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的理论研究(英文)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x131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纳米金催化剂独特的催化性质,特别是其优异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热情.除低温选择氧化外,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大气污染物消除、氢能的转换和利用等领域也开发出了一系列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金催化反应.此外,体相金的化学惰性和纳米金的超高活性之间差异的“鸿沟”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浓厚兴趣,试图从原理上理解体相金和纳米金活性差异的根源.CO催化氧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金催化活性的化学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多年来金催化CO氧化反应理论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一般认为,CO在纳米金表面的吸附是CO氧化反应的初始步骤.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表明,CO在金表面的吸附强度主要与被吸附金原子的配位数有关:金配位数越低,CO的吸附能越强,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我们研究发现,CO吸附强度也与被吸附金周围配位金原子的相对位置有关,其中位于正下方的配位金原子加强CO吸附,而位于侧位的配位金原子则弱化CO吸附,这显然削弱了CO吸附与金配位数线性关系的可靠性.理论研究表明,在纯金表面上O_2吸附强度一般很弱,只有在一些特殊结构的金团簇上才有较强的吸附,但在Au/Ti O_2界面及CeO_2表面上O_2吸附较强.金表面原子氧的吸附和金的表面结构有关.我们发现,原子氧倾向于在金的表面形成一种线性的O–Au–O结构以增加其稳定性.当金表面的氧覆盖度增大时,会形成一种金氧化物薄膜结构,其结构依赖于氧的化学势和金的表面结构.纳米金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可能因体系、载体等的差异而不同.大部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纯金表面上O_2很难直接解离形成原子氧,因此反应机理可能是吸附的CO先与O_2反应形成了一种CO–O_2中间体,然后解离形成CO_2.在Au/TiO_2和Au/Ce O_2催化剂上CO催化氧化机理争议很大,均有计算结果支持LH机理和M–v K机理.另外,根据实验上观察到了负载型纳米金能直接活化分子氧的结果,理论上也提出了分子氧先解离为原子氧再与CO反应的氧解离机理.针对如何解离分子氧问题,人们分别提出了低配位金模型、正方形金结构模型、Ti5c模型及Au/Ti5c模型等.我们也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双直线O–Au–O模型来理解Au/TiO_2或Au/CeO_2界面解离活化分子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低配位的金,金和载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以及金所表现出的强相对论效应对于纳米金的活性影响很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的强相对论效应有助于理解金表面的CO吸附与金配位的关系、金表面原子氧的吸附特性、金氧化物薄膜的结构和分子氧的活化等过程.我们认为,金的强相对论作用导致了体相金的化学惰性以及纳米金的活性,因此相对论效应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金催化CO氧化反应机理,从而有助于深层次理解纳米金催化活性来源.
其他文献
2012年10月30日8:00,三峡水库水位蓄至175 m,标志着2012年三峡水库汛末蓄水任务顺利完成,这也是连续第3年成功蓄满,为今冬明春发电、供水、航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根据国家
建立了测定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中磷酸根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选择合适的溶样条件、显色波长及相关试剂加入量等实验,并研究了酸溶二氧化硅对磷酸根测定的影响。通过精密度
为了解决均相钯催化剂难分离回收的问题,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易磁分离回收的微孔聚1,1’-联二萘酚(BINOL)包覆磁性纳米Fe3O4负载钯催化剂Fe3O4@MOPB-Pd,该催化剂可在空气氛围
宜州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其境内迷人的山水风光,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构成了极具特色的风情旅游
Background. 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VPA)- is a rare subtype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A conservative surgical approach is consid
2012年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台湾大学主办、美华水利协会协办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在合肥隆重召开。水利部副部长蔡其华,安徽省副省长
目的建立一种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MISPE-GC/MS)法测定食用油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正己烷稀释后,于高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
鲎素抗菌肽是生物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真菌、肿瘤细胞及一些病毒均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包括多药物耐受微生物),而且这种作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目的对2007-2010年云南省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健康儿童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分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引起AFP的主要
作为防弹玻璃夹层材料,PU的动态力学性能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为准确表征其动态力学性能,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摩擦系数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