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倡导分层次教学,完善初中教学活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从因材施教的意义、分层教学法的两个原理、分层教学法的三个原则这三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进行了初步较全面的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 新课堂标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最佳动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心理学家指出:“正是由于水平能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帮助,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智力欠缺造成学生学习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在最大程度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因材施教。心理学家实验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不同层次水平。所以需要我们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统一层次内学生安排相近内容教学,使得学生们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一、因材施教的意义
世间万态,每个人的天赋禀性、性格特点、生活经历都具有独特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扬长补短,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质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就犹如医生对病人对症下药,能够在与学生自身特点适应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材施教也激发学生能动性发挥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等待激发、活跃的火山,因材施教就是火山爆发的催化剂、动力,教师要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两个原理
1、主观能动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也叫做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积极主动的进行。依据此原理,分层次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智力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因为没有受到与之个性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适当的条件以及环境下,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质的飞跃。
2、转化发展原理
分层次教学理念坚持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哲学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都是可以改变的,不会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状态。分层次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需要在适应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以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修改,最终与之相适应,让处于高层次的学生更加优秀,落后层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到达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最终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学生。
三、分层次教学法的三个原则
1、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原则
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原则就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集体统一要求和进行公平、平等的教学活动的同时,准确衡量学生的目前发展水平和存在的发展潜力,结合新课堂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层次教学,将学生集体进行局部层次划分,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作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持续进步。
2、智商与情商相结合原则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忽视了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的情商发展水平。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具有同等重要程度,二者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只有智商与情商的共同发展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商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调节和动力作用,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的个性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兴趣爱好都具有可塑性。同时由于基础水平不同造成他们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在促进学生智商发育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情商因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造福于社会。
3、知识传授与心理认识水平相结合原则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的认识是受到客观世界的发展以及认识主体本身特点的影响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要求和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相结合,进行弹性处理,以便使教学内容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弹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充分融合于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使得两者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状况以及掌握新课堂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依据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相应的教学训练,最终实现学生集体在原来的学习能力水平上同步提高,避免出现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对一部分学生是停滞不前的重复,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却是遥不可及,处于知识断裂状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和优秀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作用,认真学习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坚持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初中數学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见发展的希望,快速提高数学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讨[J].治学之法,2012(4)
[2]吴梅.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J].学科教育,2009(5)
[3]何宏涛.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J].学术论坛,2012(9)
[4]唐铁民.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J].观察思考,2013(4)
[5]韦玉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刊,2010(1)
[6]王天秀.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J].神州,2011(7)
[7]侯禹.初中数学分层次法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课堂内外,2011(4)
【关键词】 新课堂标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作为学习活动的主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最佳动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心理学家指出:“正是由于水平能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帮助,而不是通常认为的智力欠缺造成学生学习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在最大程度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因材施教。心理学家实验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不同层次水平。所以需要我们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统一层次内学生安排相近内容教学,使得学生们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一、因材施教的意义
世间万态,每个人的天赋禀性、性格特点、生活经历都具有独特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扬长补短,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在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高质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就犹如医生对病人对症下药,能够在与学生自身特点适应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材施教也激发学生能动性发挥智力的催化剂,学生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等待激发、活跃的火山,因材施教就是火山爆发的催化剂、动力,教师要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帮助他们找到自信。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两个原理
1、主观能动性原理
主观能动性也叫做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积极主动的进行。依据此原理,分层次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智力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因为没有受到与之个性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理念主张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适当的条件以及环境下,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质的飞跃。
2、转化发展原理
分层次教学理念坚持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哲学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都是可以改变的,不会仅仅局限于目前的状态。分层次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需要在适应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以及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修改,最终与之相适应,让处于高层次的学生更加优秀,落后层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到达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最终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学生。
三、分层次教学法的三个原则
1、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原则
整体与局部相统一原则就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集体统一要求和进行公平、平等的教学活动的同时,准确衡量学生的目前发展水平和存在的发展潜力,结合新课堂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层次教学,将学生集体进行局部层次划分,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作业设置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持续进步。
2、智商与情商相结合原则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忽视了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的情商发展水平。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具有同等重要程度,二者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只有智商与情商的共同发展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商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着调节和动力作用,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的个性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兴趣爱好都具有可塑性。同时由于基础水平不同造成他们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在促进学生智商发育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情商因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造福于社会。
3、知识传授与心理认识水平相结合原则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的认识是受到客观世界的发展以及认识主体本身特点的影响的。所以在初中数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要求和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相结合,进行弹性处理,以便使教学内容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弹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充分融合于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使得两者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新课堂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状况以及掌握新课堂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依据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相应的教学训练,最终实现学生集体在原来的学习能力水平上同步提高,避免出现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对一部分学生是停滞不前的重复,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却是遥不可及,处于知识断裂状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和优秀心理素质的养成。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作用,认真学习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教学原理,坚持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初中數学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看见发展的希望,快速提高数学水平,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讨[J].治学之法,2012(4)
[2]吴梅.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J].学科教育,2009(5)
[3]何宏涛.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J].学术论坛,2012(9)
[4]唐铁民.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J].观察思考,2013(4)
[5]韦玉胆.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刊,2010(1)
[6]王天秀.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次教学[J].神州,2011(7)
[7]侯禹.初中数学分层次法教学的思考与体会[J].课堂内外,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