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广东曲艺的概念与涵盖的曲艺形式,提出现阶段影响广东曲艺传承发展的制约因素与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着重探讨广东曲艺传承保护,以及发展的有效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能够为我国地方曲艺文化精髓的留存与发展,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广东曲艺;粤曲;传承;发展
前言
新时代背景下,受经济、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广东曲艺艺术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受到文化形式的发展与冲击,导致广东曲艺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生产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传承保护与发展传统曲艺形式的人群逐渐减少,语言环境的复杂多样等外在因素的制约,致使广东曲艺在发展上受到极大的制约。对此,应对广东曲艺及其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做出积极的分析与研究,并从中找寻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广东曲艺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也才能促使此项民族瑰宝,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留存下来。因此,对于“广东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广东曲艺
所谓广东曲艺,顾名思义,即是传承与发展在广东地区的众多曲艺形式的总称。但针对实际生活中所谈到的广东曲艺,则可区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通常情况下,我国提到的广东曲艺,一般是指广东省区域内的各类曲艺品种,例如:粤曲、木鱼歌、客家竹板歌、南音、以及龙舟歌等,而实际则是泛指广州与岭南地区的说唱形式的文学形式。但对于众多广东的曲艺爱好者们来说,这里的狭义广东曲艺,实际上是特指粤曲一类。
曲艺艺术在广东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粤曲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对于粤曲而言,其分支于粤剧,因以粤语进行说唱,也使其成为广州方言地区最为流行的曲艺品种,并且,粤曲在广东、香港、以及澳门的地区,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广东曲艺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一)广东曲艺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
广东曲艺由来已久,自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广东新语》中便有所记载:“粤俗好歌。”这表明广东人通过此种曲艺表现形式,进行情感与心意的表达,以及娱人娱己的活动。也说明了清朝时期,广东曲艺便已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然而,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大批极具流行色彩的时下主流音乐形式逐渐占领与充斥着我国音乐市场,并导致各类地方曲艺形式等受到了较为强烈的冲击。而对于广东曲艺而言,其演出市场逐渐步入低迷,但由于广东省各地基层镇街所具有的民俗文化仍处于较为浓郁的状态,尤其在粤东与粤西的基层镇街区域,所以仍是广东曲艺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但不得不提的是,虽然广东曲艺行业通过不断的剧目生产、曲艺翻新、院团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延续和传承曲艺文化方式的进行,能够取得较为骄人的成绩,但面对国内整体曲艺行业市场的下滑,此种挽救措施便显得杯水车薪。这也导致了广东曲艺在传承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做简要说明。
1.部分曲艺艺术受众面较小,且地方色彩较为浓郁,流行性较差。随着粤剧的发展和重组,使得粤曲由此分支而出[1]。并且,在粤曲的发展过程中,还结合了众多广东民间的说唱形式。例如:南音、龙舟、木鱼、粤讴、板眼、以及咸水歌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类音乐与曲艺形式的出现,导致广东曲艺艺术中,有多种曲艺形式或粤曲曲种等彻底消亡。并且,即使现阶段很多曲艺形式仍然存在于民间,但其存在的形式具有极大的象征性,喜爱广东曲艺艺术的人却越来越少。
2.曲艺艺术传承出现断层。老一代的曲艺艺人衰老离世,而年轻人喜爱曲艺的人数日益减少,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严重,更致使对于广东曲艺艺术的传承保护出现势微情况。现阶段,活跃在广东曲艺舞台上的老一代曲艺艺人较少[2]。如:广东的曲艺名家谭佩仪、黄俊英、陈玲玉、何萍、以及梁玉嵘等。且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有所下降。并且,虽然广东著名的曲艺名家通过不断的纳入曲艺爱好者与曲艺人才,但总体人数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广东的地方曲艺艺术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出现断层。
3.曲艺爱好者人数骤减。由于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省市,文化传播极为快速。这使得广东省的众多年轻人与部分中年人,对于多种音乐形式与曲艺形式产生兴趣,如流行音乐、爵士乐、相声、小品等。这将导致人们对于传统的广东曲艺形式喜爱程度逐渐降低,且喜爱人数也逐渐减少。同时,受媒体受众群体的影响,导致现阶段所存在的多种媒体形式,对于广东曲艺的播放极为有限,而大多在节目编制上,很少会涉及到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曲艺艺术形式[3]。失去了传播与展示途径,导致现阶段的很多广东青少年人群,对于传统的广东曲艺形式了解极为有限,甚至对广东所存在的多种曲艺种类都不知晓。
(二)广东曲艺艺术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成因
1.多媒体极大冲击了曲艺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便逐渐推行改革開放政策。而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广东省开始急速的吸取国外的经济与文化形式。同时,为逐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电影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不仅为广东省人民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更使人们对于此种影音同步的媒体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电视机与录音机等电器设备的逐渐增多,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观赏到多种形式的节目[4]。并且,由于磁带、录像带的出现,也导致众多艺术形式与节目等,能够通过极为低廉的方式进行拷贝与播放。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地方曲艺,此种方式更具有欣赏便捷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这也进一步导致广东曲艺艺术走入低谷。此外,随着电视节目种类的增多,各类曲艺节目也逐步被搬上银幕,形成了传统曲艺艺术在电视节目中的转播,这也为广东传统曲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为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人们在面对多元化网络环境时,更加无暇顾及传统的曲艺形式,在多媒体对曲艺艺术形成极大冲击的同时,新型的娱乐形式与音乐形式等,也对曲艺艺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传承保护影响。例如:现阶段人们所进行的唱K、跳舞、以及网络新闻与游戏等,均会影响到民间曲艺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导致未能进行时代性包装的曲艺艺术,发展形式更为严峻。 2.曲艺形式与时代脱节。现阶段,虽然广东曲艺形式仍然存在,且在农村等基层镇街区域,仍有较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但此种艺术表现形式,则很难进入现实中多元化的演出舞台。并且,在节目编排与内容方面,也仍为传统的基础性内容,这便导致很多广东曲艺艺术中很多内容,无法促使人们赏析与情趣的生成。同时,由于对曲艺传承的人员逐年减少,也导致在整体曲艺表演过程中,大多为反复出现的熟面孔或年级较大的老演员。而此种一成不变的传统曲艺形式,也将在展现出其单一性特点的同时,与时代的发展相对脱节。
3.普通话的普及。传统的广东曲艺,多以粤语语言表达为主,如:南音、龙舟、木鱼、粤讴、板眼、以及咸水歌等,都是以粤语作为基础性表达语言,进行曲艺节目的演出。而粤语仅为广东省的地方方言,且广东不同地区内所所的粤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这也导致广东曲艺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与约束[5]。同时,与其他地方性语言不同,粤语从发音到诵读,与其他地方性语言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异性,这便导致广东曲艺在发展中,较难受到其他省市及地区人们的理解,因外省市地区的人们对于广东话知之甚少,导致广东曲艺艺术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与较为快速的发展。此外,受到普通话的普及影响,现阶段的广东青少年儿童等,在校园内应用方言的程度逐渐降低,这对于广东曲艺传播所需要的语言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不仅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曲艺艺术在学习上受到影响,更会使青少年在欣赏广东曲艺艺术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进而影响到广东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三、广东曲艺传承保护与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对传统曲艺形式进行创新
对于广东省现阶段所留存下来的曲艺形式,大多经过上百年的历史传承,虽曲艺形式多样,且也经过一定程度的改良与创新,但总体而言,仍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对此,应对广东曲艺进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结合,并对传统曲艺形式做出极具时代性的创新。
首先,应进行全新曲艺节目的创作。在传统的广东曲艺作品中,通常所描述的剧情或表达的内容,多为具有封建思想与时代背景的艺术题材,与新形势下的中国社会现状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异。是以,应创作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曲艺内容,以此与观众达成共鸣。其次,应进行曲艺演员的创新性培养。由于广东传统的曲艺传承人才较少,且依靠以往的人员招收模式,喜爱并能够坚持学习曲艺艺术的人员更是极为有限[6]。对此,应通过创新性模式进行人员的招收与培养。例如:使广东曲艺进入校园,在众多中小学中开设广东曲艺文化的讲解与具体课程的教授,这在消除传统拜师学艺的繁文缛节基础上,使广东曲艺由小众艺术逐渐演变成大众艺术。并且,此种方式能够从小培养其学生对广东曲艺形式的兴趣与爱好,也对后续人员的招收与培养,奠定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最后,应与现代的流行音乐及技术等进行优点的吸收与学习。作为现存并得到高速发展的现代音乐,其存在形式与艺术特色等,都是传统的广东曲艺所应着重吸收与学习的方面。通过反复的比较、借鉴与尝试,将现代音乐中能够与传统曲艺形式相结合的部分予以吸收和借鉴,以此为广东曲艺创造出全新的活力。
(二)全新媒体形式的传承应用
现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我国已经步入信息纷纭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也应将传统的广东曲艺,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形式,进行传播方式的包装[7]。此种多媒体形式的包装,不仅能够增加广东曲艺艺术的受众范围,更能将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网络传播至世界各个地区,促使对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浓厚兴趣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才等,为广东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多方面的贡献。
(三)公益活动的大力开展
现阶段,为促进广东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可进行大量公益活动的开展,以此在弘扬与传播广东传统曲艺文化的同时,更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例如:2016年6月,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便与广东广电南方生活广播携手举办了“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活动”,此活动不仅积极倡导曲艺文化的传承,更是使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广东文化强省的发展。并且,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希望通过“一带一”模式,将广东曲艺传承与发扬下去。这既能够为广东曲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又能带动广东省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补充人们的精神食粮,可谓“一举两得”之举。
结语
综上所述,广东曲艺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对此,应进行积极的改进与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具有广东地区特色的曲艺文化形式得以留存于传承,也才能为我国传统曲艺文化的延续做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莉.宁波地方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J].宁波大学學报(人文科学版),2011(02):P91-95;
〔2〕石蓓.地方曲艺的出版传承危局及数字化应对——以天津时调为例[J].现代出版,2014(01):P67-69;
〔3〕杨奇光.地方曲艺文化在当代的传播与传承:基于对华阴老腔戏班的田野调查[J].新闻春秋,2014(03):P77-83;
〔4〕薛文晨.地方曲艺的文化传承及创新[J].艺术科技,2015(02):P100;
〔5〕杨秀妹.关于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从常州道情说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05):P6-8+P18;
〔6〕李红,刘建.山东省地方曲艺的旅游产业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7(05):P117-119;
〔7〕乔琪琪,赵玲杰,马钰.地方曲艺文化的新媒体创新传承——以沧州木板大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02):P35-36+P46。
作者简介:邵学成(1989--),男,本科,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专业,现任东莞市中堂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群文干部。
[关键词]广东曲艺;粤曲;传承;发展
前言
新时代背景下,受经济、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广东曲艺艺术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受到文化形式的发展与冲击,导致广东曲艺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生产挑战;另一方面,由于传承保护与发展传统曲艺形式的人群逐渐减少,语言环境的复杂多样等外在因素的制约,致使广东曲艺在发展上受到极大的制约。对此,应对广东曲艺及其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做出积极的分析与研究,并从中找寻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广东曲艺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也才能促使此项民族瑰宝,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留存下来。因此,对于“广东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广东曲艺
所谓广东曲艺,顾名思义,即是传承与发展在广东地区的众多曲艺形式的总称。但针对实际生活中所谈到的广东曲艺,则可区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通常情况下,我国提到的广东曲艺,一般是指广东省区域内的各类曲艺品种,例如:粤曲、木鱼歌、客家竹板歌、南音、以及龙舟歌等,而实际则是泛指广州与岭南地区的说唱形式的文学形式。但对于众多广东的曲艺爱好者们来说,这里的狭义广东曲艺,实际上是特指粤曲一类。
曲艺艺术在广东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粤曲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对于粤曲而言,其分支于粤剧,因以粤语进行说唱,也使其成为广州方言地区最为流行的曲艺品种,并且,粤曲在广东、香港、以及澳门的地区,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广东曲艺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一)广东曲艺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
广东曲艺由来已久,自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广东新语》中便有所记载:“粤俗好歌。”这表明广东人通过此种曲艺表现形式,进行情感与心意的表达,以及娱人娱己的活动。也说明了清朝时期,广东曲艺便已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然而,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起,由于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大批极具流行色彩的时下主流音乐形式逐渐占领与充斥着我国音乐市场,并导致各类地方曲艺形式等受到了较为强烈的冲击。而对于广东曲艺而言,其演出市场逐渐步入低迷,但由于广东省各地基层镇街所具有的民俗文化仍处于较为浓郁的状态,尤其在粤东与粤西的基层镇街区域,所以仍是广东曲艺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但不得不提的是,虽然广东曲艺行业通过不断的剧目生产、曲艺翻新、院团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延续和传承曲艺文化方式的进行,能够取得较为骄人的成绩,但面对国内整体曲艺行业市场的下滑,此种挽救措施便显得杯水车薪。这也导致了广东曲艺在传承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做简要说明。
1.部分曲艺艺术受众面较小,且地方色彩较为浓郁,流行性较差。随着粤剧的发展和重组,使得粤曲由此分支而出[1]。并且,在粤曲的发展过程中,还结合了众多广东民间的说唱形式。例如:南音、龙舟、木鱼、粤讴、板眼、以及咸水歌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类音乐与曲艺形式的出现,导致广东曲艺艺术中,有多种曲艺形式或粤曲曲种等彻底消亡。并且,即使现阶段很多曲艺形式仍然存在于民间,但其存在的形式具有极大的象征性,喜爱广东曲艺艺术的人却越来越少。
2.曲艺艺术传承出现断层。老一代的曲艺艺人衰老离世,而年轻人喜爱曲艺的人数日益减少,青黄不接的现象极为严重,更致使对于广东曲艺艺术的传承保护出现势微情况。现阶段,活跃在广东曲艺舞台上的老一代曲艺艺人较少[2]。如:广东的曲艺名家谭佩仪、黄俊英、陈玲玉、何萍、以及梁玉嵘等。且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有所下降。并且,虽然广东著名的曲艺名家通过不断的纳入曲艺爱好者与曲艺人才,但总体人数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广东的地方曲艺艺术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出现断层。
3.曲艺爱好者人数骤减。由于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省市,文化传播极为快速。这使得广东省的众多年轻人与部分中年人,对于多种音乐形式与曲艺形式产生兴趣,如流行音乐、爵士乐、相声、小品等。这将导致人们对于传统的广东曲艺形式喜爱程度逐渐降低,且喜爱人数也逐渐减少。同时,受媒体受众群体的影响,导致现阶段所存在的多种媒体形式,对于广东曲艺的播放极为有限,而大多在节目编制上,很少会涉及到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曲艺艺术形式[3]。失去了传播与展示途径,导致现阶段的很多广东青少年人群,对于传统的广东曲艺形式了解极为有限,甚至对广东所存在的多种曲艺种类都不知晓。
(二)广东曲艺艺术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的成因
1.多媒体极大冲击了曲艺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便逐渐推行改革開放政策。而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广东省开始急速的吸取国外的经济与文化形式。同时,为逐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电影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不仅为广东省人民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更使人们对于此种影音同步的媒体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电视机与录音机等电器设备的逐渐增多,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观赏到多种形式的节目[4]。并且,由于磁带、录像带的出现,也导致众多艺术形式与节目等,能够通过极为低廉的方式进行拷贝与播放。相比于传统形式的地方曲艺,此种方式更具有欣赏便捷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这也进一步导致广东曲艺艺术走入低谷。此外,随着电视节目种类的增多,各类曲艺节目也逐步被搬上银幕,形成了传统曲艺艺术在电视节目中的转播,这也为广东传统曲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为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人们在面对多元化网络环境时,更加无暇顾及传统的曲艺形式,在多媒体对曲艺艺术形成极大冲击的同时,新型的娱乐形式与音乐形式等,也对曲艺艺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传承保护影响。例如:现阶段人们所进行的唱K、跳舞、以及网络新闻与游戏等,均会影响到民间曲艺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导致未能进行时代性包装的曲艺艺术,发展形式更为严峻。 2.曲艺形式与时代脱节。现阶段,虽然广东曲艺形式仍然存在,且在农村等基层镇街区域,仍有较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但此种艺术表现形式,则很难进入现实中多元化的演出舞台。并且,在节目编排与内容方面,也仍为传统的基础性内容,这便导致很多广东曲艺艺术中很多内容,无法促使人们赏析与情趣的生成。同时,由于对曲艺传承的人员逐年减少,也导致在整体曲艺表演过程中,大多为反复出现的熟面孔或年级较大的老演员。而此种一成不变的传统曲艺形式,也将在展现出其单一性特点的同时,与时代的发展相对脱节。
3.普通话的普及。传统的广东曲艺,多以粤语语言表达为主,如:南音、龙舟、木鱼、粤讴、板眼、以及咸水歌等,都是以粤语作为基础性表达语言,进行曲艺节目的演出。而粤语仅为广东省的地方方言,且广东不同地区内所所的粤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这也导致广东曲艺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与约束[5]。同时,与其他地方性语言不同,粤语从发音到诵读,与其他地方性语言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异性,这便导致广东曲艺在发展中,较难受到其他省市及地区人们的理解,因外省市地区的人们对于广东话知之甚少,导致广东曲艺艺术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与较为快速的发展。此外,受到普通话的普及影响,现阶段的广东青少年儿童等,在校园内应用方言的程度逐渐降低,这对于广东曲艺传播所需要的语言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不仅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曲艺艺术在学习上受到影响,更会使青少年在欣赏广东曲艺艺术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进而影响到广东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三、广东曲艺传承保护与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对传统曲艺形式进行创新
对于广东省现阶段所留存下来的曲艺形式,大多经过上百年的历史传承,虽曲艺形式多样,且也经过一定程度的改良与创新,但总体而言,仍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对此,应对广东曲艺进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结合,并对传统曲艺形式做出极具时代性的创新。
首先,应进行全新曲艺节目的创作。在传统的广东曲艺作品中,通常所描述的剧情或表达的内容,多为具有封建思想与时代背景的艺术题材,与新形势下的中国社会现状具有极为明显的差异。是以,应创作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曲艺内容,以此与观众达成共鸣。其次,应进行曲艺演员的创新性培养。由于广东传统的曲艺传承人才较少,且依靠以往的人员招收模式,喜爱并能够坚持学习曲艺艺术的人员更是极为有限[6]。对此,应通过创新性模式进行人员的招收与培养。例如:使广东曲艺进入校园,在众多中小学中开设广东曲艺文化的讲解与具体课程的教授,这在消除传统拜师学艺的繁文缛节基础上,使广东曲艺由小众艺术逐渐演变成大众艺术。并且,此种方式能够从小培养其学生对广东曲艺形式的兴趣与爱好,也对后续人员的招收与培养,奠定下较为坚实的基础。最后,应与现代的流行音乐及技术等进行优点的吸收与学习。作为现存并得到高速发展的现代音乐,其存在形式与艺术特色等,都是传统的广东曲艺所应着重吸收与学习的方面。通过反复的比较、借鉴与尝试,将现代音乐中能够与传统曲艺形式相结合的部分予以吸收和借鉴,以此为广东曲艺创造出全新的活力。
(二)全新媒体形式的传承应用
现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使得我国已经步入信息纷纭的大数据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也应将传统的广东曲艺,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形式,进行传播方式的包装[7]。此种多媒体形式的包装,不仅能够增加广东曲艺艺术的受众范围,更能将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网络传播至世界各个地区,促使对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浓厚兴趣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才等,为广东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多方面的贡献。
(三)公益活动的大力开展
现阶段,为促进广东曲艺的传承与发展,可进行大量公益活动的开展,以此在弘扬与传播广东传统曲艺文化的同时,更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例如:2016年6月,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便与广东广电南方生活广播携手举办了“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活动”,此活动不仅积极倡导曲艺文化的传承,更是使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广东文化强省的发展。并且,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希望通过“一带一”模式,将广东曲艺传承与发扬下去。这既能够为广东曲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又能带动广东省的文化传播与交流,补充人们的精神食粮,可谓“一举两得”之举。
结语
综上所述,广东曲艺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对此,应进行积极的改进与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具有广东地区特色的曲艺文化形式得以留存于传承,也才能为我国传统曲艺文化的延续做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莉.宁波地方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J].宁波大学學报(人文科学版),2011(02):P91-95;
〔2〕石蓓.地方曲艺的出版传承危局及数字化应对——以天津时调为例[J].现代出版,2014(01):P67-69;
〔3〕杨奇光.地方曲艺文化在当代的传播与传承:基于对华阴老腔戏班的田野调查[J].新闻春秋,2014(03):P77-83;
〔4〕薛文晨.地方曲艺的文化传承及创新[J].艺术科技,2015(02):P100;
〔5〕杨秀妹.关于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从常州道情说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05):P6-8+P18;
〔6〕李红,刘建.山东省地方曲艺的旅游产业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7(05):P117-119;
〔7〕乔琪琪,赵玲杰,马钰.地方曲艺文化的新媒体创新传承——以沧州木板大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02):P35-36+P46。
作者简介:邵学成(1989--),男,本科,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专业,现任东莞市中堂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群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