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学德育工作的成效高低必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中学要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主要阵地的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主要阵地素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事儿。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过去讲,教育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是放在第一位的。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赞成这样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教育孩子成为人才,也是要先成“人”后成“才”。所以,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当前,一谈起教育,多数老师直摇头,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多数家长也直叹气,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近些年来,部分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令人忧虑,如中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厌学学生日益扩大,早恋现象有扩大趋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会理解和宽容;缺乏远大理想和坚韧的毅力,做事浮躁,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诚信意识淡薄;怕苦怕累,合作意识不强,集体意识淡薄,等。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情况,根源在于我们的中学德育在新时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中学德育工作难做的原因
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学德育工作的成效高低必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1、中学生思想性格的不成熟、不稳定性客观存在。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阶段,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高中学生,正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他们富有朝气,激情满怀,但缺乏理性思维。他们充满幻想,勇于接受新事物,但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他们在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难以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这不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另外,在中学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加强,对其它的事物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有时甚至是固执的独特的认识,往往想要展示个性,标新立异,带有叛逆的精神。他们对老师或家长的说教是选择性的接受的,这样就使中学生对学校德育思想的接受度下降。
2、当前时代环境背景是开放的、复杂的。
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初期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新思潮、新观念随着通讯网络、电脑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时刻在冲激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到处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即使成年人面临着各种诱惑与侵蚀,有时也会身陷其中,迷失自己。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中学生,自然是受益或受害的最大群体。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
3、中学德育工作的干扰因素较多。
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家庭管教方法不当,及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缺乏关爱等,这些因素往往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尤其是,许多学生在家里是独身子女,家长视之若宝贝,生怕他(她)吃一点儿苦、受一点儿委屈。一旦学生在学校有什么状况,有些家长就到学校吵闹,甚至是“无理闹三分”;加上在有些地方,由于部分社会舆论的偏差性引导,学校和老师在教育“事故”中常处于弱势地位,成了家长的出气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和老师就难以放开手脚“管”学生,德育工作遭到削弱。
4、中学德育工作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部分中学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德育工作没有放到突出地位;德育发展滞后,内容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德育主体(学生)失落,目标过高,偏离实际,注重形式,轻实效;重堵截,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德育渠道单一,没有形成合力等。
二、提高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
早在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因此,中学要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主要阵地的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1、与时俱进,转变德育观念和内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要顺应社会要求,凡超越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和激励学生不盲从、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人格教育。
2、齐抓并举,构建德育阵地,实现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其一,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除思想品德(政治)课外,还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寻找渗透德育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其二,要抓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到感染。如升旗仪式、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文明礼貌月、教师节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其三,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形象,细致的思想工作,走近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 信赖的好朋友。
最后,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等。请进来,如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请警察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走出去,如组织学生进工厂、到农村等,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中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人或事,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培养个性。
另外,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引导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同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加强德育探讨,科学地推进德育教育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快、起伏大,过去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认识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学校要深入实际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因材施教,从每个班(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避免简单粗暴;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重视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
总之,新时期的中学德育工作,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只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贴近社会,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用远大的理想目标去激励学生,用精湛的教育艺术去引导学生,为每个学生铺就健康成长的阳光道路吧!
【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主要阵地素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事儿。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过去讲,教育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是放在第一位的。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赞成这样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教育孩子成为人才,也是要先成“人”后成“才”。所以,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当前,一谈起教育,多数老师直摇头,说“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多数家长也直叹气,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近些年来,部分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令人忧虑,如中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厌学学生日益扩大,早恋现象有扩大趋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会理解和宽容;缺乏远大理想和坚韧的毅力,做事浮躁,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诚信意识淡薄;怕苦怕累,合作意识不强,集体意识淡薄,等。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情况,根源在于我们的中学德育在新时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中学德育工作难做的原因
德育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学德育工作的成效高低必然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1、中学生思想性格的不成熟、不稳定性客观存在。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阶段,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高中学生,正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他们富有朝气,激情满怀,但缺乏理性思维。他们充满幻想,勇于接受新事物,但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他们在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难以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这不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另外,在中学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加强,对其它的事物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有时甚至是固执的独特的认识,往往想要展示个性,标新立异,带有叛逆的精神。他们对老师或家长的说教是选择性的接受的,这样就使中学生对学校德育思想的接受度下降。
2、当前时代环境背景是开放的、复杂的。
我们处于二十一世纪初期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新思潮、新观念随着通讯网络、电脑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时刻在冲激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到处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即使成年人面临着各种诱惑与侵蚀,有时也会身陷其中,迷失自己。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中学生,自然是受益或受害的最大群体。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
3、中学德育工作的干扰因素较多。
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家庭管教方法不当,及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缺乏关爱等,这些因素往往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尤其是,许多学生在家里是独身子女,家长视之若宝贝,生怕他(她)吃一点儿苦、受一点儿委屈。一旦学生在学校有什么状况,有些家长就到学校吵闹,甚至是“无理闹三分”;加上在有些地方,由于部分社会舆论的偏差性引导,学校和老师在教育“事故”中常处于弱势地位,成了家长的出气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和老师就难以放开手脚“管”学生,德育工作遭到削弱。
4、中学德育工作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部分中学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会变革中的学生的教育要求,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德育工作没有放到突出地位;德育发展滞后,内容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德育主体(学生)失落,目标过高,偏离实际,注重形式,轻实效;重堵截,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德育渠道单一,没有形成合力等。
二、提高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途径
早在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因此,中学要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主要阵地的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1、与时俱进,转变德育观念和内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工作要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要顺应社会要求,凡超越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和激励学生不盲从、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人格教育。
2、齐抓并举,构建德育阵地,实现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其一,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除思想品德(政治)课外,还要根据各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德育因素,寻找渗透德育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其二,要抓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到感染。如升旗仪式、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文明礼貌月、教师节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体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其三,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形象,细致的思想工作,走近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 信赖的好朋友。
最后,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等。请进来,如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请警察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走出去,如组织学生进工厂、到农村等,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中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人或事,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培养个性。
另外,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引导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同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加强德育探讨,科学地推进德育教育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快、起伏大,过去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认识的提高,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学校要深入实际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因材施教,从每个班(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避免简单粗暴;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重视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
总之,新时期的中学德育工作,只要遵循教育规律,只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贴近社会,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用远大的理想目标去激励学生,用精湛的教育艺术去引导学生,为每个学生铺就健康成长的阳光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