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建设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教学在当前教育领域发展中日趋常态化,微课作为新兴教学形式之一,以其专题化、碎片化等独特优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微课内涵、特点及当前艺术院校微课教学现状等的分析,从教学管理者视角进一步探讨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 艺术院校 微课教学
  【基金项目】南京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艺术类高校微课建设管理与策略(XJ20150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2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名词、新应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微课作为教育领域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将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为有机的一体,这也成为当下高校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一、微课教学概述
  微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也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热议的微课概念来自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学者戴维·彭罗斯的微课程概念,同时也提出了微课程建设的五个步骤:列出课堂教学中需要传递的核心概念;给出一份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时长为1-3分钟;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至课程管理系统。国内微课程研究方兴未艾,作为新兴研究热点,在微课程的具体名称、界定范围、资源组织模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微课依托信息技术,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是一种一对一的学习方式,因为微课视频的时长特点,在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是技能点展开录制,这种小而精致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成果。这种一对一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二、艺术院校微课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艺术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學安排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相较于普通院校,艺术院校课程内容主要是以艺术专业为主,微课这一形式在艺术专业教学中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录制视频可以使教学更为出彩。[1]
  从当前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发展情况来看,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微课本身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要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微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在教学设计上往往是录制一段上课视频就当作是微课教学视频,完全没有理解微课教学的真正意义。同时在微课的规范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微课应是一个小的教学流程的体现,包括了开头的课程内容介绍、教师信息、教学互动以及结尾教学总结和作业布置,而这些往往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这种不规范的微课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艺术院校微课教学建设策略分析
  1.强化微课教学理念。微课教学建设是团队合作的成果,教师是微课教学的践行者,要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上不断提高深化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识,引导教师针对对待微课设计、开发、共享,深入理解微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微课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区别,让教师在教学理念认识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微课教学在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2]
  2.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微课建设中涉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学校层面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融入微课教学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技术培训,在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平台。
  3.注重微课教学建设的深入推广。微课在我国教育教学中仍处于发展阶段,从管理层来说,应不断推动微课教学传播推广工作的展开,将微课教学深入到实际教学实践之中,努力深化微课教学的应用影响力,使其作用在本科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微课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教学推广应用中应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微课教学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深化,艺术院校在微课教学建设要从教师、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微课教学体系,将微课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使其作用在时代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小锋.新建本科院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6, 32(5):38-40.
  [2]徐博,王欧楠.微课教学在艺术类院校教学模式研究与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9(24):128-12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科技不断的进步,高校课程的改革也需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的改变。我国很多高校教育相继推出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改革,有助于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通过研究医学院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在建设外科学精品课程的同时,加强对于教学改革方面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外科学 技术技能 创新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从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现状、聘任标准和要求、职业发展晋升途径和管理培训体系等方面,介绍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发展情况,并结合当前我国职教教师现状提出了加强职业院校教师聘任标准建设、构建“双职”教师培训理念、创新教师晋升体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美国 社区学院 高职院校 兼职教师  【基金项目】2017年度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主持人:王雨帆,课题编号:2017HZSL012
期刊
【摘要】面对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学生学习任务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等现状,我们必须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通过不同途径增强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医德修养。  【关键词】医学院校 传统文化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24-01 
期刊
【摘要】《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法》是研究作物栽培生理的方法和技术。在农学专业研究生中开设这门课程,对于促进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培养研究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介绍了该课程建设和实践的体会,分析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和存在问题,为高校研究生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作物栽培生理 课程建设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省国家重点实
期刊
【摘要】课题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将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点,以相应课题的形式贯穿,学生在设计和解决课题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属于药品制造类,与药学专业培养方向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就业方向为药品的生产、质检、质量保证等,而药学专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医院的药品供应、调配和临床应用等方向。因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区别于药学专业。采用课题教学法,可以有针对性的对药品生产技术专
期刊
【摘要】《材料加工基础》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主要教授常用金属材料的制備方法、成型加工、强化工艺、改性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基础知识。该课程涉及专业领域宽,覆盖专业知识多,加之原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致使实际教学效果较差。本文尝试将参与-协作式教学方式引入《材料加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且有助于营造
期刊
【摘要】本文从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类专业教学内容面临新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出发, 指出了跨文化传播学课程开设的意义,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学改革的目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全域旅游 跨文化传播学 课程体系 改革与创新  【课题项目】本文系贵州省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贵州师范大学文化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中心”(编号:2015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这对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本文将从实训教学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对实训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 实训教学 尺寸测量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分析了民族地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重点探讨了民族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实习,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为民族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民族院校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编号:GJZ1500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贵阳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 实践教学 实践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3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