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食育班本化课程中,教师以开放、动态的课程观,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等,从孩子的兴趣点及问题出发,结合教师对营养健康知识科学性认识,使幼儿获得关于饮食营养的各种知识,形成正确的饮食营养健康态度,并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行为习惯等。
关键词:食育;班本化课程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提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一文中,强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基础,班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我园作为食育班本化特色课程的教学基地,开展以班级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不仅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培养,参与实践的教师们个性也得到了张扬舒展,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食育经验与反思。
一、幼儿园食育课程之困惑
幼儿园在实施食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四个方面:制定的活动目标不符合各幼儿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没有追随幼儿食育教育中的现象及幼儿感兴趣的切入点来开展食育班本化课程;食育教学活动科学性不强,忽略各教育领域的均衡性;教学活动过程组织形式单一,忽视幼儿实践操作与生活体验;教师对幼儿食育活动的观察评价深度不够,限于表面。长此以往,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逐渐匮乏,使园本课程发展停滞不前,更谈不上培养教师“孩子在心,课程随行”的课程观。如何生成班级食育课程,如何把握创生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在开展食育班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食育班本化课程的构建之探究
有专家认为,从儿童会说话和会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食物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在不断地潜移默化中使幼儿认识挑食、偏食的危害,并做到均衡膳食,最终达成乐食、康食、礼食的教育目的。我们幼儿园形成了食育班本课程的框架,将孩子“食知”、“食趣”、“食礼”、“食操”四个方面开展食育内容对接,使幼儿获得关于饮食营养的各种知识,形成正确的饮食营养健康态度,并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行为习惯等。《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强化训练”。在食育班本化课程实施中,老师们认识到完成食育课程应按儿童需求,退教师位,做到两个转变。
1.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真实学习
在日常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与孩子一起策划内容与活动,并付诸有效的行动,这不仅符合“班本主题活动”尊重幼儿主体性,而且能充實丰富食育班本化课程建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中班食育班本主题活动《豆豆》,就是从下午的点心时间开始,孩子们由豆豆种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关于豆豆的研究启动:在“豆豆大集合—— 豆豆拼贴画——豆豆考察队——豆浆制作坊—— 豆豆食品汇”五大板块的活动中。在班本课程的开展中,将食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游戏生活中,有集体探索活动、有创意制作活动、有亲子实践活动,更有自发延伸活动。其中,怎么发豆芽,孩子们是认真观察、积极参与,延伸出的活动接连不断,幼儿在一系列探究、实践中增进幼儿与豆豆的情感,从而喜欢豆豆、感知豆豆的营养价值,形成正确的饮食态度。在这样的食育课程中,老师还注意个体的发展走向,还进行个别化的观察与引导,我们不仅给孩子们横向相互学习的机会,也给纵向发展了时间和空间。
2.从“预设”走向“动态”——关注“课程生长点”
食育班本化课程以“人的成长”为关注核心,在理念引领下以生活经验为着眼,引领幼儿通过班本课程的各种活动,将膳食营养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各班在组织食育主题时根据班级情况筛添内容,挖掘主题价值,跟针对食育内容以“儿童立场”预设主题活动。在这一段食育班本课程之旅中,孩子们学会了带着问题观察、探索、记录、分享,老师们也学会了善于观察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使课程具备了动态性。
学前阶段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并由此引发他们的一系列问题和尝试性探究行为。对教师而言,发现并捕捉到本班幼儿的兴趣,是开展班本化课程的前提。在“菜园进行曲”这一中班食育班本化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看到了生长茂盛的蔬菜,兴奋不已的讨论起了爱吃与不爱吃的蔬菜,有孩子提出“这块地为什么没有长菜呢?”“对啊!这里怎么没长菜”孩子们围观过来七嘴八舌进行讨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幼儿,对菜园一自然现象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幼儿的这一发现吸引了全班幼儿的围观,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交流着。鉴于此,教师开始反思,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发展园本课程,从而构建适应本班幼儿发展的食育班本化课程?于是,“种菜”这一主题分支应运而生。通过实践,教师发现,“菜园”这一新的主题分支既能满足幼儿对种植产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推动幼儿的进一步食育发展。在食育班本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反思幼儿兴趣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价值,从而对园本课程进行调整或是生成新的主题,建构起适宜本班幼儿发展的食育班本化课程。
我园食育班本化课程包括生活课程、个性课程、 主题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四种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食育班本化课程是幼儿发展的载体,幼儿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基点。我们倡导主题课程班本化实施,顺应班级幼儿经验发展方向,梳理课程的发展线索,对课程内容灵活补充调整,更好地推进了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
[2]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5)
关键词:食育;班本化课程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提出: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一文中,强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基础,班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我园作为食育班本化特色课程的教学基地,开展以班级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不仅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培养,参与实践的教师们个性也得到了张扬舒展,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食育经验与反思。
一、幼儿园食育课程之困惑
幼儿园在实施食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四个方面:制定的活动目标不符合各幼儿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没有追随幼儿食育教育中的现象及幼儿感兴趣的切入点来开展食育班本化课程;食育教学活动科学性不强,忽略各教育领域的均衡性;教学活动过程组织形式单一,忽视幼儿实践操作与生活体验;教师对幼儿食育活动的观察评价深度不够,限于表面。长此以往,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逐渐匮乏,使园本课程发展停滞不前,更谈不上培养教师“孩子在心,课程随行”的课程观。如何生成班级食育课程,如何把握创生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在开展食育班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食育班本化课程的构建之探究
有专家认为,从儿童会说话和会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食物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在不断地潜移默化中使幼儿认识挑食、偏食的危害,并做到均衡膳食,最终达成乐食、康食、礼食的教育目的。我们幼儿园形成了食育班本课程的框架,将孩子“食知”、“食趣”、“食礼”、“食操”四个方面开展食育内容对接,使幼儿获得关于饮食营养的各种知识,形成正确的饮食营养健康态度,并养成良好的饮食营养行为习惯等。《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强化训练”。在食育班本化课程实施中,老师们认识到完成食育课程应按儿童需求,退教师位,做到两个转变。
1.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真实学习
在日常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与孩子一起策划内容与活动,并付诸有效的行动,这不仅符合“班本主题活动”尊重幼儿主体性,而且能充實丰富食育班本化课程建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中班食育班本主题活动《豆豆》,就是从下午的点心时间开始,孩子们由豆豆种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关于豆豆的研究启动:在“豆豆大集合—— 豆豆拼贴画——豆豆考察队——豆浆制作坊—— 豆豆食品汇”五大板块的活动中。在班本课程的开展中,将食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游戏生活中,有集体探索活动、有创意制作活动、有亲子实践活动,更有自发延伸活动。其中,怎么发豆芽,孩子们是认真观察、积极参与,延伸出的活动接连不断,幼儿在一系列探究、实践中增进幼儿与豆豆的情感,从而喜欢豆豆、感知豆豆的营养价值,形成正确的饮食态度。在这样的食育课程中,老师还注意个体的发展走向,还进行个别化的观察与引导,我们不仅给孩子们横向相互学习的机会,也给纵向发展了时间和空间。
2.从“预设”走向“动态”——关注“课程生长点”
食育班本化课程以“人的成长”为关注核心,在理念引领下以生活经验为着眼,引领幼儿通过班本课程的各种活动,将膳食营养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各班在组织食育主题时根据班级情况筛添内容,挖掘主题价值,跟针对食育内容以“儿童立场”预设主题活动。在这一段食育班本课程之旅中,孩子们学会了带着问题观察、探索、记录、分享,老师们也学会了善于观察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使课程具备了动态性。
学前阶段的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并由此引发他们的一系列问题和尝试性探究行为。对教师而言,发现并捕捉到本班幼儿的兴趣,是开展班本化课程的前提。在“菜园进行曲”这一中班食育班本化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看到了生长茂盛的蔬菜,兴奋不已的讨论起了爱吃与不爱吃的蔬菜,有孩子提出“这块地为什么没有长菜呢?”“对啊!这里怎么没长菜”孩子们围观过来七嘴八舌进行讨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幼儿,对菜园一自然现象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幼儿的这一发现吸引了全班幼儿的围观,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交流着。鉴于此,教师开始反思,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发展园本课程,从而构建适应本班幼儿发展的食育班本化课程?于是,“种菜”这一主题分支应运而生。通过实践,教师发现,“菜园”这一新的主题分支既能满足幼儿对种植产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推动幼儿的进一步食育发展。在食育班本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反思幼儿兴趣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价值,从而对园本课程进行调整或是生成新的主题,建构起适宜本班幼儿发展的食育班本化课程。
我园食育班本化课程包括生活课程、个性课程、 主题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四种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食育班本化课程是幼儿发展的载体,幼儿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基点。我们倡导主题课程班本化实施,顺应班级幼儿经验发展方向,梳理课程的发展线索,对课程内容灵活补充调整,更好地推进了幼儿园游戏课程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
[2]虞永平.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