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课堂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灵动的、活泼的、有旺盛生命力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感悟、多练习,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展示和激发潜能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个过程洋溢着师生生命的律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敢想,更要会想。思考不是空穴来风,它有源头——源于教师的“诱导”。逼着认为,生本课堂的核心是“诱思”,“诱思”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焕发学生生命激情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生命激情;源头
  “诱思”重在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教师的“诱”,是教师以引路、诱导的方式“循循善诱”,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它着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为诱,变教为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创新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诱思”呢?以语文课为例,谈几点做法:
  一、激情导入,适时“诱思”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教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以教师的“诱”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我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运用此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是这样导入的:“说到冬天,我们会习惯性地联想到那呼啸的北风、肆虐的寒流。北方的冬天,带给我们的往往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可是,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一幅美景呢?那就让我们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足迹,去感受一下吧!”一下子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同学们带着好奇、憧憬很快进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
  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同样,恰如其分的设疑也不可少。
  二、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设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想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告终。例如:在教学《懒惰的智慧》一文时,我是这样“诱思”的:看到题目,同学们是一脸的疑问,现在请说出心中的疑问吧!于是,有的同学提出:我们一向推崇“勤奋”,鄙视“懒惰”,这篇课文为什么说“懒惰”的“智慧”呢?有的质疑:懒惰怎么会有智慧呢?不会搞错吧?还有的同学好像忽然醒悟的样子,这个“懒惰”会不会有特殊的含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激起了思维的涟漪,我趁机说道:赶快翻开课文,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同学们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不必教师大讲特讲,学生心中的疑问自会迎刃而解。
  三、于重点段、中心句处“诱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当涉及到课文的重、难点,于重点段、或中心句处“诱思”,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趁机深入引导、交流,探究、分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真正做到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辅之以自由、新颖的教学策略,集编、导、演于一体,使学生在自由想象的天空里,发展了思维,升华了思维,也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
  四、于课文的拓展处诱思激疑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
  作为课文的拓展延伸,不失时机地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具有时代气息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实现思想的启迪、灵魂的涤荡,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堂上飞扬。
  五、从课尾的反思总结中“诱思”
  从课尾的反思总结中生发出新的疑问,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从而养成思考和归纳的习惯。
  六、从课文的插图“诱思”
  课文中的插图,除了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比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课中,插图能唤起学生情知和智慧的生长点。
  另外,在“空白”处诱思,如:课文中的省略处,概括处、暗含处等,进行“诱思”,使孩子们进入令他们心驰神往的境界,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地方;让课堂成为一扇使孩子们能够自由呼吸的窗。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关注生命,以生为本,使课堂充满灵动,焕发活力,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课堂因生命而绽放精彩,教学因“诱思”而生成美丽。
  教师是一条河流,激荡着学生思考的浪花;教师是一片风帆,扬起了学生思考的希望。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枯燥无味,语言信息输入单一,不能科学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本文阐述了听力课堂教学实验使用美剧材料的理论依据,以及美剧材料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多种信息的输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提升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听力;影视片段;优点  一、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美剧材料的理论依据  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的发
期刊
【摘 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对外词汇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及其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猜词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教学效果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学生,包括老师在内,搞好词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一个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
期刊
一、案例过程  2014年3月6日的第八节课,我在紧张的筹备着我的公开课,突然一个电话打来,是课外兴趣小组老师打来了,说我班的刘同学没有来上课,我立即去班里,没有发现踪影。我心急如焚,会去哪了呢?经过我的地毯式搜捕,她正在计算机教室兴致勃勃地打游戏呢。我与计算机老师交流一下,得知该同学与计算机老师说,我让她查资料。并让同学给她向课外兴趣小组老师请假,说计算机老师找她有事。  二、案例分析  之前通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及其中还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的现象进行归集整合并结合有关社会制进行原因分析,并努力寻求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及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教育公平;现状;原因;解决策略  一、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的现状分析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 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 3 %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但是,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焦点往往局限于学生,而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然而,作为学校的两大主题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学业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教师能通过自身的健康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应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但是目前,受到经济发展等
期刊
【摘 要】学生安全教育是搞好学校治安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是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客观要求。本文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出现的安全教育问题,结合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建议  随着暑假的结束,各地的校园又活跃起来。在新学期开始的这个时候,校园的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由于连续扩大招生,实行淡化班级管理的学分制,加之大批外来人员进入高校务工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临时用工群
期刊
【摘 要】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龙”在汉语中代表了力量和权力,但它在很多说英语的西方国家或地区表达的却是邪恶的意思。所以当我们研究语言的意义时我们应该重视文化。本文从指示语、颜色词和习语三个角度探究了文化如何影响语言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指示语;颜色词;习语  文化是复杂的,它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化多元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个人或团体可以有不止一种系列的文化信念、态度和
期刊
【摘 要】“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在几乎所有的文明中,“家庭”都是基本的社会和文化细胞。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家庭,至少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具有普适性的社会价值。在中德文化中,家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两国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家庭形式的选择、家庭经济结构的确立以及家庭成员生活及消费方式的习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德语学习者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功
期刊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十年、取得了大发展、大跨越,为全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总结教育技术改革发展的经验,论述了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教育; 经验措施  一、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发展、利国、利民为宗旨的教育。小学教育对象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决定着我们人才资源的水平。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期刊
【摘 要】经典诗、词、文千古传承,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文情怀,承载着先贤们的生命深度和思想光辉,本应流芳万代。然而,在今天,初中生对日韩明星趋之若鹜,却不知世有屈原、司马;能轻松背诵英语美文,却对《论语》《诗经》讳莫如深。经典流离,传统消逝,长此以往,国失文化,所以,经典教育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初中生成长的需求。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教育,加强对传统经典的认知,探寻古诗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