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央视有一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中学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并布置了以此为主题的作文。这件事何以会引发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因为它在揭示一个伟大主题的同时,也触及了天下所有为子女者的内心之痛,即对伟大母爱报答的忽略。
  虽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感恩仍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笔者认为,当今的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然而其影响却不容低估,其危害必然导致个体品质的自私自利、导致人情的冷漠、导致社会道德的滑坡。为此,学校的德育工作渗透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一、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日趋上升,孩子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为了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父母们倾尽了心血。父母们无条件的给予,从而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他们对父母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置若罔闻,以上种种均是学生感恩意识谈化的原因及表现。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感恩呢?
  
  二、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的具体做法
  
  首先,教育部门要改革对教育成绩的评价体系。教育部门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弱化智育对德育的冲击;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近日,《中国青年报》讯:上海市教委日前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通过大力开展中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教师、社区等感恩活动,并作为学生升学、当兵、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
  其次,强调感恩教育的引导者、接受者要多元化。
  1.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感恩行为是孩子的榜样模范,身教胜于言教,家长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向别人表达谢意。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心存感恩与向人道谢是两个让人通往成功的习惯。学会感谢的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2.教师的循循善诱。首先教育者应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最后是感恩社会。
  感恩父母:笔者采取了下列措施:(1)布置一篇作文《父爱》或《母爱》,要求写出真情实感;(2)要求学生每月给家长写一封家书,汇报自己在校学习状况;(3)利用母亲节或父亲节实践一次感恩行动;(4)召开感恩主题班会,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让一些学生谈个人感受,使全体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感恩老师:让学生描述老师的辛苦与劳累,让学生理解老师,尊敬老师,回报老师的教育。努力使学生达到“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些课我不喜欢,但我会努力地去听,因为我知道老师深夜备课的苦心”的境界。
  感恩社会:要求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所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要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每个成年人心里,也应当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四个大字。芸芸众生,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还是接受者,他们都不是单一的角色扮演者,同时也应是感恩教育的接受者。只有这样的社会才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最后,引导学生从细微入手,多途径强化感恩教育。
  (1)化态度为行动。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在节假日,可让学生亲手做些小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以表感谢之心。还可布置一些感恩作业:“今天有无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另外,北京一中学也有一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等等。都是将态度化作实际行动的表现。
  (2)化态度为语言。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人和事。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而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表达出来。那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
  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心!让德育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让人间情更浓,让社会更和谐。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许多复习资料中都有下面这道不定项选择题:  一件衣服=15千克大米。这个等式说明( )  A.它们的使用价值相等  B.它们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相等  C.它们的价值量相等  D.它们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有些资料给出的参考答案为C、D。笔者认为D项不能入选。选D项是一个理论误区,其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基本含义。  我们知道,“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习主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后劲,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入手,笔者进行了一次探索和实践。其方法和途径可以概括为:引导—关注—思考。其基本过程:引导是通过引导者(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激发思维主体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并引起关注(学会关心),同时结合实际进行理性思考获得结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
任何改革都是在不断规范中完善和发展的。近几年来,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只有规范才能发展,才能为思品学科课程改革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使思品课改进一步扬帆远航。    一、规范的行为——课改扬帆远航的重要前提    思想产生行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新的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理念见于文件、
【摘 要】 教师的语言交流是课堂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引导学生乐于利用学业求助这一有效的学习策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交流水平,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探究:一是言语交流技巧;二是态势语交流技巧。  【关键词】 教师语言 言语交流 态势语交流 学业求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一名教师教得好不好,对学生有没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一堂课仅仅四十分钟左右,在这短短的四十来分钟里,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历史教师思考和践行的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应该开好头、做好序,让短短的几分钟导入语成为精彩教学的序幕。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旧带新导入。以旧带新即复习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它是利用知识
课堂提问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也是连接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一节成功的课,可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平台,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提高能力。课堂提问的成功,是引发学生有效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以学定问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问的对象,离开了教育的对象,提问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个好的提问,首先要源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家苏霍姆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维护、心理问题的矫正,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日本的一项调查也证实,教师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一、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
随着被喻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高考的实施,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向,并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就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就找准历史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趋向的结合点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策略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权当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    第一,从指导思想看,继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教育应与时俱进,特别注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
2009年是江苏省实行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的第二年,对选修学科而言也是江苏高考招生方案大改革的重要一年。2009年的高考历史江苏卷在继承上择尽精华、推陈出新,发展上与时俱进、另辟蹊径。纵观全卷严谨大气,求真创新,形成了鲜明的苏派风格。但其难度陡然上升,给今后的历史高考教学带来新课题。    一、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分步推进    2009年江苏卷题型稳中出新无大变,题量略微增多无大碍,试卷难度以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