生的朋友经常和他一起去拍摄这些纪实题材,和被拍摄对象去沟通与交流是他们时常要做的事情。赵先生在纪录社会风貌的同时也希望改变人们的摄影观念,让人们理解摄影师的创作过程。当民众了解他们的目的之后,与之前的怀疑与不信任不同,他们会表示理解与配合。
  拍摄香港的过程虽然有较多的曲折,但是他的照片为我们全方位展现了旧香港人们的精神风貌:工作中的劳动人民,天真烂漫的孩子和慈祥平和的僧人,尽管衣装看起来破烂,但是面对镜头时眼神之纯净,笑容之无邪让人动容。赵先生用光与影的艺术为我们还原了60年前的香港社会。更为宝贵的是,在那个同行人不屑于拍摄贫苦人民题材摄影作品的年代,赵先生却在别人看来“破破烂烂”的作品中自得其乐,他孤独的坚守为当时的香港填补了记忆影像的空白。
  时至今日,赵先生仍然会回到香港,寻找当年曾经留下的影像记忆。走过以前熟悉的石板街,面对如今高楼林立的香港,陌生得像一个游客。正如描绘曾经香港九龙城寨的小说《游园惊梦》这样写道:“城寨已变了公园,一次到访,发现公园只有出土文物、碑石、柱础之类,一幅昔日居民的照片也没有……历史没有记取小人物的声音。”但所幸的是,这些小人物曾经生活的样子并没有被忘却,赵先生以照片的形式将那时候的社会风貌保存至今,他曾经捕捉过的光和影为这些普通百姓在历史中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印迹,也为人们永远讲述着旧目的香港。
  黑白摄影:华丽转身后的回归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彩色沙龙风潮席卷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摄影群体的时候,赵羡藻却在自己的摄影生涯中再一次华丽转身:他脱离了沙龙的创作方式,坚持了黑白摄影,最早融入了美国的主流摄影文化圈。
  赵羡藻是美国风光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崇拜者,但他作品中强烈的东方韵味却展现了与亚当斯“完全不同的艺术哲学理念”。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赵羡藻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在赵羡藻先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展现东方神韵。”东方“天人合一”的文人情怀深蕴于他的作品之中,也就是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但是,赵羡藻面对社会对自己摄影风格的评价却认为,人们总是以摄影师拍的最好几张照片来定义他们照片的风格,但事实上摄影师们的作品有很多,这与艺术家、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并不能用单一的词}[去描述他们的风格,就像他在人文与风光摄影之间的转换。1997年他与一些摄影师朋友一起到云南元阳采风拍摄时遇到了浓重的云雾,同行的人都在酒店等待的时候,赵先生一个人跑到外面去拍少数民族,留下了这次旅程中独一无二的影像。此行,他拍摄的梯田后来也被大家公认为最好的。
  在海外的华人摄影圈中,赵羡藻先生以对黑白摄影的研究而闻名。他精通后期黑白照片暗房的制作,并不断在自己的黑白世界中探索明暗强弱的变化。
  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审、原副社长兼副总编陈申说,赵羡藻先生的摄影风格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广东、香港的时候,他的创作受当时摄影沙龙风格的影响,同时,受岭南文化尤其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国画改良派画家的影响,并吸收东洋画等海外画风的特点,他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的特色鲜明。
  第二个阶段是他1952年去美国以后,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赵羡藻的作品逐渐具有了更为成熟的个人风格,他以亚当斯和卡什(摄影作品《愤怒的丘吉尔》的作者)的摄影作品为借鉴,更加注重后期暗房工艺、技法在作品中的体现,八十年代他的作品中表现美国风光的作品居多,融汇了东西文化的元素。   第三个阶段,即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后的这段时期,传统摄影走下坡路,开始了数码摄影的时代,但是他坚持黑白银盐摄影的创作和后期制作,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大量优秀的作品获奖、受到摄影界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他介绍自己始终是一位业余摄影家。记得胡适在1932年为北京大学毕业生讲的一段话,很适宜借用评价赵羡藻先生,胡适曰:“你们毕业后,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你得有一点信心。”然而,赵羡藻先生的这项摄影业余爱好,深刻体现了他对事业的精专精神。
  中国华侨摄影学会顾问、原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翁乃强说,赵羡藻老师是老资格的华人摄影家,早期在香港就拍摄了很多观察视角独特的摄影作品,他比较注重吸收不同摄影文化的精华。对亚当斯的研究和借鉴方面,他是做的很突出的华人摄影家!很多他的作品呈现出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意境。简洁和简约、简练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作品融入了东方文化理念和西方的元素符号,作品质量很高,摄影成就丰厚,他是众多华侨华人摄影家中的一位造诣深厚的长者。
  面对他人的高度赞扬,赵羡藻先生坦言,“彩色我不懂,也不想研究。对于现在的新技术、新设备来讲,我的追求是古旧的、落后的。”现代的技术可以打破距离的限制,展现丰富的色彩,然而对于赵羡藻而言,只有黑白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相比于数码摄影“每个人站在那里照出来的结果都一样”,他更喜欢通过控制黑白的色调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把明暗变成自己的语言。正如著名摄影家石志民对他的评价中所说“在处理景深、前景和背景的关系,以及地平线和水平线的位置上,赵羡藻的风景作品时常令观众难以判断其所处的位置。”
  摄影与收藏
  黑白银盐摄影作品在赵羡藻先生作品总量中占有绝大多数,他是黑白摄影作品的创造、生产者,成果卓著。同时,还是一位经典黑白摄影作品的重要收藏者。
  早期收藏的韦斯顿的摄影被誉为“安静的抒情诗”(Fair poetry),而赵羡藻先生收藏最多的是卡什(Karsh)的作品,由收藏结缘,相交甚笃。赵羡藻先生认为卡什的代表作是萧伯纳的肖像,虽然卡什是以给宋美龄、宋子文拍摄肖像进入国人视野的,但赵羡藻先生认为卡什的代表作品是萧伯纳的肖像。
  2007年的北京华辰春拍中,赵羡藻先生收藏卡什拍摄的《温斯顿·丘吉尔》以22万人民币成交。回想起第一次的收藏,是爱德华·韦斯顿的三幅作品。“当年讲起来,三张算很多钱,但是现在看还是最便宜的。”赵羡藻先生如是说。
  “西洋国家摄影是艺术?一定是的,这没有争论的余地,我相信你也这样想。摄影是不是艺术?在中国就一半一半。”赵羡藻先生不愿意给自己的收藏一个估价,他说:“其实价钱不能评价一个艺术好不好,不能用价钱来评价。艺术品收藏在每个国家获得认可都需要一个过程,西洋开始的比较早。美国“现代艺术之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STIEGLITZ)的作品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出版的杂志中不受欢迎,有心人觉得可惜就收藏起来,去世后他的作品都捐到了波士顿博物馆,如今一百万也买不到一张他署名的作品。摄影艺术在美国展览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摄影部主任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策展《人类大家庭》(The Family of Man)从那时美国艺术节开始思考摄影是不是艺术,后来公认就是艺术,有艺术就有收藏。”
  谈到国内的收藏市场,赵羡藻说:“中国在这十几年开始,到现在大家仍然更认可美术的艺术创作,对摄影艺术不太看中,但将来会改变的。”
  然而赵羡藻先生在收藏的同时,他以安塞尔·亚当斯、卡什等杰出摄影家的作品为学习观摩的榜样,钻研思考。赵羡藻作品的创新创造源于他不辞辛苦地对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地创作实践。他作品的视觉表现颇具画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就此曾给予了重要评价。对自然风光和人文与民俗生态的记录摄影,无论是中国的广东或香港五、六十年代的市井风貌,还是对美国城市与山川的影像描绘,赵羡藻先生用黑白银盐影像的独特魅力和他表现独到的视觉语言感染力,朴实真切地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抒怀、风格不同凡响。
  赵羡藻先生没有把他的这些摄影作品作为自己的个人财富,而是以展览和慷慨捐赠的形式,将这些宝贵的影像变为社会共有的学习与视觉欣赏资源,服务于社会大众,此次他的黑白银盐摄影作品展览,为故乡的摄影文化带来了一缕春风。
其他文献
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要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生活?他们的民风为何如此淳朴、与周围的民族大不相同?他们迄今崇尚拜火教,并在2500年前实行“天葬”。拜火教是起源于波斯,传到了这里,还是起源于这里,传到了波斯?帕米尔的“天葬”与西藏的天葬又是什么关系?他们为何被遗忘在这里?对古丝路文明做过哪些贡献?接触越深入,笔者的疑问越多,借助于文献和实地考察,渐渐地揭示这些秘密。塔吉克人被称为“中国唯一
期刊
有一座酒店,曾经是改革开放的文明窗口,声名海内外,  有一座酒店,曾经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传承三十年,  威海卫大厦,这个当初山东酒店业的“四小龙”之一,在沉寂了十几年之后,突然重新崛起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  是什么力量,让它重新调整好自己的方向,树直起自己的地位?带着满腔好奇,我们专访了威海卫大厦总经理李舫。  李舫,现任威海卫大厦总经理,大厦第一批员工,在筹建之初就进入大厦工作,亲身经历
期刊
新加坡璀璨夜色撩人醉  推荐理由:每年的圣诞节,新加坡全岛都被成千上万、璀璨缤纷的灯饰点缀得绚丽迷人。圣诞节亮灯规模之盛大、形式之华丽,举世闻名,已成为游客和本地人热切期待的年度盛事。除了亮灯仪式,还有圣诞演唱会、巡游表演和派对,去这里过圣诞,简直是欢乐闹翻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新加坡褪去了白日的喧嚣,现代化的建筑,中西结合的风格,各样肤色的人,一切都在彰显新加坡这座亚洲发达多元化移民国家的
期刊
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广西南部边陲防城港是个新型海滨城市,独具坐山拥海的优势,在这里,你能感受“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独特景象。防城港交通便利,距广西首府南宁也只需两小时车程,特别是高铁通行后,防城港到南宁仅需40分钟。而我们此次乘游轮前往越南的起点就是这里。  漫行下龙湾,游“海上桂林”  上午11:30,我们乘坐“明港1号”双体高速豪华客轮准时起航,沿着“海上胡志明小道”途径防城港20万吨
期刊
6月12-14日,亚洲旅游营销节ATMF组委会(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一级社团法人中韩营销协会KCMA)和全罗北道文化体育观光局的邀请中国媒体团访问韩国全罗北道,开启了韩国再发现的第二次旅程。  全罗北道位于韩国的西南部,首府全州有1300年的历史,古代的全州曾是后百济的首都和朝鲜王朝的发源地。因此,这里也被称为“韩国中的韩国”、“五千万之心的故乡”。  全罗北道的标识将英文名称“Jeonbuk”的首
期刊
宋代苏轼诗云:“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这位大文豪所景仰并向往的齐鲁大地,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七千年文明史的济宁,则是这“孔孟之乡“的核心地带。  在这方被称为“东方圣城”的神奇的土地上,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辉映。  东文西武,南水北佛  江南出才子,山东出圣人。济宁,圣人与才子并出。  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人类始祖伏羲、
期刊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爱上一个酒店,会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炎热夏日,没有比去海边度假更好的消暑去处。此次的旅行目的地,就是海滨岛城青岛,带上旅行必备老公和儿子麦兜,Let’s go.  为什么这么自信,有我钟爱的香格里拉啊。一个陌生的城市,如果有一张舒适柔软的床,盏盏柔和温馨的灯光相伴,是不是底气大增。更何况,香格里拉不止是床而已。  一部唯美经典影片,初识  烂漫的大学时光,有一部电
期刊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把许多人变成了“吃货”。但是一名真正的“吃货”,关注点从来就不仅仅停留在唇齿之间,因为美食那些事儿,带来的不只是杯碟齐名,齿颊留香,还有,那并不如烟的历史和故事。故事赋予了美食更多的意义和灵魂,在济南,这个有着几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也不会例外。老济南有哪些名吃,你知道吗?吃过吗?它们背后的故事,你听过吗?  要什么响亮名号,“草包包子”不“草包”  草包一词为俗语,是贬义词
期刊
2017年11月5日,2017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在大庆落下帷幕,这项国内级别最高的斯诺克赛事已连续3年在大庆举办。奥沙利文、希金斯、特鲁姆普、塞尔比、丁俊晖等诸多斯诺克明星来到大庆,8天的时间里,数以千万计的斯诺克爱好者通过这些斯诺克球星、通过赛事直播、赛事报道关注着这座城市。通过连续三年举办赛事,“百湖之城”大庆成为名副其实的“斯诺克之城”,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斯诺克了解大庆,并对到大庆旅游萌发
期刊
在经历过邮轮旅行初期各种大小船型新旧混杂的市场开发期之后,中国游客对于邮轮的热情和消费能力提升使得外资邮轮公司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并且越来越多的将新船或者奢华船型重点投放在中國市场,甚至开始针对中国游客的消费需求“量身定制”邮轮。  这两年,就有不少的邮轮公司推出“中国定制”,将其最新的船型首先投放中国市场,如:公主邮轮推出的“盛世公主号”、皇家加勒比邮轮推出的“海洋赞礼号”、星梦邮轮的“云顶梦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