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对历代服装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历代服饰色彩、面料和款式这三个服装基本构成要素的分析,以便更加深入的理解传统美学对于服装设计的影响,从而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历代服饰;影响
  美学(aesthesis)这个词语是一个舶来品,,最早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他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来的,意思为“对感观的感受”。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美学,是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道家思想为补充的哲学思想之上,从而又不断吸收、同化各家学说,从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歷代服饰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似东方明珠般光芒耀眼,影响着全世界。从服装形成之日起,伦理道德、宗教观念、、色彩爱好、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等种种因素,云云总总地都被我们人类不自觉地应用于本民族的服饰之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自我特点十分鲜明的特有审美文化内涵。
  色彩、面料、造型(款式)是服装最基本的三大构成要素,本篇文章着重从以上三个要素来简要的分析探讨传统美学对于中国历代服装的影响。
  一、色彩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并且根据这种变化寻找出元素相对应的五种色彩。古人认为世界的开始并没有日月星辰,天地山川,飞禽鸟兽,更不要说人类了,直到盘古开天劈地之后这些才随之形成。而这些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所组成的,他们代表着白、青、黑、赤、黄五种颜色,分别位于西、东、北、南、中的方位,而其它的颜色如红、绿、紫等则视为间色,色彩便有了正间等级之别。这一理论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吸收采用,后又依此演变成官制服色来区分官位等级。
  黄色依据天玄地黄的概念象征着大地,因先民崇拜土地,故在五行中把代表黄色的土放在中心,以示其崇高之意。从汉代开始,黄色作为朝服正色,到了唐代甚至成为了皇家专用之色,禁止贫民使用,这一规定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直至清朝灭亡。
  黑色在五行元素中对应的是水,指代着方向北。上古时期人们感到北方天空长时间显现黑色,认为天上的北极星是天帝的位置,所以黑色在上古为重色之首,相传夏和秦代皆崇尚黑色,聚过上下穿黑色衣服。但是佛教经常把罪恶和黑色联系在一起,故从佛教传入中原后,黑色便成了贬义。
  赤即是们所讲的红,它是南方的象征,亦是火的象征。红色色彩犹如日照当空、饱和夺目,乃五色中的正色,为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尊贵、吉祥,但是直到清朝皇帝祭祀作为朝服开始,红色才开始广泛流行于人民大众之中,它甚至成为了婚礼服装女方的唯一代表颜色。
  青色在古代有多种解释,最多的是指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一种色彩,代表着木元素,在方位上指代东。《诗经》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以后世青色一直是读书人的最爱,青衫甚至成为了书生的代名词,李白就号青莲居士。但是在唐朝时,青衣也可以指代身份低下的人。
  一提起白色现代人可能联想起不详来,但是在古代却是截然相反的,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中的金,象征着西方,一般指平民或者未取得功名的人,素色即白色。不像现在的人们把白色视为 不祥之色,白色在古代和黄、赤、黑、青同为五行色之正色,是高贵的象征。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颜色就是紫色,在古时候其实紫色是不受欢迎的,孔子就曾说过“恶紫之夺朱也”的话,认为紫色不是正色。但是战国时期由于齐桓公不拘泥于传统,喜欢穿紫色衣服,从而引起国人纷纷效仿。
  二、面料
  中国人亲近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在历代的服装上多采用纯天然的植物纤维和动物毛皮,如我们经常听说的绫罗绸缎就是丝绸的四种不同的面料。这固然有技术落后的原因,但中国几千年喜欢天然纤维的面料,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哪怕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棉、麻、丝等天然纤维面料仍然倍受中国人的欢迎。
  丝绸在中国历史上和中国的瓷器一样闻名世界,由于丝绸外贸从而形成所谓丝绸之路。“素纱禅衣”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服装,其重量不到一两,真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由此可见当时的丝绸技术是多么的发达,丝绸制造业是多么的辉煌。我们常说的“绫罗绸缎”实际上是经过四种不同加工方式形成的不同的丝织品,由于造价成本较高,所以一直都是上层社会和富裕人家才能用到的面料。
  麻是最早用在纺织的植物,利用其所织成的面料具有透气好、散热快的功能,加之其造价低廉,所以是平常百姓所穿戴最多,由于其材质粗燥,所以古人以布衣代指平民百姓。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面料就是棉料,不过它不像麻布的历史悠久,直到元代黄道婆把棉的纺织技术传到中原来,才开始大肆流行,直到现在由于棉布造假低廉,面料柔软、透气,代替麻布称为了中国人用的最多大面料。以上种种都是中国人古人受传统审美,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三、款式
  服装常被比喻为人体的“第二层皮肤”,其造型三要素之一的款式更是辨别不同服装风格类型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审美理念直接导致对于中西方服装款式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身体和服装之间的空间关系上。
  西方美学思想是对大自然的挑战,相信人定胜天。通常情况下会以立体裁剪的手段,经常利用硬质垫肩、束腰、裙撑等去重建身体的延伸,突出男女的性别特征,以达到塑造一个完美身形的目的。西方人相信身体,认为人体美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从各式各样的古希腊的维纳斯等美妙的人体雕塑就可见一斑。我想这大概起源于古希腊“美的精神必然寓于美的身体”吧,以至于后来达芬奇经过精密测量得出人体各部分之间都是整数的“神圣比例”
  但中国人不一样,我们相信自然,顺应自然,顺应地心引力,直接放弃了肩缚。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是自然,在服装上刻意隐藏身体,淡化性别。认为气才是万物的根源,因此服装和人体之间应该存有一定的空间,衣随身动,气自然就产生而来,美就自然产生。中国历代的传统服装采用各种天然面料,和西方的立体裁剪相反,采取平面制版裁剪法,制作出具有中国传统哲学含蓄美的宽松式多服装。从春秋战国时的深衣,汉代的直裾袍,魏晋的大衫长袖,唐代的圆领袍衫,宋代的襕衫,元代的辫线袄子,明代的补服,清代的龙袍,无一例外的都深刻的体现着中国的传统审美哲学。
  在中华民国建立后,为了表现新的民族精神面貌,达到“礼服在所必更”的目的,国父孙中山设计出了一套新型服装,后世遂用其名字命名为中山装。中山服前面的上下四个口袋代表着国之四围,即礼义廉耻;衣服前片的五粒门襟纽扣区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检查,即五权分离,和西方的三权分立做出区别;三粒袖口扣子表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衣服后中不开衩,代表着国家和平与统一的思想。这个虽然只是个民间流传的版本,尚无明确的历史文献可以证实,但本身这个故事的流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中国服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证明。
  结束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服装行业比拼的是设计与创意,而这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建立在本民族自身的文化沉淀和审美内涵中而来的。因此,深入的研究中国历代服饰中的传统审美,继承和发展性的运用传统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一统全球的时代背景下走出中国自己的风格,无疑是中国服装从“制造大国”升级到“设计大国”“服装强国”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
  [3].《中国服装史》华梅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4].《中国男装》陈仲辉著,三联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容易并且受到大众的追捧。本文以凤凰传奇为个案,对其广为流传的歌曲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三个方面总结大众流行音乐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大众流行音乐文化;凤凰传奇  一定的时期内在大众人群中广为传播与崇尚的文化,被称为大众流行文化,现在这种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主角,渐渐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常常在某一个时期形成一个热点,引起一股
期刊
【Abstract】:“Ode to the West wind” is one of the marvelous poetry of Percy Bysshe Shelly, which praised the spirit of west wind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British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the old system.
期刊
【摘要】:服装表演的舞台美术设计主要是指舞台背景、台面、周围环境的装饰与舞台造型设计,通过舞台美术设计和灯光的运用、音乐的选择等手段,可以创造出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表演气氛。而大型服装文艺晚会则属娱乐性演出,不光是服装表演的演出,中间还穿插了文艺节目的演出,而舞台美术设计的效果对其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很深的影响。所以说,好的舞美设计也可以成为服装表演的亮点。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大型服装文艺
期刊
【摘要】:彝族民歌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彝族历史族源、宗教祭祀、人生礼仪、生产劳动、生活习俗等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的记录,成为传播彝族文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利用网络传播彝族民歌是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社会中的必然选择,而网站传播作为网络信息传播中最为普遍和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形式,理应成为传播彝族民歌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彝族民歌;信息社会;网站传播  彝族文化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期刊
【摘要】:《鸿雁》是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所表演的男子群舞,曾荣获第八届荷花奖。《鸿雁》作为一个蒙古族的舞蹈,豪爽洒脱、气势磅礴,其舞蹈音乐将蒙古族的特点更完美的衬托出来。《鸿雁》中的音乐分为三部分,由最初的平静到高潮,再归于淡然。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高低起伏,使人动容。其一、三部分以蒙古族代表音乐长调为主,节奏自由,音调嘹亮;第二部分的音乐激烈昂扬,节奏较快,展现出蒙古族人民如鸿雁般坚忍不拔的精
期刊
【摘要】: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书画发展史上,精英荟萃,我们的先祖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书画作品。为了保证艺术的正确发展方向,真正领会先人们千锤百炼而发掘出的艺术之精神,便不能忽略书画鉴定的价值,也是书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书画鉴定的明确一点,是辨别作品的真伪,而不是品格高下。因此,掌握艺术家的整体绘画风格便成为书画鉴定的第一步,最可行的方法便是多看。  【关键词】:书画;价值;鉴定   在
期刊
【摘要】: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现今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关键词】:安迪·沃霍尔;约瑟夫·波依斯;波普艺术  1.1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开始于1945—1970年之间的纽
期刊
【摘要】:《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晚期作品,被认为是一部未完成的剧作。剧中主人公泰门由慈善贵族沦为憎恨人世者,最终以自杀结局。泰门的性格呈现两极化的趋势:极度的爱和极度的恨。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看,泰门未能在超我和本我之间找到一个置衡点,即失去了自我,其人格具有两重性,这也是导致泰门最终毁灭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角度来分析泰门性格的两重性。  【关键词】:《雅典的泰门》;
期刊
【摘要】:水族墓葬石雕,是水族民间的雕刻艺术。以坚硬的青石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水族石雕应运水族民间习俗存在,它借助绘画、雕刻等形式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内容,记载了水族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变迁。内容丰富的石构墓葬和造型精美的石雕艺术品。水族古墓群被称为水族百科全书式实物遗存,是水族独特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又是帮助研究水族文化的有力载体。  【关键词】:水族;墓葬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告别蛮荒的标志,现如今还在使用的自源性文字就只剩下汉字,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同时文字是一个抽象的有具体意义的符号,汉字图案是在我国上世80年代兴起的,汉字文化和服饰图案文化,同时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汉字艺术为主的服饰图案也应运而生,汉字用自己独特的抽象结构在服饰图案中表现出了独特的美,是含有文化底蕴的美,使服饰
期刊