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阶段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建设为完成6~12岁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对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师德师风建设实践的总结和探究,研究归纳了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包括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引导认识公平的相对性、保护尊严及隐私等。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德师风;建设路径;个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二十年小学教育经历中,本人切实感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尊重学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提高小学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问题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一、关于“师德”“师风”的通俗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师德”“师风”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两者的持续追求使教育成为人类文明最璀璨的事业。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这些都是师德;而“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这些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二、师德师风建设对6~12岁儿童的重要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典型意义在于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友爱关怀的班级,为完成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一)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快速发展的特性
  低年段(6~8岁)的发展特点:儿童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一切听从老师的评价,自我随意性强,集体意识模糊,很容易学会没学过的事物。
  中年段(8~10岁)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会了简单的自我评价,能简单地评价他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朦胧地认识到集体的概念,有一定的独立能力。
  高年段(10~12岁)的发展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再单纯从老师和他人的嘴里得到评价,更多的是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强烈,有任性的想法,注意力明显得到提高,清晰地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样变化是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在注意力方面,6~12岁有飞跃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6~7岁,注意力维持15分钟左右;8~9岁,注意力提高至20分钟;10~12岁,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以上。在记忆力方面,从开始的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发展到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三)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呈现高模仿性
  儿童时期,孩子们不懂得与人相处,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他们会选择观察身边家人,学习其言行举止。当他们接受规范式教育后,就逐步开始进行选择性观察和选择性模仿,其对象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并从学习中学会做事和交往,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四)校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心智成长的重要土壤
  学生的社会性指的是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认同的品质。儿童大部分的有效活动时间都在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给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对与同伴相处有良好的态度和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个案
  (一)个案一:榜样的力量
  案例描述:2018年2月,教师A发烧痊愈后突然失声,医生给教师A开了三天的病假单。拿着病假单,教师A心里想着的就是学校和学生,顾不上身体的极度不适,还是坚持回校上课。学生知道教师A失声了,仍坚持上班。这段时间,班级纪律突飞猛进,学生都非常自律。学生的心中有一块明镜,其行为就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师,在模仿的同时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可见,教师的榜样力量无限大。
  案例述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以自己的行為给人做出榜样。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他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二)个案二:给予安全感
  案例描述: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官方允许推迟上学。每逢这种情况发生,教师B总是提早到校,通知学生可以推迟上学。学生叫教师B“第一名将军”,总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教师B会给学生递纸巾擦去身上的雨水,提醒学生把雨伞放好,提醒学生换鞋,提醒湿了身的学生换衣服。老师在学生身边,给予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会更加信赖老师,更加信任老师,更加尊重老师。
  案例述评: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形但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当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最需要老师的支持、陪伴和认同,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关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也会使往后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三)案例三:相对的公平
  案例描述:在小学各班级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会偏袒自己,导致混淆视觉。每当发生问题时,教师C总会把两个学生都叫到跟前,先静心思考几分钟,想想本次矛盾的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约法三章,甲同学阐述情况的时候,请乙同学认真聆听,并不得插话,有任何疑问稍后有解释时间,反之亦然。当两者都阐述完问题后,有互相解答和指正的时间。如果需要证人的时候,双方还可以申请证人作证。教师C所带班的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正向的解决方案,大家也逐渐理解了公平的相对性,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矛盾的处理方法。
  案例述评:教师C的处理方法中,静心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不冷静,当孩子们冷静下来,通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聆听也是重要的环节,换位思考,别人描述的情形和自己心里想到的是否不同,让学生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感受事情。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平,老师不会偏袒某一个人,无论是班干还是普通同学,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孩子们经过这三个环节之后,大部分的问题都不用老师去解决,愤怒而来,息怒而回。   (四)案例四:尊重式批评
  案例描述:在教室门口边上有一堵墙,学生稱那是“遮丑墙”。每当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D从不会当众处罚或者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拉到遮丑墙边,先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事情的缘由,再做出判断和处理。一天,教师D批改作业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学生丙很多天前的一页上写满了脏话。教师D当即叫来这位学生,拉他到遮丑墙后,把作业本给他看,这时学生丙一脸的惶恐。教师D问他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写下这些话吗,学生丙摇头。教师D教给学生很多写秘密的方法,从而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案例述评:尊重的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在班级里,教师应强调和坚持尊重性行为,这个尊重不仅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对家长的尊重,还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尊严及隐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归纳
  (一)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开展校园道德文明建设
  榜样示范就是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身学生的品德。作为班主任,通过呈现身边真实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纠纷,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作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思考和总结,从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讨论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文明的教育,优化精神文明教育的方式。
  (二)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小学生在校园的平均时间约占其有效活跃时间的六成,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值得依赖的人就是老师。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必须以公平、民主的姿态去面对它,或一个温暖的微笑,或一句肯定的话语,或一个支持的眼神,都能成为引领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基础。而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老师公正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批评角度、及时的行为干预,对错误行为的抑制和错误观点的改变,都会非常有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习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际观、价值观。
  (三)带领学生认识公平的相对性,灵活处理矛盾焦点问题
  班级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特别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同,成绩较差、表现顽皮的学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要做到端平一碗水,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并通过言传身教把公平处理问题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怎样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这是德育的关键。
  (四)保护学生尊严及隐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藏着秘密,而每个人都需要隐藏秘密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稚嫩的心灵更是如此。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保守秘密,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
  综上,“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诚然需要坚定的教育信念,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端正态度。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提升和塑造教师个人良好品行的基础上,倡导用最贴近教育实际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品德教育方法,助力每一个学生健康卓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学周刊,2014(14).
  [2]朱振华.让成长的心灵充满希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的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2(1).
  [3]李贵成.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4]赵璐玫.德行为先铸就师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在二十年小学教育经历中,本人切实感到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尊重学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也是提高小学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在小学教育阶段,高度重视师德师风问题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不可分。
  一、关于“师德”“师风”的通俗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师德”“师风”的研究从未间断,对两者的持续追求使教育成为人类文明最璀璨的事业。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这些都是师德;而“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等,这些都是师风。师德、师风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二、师德师风建设对6~12岁儿童的重要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典型意义在于打造文明和谐的校园、友爱关怀的班级,为完成儿童社会性心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土壤。
  (一)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具有快速发展的特性
  低年段(6~8岁)的发展特点:儿童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一切听从老师的评价,自我随意性强,集体意识模糊,很容易学会没学过的事物。
  中年段(8~10岁)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会了简单的自我评价,能简单地评价他人,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朦胧地认识到集体的概念,有一定的独立能力。
  高年段(10~12岁)的发展特点: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不再单纯从老师和他人的嘴里得到评价,更多的是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强烈,有任性的想法,注意力明显得到提高,清晰地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多样变化是6~12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在注意力方面,6~12岁有飞跃式的提高,具体表现为:6~7岁,注意力维持15分钟左右;8~9岁,注意力提高至20分钟;10~12岁,注意力可维持30分钟以上。在记忆力方面,从开始的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发展到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和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忆策略。   (三)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呈现高模仿性
  儿童时期,孩子们不懂得与人相处,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他们会选择观察身边家人,学习其言行举止。当他们接受规范式教育后,就逐步开始进行选择性观察和选择性模仿,其对象有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并从学习中学会做事和交往,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
  (四)校园环境是儿童社会性心智成长的重要土壤
  学生的社会性指的是与人交往、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认同的品质。儿童大部分的有效活动时间都在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带给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对与同伴相处有良好的态度和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个案
  (一)个案一:榜样的力量
  案例描述:2018年2月,教师A发烧痊愈后突然失声,医生给教师A开了三天的病假单。拿着病假单,教师A心里想着的就是学校和学生,顾不上身体的极度不适,还是坚持回校上课。学生知道教师A失声了,仍坚持上班。这段时间,班级纪律突飞猛进,学生都非常自律。学生的心中有一块明镜,其行为就是在模仿他们的老师,在模仿的同时修正、改善自己的行为。可见,教师的榜样力量无限大。
  案例述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以自己的行为给人做出榜样。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他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他学习的对象。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和教师都责无旁贷。
  (二)个案二:给予安全感
  案例描述: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官方允许推迟上学。每逢这种情况发生,教师B总是提早到校,通知学生可以推迟上学。学生叫教师B“第一名将军”,总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教师B会给学生递纸巾擦去身上的雨水,提醒学生把雨伞放好,提醒学生换鞋,提醒湿了身的学生换衣服。老师在学生身边,给予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会更加信赖老师,更加信任老师,更加尊重老师。
  案例述评: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形但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当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最需要老师的支持、陪伴和认同,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关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也会使往后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三)案例三:相对的公平
  案例描述:在小学各班级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每个人都会偏袒自己,导致混淆视觉。每当发生问题时,教师C总会把两个学生都叫到跟前,先静心思考几分钟,想想本次矛盾的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约法三章,甲同学阐述情况的时候,请乙同学认真聆听,并不得插话,有任何疑问稍后有解释时间,反之亦然。当两者都阐述完问题后,有互相解答和指正的时间。如果需要證人的时候,双方还可以申请证人作证。教师C所带班的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正向的解决方案,大家也逐渐理解了公平的相对性,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矛盾的处理方法。
  案例述评:教师C的处理方法中,静心思考是最重要的环节,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不冷静,当孩子们冷静下来,通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聆听也是重要的环节,换位思考,别人描述的情形和自己心里想到的是否不同,让学生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感受事情。老师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平,老师不会偏袒某一个人,无论是班干还是普通同学,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孩子们经过这三个环节之后,大部分的问题都不用老师去解决,愤怒而来,息怒而回。
  (四)案例四:尊重式批评
  案例描述:在教室门口边上有一堵墙,学生称那是“遮丑墙”。每当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D从不会当众处罚或者批评他们,而是把他们拉到遮丑墙边,先和他们谈谈心,了解事情的缘由,再做出判断和处理。一天,教师D批改作业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学生丙很多天前的一页上写满了脏话。教师D当即叫来这位学生,拉他到遮丑墙后,把作业本给他看,这时学生丙一脸的惶恐。教师D问他记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写下这些话吗,学生丙摇头。教师D教给学生很多写秘密的方法,从而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案例述评:尊重的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在班级里,教师应强调和坚持尊重性行为,这个尊重不仅指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孩子对家长的尊重,还指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作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更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尊严及隐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归纳
  (一)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开展校园道德文明建设
  榜样示范就是用高尚的思想品德、模范的行为和卓越的成就来影响身学生的品德。作为班主任,通过呈现身边真实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纠纷,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作为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探讨、思考和总结,从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讨论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文明的教育,优化精神文明教育的方式。
  (二)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小学生在校园的平均时间约占其有效活跃时间的六成,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最值得依赖的人就是老师。当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必须以公平、民主的姿态去面对它,或一个温暖的微笑,或一句肯定的话语,或一个支持的眼神,都能成为引领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行为基础。而当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老师公正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批评角度、及时的行为干预,对错误行为的抑制和错误观点的改变,都会非常有效。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习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际观、价值观。
  (三)带领学生认识公平的相对性,灵活处理矛盾焦点问题
  班级中成绩优良的学生特别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同,成绩较差、表现顽皮的学生会经常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要做到端平一碗水,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并通过言传身教把公平处理问题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导学生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怎样的方法是最适合的,这是德育的关键。
  (四)保护学生尊严及隐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藏着秘密,而每个人都需要隐藏秘密的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稚嫩的心灵更是如此。老师在和学生的沟通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保守秘密,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良好关系。
  综上,“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诚然需要坚定的教育信念,做到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端正态度。本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提升和塑造教师个人良好品行的基础上,倡导用最贴近教育实际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优化品德教育方法,助力每一个学生健康卓越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学周刊,2014(14).
  [2]朱振华.让成长的心灵充满希冀: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的实践感悟[J].学周刊,2012(1).
  [3]李贵成.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
  [4]赵璐玫.德行为先铸就师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4).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中的键盘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反复练习,如何摆脱练习的枯燥性,让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练习中呢?通过设计互动式的Flash小游戏,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反馈,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愿意投入键盘练习中。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标点符号输入;互动游戏;趣味练习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学习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这对于刚接触信息技
摘 要: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已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用好教材,要善于贯彻和落实。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价值观;回归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的。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已经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在教学中要积极贯彻和落实。   一、爱国——维护
摘 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课程的核心价值和重要使命。为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有序性、严谨性、概括性及独创性等特点与数学思维品质特征不谋而合。在此,探讨了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期提升整理复习单元教学的时效性,并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整理与复习课;“思维导图”;数学思维品质   《义务
摘 要:语文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是很大,但要真正做到有效学习、快乐学习,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努力改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整体学习水平。通过课堂氛围的创造、教学方式的改善以及情境创设等来弥补当前教学中的不足。   关键词:小学语文;和谐;快乐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毫不夸张地说,学生能吸收多少知识,在课堂中学习是否积极,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教学氛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讨论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科当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就需要将任务型教学法与课堂的案例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训练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基于初中生英语水平,明确学习目标   相信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认知能力存在非常大的
摘 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使得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一届比一届高,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分析,在了解一年级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数学现实”的基础上,对这一单元内容进行整合,重构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教材,使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达到真正有效。   关键词:数学现实;单元整合;构想;尝试   20以内进位加法是后续计算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入学前接触最多的数学知识就是数与计算,一年级学生的现实认知水平究竟
摘 要: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習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讲,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平台让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实现成为可能。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数字化平台将教学诸多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利用此平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整体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字化平台;个性化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率   一、ASP.NET 2.0 Web程序开发课程个性化教学的定位   ASP.NET 2.0
摘 要: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师需秉持立德树人思想,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提升高中生的文化修养与思想高度。在以德促教的理念下,探索德育与语文教材的融合突破口,建构高效语文德育课堂,提升高中生语文学习思考高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渗透;渗透意义;渗透思考;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与以德促教的本质,即品德的教育,没有优秀品德的学者,最终只能成为高素质的“野蛮人”。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
摘 要:备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备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备课,做好备课工作,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备课;课堂教学   备课是指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它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效果,从初中数学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课堂活动比较精彩,但是教学效果却比较一般,经过探讨研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