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学习,即符合学习规聿、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其在学习的天地里展开精耕细作式的有效学习是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呢?自信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法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
一、让学生会赏识,有自信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尽管教师很努力,但总会有部分学生因学习兴趣不高而厌学,因自信不足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造成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沉闷教学态势。因此,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学习动力,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是我们在面对学生厌学时的重要对策。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让学生赏识自己的机会,架设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架设让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创设更多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的机会并体验满足后的快感,从而让他们对课堂产生好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们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把每一次上课的前三分钟,定为“课前三分钟”,内容由学生自定,有新闻一则、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读后感交流等,并强调声音、情感、身体语言等细节。有了锻炼的舞台、展示的平台,慢慢地,同学们的胆子大了,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了,更能自信地举起小手,与同学、老师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了,由最初的畏缩到想说、敢说、能说,他们因成功而愉悦,课堂成了他们交流的天地,探索的乐园。
让微笑走进课堂。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而微笑是对别人肯定和鼓励的最好表现方法之一。在微笑中,有种叫“友善”的东西在潜滋暗长,微笑会增加幸福感,进而也能增强自信心。所以,在课堂上以及课余时间里,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去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缺乏自信的学生,让学生感受你的友善、和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将会使学生在享受微笑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二、让学生重养成,育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平时的养成,也就是要“习”才能“惯”。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学习的需要内化为“我要学”是非常重要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格的塑造,学习品质的培育,都具有重要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培养整洁得体的仪表,文明有礼的言行,大方端庄的气度。无论校内校外,坐立起行都能以蓬勃向上的朝气鼓舞自己,带动他人,从而形成友爱和谐、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健康的品格、文明的言行、乐观的态度都是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好伙伴。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具有约束作用的定型性学习行为,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不太容易改变。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到上课铃响,迅速回教室安静下来做好上课准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同学汇报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并做好发表意见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
三、让学生会方法,善于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重视学生如何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自觉的课堂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课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的同时,还要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笔者就根据要求引导学生首先自主制定以下预习目标:1、找出本课的生字词、好词,了解所找生字的特点;2、品读课文的佳句;3、提炼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评。因为每个学生制定的预习目标有所不同,通过预习汇报,同学间能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让学生会赏识,有自信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尽管教师很努力,但总会有部分学生因学习兴趣不高而厌学,因自信不足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造成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沉闷教学态势。因此,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学习动力,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是我们在面对学生厌学时的重要对策。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让学生赏识自己的机会,架设让学生赏识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架设让学生展示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创设更多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的机会并体验满足后的快感,从而让他们对课堂产生好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例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们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把每一次上课的前三分钟,定为“课前三分钟”,内容由学生自定,有新闻一则、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读后感交流等,并强调声音、情感、身体语言等细节。有了锻炼的舞台、展示的平台,慢慢地,同学们的胆子大了,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了,更能自信地举起小手,与同学、老师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了,由最初的畏缩到想说、敢说、能说,他们因成功而愉悦,课堂成了他们交流的天地,探索的乐园。
让微笑走进课堂。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而微笑是对别人肯定和鼓励的最好表现方法之一。在微笑中,有种叫“友善”的东西在潜滋暗长,微笑会增加幸福感,进而也能增强自信心。所以,在课堂上以及课余时间里,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去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缺乏自信的学生,让学生感受你的友善、和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将会使学生在享受微笑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二、让学生重养成,育品质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平时的养成,也就是要“习”才能“惯”。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学习的需要内化为“我要学”是非常重要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格的塑造,学习品质的培育,都具有重要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培养整洁得体的仪表,文明有礼的言行,大方端庄的气度。无论校内校外,坐立起行都能以蓬勃向上的朝气鼓舞自己,带动他人,从而形成友爱和谐、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健康的品格、文明的言行、乐观的态度都是让学生喜欢学习的好伙伴。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具有约束作用的定型性学习行为,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不太容易改变。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到上课铃响,迅速回教室安静下来做好上课准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同学汇报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并做好发表意见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
三、让学生会方法,善于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重视学生如何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自觉的课堂中掌握知识,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课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的同时,还要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笔者就根据要求引导学生首先自主制定以下预习目标:1、找出本课的生字词、好词,了解所找生字的特点;2、品读课文的佳句;3、提炼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互评。因为每个学生制定的预习目标有所不同,通过预习汇报,同学间能取长补短,资源共享,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