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昌评传》的叙述品格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久想见着一本有关赵凤昌(1856年—1938年)生平及事功的可靠而可信的论著。这是因为:作为清末民初社会剧变的大历史中一位“幕后关键先生”,赵凤昌的故事在坊间颇多流传,口口相传难免演化成讹,而论界的评说也歧见纷呈,莫衷一是。流传既铺陈出故事演绎,反倒遮蔽了历史本真和人物本事;歧见则源于各执一端,纠于一孔立论,即此形成对历史人物的偏向描画与单向认知。因此,我期待一本考证确凿因而叙述可靠、评说公允因而立论可信的专著,让赵凤昌这位常州先贤从纷繁的传说演绎和认知歧见中走出来,在还原其历史现场形象的同时,且以历史意识的纵深目光打量其历史作为。从这一意义上说,《赵凤昌评传》(以下简称《赵传》)大体满足了我的期待。
  这部近30万字的著作,就其结构而言,大略可分为“传论”和“专论”两大板块。前五章以赵凤昌的生平事迹和人生轨迹为主线,“传论”的属性彰显而突出,此间对晚清民初赵凤昌的人生历程和生命内容的叙述,显示出清晰可见的线脉。从对赵氏“身世及家庭”的介绍,到早年“游幕生涯”的描述,转至“甲午战争”“东南互保”“立宪运动”中的作为,以至“辛亥風云”“转向革命”、促成“南北议和”,续以由“拥袁”而“弃袁”“反对专制复辟”——赵氏的人生经历被置放于社会剧变的颠荡时局中,由此表现出这一独特的个体生命与大时代之间内在关联。尤值得关注的是:对赵氏生命历程的勾勒与叙述,《赵传》实非停滞于表相交代的浅层,而留意于其思想流变的规痕——如赵氏“转向革命”,由“拥袁”而“弃袁”的立场转化等,即此表现出赵氏精神世界演变的某种逻辑线脉,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便获得某种内在的纵深。后两章则具备“专论”的性质,对赵氏“收藏历史与历史书写”(第六章)的叙述与评说,呈现了赵氏笔墨遗存的历史价值;对其社会转型期“人际网络”(第七章)的建构与勾画,则紧扣了赵氏个体生命存在与大社会之间的筋脉关联。而读者和论者必得注意的是:《赵传》即便在前五章“传论”部分,其关切聚焦也多围绕赵氏参与的历史大事件,举凡“甲午战争”“东南互保”“南北议和”等,叙述也委实具有“专论”的质地,是将“专论”内涵有机织入“传论”框架中。如此,“传论”与“专论”的结合既构成《赵传》的整体结构,也实为《赵传》的一宗叙述品格。
  无论是“传论”还是“专论”,此间均涉及繁杂的历史事件、人物关联及事实过程。赵氏生活于历史剧变的大时代,但其本人却非“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历史“前台人物”,而是隐匿于历史大事件的“幕后”,因此其作为与事功向来模糊不彰、如在云烟之间,书写者须得在纷乱繁杂的历史叙述中拨雾去蔽、细心钩沉,而尤为艰难的是——必须在歧见纷呈中小心求证,从而彰显出历史现场的本原情状与本真事实。《赵传》的作者显然既深谙此间烦难,也深悉唯有解此烦难才能写出可靠而可信的人物评传,因此尽其所能地收集、整理并有效使用史料,既浸润其间用心体会,又出乎其间比对互证,从而努力使立论扎根于可靠的史料基础上,由此而写出人物“信史”。《赵传》的叙事调用众多文献资料,作细致的考释与求证,此间不惟采用赵氏本人的笔墨遗存——如《赵凤昌藏札》《惜阴堂笔记》等,也不惟征用其后世子孙的记载与追忆——如其子赵尊岳的回忆《惜阴堂辛亥革命记》等,还兼涉张謇、黄炎培、张之洞、盛宣怀、李鸿章、袁世凯、张元济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大量一手性史料,且就同一问题与事项在不同的史料之间耐心而细致地比对,使之构成历史叙述的某种“微型对话”,并在其间的叙述中追求对史实的精确描述与精准认知——正是立足于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心求证,《赵传》基本达成了对人物生平事迹的真实叙述、对人物事功作为的公允评说。在我看来,考证不惟是一种传统而行之有效的历史研究与历史释读方法,且是一种对待历史及历史人物的应持态度,而其落实于叙述实践,便使小心求证成为《赵传》又一突出的叙述品格。
  读者和论者自然会注意到:《赵传》对赵凤昌这位历史人物的叙述,聚焦于其与晚清民初历史大事件之间的密切关联——此间的叙述操作委实把握住、并紧扣着赵氏人生历程和生命内涵的特殊性,而在大时代的变局中,赵氏由幕僚出身至寓居上海成为“东南精英”中的“关键先生”,其经历与身份既在近代中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本人也成为近代中国一类精英群体的代表人物。“东南精英”在近代中国的形成与崛起,无疑是近代中国变局中的一脉历史谱系,其与江南社会近代演变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其位居民间社会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大变局时代获得政治参与的空间。《赵传》作者显然洞悉赵氏作为“东南精英”代表人物的身份特殊性,并在此种身份特殊性的基础上,叙述了赵氏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参与、政治作为。历史叙述不惟是历史事件的陈列,历史人物叙述也不仅是铺陈人物事迹,而应有叙述者的识力观照,并由此形成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洞察识见。我以为:《赵传》有关“东南精英”的概括及对赵凤昌作为“东南精英”代表人物的定位,构成对传主人生历程和生命品质的基本认知,于此表现出作者洞见历史的识力,而这一概括和定位贯穿于《赵传》通篇叙述中,也使得全书表现出烛照历史及历史人物的识力,塑就该著历史书写的第三宗叙述品格。
  但在我看来,《赵传》的历史叙述尚有罅漏之处,有待完善。赵氏寓居上海的宅邸“惜阴堂”,一方面,作为赵氏私宅,具有私人生活空间的属性,但《赵传》对于赵氏私人日常生活似无叙述的兴味;另一方面,作为清末民初众多历史人物频繁来往、反复出入的处所,尤其是作为时代大变局中许多历史事件的商讨处、密谋地,“惜阴堂”事实上又具备共同空间的属性,是近代中国一则不容轻忽的政治空间。《赵氏》的历史叙述虽也时及赵氏“惜阴堂”,但对其私人空间与共同空间同构的特性,显然没有给予应有的充分关注与关切,由此在叙述上造成一则罅漏。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潘仁贤,江苏常州人。供职政府机关经济部门三十余年,业余爱好文学创作。   粮管所周主任的半导体不见了。消息很快在巴掌大的街上传得沸沸扬扬。半导体是周主任新买的宝贝,以前乡里人谁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稀罕物。它的全称应该是半导体收音机。之所以大伙不伦不类叫它半导体,只是因为周主任叫它半导体,于是大伙跟样学样。即便周主任叫它砖头,大伙也一定跟着叫它砖头。它的貌相,真像一块九五砖头,只是颜
期刊
黄昏中的草莓园   收割草莓,就是收割阳光  产下的幼仔。果实上突起的颗粒  是它的虫卵。直到荫翳吞噬  采摘的快乐、味蕾的舞蹈  这一命题,始终是圆形的马场  容纳你一个下午,盛大的踢踏舞  你在甜区放置路牌。标识使你  拥有进退和腾挪的幻术。果浆  像外语诗句,被翻译成你的悦然  接下来。你的感官世界  将迎来一次糅合的盛典  或者,你将自己想成歌剧演员  指挥着咏叹调、服饰、表情和  被
期刊
买好票,远远地跟着母亲过了安检,苏伶径直去了卫生间。候车室里虽说人多,但也保不定母亲不会因无聊东张西望而发现自己,为防万一,还是卫生间更保险些。放下马桶盖,又铺上几张纸巾,坐上去甚至比候车厅硬邦邦的座椅还要舒服些。  一  苏伶读高二,在母亲打工所在的南方小城的一所职业高中里。母亲上班是早中晚三班倒,无暇照顾苏伶,所以干脆让她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周末回家两天。那一天恰巧赶上会考,作为考点之一,学
期刊
一  再一次见到父亲,已是4个月之后。  那时,我正徘徊在妹妹临时住处的楼下。尽管她刚刚在电话里把她住在哪一个单元楼哪一个楼层以及从小区门口进来之后该如何走都交代得一清二楚了,但由于我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小区,还是有些不知所措——那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小区里昏暗不明,根本看不清单元楼的编号,更何况我没有戴眼镜。  我抬头迷茫地望着楼上亮着灯光的一扇扇窗户,期待妹妹从哪一扇窗户里伸出头来,跟我打一
期刊
望秦川  在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颀。他少年离家,五花马、千金裘地去往两京,寻找他的诗和远方。说是为干谒、为行卷,从此却过上了“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的好日子。酒、朋友、诗、音乐,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不如意,比如结交的人里有高人隐士,也有浮浪弟子;比如才华横溢,却有点官运不济……少年做公子,中年成名士,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仿佛大唐有好音乐的场合,就有李颀,有一种乐器,南山截竹的觱篥,我还
期刊
一  父亲爱喝酒。我儿时记事起,就见他每天晚饭时都喝,喝的是烧酒——也即白酒。母亲也总为他备下酒菜,或大蒜炒肉丝,或咸鸭蛋,或冷切猪头肉、猪耳朵,或花生米、河虾……一次只一两个菜,量也不多。父亲每把杯子提到嘴边,只是用两唇抿一口,那真说不上是喝,在“美孚灯”下定定心心地抿,慢慢悠悠地嚼着下酒菜,只能说是品尝。  父亲生前,我对他喝酒并未有过好感或者恶感。他过世已近30年,我新近受别人喝酒触动,回想
期刊
圆弧结构与经历罪感  就让我从《耶路撒冷》的外观结构说起吧。  这部45万字的长篇小说,作者徐则臣将其叙述几乎均匀地分成11等份,他择取小说人物作为冠盖这11份叙述故事的标题,而实际动用的人名只有6位,他们自然是小说故事的主角们:  第一至第五  “初平阳”  “舒袖”  “易长安”  “秦福小”  “杨杰”  第六  “景天赐”  第七至第十一  “杨杰”  “秦福小”  “易长安”  “舒袖”
期刊
豆 娘  洗好衣物,她仍挽起裤管  赤脚坐在溪涧  盖好石头  她放走无措的螃蟹;拨开草丛  她指挥小蚂蚁步步为营,爬出鸭   拓草花萼  蛊惑的深渊  时光缓慢,鸟声翠绿  云朵在水中舒卷,那时她还没系   上蓝围裙  还没历经相思之痛,生育之痛  操劳之痛  那时涧旁蛱蝶般翻飞的豆娘  迷恋着缎面舞衣,还没觉察自己   的名字  有着母亲  才有的温婉与端庄  茉 莉  特别安静的时候  你能
期刊
青果巷  一条穿越时空的人文长廊,  一首书写古今的英贤诗章,  八棵桂花树,  馥郁五百年华堂,  一座城市的精神富礦,  在岁月中珍藏。  推开这里的每一道门,  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打开这里的每一扇窗,  都有一段感怀的回想。  一个个杰出的名字,  宛若一枚枚金色的果实,  在不老的青春树上,  百世流芳。  立足这与众不同的文化地标,  我们的心,  正走进生命的原乡,  获取永不枯
期刊
赵凤昌(1856年—1938年)出身常州赵氏望族。这个家族中往上推比较有名者,要数清代著名历史学家赵翼(1727年-1814年),他有名著《廿二史札记》和《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绝唱传世;还有清末重臣曾国藩的高级幕僚赵烈文(1832年—1894年),赵烈文于1867年6月在与曾国藩谈话时,曾经发出了石破天惊的预言:“大清王朝不出50年必亡”。同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